文 | 壹度 Pro
天眼查顯示,公牛集團近日發生工商變更,經營範圍新增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變壓器、整流器和電感器制造,電池制造,充電樁銷售,新能源汽車換電設施銷售,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運營,儲能技術服務等。同時,多位董事和監事發生變更。
在業内人士看來,此舉意味着公牛集團正式進軍新能源領域。
提起公牛,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 " 賣插座的 "。自 1995 年成立以來,公牛在插座界的市占率不斷攀升,蟬聯 " 插座大王 " 多年,是插座界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
但在十年前,公牛就開始涉足 LED 照明,八年前又進軍數碼配件領域。" 插座一哥 " 公牛并不是單單隻賣插座。隻不過,這次其玩了一票大的,要在新能源領域掘金了。
作爲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基礎設施,充電樁的市場自然也是群狼環伺,在此背景下,公牛入局将如何打開局面,勝算幾何?
新能源潮湧,公牛不再玩票
公牛入局新能源領域,早就有所布局。
2021 年,公牛低調上線多款不同型号的充電槍産品,可接入 220V/10A、16A 市電插座,提供 5 米、10 米、15 米、20 米線纜長度可選。公牛同時還上架了多款電池産品以及戶外儲能電源。
2022 年 3 月,公牛集團在接待機構調研時稱,新能源是未來比較明确的趨勢之一,随着新能源汽車發展和銷量增長,充電槍、充電樁的市場空間也将快速提升,充電槍、充電樁是公司服務新能源領域首個支點。
到了 2022 年下半年,公牛集團已有多款充電樁産品在電商平台銷售。此時,公牛集團官方仍強調,集團充電樁業務仍處于起步階段。
2022 年 9 月 6 日,公牛集團與國網車網技術公司建立全面重要合作夥伴關系,通過整合雙方在電連接領域的領先技術和研發優勢,加速電動汽車有序充電的推廣應用,更快實現大規模社區的充電資源接入。
同年 12 月 15 日,吉利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與公牛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爲公牛布局充電樁 B 端市場提供重要支點。依托吉利遠程商用車平台,公牛将與其在充電樁研發、零售、海外出口等開展合作,共同探索 " 車 + 樁 " 商業模式。
可以看到,2022 年全年,公牛 B 端與 C 端可謂同時發力。在 C 端,公牛集團開始組建新能源渠道,通過标準化的 " 配送訪銷 " 流程積累了 5000 多家分銷商資源;B 端渠道上,公牛先後與國家電網子公司、吉利等企業達成合作。在此基礎上,公牛意圖通過 C 端和 B 端兩個市場同時拓展新能源充電樁市場。
這一策略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22 年,公牛私家充電樁在天貓熱銷榜名列前茅,市占率更是節節攀升,從入局者躍變爲領跑者。财報顯示,2022 年公牛集團營收超 140 億元,同比增長 13.70%,新能源業務同比增長 638.62%。
此時,公牛集團已形成電連接(轉換器、數碼配件等)、智能電工照明(牆開插座、LED 照明智能門鎖等)和新能源(充電槍 / 樁、便攜式儲能等)三大業務闆塊,其中,新能源業務表現搶眼。
但這些明顯還不夠。2023 年初,公牛通過推出高功率充電槍、支持 20kW~240kW 全功率段靈活定制的直流充電樁等多款新品,實現從低功率到大功率充電産品的全覆蓋。
前不久,公牛剛剛攜全新産品 " 公牛家用充電樁旗艦款——無極 " 亮相 CES,并斬獲 2023-2024 年度國際創新企業品牌大獎。
有業内人士表示:" 公牛是首個獲此殊榮的充電樁品牌,拿下該重量級獎項,不論是對公牛還是對充電樁行業,都是裏程碑式的突破。"
新能源的 " 大蛋糕 ",公牛寄予厚望的新增長
縱觀公牛的發展曆史,可以發現,公牛一直在尋找新的業務突破口。此前的 LED 照明領域、數碼配件領域以及此次的充電樁,莫不如此。
公牛 2023 年前三季度财報顯示,公牛集團實現營業收入 116.07 億元,同比增長 10.8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28.13 億元,同比增長 19.13%。其中插座業務占比超 50%,行業内市場份額更是遙遙領先,作爲公牛集團領軍人的阮立平更是多次登上 " 富豪榜 "。
雖然從财報數據來看,公牛業績表現仍然不錯,但其插座業務的占比過高,2021 年 9 月 27 日,公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因與交易相對人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被罰款 2.9481 億元。
有業内人士曾表示:" 插座作爲傳統行業已經增長趨緩,行業規模增速五年來徘徊在 10% 以下,尤其是龍頭企業增速下滑,公牛集團去年經曆了‘反壟斷門’,結合外部環境沖擊,轉型勢在必行。"
在過去十年間,公牛身處房地産産業鏈下遊配套家裝領域,通過捆綁房地産這艘 " 巨輪 ",使其插座業務享受了極大的發展紅利。但随着樓市逐漸降溫,公牛急需找尋新的增長曲線。
基于此,蓬勃發展的新能源賽道成爲公牛集團的首選。
新能源汽車賽道發展至今,作爲其中重要一環的充電樁卻一直以來都存在着布局不足的問題。根據《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 — 2035)》(征求意見稿),預計到 2030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将達 6420 萬輛,根據車樁比 1:1 的建設目标,屆時我國将會有 6000 萬個充電樁。
而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全國累計各類充電樁超過 660 萬台,數千萬的缺口造出了行業的 " 大蛋糕 "。國際能源署更是預測,如果要在 2050 年實現 " 淨零排放 ",屆時全球将需要至少 2 億個公共充電樁。
與此同時,車企不再随車送樁成爲大趨勢,一方面是爲了降低售車成本增加市場競争力;另一方面,用戶對充電樁的個性需求也逐漸顯現。這一轉變,爲公牛等第三方品牌充電樁提供了機遇。
能否延續插座屆神話?
作爲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充電樁擁有上千億元的市場體量。但實際上,早期充電樁行業盲目擴張、瘋狂内卷導緻不少企業虧損,甚至許多早期進入的企業已經銷聲匿迹。
2014 年,國家允許資本進入充電樁,一大波人沖進這個新領域 " 撈錢 ",盲目從衆、無序擴張的 " 充電樁 ",便在某些菜地孤苦伶仃地伫立着。公開資料顯示,2018 年富電綠能、容一電動、聚電科技等宣布破産,充電網 2019 年初停止運營。
充電樁公司爲了搶國家補貼到處 " 開荒 ",雖然擴大了自己的領地,但 " 郊區 " 的周轉率平均隻有 3%-5%,一根充電樁每天平均工作不到一個小時,收入隻有幾塊錢。這點錢維護成本都不夠。
前期投入高、資金回報周期長,再加上盈利模式單一、盈利困難,種種迹象表明,充電樁行業并不像外界以爲的那樣賺錢。有業内人士戲稱:" 還沒享受到風口的紅利,就遇到紅海了 "。因此公牛集團要做充電樁業務實屬任重而道遠。
一方面,即使新能源汽車已經推出多年,但在大部分車主眼裏還是遠遠比不上燃油車,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續航問題,有車主表示:" 油車 2~3 分鍾加滿就可以随便跑,新能源汽車還要到處找充電樁不說,找到了也要花很長時間充電。"
車主們的擔心也不無道理,即使是發展多年,充電樁的基礎設施也并不完善。布局不合理是最主要的原因,例如當前高速公路沿線公共充電設施建設使用具有顯著的潮汐現象,國慶假期個别服務區充電站的時間利用率高達 63.8%。
2023 年 1 月末,中國充電聯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充換電分會副秘書長仝宗旗接受采訪時表示:" 目前城市内充電樁平均社會利用率不到 10%,高速公路充電樁平均社會利用率更低,可能都不到 1%。"
這樣的問題同樣出現在充電樁巨頭們的身上,據特來電母公司特銳德财報,2022 年特來電充電樁保有量 36.3 萬台,反超星星充電成爲公共樁市占率最高的品牌,但 2022 上半年特來電淨利潤虧損 1.11 億元。
這自然是因爲如特來電等第三方運營商們的電樁數量雖不少,但在分布上卻不大合理,不少位于人煙稀少或不大可能去充電的地方,可利用率低,自然也難以盈利。而公牛的加入又能否改變行業趨勢?
近年來,公牛集團已經依托自身強大的渠道能力和品牌影響力,不斷搶占新能源車自用充電樁、新能源車交流充電樁、新能源車挂式充電樁三大細分市場的份額。
和一些企業炒作锂資源、布局電池、下場造車不同,公牛的跨界之舉,依舊極其務實。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充電槍本質上就是電連接業務,與公牛集團的資源能力高度匹配。同時公牛集團近幾年來同時與 B 端和 C 端市場展開深度合作,早已深入市場。
當然充電樁的建設也需要大力度投放,會影響财務報表。在 3 月 21 日,公牛工商信息變更後,公牛集團股價連續兩日下跌,也就意味着資本市場并不看好公牛這一舉動。
結語
數據顯示,我國現存 36.64 萬家充電樁相關企業。近十年我國充電樁相關企業注冊量增速持續呈正增長态勢。大浪淘沙過後,公牛依然選擇加大入局力度,無疑是一個很大膽的決策。
在行業内現有充電樁巨頭特來電、星星充電等企業面前,公牛還是 " 蹒跚 " 初學者。公牛的新能源充電樁之路,仍然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