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搜索上海的玩法,熱度最高的就是 " 冬日市集 " 比起這個,上海市民可能更愛 " 夜排檔 "。
去年夏天,在浦星公路旁緊鄰地鐵 8 号線蘆恒路的中歐街,一座夜市尚未在網絡出圈就已經人氣滿滿。
和一些夜市 " 髒、亂、差 " 的情況相比,這裏既接地氣,又整齊規範,深受周邊居民的喜愛。
今年 7 月份,記者曾走訪中歐街夜市,其人氣不減,但美食等選擇相對雷同。
然而,最近記者再次走訪發現這裏一片黑燈瞎火。
" 網紅市集 " 何以成爲 " 消失的市集 "?
" 現實版眼見他蓋高樓,眼見他樓塌了。"
" 現在不是做市集的時候了,時機不對了。" 曾經在滬上市集上月入 10 萬的攤主劉偉告訴記者,今年 8 月份,他從中歐街夜市退出,在市集旁的社區商業裏租了一個小鋪面。
" 其實早在夜市關停之前,我們就開始另找出路 ",離開這個曾經讓他在上海實現二次創業的市集,劉偉心裏也百般滋味," 講實話,這個還是讓我們很多人在前兩年經濟困難,出路不多的情況下,賺到了比預料中多得多的錢。"
曾經攤主月入 10 萬,後來一天賺幾十元
2023 年,中歐街夜市幾乎是滬上最火的幾個頭部市集,最多的時候達到 200 多個攤位,每天自發來打卡的市民也衆多,場面非常熱鬧。
" 最初是附近的人們自發地來擺地攤,形成了一個臨時商場,後來我們制作了統一的移動攤位,保證整個臨時市場視覺上整齊、好看,慢慢地,越來越多的攤主看到這裏的人多,大家喜歡逛,聞聲而來,到這裏擺攤,數量變得超出想象得多,我們需要加大投入對整個市集的衛生、整體視覺效果、攤主的招募與維護等等作統一的管理," 在此前采訪中,當時的中歐街商場相關負責人邵先生告訴記者,由于攤主數量太多,有限的工作人員無法承擔如此大的工作量,因此招募攤主等工作都交給了第三方的運營團隊。
這個第三方運營團隊就是市集 " 主辦方 ",主辦方的負責人經過了多次變更,文斌是其中之一。
" 因爲我們想做一條能夠品嘗到全國不同特色風味的美食夜市,所以東北小吃、老上海特色、桂林花甲粉等等都歡迎入駐。"
文斌需要做的不僅是對已有市集的運營,還要面向全上海、甚至全國招募攤主。
劉偉就是其中之一,彼時他正在泰興、舟山、東莞等地考察市集,在抖音上刷到中歐街夜市正在招募美食攤主,從視頻裏,他看到了這個市集上可以說是人潮湧動、摩肩擦踵 …… 他果斷拖着行李箱從東莞直奔上海," 從虹橋火車站過來,還沒租房子,拖着行李箱我們就和主辦方簽了合同 "。事實證明,這次劉師傅的果斷決定并不是 " 頭腦發熱 ",而是的确搭上了 " 集市經濟 " 爆發式發展的船,也吃到了直播引流的紅利。
"2023 年最火的時候,一天賣掉 300 份鍋包肉,一個月能賺 10 萬元;
一年過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市集,大家的選擇也變多了,不過有時候一天還是能賣掉 100 份,雖然賺得大概是去年的一半,但能賺到 2 萬左右,已經滿足;
今年 7 月份,明顯看到市集上的收入滑坡式下降,有時候一天賺 100 元,甚至隔壁的攤位,一天隻進賬幾十元。"
賺不到錢了,攤主自然也逐漸離開。
到今年 10 月份,中歐街夜市完全關停,曾經熱鬧的攤位全都撤去,隻剩遍地垃圾,曾經人氣滿滿,到晚上燈火通明的中歐街夜市如今完全漆黑
一系列操作讓市集 " 元氣大傷 "
" 關停并不是沒有緣故的,主辦方做了不少讓攤主覺得元氣大傷的事情。"
多位曾經的中歐街夜市攤主告訴記者,這個夜市的選址本身有着天然的優勢,靠近地鐵和周邊居民區,每天下班時分人流不少,由于社交平台的推薦火爆,甚至也吸引了全上海的人來逛夜市,元氣大傷的事情是市集辦得好好的,突然間跳閘斷電,一片漆黑,或者無緣無故沒有任何準備地關停。
" 從今年 4 月份起,經常會遇到跳閘的問題,那段時間我也在考慮要不要換個市集,會去不同地方擺攤,中歐街這裏是偶爾來一下,結果來了三次,跳閘三次。"
某美食攤主說,停電之後一片漆黑,不少逛市集的人選擇離開,更糟糕的是,市集上沒辦法使用燃氣,制作美食都得靠電,顧客正在攤位前等候,結果停電了,有人願意等但體驗不佳,有人不願等,隻能退款,損失不少。三次遇到停電之後,這位美食攤主決定離開中歐街夜市。
攤主遭到突如其來損失的事情不止于此," 沒有任何準備地關停更是讓人覺得,這裏不能再待下去了。"
"4 月份有一天突然通知關停 2 天,我第二天的食材都買好、備好了,隻能全部扔了,無法出攤沒有收入,還損失了 1000 多元。"
"5 月中旬,突然又通知關停一個月,當時正是最佳逛夜市的天氣,不少人沒收到消息,仍然來打卡,到了之後發現一片漆黑,紛紛都說中歐街夜市關停了。"
一個月後,攤主們再回來,發現每天的人流和收入都急劇減少,原本一天賺 5000 元,回來之後,1000 元都不到。
越來越松散的衛生保障更是讓攤主們介懷。
" 以前主辦方會請 5 個保潔,保證市集的衛生、攤位上的垃圾處理,後來他們爲了控制成本,隻請 2 位保潔。"
某攤主告訴記者,大家對于路邊攤的衛生問題原本就有所顧慮,一直以來,他爲了讓别人放心自家的美食衛生沒有問題,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主辦方不及時地收垃圾把很久以來自己建立和維護的形象打破," 不幹淨的地方我也不願意出攤。"
這些事情發生得多了," 隻收錢不辦事,光收租金和電費,不好好運營 " 成了攤主們對于主辦方的印象。
實際上,主辦方也叫苦不叠," 相當于我向商場租下這片場地,每個月的租金、電費、人工等運營成本十幾二十萬,支撐下來很不容易。"
" 現在市集不是無成本創業,租個鋪面差不多 "
" 當時之所以選市集,是因爲它算是低成本創業,但後來慢慢發現,市集上的成本越來越高 ",某攤主向記者算了一筆賬," 做美食的設備需要占據 2 個攤位的位置,租金是一個月 7000 元,有時候擠一擠,隻租一個也要 3500 元一個月,再加上每個月 400 元左右的電費,300 元的垃圾管理費,每月成本最低也要 4500 多元。"
出于固有認知,在很長時間内他都覺得在市集上租攤位比自己租鋪面便宜,在市集上一年多之後,因爲不堪市集的 " 騷操作 ",劉偉開始物色周邊鋪面,驚訝地發現,租一個鋪面的成本竟然比一個小小的攤位性價比高," 一個月的租金 6000 元,但我能有自己的後廚,一個 50 平方米大小的用餐區,還能使用燃氣。"
" 現在,我的店面還在市集旁,但是是完全屬于自己的地方,按照我們的喜好裝修成了東北餐館的樣子,後廚也能保證幹淨衛生," 離開曾經成就他高人氣的市集,劉偉憑借自己特色的鍋包肉仍然讓市集上的老顧客跟随着他,在小店時時光顧,甚至從寶山驅車一小時來吃。
" 網紅可能是一時的,真的好吃才能跟食客長久做朋友。"
來源:上 · 觀新聞、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