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中新體壇 ,作者劉越
這個四月末的關鍵詞,是 " 青春又回來了 "。
1996 年,《灌籃高手》漫畫與動畫雙雙完結;2023 年 4 月 20 日,電影版《灌籃高手》在中國内地上映。有網友調侃:從斜劉海等到地中海,從高三等到三高,一句 " 全國大賽見 ",我們等了整整 27 年。
電影《灌籃高手》海報
落幕的是比賽,不落幕的是青春。延遲滿足引發了觀影熱潮:截至發稿時,《灌籃高手》豆瓣評分 9.0,累計票房突破 4 億元,觀影人次超 1000 萬,斬獲内地影史日本動畫電影首周票房冠軍。
霎時間,所有社交媒體都被 " 灌籃 " 迷的熱情席卷,劇透、圖片和短視頻滿天飛。然而事态逐漸變得不可控,4 月 25 日,#灌籃高手遭遇史上最嚴重屏攝#這一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微博截圖
沒進電影院
在朋友圈被劇透了?
在各類平台搜索 " 灌籃高手 ",一大批以 " 情懷 " 爲文案的高清屏攝将會映入你的眼簾。甚至有人把電影的高光片段逐一剪輯搬運到自己的視頻号中,獲得上千轉贊評。
" 朋友圈裏滿天飛,尤其是零點首映那一場,特别多。" 在《灌籃高手》上映當日就前往影院觀影的小北吐槽:" 還有人爲了湊四宮格九宮格,拍了很多圖片。"
" 肯定會影響觀影體驗,但在互聯網和手機這麽普及的情況下,根本沒有辦法制止。" 小北直言:" 現在哪部電影沒有這個現象?隻能做到自我約束。我一般都是找海報或是官方圖片去發朋友圈。"
某搬運盜攝片段的視頻号。微信截圖
自小學就成爲鐵杆 " 灌籃 " 迷的小薛向記者解釋了大家如此狂熱的原因:"《灌籃高手》動畫版的最後一句台詞是‘全國大賽見’,然後就結束了。因此看動畫片的那一代人,等了‘全國大賽’很多年,這一次的電影版相當于圓夢了。"
因爲工作繁忙,小薛迄今還沒來得及走進電影院,但早已在朋友圈裏被劇透了個遍。他透露,被盜攝最嚴重的是整個故事的高光片段,比如三井壽連續投中三分,又如櫻木花道的壓哨絕殺。
電影《灌籃高手》海報
" 雖然還沒看,但從預告到朋友圈再到短視頻平台,我大概可以拼湊出故事梗概了。" 作爲粉絲,小薛能理解大家強烈的分享欲,但他認爲這種做法并不可取," 從小來說,會造成這部電影的票房損失;往大了說,屏攝對中國電影産業的傷害也非常明顯。"
" 如果你真的喜歡《灌籃高手》,這不是一個粉絲應該做的事情。"
傳播屏攝
等于幫助電影宣傳?
#灌籃高手遭遇史上最嚴重屏攝#這一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後,支持派和反對派紛紛亮明立場。有人指出這是侵權,有人卻認爲屏攝能擴大電影的影響力,拍攝者利用自己的私域流量,讓更多人走進影院。
" 宣發最重要的是口碑,而不是一段所謂的‘高光片段’。" 作爲《灌籃高手》的自來水,編劇柳絮對以上說法非常抵觸:" 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去發酵口碑,在朋友圈真情實感地說自己看過了,都比你去錄一段視頻要好。"
柳絮在朋友圈安利《灌籃高手》。微信截圖
柳絮專門詢問過一位動畫行業的朋友,得到的答案是由于電影的技術問題,屏攝遠不如眼見的圖像清晰," 電影《灌籃高手》是将三維動畫渲染成二維動畫,用手機拍的話反而會起到減分效果,顯得畫風粗糙。"
"《灌籃高手》的周邊做得很好,影院裏有很多可供拍照的地方。" 柳絮強調,盜攝對版權方極度不尊重。
從事影視劇宣發工作的季羽認爲,從電影宣發的層面來說,這種屏攝難以起到宣傳作用:" 對于不了解這個 IP 的人,這些東西其實刺激不到他們。與其說這是一種情懷上的傳播和發散,不如說這是一種自嗨。"
微博截圖
" 把盜攝變相說成傳播和宣傳,其實是在掩蓋這件事情本身的錯誤。" 在季羽看來,屏攝是一種極度不可控的行爲:" 觀衆發布的内容和傳播的渠道不可控,你不知道屏攝會流到哪去、流給誰看,會不會對電影的票房造成影響。"
" 如果隻是在片尾或者在一個自己喜歡的鏡頭前拿着票根拍照打卡還好,一旦拍攝的視頻讓部分觀衆放棄觀影,會造成票房的損失。" 季羽分析:" 電視劇和電影不一樣,電影的成績直接來源于票房,文字的推薦其實更有效果。"
拍個照錄個視頻
也可能構成侵權嗎?
" 拍攝圖片不算侵權 "" 錄制全片才犯法,錄制片段不算 "" 我沒有盈利,應該不涉及侵權 "…… 從網絡上的熱議,到受訪者們的反饋,不難發現大家對 " 屏攝侵權 " 的概念各有理解。
抖音截圖
" 首先需明确,《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産業促進法》第三十一條明确禁止對正在放映的電影進行錄音錄像。" 北京清律律師事務所律師左璀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無論是否盈利,在網絡上傳播盜攝作品、通過盜攝作品來運營個人視頻号均可能侵害著作權。如果構成侵害,當事人可能面臨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左璀璀提出,視聽作品單幀截圖若單獨作爲攝影作品進行保護,屬于《著作權法》的保護客體。因此拍照和攝制視頻一樣,都有可能造成侵權。同樣的,盜攝片段和盜攝全片在侵權的定性上亦可能相同,隻存在性質嚴重程度的差異。
某盜攝視頻被舉報下架。微信截圖
那麽,這是否意味着所有屏攝行爲都會構成侵權?
" 需要綜合考慮行爲人使用的性質跟目的,可能傳播的範圍和對作品本身的侵害程度,分析該行爲是否屬于合理使用的範疇。" 左璀璀以朋友圈和短視頻平台舉例。相對短視頻公開平台來說,朋友圈有相對更強的閉合屬性," 行爲人若僅發布到朋友圈,且意在對于影視作品進行評論或自己欣賞,有被認定爲合理使用的可能。"
" 但如果放在短視頻平台上面,因爲受衆範圍太大,事件性質更惡劣,被認定侵權的可能性更大。"
其實早在上映首日,電影《灌籃高手》官博便已發布聲明,呼籲觀衆不要盜攝。但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這份倡議書的效果微乎其微。有網友評價:爲什麽不幹脆和侵權者對簿公堂呢?
電影《灌籃高手》官博發布聲明。微博截圖
" 從現實角度考慮,在電影放映期間,版權方不太可能提起訴訟。" 左璀璀直言,維權的訴訟程序時間長,通過打官司獲得的收益小,還可能引發公關危機。如此看來,屏攝問題似乎陷入了一個兩難的怪圈。
法理之外,是否有人爲幹涉的空間?小北就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電影院爲什麽不去制止這些行爲呢?
其實,求助影院工作人員或許是個好主意。左璀璀介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産業促進法》,發現進行錄音錄像的,電影院工作人員有權予以制止,并要求其删除;對拒不聽從的,有權要求其離場。
電影《灌籃高手》海報
所以下次在電影院遇到此類行爲,大家可以召喚影院工作人員,誠懇地對他說一句:" 教練,我三井壽隻是想好好看個電影。" 或者如果你足夠社牛,也可以模仿屏幕裏的櫻木花道,站出來勇敢地對屏攝者大聲朗誦動畫台詞。
" 不要在這裏妨礙我,流川楓,你走開!"
來源:中新體壇
編輯:王伊萌
責編:李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