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後去世後,江湖上流傳起宗馥莉的二三事。
一是,宗馥莉和父親宗慶後共度過的那些好時光。
在媒體捕捉到往日鏡頭裏,務實理智的宗馥莉,在慈愛寬厚的父親面前,秒變靈動傲嬌的小女生。
她對他的崇拜和尊敬,他對她的寵愛與寬容,躍然屏前,溫柔人心。
二是,宗馥莉将父親創建的娃哈哈集團,稱爲 " 小妹妹 "。
拟人化的稱呼背後,是父女兩代企業家對旗下商業帝國的深情——
那個享譽中國的民族品牌,是父親的另一個孩子,也是女兒的孿生妹妹。
如今,父親走了, 女兒有責任有義務把 " 妹妹 " 養大,養好,養得亭亭玉立,不卑不亢。
三是,42 歲的宗馥莉坦言此生沒有談過戀愛,目前也不打算結婚。
不談戀愛不結婚的原因,不是冠冕堂皇的 " 沒有遇見合适的 ",而是赤裸裸的愛财難分:
" 家裏太有錢了,難以分辨追求者的動機,似乎每個接近我的人,都是想和我談生意。"
有好事主持人問 " 不結婚父親不會催婚嗎 " 時,宗馥莉嗤之以鼻:
" 父親不會包辦婚姻,你出此言,倒顯得你和節目都不高端。"
言下之意:
父親對女兒不結婚的私事,是寬容默許的,作爲企業家的宗氏父女,其視野與站位的縱橫捭阖,早就弱化了小情小愛的。
隻是,有朋友看了宗馥莉的二三事後,深夜發來靈魂拷問:
" 沖哥,你不是說,被父母恩養的女兒,長大後會向往婚姻嗎?
宗老一生坦蕩,修爲甚高,與妻子相敬如賓,對女兒寬厚富養,那宗馥莉爲何一點兒都不向往婚姻呢?"
這個以 " 以子之盾攻子之矛 " 的發問,直逼情愛之外的親子真相:
那些擁有世上最好父母、最好家庭的女兒,爲什麽反倒對婚姻望而卻步?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達成的一個共識是:
婚姻不是任何人的标配。
不管是身價 500 億的企業掌門人宗馥莉,還是月薪 5000 的普通民女我和你。
婚姻隻是一種選擇。
盡管是大多數人的選擇,但不代表每個人都必須選擇。
有了這樣的共識,我們才能談接下來的關鍵問題——
第一,擁有過高能量父格的女孩子,對愛情和婚姻都有高期待。
心理學上有句話說:
親密關系的本質,是在通過伴侶找媽媽或找爸爸。
什麽意思呢?
意思就是,當我們決定投入戀愛的幻境時,我們愛上的不是眼前的這個人,而是自己理想的父親或母親(女孩子愛上的是理想父親,男孩子愛上的是理想母親)。
很多沒有被父親好好愛過的女孩子,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愛上人渣,本質上就是沿着熟悉的路徑,在與父親同樣糟糕的男人糾纏,通過重複相似經曆的方式去乞讨愛,試圖洗刷自己曾經不被愛的羞恥,結果得到的卻是加倍的漠視。
這裏面,當然有個 bug:
如果一個女孩子,生下來就擁有特别好的父親呢?
就像江浙滬獨生女的頂配宗馥莉,生下來就擁有宗老這樣正直、勤勉、寬厚有力、持戒修行的父親呢?
答案是:
擁有高能量父格的女孩子,因爲見識過最優的男子,得到過最好的富養,而對伴侶和愛情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這裏面,還有個思辨:
所謂富養,不僅指經濟上的寬裕,還有精神上的恩慈。
很多千金小姐隻有戀愛腦,嫁給下頭男,家産被耗得七零八碎,她們隻擁有物質堆砌的富貴,并沒有精神富養的高貴。
宗馥莉顯然是從物質到精神,都被富養的女兒。
她不止一次在公共場合提及,她和父親在商業管理上諸多理念并不相同,但這并不妨礙她對父親發自内心的愛與崇拜:" 父親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她是被神庇佑的人,自然不怕妖魔鬼怪。
好的父格,爲什麽是女兒避渣的神器?
因爲真正被愛過的人,最能識得何謂真情,何謂假意。
第二,雌雄同體的女子,是把自己嫁給了熱愛。
恰恰是宗慶後修行極好,又對宗馥莉足夠寵愛,父女之間既有着親昵深厚的情感鏈接,又有着和而不同的代際傳承,宗馥莉才沒有像很多富二代那樣,被養得叛逆無敵,或孱若廢物。
她在父母恩澤與自我成長中,成爲雌雄同體的女子。
她酷似父親的長相,她雷厲風行的做派,她開門見山的坦蕩,她大刀闊斧的改革,讓她在敏感細膩的女性特質之外,又長出務實果敢的男性思維。
不管是之前果斷換掉代言人王力宏,還是現在父親去世後她一夜穩住娃哈哈,都讓人在刮目相看中懂得:
她是宗慶後的女兒,更是企業家宗馥莉。
面對這樣一位雌雄同體、我本具足的女子,我們不該也不必拿世俗去審判她,更不要給社交平台上排隊要給她當贅婿的無恥男起哄:
看見女性,就想到 " 爲啥不結婚生娃,沒個男人不行啊,讓我來拯救你吧 ",本質上是男權俯視的傲慢。
雌雄同體的女子,不需要任何人的拯救,因爲她不僅早已擺渡了自己,而且引領着時代。
當宗馥莉說出那句 " 不是獨身主義者,隻是選擇随緣 " 後,我想到了很多如她這般的女子:
" 中國醫學聖母 " 林巧稚,一生未婚,卻接生了 5 萬名嬰兒,把家中床頭那部連着醫院的電話,稱爲 " 唯一的伴侶 ";
" 中國鐵娘子 " 吳儀,一生未婚,卻情系家國,豪邁從容,最愛《定風波》裏那句 "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 最佳女配角 " 惠英紅,迄今未婚,獨行獨美,真誠平和,如綻放秋菊,如铿锵玫瑰;
我們身邊諸多平凡獨立的女性朋友,一生未婚,敢想敢做,敢做敢當,熱烈地愛着自己,勇敢地逐着夢想;
還有那些就算結婚,但從不會爲愛情和婚姻要死要活的新時代女性 ……
在她們遼闊飽滿的人生藍圖上,有高山與湖泊,有藍天與厚土,有春花與秋果,有熱愛的紅花綠葉,也有鑄造的銅枝鐵幹。
愛情、婚姻、生育,隻占可有可無的一小部分。
她們不是被愛情和婚姻抛棄,她們隻是不被愛情和婚姻定義。
她們不看重婚姻,是她們把自己鏈接于更高的熱愛與存在。
恰如複旦大學梁永安老師在愛情課上說的:
" 那些不被定義的人,恰恰是最有能力幸福的人。"
而幸福,和是否結婚、是否生娃無關,它本質上是一個人内心的自愛與富足有關。
是的。
婚姻算什麽,愛才是王者。
父母對孩子的愛,我們對自己的愛,是關系的秘鑰,是此生的救贖,是所有故事最後的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