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三體》影視化終于實現了。12 月 10 日,《三體》動畫版首播,目前放出兩集。雖然還不是真人版,但至少,我們等到了《三體》這個大熱 IP 落地生根的時刻。如果要給國内所有影視 IP 的改變難度今天冷依柔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不完美,是《三體》影視化的宿命嗎?,歡迎閱讀~
是的,《三體》影視化終于實現了。
12 月 10 日,《三體》動畫版首播,目前放出兩集。雖然還不是真人版,但至少,我們等到了《三體》這個大熱 IP 落地生根的時刻。
如果要給國内所有影視 IP 的改變難度排個序的話,《三體》毋庸置疑的排在第一位,甚至不需要加 " 之一 "。
大劉這部小說的熱度、類型特殊性、思想深度、技術要求等等,各方面都注定了《三體》改編會是一塊燙手山芋——誰都想把影視化改編的版權拿在自己手裡,但誰都沒有信心和勇氣交出觀衆滿意的答卷。
當我看到《三體》動畫版的時候,不得不承認,其最終呈現效果其實和一直以來人們的擔憂大差不差:好壞參半,未臻完美。
不過某種程度上,我也不舍得苛責這次的動畫制作團隊。
《三體》這部小說早就已經被捧上神壇,被寄予了太多厚望,甚至恨不得和所謂 " 民族崛起 "、" 中國科幻未來 "、" 東方科幻新希望 " 等宏大願景挂鈎。
作為改編者,這時就該做好被诟病的準備。事實上,《三體》動畫也意識到了這點,與其求穩,不如求新,用一個新的思路來講這個故事,可能才是最能穩住口碑的策略。
不講葉文潔、不講紅岸基地,也不講汪淼是怎麼看到了宇宙閃爍,又是如何卷入那場名為《三體》的遊戲中的。
動畫版《三體》跳過了原著第一部的故事,直接從第二部開始講,一開頭的第一場戲,就是 " 古筝行動 " ——地球三體組織的覆滅。緊接着就馬不停蹄進入 " 面壁計劃 " 的部分。
這種處理方式的确能讓很多熟悉原著的人眼前一亮。
要知道,在整部《三體》小說中,第一部裡的故事情節是相對來說最簡單的,也是最基礎的。
在叙事結構上,它起到的最核心作用是幫助初讀者理清楚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之間的不同,也理解葉文潔等人的行動目的:因為對人類及人性的失望,他們想要借助三體這一外星文明的力量來毀滅和重塑地球。
相比之下,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劇情更加複雜,也更加需要理解門檻。
因此,可以說,動畫版這種從中間開始啃面包的辦法,對很多還沒有讀過小說原著,卻也想要通過動畫劇情來入坑的路人觀衆來說,多多少少是有點不友好的。
這裡也給路人觀衆簡單概括一下被動畫版省略掉的劇情——
文革時期,因為見慣了各種荒唐的爾虞我詐和愚昧無知,所以物理學家葉文潔對人性感到了徹底的失望。在她被調配到紅岸基地進行工作,參與衛星發射實驗研究的過程中,她偶然地與遠在半人馬星座的三體人取得了聯系。
三體人雖然文明水平遠高于地球,但苦惱于自己居住的星球有三個太陽圍着轉,他們打算向其他星球進行殖民。
而偏激的葉文潔就覺得,那你們幹脆來殖民我們吧,反正人類沒救了,我現在站在你們這一邊,給你們做内應。一個内應還不夠,在好友伊文思的幫助下,葉文潔甚至集結了一整個組織的内應。這些人的普遍特征就是生活不如意,對人類失去希望。
這些内容,原著花了一整本的篇幅來交代,如果動畫版想要在後續劇情中補清楚這部分的信息點,還真的是個大工程。
這似乎是一種把解讀劇情、交代故事前史的任務一股腦兒地交還給觀衆,寄希望于粉絲社群文化反向輸出,來為劇作口碑提供保障的偷懶操作。
至少,僅就作品完整度而言,這是個有些投機取巧的操作,它顯然大大降低了劇情的獨立性和原創性。
所以本片最大的缺點,可能還不光是在于畫風過于僵硬,人物形象缺乏細節上,更關鍵的是,這種劇情設計無形中擡高了觀衆的準入門檻。
頗有一點專門為粉絲服務,舍棄路人觀衆的傾向。
不過制作方應該也是意識到了這方面的缺點與操作難度,所以故事本身講得還是很緊張,很快節奏的。
所謂古筝行動,就是用比頭發絲還細的納米絲,埋伏鋪設在審判日号即将經過的巴拿馬運河河面上,每 50 厘米一根,力求瞬間切毀整艘戰艦,同時保存住一定數量的設備。
動畫一上來就把這場重頭戲擺出來,其實是為了讓觀衆在不了解前情的情況下,也能最直接的明白地球三體組織和其他人類之間的緊張沖突關系,同時意識到整個故事的殘酷性。
在視聽層面上,這場戲極具畫面張力,能最快鎖住觀衆的注意力。
而且劇中不僅準确地複現了納米絲切割船體時,整艘船是怎樣被瞬間切片的,而且還增加了原著中沒有的旁觀視角。讓史強和汪淼兩個人在河邊全程目睹這一過程。
史強的這個 " 陰招 " 用文字呈現時看起來很精彩、很聰明,但當用畫面呈現出來時,味道确實不一樣。
恐怕很多觀衆看到這才能第一次意識到,史強這個角色不僅僅隻有書中強調的那種作為軍人的勇武、果敢的一面,也有其冷酷、不擇手段、一點也不假慈悲的 " 陰暗面 "。
而先把這個備受觀衆喜愛的配角的負面形象展示出來,其實也更利于後續凸顯這一人物性格的複雜性。
接下來,動畫版接着又抛出了第二個高潮:葉文潔受審。
原著裡,葉文潔受審基本意味着這個角色即将退場,所以可以猜測,在後續劇情裡,葉文潔大概率是隻會活在回憶中了。
所以,這場戲頗有點神話葉文潔的意味。一上來就把她寫死,讓她帶着對智子行動和三體人入侵的警告,永遠活成人類在未來四百年的夢魇。
尤其是為葉文潔設計的擡頭看着風扇聊天的動作細節,其實多多少少有些過于起範兒了,按道理,葉老太太無論如何不會是個這麼裝逼且造作的性格。
這場受審戲也點出了小說第二部故事中,最重要的一個情節概念:智子行動。三體人向地球發射了兩顆足以鎖死理論物理研究,讓人類文明無法前進的微粒子級别智能電腦,從而消除人類對于三體人的威脅性。
也正是因此,聯合國才不得已而制定了面壁計劃——針對三體人不會隐瞞思維的弱點,這項計劃将選定一批戰略計劃的制定者和領導者,他們完全依靠自己的思維制定戰略計劃,不與外界進行任何形式的交流,計劃的真實戰略思想、完成的步驟和最後目的都隻藏在他們的大腦中。
在動畫前兩集中,其實主要交代的就是智子入侵和面壁計劃兩件事。故事分兩條線,太空空間中的支線講丁儀等人的實驗,他們想在空間站遠程操控五台相聚極遠的粒子對撞機進行實驗,盼望着這最後的策略能夠躲過智子的封鎖,而事實證明實驗是失敗的。
于是,劇情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銜接上故事的主線:聯合國要去迎接面壁計劃中被選中的 " 面壁者 " 羅輯,而三體人和地球三體組織殘黨則要想方設法誅殺羅輯。
從而,整個故事被合理地推向那個核心矛盾:處于這一切時局變幻核心的羅輯,該如何應對。
可以看到,在短短的兩集内,動畫劇情真正推進的進度并不多,基本也就剛剛夠展開四到五場戲的體量,但在這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裡,牽扯進來的信息點卻是相當多。
甚至還有很多看似一筆帶過,但同樣很關鍵的信息點。比如,在第一集中,羅輯在酒店有和女同事提過一嘴,自己正在開發一門新的學科,研究宇宙中的社會學關系。原著裡,羅輯是受到葉文潔的啟發而開發這門 " 宇宙社會學 " 的,但劇中明顯省去了這段前史。
那也許後面還需要再回頭去交代羅輯與葉文潔之間的交情。
這也暴露了本劇的一大問題:劇情就像是在高空走鋼絲,時刻讓人擔憂它能不能處理好這麼龐大體量的故事。
從第二集将叙事重心轉向動作戲,大量減少科幻内容上來看,我還真的生怕編劇團隊一沖動,就幹脆直接簡化劇情,直接舍棄那些原著中相對更複雜的信息點。
不過僅就目前放出的兩集來看,《三體》動畫這種對劇情進行大量省略的辦法,的确是為它們換來了叙事水準上的提升的,無論是整體的故事節奏,還是人物塑造,都因此有了更加自由而放松的呈現空間,也足以讓很多熟讀原著的粉絲很快就感受到了共鳴。
但願這些擔憂隻是某種杞人憂天吧,還是希望接下來的劇情中,主創們能想出什麼同樣出人意料的方式,來解決目前出現的這種困局。
關于不完美,是《三體》影視化的宿命嗎?就介紹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冷依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