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收着點油門啊!!!"
" 前面的麋鹿測試收着點油門,大概 60km/h 過去就好了,這台車還是有點重的。" 大概是前兩項—— " 零百加速 " 和 "100km/h-0 制動 " ——的測試讓這位教練覺得我比較虎,所以在麋鹿測試之前,他緊握着扶手,叮囑了我一句。
但我哪管得了教練的感受!
和 " 零百加速 " 的測試一樣,我一腳油門就直接剁到底,把車速控制在 75km/h 左右,然後左打一把方向,回正控住,再右打一把方向。在我的操作之下,領克 08 的輪胎發出一陣陣尖叫聲,但依舊能畫出完美的走線。
老實說,這次麋鹿測試連我都覺得要失敗了。因爲到後面向右避讓的時候,我感覺樁桶就在輪子旁邊,所以方向盤打得有點急,差點脫手。沒想到,領克 08 還是按照駕駛員的意圖,靈活地做出避讓動作,沒丢我老臉。
這對于領克 08 這樣一台 4.8 米車長,2.8 米軸距的中型 SUV 來說不容易啊。就像那位教練所說的,普通燃油的中型 SUV 也都很難做好麋鹿測試,更别說這種新能源的中型 SUV 了——因爲有電池的加持,車本來就重。
官方目前還沒透露領克 08 的整備質量是多少,我到工信部查了一下——也不知道是哪個版本的——其整備質量去到了 2200kg。這對于一台新能源中型 SUV 來說不算重,但對于一台中型 SUV 就稍微有點偏重,比尺寸更大的廣汽傳祺 GS8 四驅還要重 200kg,10 個百分點。
重還是其次,關鍵是中型 SUV 的底盤性能首先要考慮的是舒适性,畢竟 90% 以上選購中型 SUV 的消費者講究的肯定不是操控性能。
這意味着中型 SUV 的底盤不能太硬,不然很難過濾來自路面的細碎振動,而且過坑窪路面時候的沖擊力也會更加直接;但太軟的底盤則會在過彎時帶來非常大的軸荷轉移,也即車身側傾會比較大,特别不利好麋鹿測試這種連續的左右急打方向的工況。
爲了解決這種軟和硬的矛盾,現在很多車企在高端的車型上都用上了主動懸架,也即由傳感器去提前感知前方路況和駕駛員的駕駛意圖,然後主動調整懸挂的阻力,讓底盤該硬的時候硬,該軟的時候軟。
這毫無疑問是非常完美的解決方案,但代價就是高成本。目前,30 萬以内的主動懸挂不是沒有,但體驗整體稱不上特别好,因爲它沒有主動的傳感器,隻有受到沖擊了才會主動調整懸挂的阻尼,反應會稍慢一些,更像是一種半自動懸挂。
"30 萬以内的産品就不配擁有高級的懸挂嗎?" 領克 08 是第一個跳出來說 " 不 " 的。
沒錯,它沒有高級的空氣懸挂,更沒有可以自動調節懸挂阻尼的魔毯系統,但這并不妨礙它把底盤的高級感調出來:它罕見地在減振器和車身之間設置了一個副彈簧,能和主彈簧配合出不同的彈性系數,有點像能軟硬結合的複合彈簧,能适應更多的路況。
這一技術其實并不是領克獨創的,在很多豪華品牌的高級車上都能看到,但是領克直接把它下放到二十多萬的車身上,讓更多人能享受到這種即便沒有空氣懸挂也能軟硬适中的懸挂。
另外,領克 08 還對全車底盤的襯套做了精心的設計。
例如在減振器的上方布置了一個 8mm 厚度的硫化橡膠層,以優化懸挂壓縮到極緻的撞擊力;在減振器的下方布置了低硬度的橡膠層,以進一步過濾細碎的振動;并減少了後副車架與車身連接處的襯套的動剛度,以更好地過濾振動 ......
領克 08 的後懸挂。
所有這些細緻的處理,讓領克 08 這台車的底盤變得既舒适又運動——
我們從深圳七星灣試駕場出來之後,在外面工地頗多的道路上試駕了一圈又一圈。有别于場地裏激烈的駕駛工況,在這種大貨車頗多的道路上,領克 08 給到我們的就是一種懸挂行程很長、很有韌性的感覺,能讓你從容地去沖一些大坑。
領克 08 的前懸挂,沒有什麽高級的用料,但質感非常好,考驗的是研發人員的調校功夫。
02
超跑級的動力怎麽用在家用車上?
這種不妥協、力求完美的态度,不光體現在底盤上,在動力上也是如此的。
在去深圳試駕領克 08 的時候,我們看了一下其官方資料,有一點讓我們頗爲疑惑的是,它的插電混動系統,不是吉利雷神混動的 "P1+P2" 的結構,而是 "P1+P3" 的架構,但大家都有三擋的結構。
剛開始我們都以爲領克 08 的官方資料寫錯了,後來問過才知道,這是領克 08 爲了追求更加極緻的純電行駛品質,有意改之的。
其實,從原理結構上來講,"P1+P2" 的構型更好,因爲電機在變速箱之前,可以像發動機那樣,調整轉速和扭矩,從而獲取更佳的極速表現。就如吉利的銀河 L7,其極速能去到 240km/h 以上,電動車少有之水平,也勝過很多同級油車。
但受限其物理位置,P2 沒辦法放置一個大功率的電機,這就折損了車輛的純電行駛品質。這一品質對于電動車的用戶來說還是蠻重要的,畢竟直接影響的是起步和超車時候的動力響應。而極速雖然是很重要的技術指标,但對于消費者來說始終有點陌生。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領克 08 把 P2 電機換成了 P3 電機,功率直接飙升到 160kW,再加上後橋的 P4 電機,其電機的總功率去到了 316kW,和采用增程結構的問界 M5 四驅性能版不相上下。另加上其發動機是能直接參與驅動的,而且 P1 電機還能超頻,起到一部分驅動的作用,所以綜合下來,領克 08 四驅版的系統最大功率達到了 436kW,最大扭矩達到 905Nm。
可以說,在所有插電式中型 SUV 中,領克 08 的動力是最強的——功率能有與之媲美的,但 905Nm 的扭矩卻是無車可及的。
最終,領克 08 的官方 " 零百加速 " 時間隻需要 4.6 秒,同級的翹楚;且其極速能去到 200km/h,也是同級中少有之水平了。相較之下,唐 DM-p 和理想 L7 的極速都隻有 180km/h,還是蠻大的差距來的。
不過,我有時候挺讨厭加速很快的電動車。很多電動車爲了炫耀電機瞬間爆發的扭矩,所以很喜歡毫無保留地貢獻所有加速度。可是,動力來得太快,不僅不刺激,還會讓你有一種頭暈目眩,供氧不足的感覺。
這種感覺特别不适合領克 08 這種專爲家庭用戶打造的中型 SUV。
爲此,在加速的特性上,領克 08 并沒有一開始就給到你全部的加速度,而是循序漸進,慢慢給到你強勁的動力,頗有一種大排量油車的味道。
另外,雖然領克 08 有三擋的結構,但可能因爲其驅動電機更大的緣故,即便是 " 零百加速 " 這種需要長時間剁死油門的工況,其換擋的動作依舊不太明顯,在整個駕駛的過程中——日常駕駛也好,激烈駕駛也罷——,發動機的存在感都是非常小的,既不吵鬧,也不頓挫,更沒有任何的振動傳遞到駕駛艙。
03
豪華需要的不是用料,是用心!
總是比别人想深一步,是領克 08 在底盤、動力調校時候的特點,當然也并不少見于整車的設計上面。
很多人覺得豪華車就是堆料,把各種看起來很高檔的用料堆上去就可以了,但領克 08 告訴了我們一件事情:" 高端的食材往往隻需要最樸素的烹饪方式 " 并不适用于豪華車上,更需要用技術的手段、細膩的想法去打造更高級的品質感。
就如現在很多車都用上的無框車窗,雖然看起來很高級,但也有缺點,即其隔音降噪能力是不如傳統車窗的。所以爲了确保車内的靜谧性,領克 08 用上了同級獨有的 5mm 靜音鋼化玻璃,不僅強度好于夾膠玻璃,而且密封性、耐光性和耐熱度都更好一些。
即便從車外,你也能看到這個車窗的不簡單。從車側蹲下來去看,你會發現整個車窗和車身的側面是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再加上它有隐藏式門把手的設計,所以整個車側就像是一個鏡面一樣,平整度相當高。
整車設計中,最吸引我的就是領克 08 的外後視鏡,整個體積是非常小的,而且還非常圓潤,但是鏡體的面積并不比普通的外後視鏡小,因爲它和車窗一樣,也采用了 " 無框(窄邊框)" 的設計,看着就很不簡單。
坐進車内,你更容易發現領克 08 用心之處。
例如很多車上都用上了 Nappa 真皮,但是領克 08 的 Nappa 真皮用上了 AnsoleTM 抗污技術和抗菌技術,确保座艙保持整潔的同時,也爲駕乘者提供一個健康的座艙環境;另外,爲了保證中控台有一個極簡的設計,領克 08 不僅取消了換擋把和物理按鍵,同時也隐藏了空調出風口。
還有就是它的中控大屏,15.4 英寸,采用了 LTPS LCD 顯示技術,顯示效果非常細膩;另外,其 UI 設計雖然非常簡約,但是功能非常強大,就像手機一樣,能支持你卡片式的管理,APP 的界面能随意拖動到任意一個地方。
領克 08 用行動證明了,打造一款豪華車,需要的不是用料,是用心。
也正因爲這一用心,所以領克 08 一啓動預售就迎來了 " 大賣 " ——自預售開啓,訂單就快速突破 10000,其中有明确售價的時間限量版開售 15 秒内就被秒清了 1008 台。可以說,領克 08 提前鎖定了爆款的節奏。
( 本文僅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DearAuto 立場。 )
———— END ————
法
律
顧
問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李國勇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