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8 月 29 日電 題:人形機器人迎催化,高成本仍是發展痛點
作者 陳果 中信建投證券董事總經理、研委會副主任、首席策略官
鄭佳雯 中信建投證券權益策略組研究助理
近日,全國機器人标準化技術委員會宣布成立人形機器人标準化工作組,并授予科大訊飛、小米集團、之江實驗室等人形機器人标準化工作組副組長單位,共同推動中國人形機器人标準化工作建設,助力機器人産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當前,人形機器人産業發展仍處于導入期,行業投資邏輯主要停留在主題投資階段。2023 年以來,人形機器人闆塊迎來重要催化:一方面,多地密集發布對于 AI 機器人相關支持政策,積極布局新一輪科技革命。近日,北京市設立 100 億機器人産業基金,支持機器人融資上市,聚力解決機器人短闆問題;另一方面,2023 世界機器人大會多款人形機器人亮相,多項技術迎來更高水平解決方案。多因素催化下,人形機器人有望加速發展。
長期以來,人形機器人的用戶痛點主要集中在人機交互、運動控制、智能感知、功能仿生四個方面,目前這些技術難點和用戶痛點的解決雖取得進展但仍偏早期。AI 大模型持續爲人形機器人賦能,從技術層面直接提升人機交互能力,降低模拟仿真門檻,基于圖像、視頻等自然語言的訓練加強機器學習及數據叠代,提升仿生性,也有助于降低研究門檻,提升研發效率。另外,特斯拉實現一定程度的 FSD 算法複用,将帶來硬件、算法、算力的全面推進,對機器人的感知、決策和控制也起到重要作用,并可能加快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機器人産業規模已居全球首位。中國具備完備的汽車生産産業鏈,因此自動化及汽車通用零部件供應體系完善,可進一步應用至人形機器人。但人形機器人自由度顯著高于工業機器人,手部腿部尤甚,硬件集成難度仍大,控制系統、驅動系統、執行系統仍有較大提升空間。2023 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多家機器人廠商在驅動關節方面也給出了更高性能的方案,在步态規劃技術上逐步升級。同時,目前機器人領域融資增長迅速,可爲機器人技術攻關予以支持。
除技術難點和用戶痛點外,成本高企也一直是人形機器人難以商業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已經有具備一定智力水平、能根據指令完成特定簡單工作的人形機器人誕生。進入 21 世紀,能實現跑步、轉彎的高度集成化機器人逐步出現,但是定價高昂,商業化受阻。以波土頓動力的 Atlas 機器人爲例,盡管其已經能自主規劃路徑,實現後空翻、跑酷等高難度動作,但代價是需配置大量功率很大的液壓驅動器,因此制造成本居高不下,預估達到 200 萬美元。成本高企一直是人形機器人難以商業化的重要原因。特斯拉推出 Optimus,将目标售價定在 2 萬美元,通過配套供應鏈、發揮規模效應和算法協同,有望加速人形機器人降本。
展望未來,人形機器人具備極大遠期市場空間。據馬斯克樂觀估計,按照人和機器人的數量 2:1 比例,機器人的需求會遠遠超過車,需求或許可能會至 100 億台。據高盛預測,在樂觀情境下,2035 年人形機器人市場或将達到 1540 億美元。Markets and Markets 預測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将從 2023 年的 18 億美元增長到 2028 年的 138 億美元,其複合年增長率可達 50.2%。目前已有的人形機器人囿于技術、成本等因素,應用場景相對有限,但想象空間豐富。從 2023 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來看,短期應用場景主要集中于工業制造領域。中長期來看,預計商用服務、家庭陪伴等應用場景有望實現。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想象空間極爲豐富,可進一步拓展至原有需求的升級、現有需求的滿足和未知需求的探索。
總體來看,未來可落地服務場景的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非常廣闊,應用場景豐富,且目前人形機器人的痛點克服、降本和應用場景等方面出現多項進展,應持續關注産業潛在爆發機會。 ( 中新經緯 APP )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産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内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孫慶陽 實習生 李雯
作者:王京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