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世界的美麗名詞總是讓狐妹覺得神奇又迷惑。
" 不是大牌買不起,而是電子版更有性價比。" 一句話,讓電子化妝出圈。
不用花大價錢買,電子版也能享用到大牌。幾百塊錢的眼影想用就用,幾千塊錢的口紅想塗就塗,幾萬塊錢的項鏈想戴就戴,本質上就是無痛修圖。
化電子妝容,當賽博名媛,實現大牌 0 元購,簡直是泰酷辣!
送電子禮物,再折現轉賬,真是華而又實(扶額苦笑),給人一種收了禮物也收了錢的感覺。
這種超前的送禮物方式,主打一分差價都不讓别人賺,對财迷來說,更是浪漫至極。
網友評論:" 如果送我這束花,我可能沒那麽高興,但是如果是圖片和轉賬,我怎麽突然覺得這束花也眉清目秀起來了呢?"
* 圖源抖音 @
都說沒有 " 電子榨菜 " 的飯是不完整的。
當代年輕人的吃飯流程充滿了儀式感。每到飯點,外賣擺上桌後,一定要先支起個 iPad 或手機,打開電子榨菜,才能安心地吃下飯。
吃飯十分鍾,找劇半小時。找不到下飯的視頻,就如同喝白粥沒有了榨菜,什麽美食到嘴裏都變得索然無味了。
* 圖源小紅書 @好好吃飯
前面這些詞聽起來還算是容易理解,直到狐妹看到了一個叫 " 電子嘔吐物 " 的詞。
電子嘔吐物,被用來形容激動下在互聯網平台産生的情緒垃圾。
這些 " 嘔吐物 " 包括但不限于 emo 文學、發癫語錄、暴躁表情包、冷笑話、僅自己可見的 800 字小作文等等。
* 圖源百度百科
上一秒還在想 " 電子嘔吐物 " 是個什麽東西,下一秒想到自己深夜寫的 emo 文字。
emmmm... 這形容确實是挺貼切的,簡直一針見血。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情緒最容易波動受影響,然後在社交平台發表一些 emo 言論。
有人形容這感覺就像被髒東西附身了,情緒上頭覺得天都要塌了,回頭看又覺得自己滿滿的矯情。
就像喝醉酒一樣,吐出來也覺得不舒服,不吐出來也覺得不快。第二天清醒時看到這些 " 嘔吐物 " 還會覺得十分尴尬,不得不動手清(shan)理(chu)。
那些曾經存在過但又被迅速清理掉的情緒,就如同眼淚和傷痕般消失得無影無蹤,因此 " 電子嘔吐物 " 又稱 " 電子淚痕 "、" 賽博傷痕 "。
每個失眠的夜裏,狐妹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着覺時,總會默默在朋友圈裏發瘋。
心情不好,難過得睡不着覺了,記錄一下。遇到讨厭的人,也可以寫一篇幾百字的吐槽。日常生活記錄,各種碎碎念,各種對立的、鮮明的情緒通通可以被一條設爲私密的朋友圈所包容。
" 反正設成私密的就沒人能看見,吐點電子嘔吐物,還能讓自己舒服點。" 狐妹每次發完都會這樣告訴自己。
電子嘔吐物看似陌生,實則無處不在。我不信還有誰沒吐過的。
回看十年前 QQ 空間的留言,傷感非主流文學看得人尴尬得摳出一座城堡。
微博上點開一個陌生人的頭像,時不時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充斥着深夜的崩潰。
半夜刷視頻,還能看到催淚的 bgm 配着 " 我快要碎了,快抱抱我 " 的文案 ...
嘔吐一時爽,清理火葬場。
沒有被及時清理的嘔吐物,随着壞情緒的發洩越攢越多。
有人不敢直面過去拼命吐出來的 " 嘔吐物 ",想方設法地抹去這段 " 羞恥 " 的黑曆史,假裝什麽都沒發生過。
也有人将那些深夜 emo 言論設爲私密,選擇一個人慢慢消化。看到自己在一次次崩潰中成長,就當作是自己越來越強大的證明。
偶爾情緒一激動,吐出了點 " 電子嘔吐物 " 也沒什麽好羞恥的,這隻是我們情緒的一個宣洩口。
當代年輕人整日爲工作、學習、人際關系忙得團團轉,那些壓在心底的壞情緒無從宣洩,隻能在夜裏通過文字把壓力釋放出來。
白天的我們屬于社會,晚上的我們屬于自己。
會深夜 emo、會在網上四處發瘋的電子形象才是真正的自己,白天整裝待發上班上學的,是一個假裝成熟的大人,那是戴着面具的自己。
類似的,發瘋文學、陰暗爬行、暴躁表情包等能在網上爆火,也正是因爲迎合了當代年輕人的情緒發洩需要。
社會大環境使我們沒有喘息的機會,連情緒的表達都成了一重罪。" 誰沒經曆過 "、" 怎麽這麽矯情 "、" 又在發癫了 "... 無時無刻的審判讓情緒的發洩面臨極大的阻礙。
而發瘋文學爲我們的消極情緒找了一個合适的理由,讓我們可以假借 " 發瘋 "、" 精神狀況不穩定 " 之名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所以說,無論是 " 電子嘔吐物 " 也好,發瘋文學也罷,這些都是我們鮮活地存在過的證據。
每個人都有宣洩自己情緒的方式,有的人喜歡把情緒藏心裏,有的人喜歡和家人朋友吐槽,但也有喜歡在網上吐槽的。
那些靠在網上 " 發瘋、嘔吐 " 宣洩自己無處安放的情緒的,也隻敢在晚上面對自己的情緒,白天面對他人時又會變成一個情緒穩定的人。
情緒不好時,就吐點電子嘔吐物吧,讓自己舒服點。
小紅書、抖音
紅辣椒評論:" 電子嘔吐物 ",當代青年鮮活存在的證明
美少女挖掘機:連嘔吐物都要吐得精緻完美,現在的世界都瘋成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