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 FSD,似乎真的要來了。
馬斯克在 All-In Podcast 2023 峰會上提到 FSD 測試版時表示,它非常接近在不受監管的情況下 " 比人類司機更安全 " 這一目标。
他認爲,"FSD 安全性已經超過了人類司機,幾乎可以做到‘自動駕駛’,但仍需要進一步地改進。"
馬斯克還表示,當前版本的 FSD 與 6 個月前、一年前和 18 個月前的版本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
特斯拉 FSD 即将進軍中國市場的前兆,自今年來頻繁出現。
5 月,上海經信委表示,将推動特斯拉自動駕駛、機器人等功能闆塊在滬布局;6 月,特斯拉被媒體曝出,FSD 已在英國、上海等國家及地區進行道路測試;而最近,傳出特斯拉中國建立運營團隊、數據中心的消息。
一條條線索彙集,都指向着同一個答案——特斯拉 FSD 在中國市場完全開放的日子,不遠了。
多年前,特斯拉以首個外商獨資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姿态,高調進入中國市場。随着特斯拉上海工廠建成,以及特斯拉市場銷量逐年提升,倒逼着本土主機廠加速汽車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方向轉型,很大程度上改寫了中國汽車供應鏈的格局。
在不少人看來,如果代表特斯拉最具想象空間的 FSD 功能進入中國市場,或将再次化身一條攪動行業的鲶魚,中國智能汽車行業将再次迎來巨變。
特斯拉 FSD 入華的鏈式反應
FSD 全稱爲 Full Self-Driving,即完全自動駕駛。2020 年 10 月,特斯拉在美國首次推出 FSD 測試版,經過三年開發叠代,其自動駕駛硬件進化至第四代。
據特斯拉官方介紹,采用第四代自動駕駛硬件或 FSD 計算機 2 代的車型,能比人類開車安全十倍左右。
截至 2023 年 1 月,超過 40 萬名特斯拉車主已付費測試 FSD 功能。馬斯克預計,今年 12 月 FSD 有望摘掉 " 測試版 " 的後綴。
當特斯拉準備将 FSD 正式版推送至車主時,意味着 FSD 的可用範圍将不僅是北美地區,而是包括中國在内的全球地區。
中國民衆對于特斯拉數據安全問題的擔憂一直沒有消退。
今年 8 月,國内一機場因拒絕特斯拉入内而登上熱搜,拒絕理由是特斯拉車輛可能對車身周邊環境進行錄像。但是,上海經信委支持特斯拉自動駕駛的表态,一定程度代表了特斯拉數據安全問題得到了解決。
行業内人士秦淩向雷峰網《新智駕》表示," 爲什麽特斯拉 FSD 入華能成功?因爲新的 Bev+Transformer 框架下不再看重真值數據,而是比較看重特征值數據。沒有具體的圖像數據,則不再涉及數據安全問題,FSD 進入中國市場的阻力相應減少。大模型之後對于真值數據的依賴性其實要遠低于 CV。"
在文遠知行一位負責人看來,如果特斯拉 FSD 入華,高階智能駕駛的市場蛋糕會越來越大。
根據中國汽車論壇數據,2022 年國内搭載 L2 級輔助駕駛功能的乘用車新車滲透率達 33% 。但行業内人士透露,滲透率提升的另一面是,輔助駕駛功能的平均啓動率不到 20%。
而特斯拉 FSD 的使用率正快速提升。據華西證券數據統計,特斯拉 FSD 今年 3 月使用率約爲 3.8%,4 月提升至約 11.2%,截至 6 月約爲 14%。
重要的是,FSD 快速增長的使用率建立訂閱費持續漲價的基礎上。過去三年,FSD 訂閱在全球範圍内的漲價幅度爲 100%-200% 之間。
特斯拉 FSD 入華,或許能吸引更多中國特斯拉車主購買 FSD 訂閱服務,進一步提升用戶對高階智能駕駛的感知和認可度。同時,FSD 也能倒逼國内主機廠研發功能更加完善的智能駕駛方案。
此外,FSD 還将促使主機廠壓縮造車成本。
一位 Tier 1 從業者對新智駕表示,由于特斯拉采用無需激光雷達的純視覺自動駕駛,FSD 入華可能會促使本土車企調整自動駕駛路線,并進一步降低成本。
不使用激光雷達,是特斯拉保持高毛利的秘訣之一,使其具備降價以提高産品銷量的底氣。今年 3 月國内汽車市場消費不振,特斯拉 Model 3 和 Model Y 均降價 2 至 4.8 萬元,在兩天内收獲 3 萬個訂單。
今年 Q2 季度電話會上,馬斯克表明了特斯拉的策略:" 現在爲了産量犧牲短期的利潤是有道理的,我們希望能快速發展 FSD,實現汽車價值的大幅提升 "。
顯然,特斯拉将整車毛利率提升的希望寄托在 FSD。
然而,激光雷達已無較大的降價空間,僅使用多傳感器融合的智駕方案的國内主機廠,難以通過降低零部件成本以提高毛利率。
以兩家知名激光雷達公司爲例,速騰聚創毛利率從超過 40% 驟降至 -7%,平均産品售價在兩年内下跌近 70%,而禾賽兩年内的産品售價累計降幅超過 80%。
更重要的是,馬斯克表示 FSD 可開放授權使用,部分産品競争力不足的主機廠如果使用 FSD,将進一步提升特斯拉對中國汽車市場的沖擊。
不能排除這一類合作模式的可能性。
大衆汽車研發輔助駕駛系統多年,仍然難以開發适應中國道路的智駕方案。或許出于這一部分原因,小鵬汽車和大衆汽車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将基于小鵬汽車的 G9 車型平台、智能座艙以及高階輔助駕駛系統軟件,共同開發兩款 B 級電動汽車車型,以大衆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銷售。
普華永道發布的《2023 年汽車數字化報告》顯示,中美德三國 3000 名消費者對空調啓動、座椅加熱啓動、交通擁堵輔助、泊車輔助等功能重要性進行選擇。
其中,中國消費者認爲交通擁堵輔助、泊車輔助等自動駕駛功能重要的人數占比分别爲 90%、87%,而美德兩國的這一數字爲 50% 左右。
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功能的需求,促使國内主機廠加快自動駕駛系統研發。
如比亞迪建立智能駕駛研究院、長城汽車建立毫末智行、奇瑞組建大卓智能等。不過,從建立智能駕駛團隊到推出量産智駕産品,考驗主機廠的不僅是團隊能力。
元戎啓行副總裁劉軒向雷峰網《新智駕》表示,主機廠自研自動駕駛方案,需要組建一個技術實力強,能覆蓋自動駕駛軟硬件及工程的團隊。随着自動駕駛産品雛形構建,團隊還需具備人工智能如大模型相關的工程能力。
此外,主機廠擁有海量的道路數據,如何高效地處理和吸收數據是一個問題。
不過,主機廠投入高成本自建智駕團隊,但短時間可能難以追平特斯拉 FSD。目前較爲國内自動駕駛能力較領先的小鵬汽車在 2017 年組建智能駕駛研發團隊,經過五年研發才推出高速 NGP,而能在城市、高速、地下城庫行駛的 XNGP,則預計在小鵬智駕團隊組建六年後推向市場。
而近年着手自研智能駕駛方案的主機廠,或将在數年後才能把成果應用于量産車型。此段時間内,具有先發優勢的特斯拉 FSD 或許已吞下不少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部分主機廠與 Tier 1 合作開發智能駕駛方案,加快量産車型應用智能駕駛功能。如上汽聯合 Momenta、廣汽投資禾多科技、吉利與知行科技等。
對于車企來說,特斯拉的 FSD 成爲了一道要做出決定的選擇題。
FSD 入華,自動駕駛公司能迎來春天嗎?
特斯拉 FSD 最大的特點是無高精地圖 + 純視覺。無高精地圖讓車輛自動駕駛行駛範圍更廣闊,且較少受到地理要素變化而影響功能;無需高精地圖及雷達的純視覺方案,則大幅度降低零部件成本。
這一套組合拳,讓特斯拉 FSD 低成本且較少受到範圍限制,同時也是特斯拉自動駕駛訂閱服務保持高毛利的重要原因。
特斯拉純視覺路線優勢越發明顯,國内不少自動駕駛公司也推出相關産品,如 Momenta、元戎啓行、輕舟智航、領駿科技等。另外,小馬智行也正在研發相關産品。
文遠知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幾年,量産自動駕駛方案将有着三大演變趨勢:
技術越來越成熟:智駕方案的功能越來越多樣化,ODD(運行設計域)覆蓋更廣,可靠性、穩定性提升,功能表現更智能;
靈活性提高:可遷移性提高,可靈活适配不同硬件平台的兼容性提升,軟件可以更輕松地擴展到各種車型上面去;
成本逐漸降低:研發成本逐漸降低,包括數據采集與标注、适配不同車型的開發時間等等;此外 BOM 成本降低,同樣的功能,能用更少的傳感器,更便宜的域控制器來實現。
而當越來越多智能駕駛方案提出,技術将進入同質化的瓶頸期。屆時,各公司既要保證長期效益,還要保證技術的創新和領先性。
據悉,文遠知行布局 WeRide One 自動駕駛通用平台,注重關鍵技術的可複用性,不僅能應用于不同的 L4 級自動駕駛車輛,也可爲量産的高階自動駕駛産品進行高效的定向開發,實現低研發成本适配不同的車型、實現不同級别的自動駕駛。
另一部分公司則加大硬件研發投入。36 氪報道,Momenta 已招聘多位哲庫前員工,或成立部門以研發自動駕駛芯片,提升軟件成熟度。小馬智行正研發基于多芯片平台的域控制器,以提供更靈活的智駕方案。
基于 L4 級自動駕駛研發基礎,以及對輔助駕駛系統的大量投入,自動駕駛公司已經與多個車型定點合作。
公開信息顯示,元戎啓行與主機廠合作的無高精地圖智能駕駛方案,預計明年上半年量産落地;小馬智行與新造車公司洛轲智能共同研發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智行獲得東風旗下猛士科技量産定點項目等。
從上述的行業新格局來看,FSD 入華,對于自動駕駛公司來說是個好消息。
特斯拉的 Autopoilt 得到大規模使用後,推動了零部件成本降低,自動駕駛的價值再一次放大,投資人們此後大量投資自動駕駛公司,讓不少自動駕駛公司緩解資金緊張的難題。
而現在 FSD 入華的時間點,似乎正如幾年前。量産智能駕駛需要升級,自動駕駛公司也需要再次展現技術落地能力,而量産的智能駕駛方案,正是最佳落點。
或許特斯拉 FSD 入華,自動駕駛公司将再度迎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