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話比較直,但我希望,大家現在少過度談論 ChatGPT。它是個超級好東西,但是在 " 人人都在談論它 " 的今天,它被過譽了。
長期來看,這會損害創新創業者的利益,所以我不得不說幾句。
我先亮明觀點。首先,從一級市場的角度看,ChatGPT 的相關賽道,暫時沒有直接投資機會——投資人之所以忘寝廢食地研究它,有兩個核心原因:第一,它是個新東西,新東西就值得研究;第二,它也許長期有機會,先持觀望狀态。
據我了解,AIGC 是有少數機構布局的,但直接出手 ChatGPT 賽道的機構應該是沒有。如果有,就請來評論區亮個相,讓我佩服一下你,順帶五體投地。
所以從創業者的角度看,大家激動什麼呢?從資本的角度,和我們沒有太大關系。
如果你腦袋發熱,僅僅是因為它火,而去寫一紙 PPT 去向投資人融資,那麼我認為你一點機會都沒有,并且不止是今年,可能 1-3 年内都沒有,你大概率失敗。當前過火的市場環境,可能會讓創新創業者産生誤判,再次我想善意地提醒一下。
我之所以認為 ChatGPT 被嚴重過譽,有兩點核心原因。
首先,它的當下價值被嚴重過譽。
比如近期比較熱的事件—— 2 月 9 日,微軟推出内置 ChatGPT 搜索引擎,有一種觀點就開始盛行:搜索引擎要被幹掉了,谷歌要被幹掉了,百度要被替代了。
11 年前,我已經是一名科技記者,那會就在觀察搜索引擎相關的新科技,也一直在思考搜索引擎的替代者會是誰。ChatGPT 一問世,搜索引擎就要被幹掉了嗎?那有這麼簡單。
搜索引擎的核心壁壘其實是時間,時間越長,壁壘就越高。什麼意思?
比如百度,用戶用 1 次百度,它就會變得更聰明;16 億用戶每用 1 次百度,它就會超級聰明;16 億用戶 22 年每天都用 1 次百度,它就無限聰明了。
所以我認為,搜索引擎的壁壘不在于短期的産品、技術之争,而是 " 時間 + 大數據 +AI"。這三個元素裡,很多競品都具備後兩個,但第一個元素很少有人具備。這也是為什麼百度的挑戰者很多(比如 360 搜索、即刻搜索),但勝出者很少。
那麼這三個元素,ChatGPT 都具備嗎?也不完全。對于後兩個元素,ChatGPT 是 100% 的具備,是驚豔的具備。
但對于 " 時間 ",ChatGPT 還是個新人。當然,如果未來 5 年,用戶還願意持續地使用 ChatGPT 搜索,給予它足夠的訓練,ChatGPT 替代搜索引擎是有可能,但這并不簡單。
其次,ChatGPT 被過譽的第二個原因:目前來看,它與創業者沒有太大關系,盡管它很美好。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去研究它的創立者:OpenAI,它的出世是不可複制的——它在美國可以誕生,但并不意味着它在國内也可以。
OpenAI 初期是一家非盈利機構(2016 年創立),是一家站在人類利益創立的公司。它的前兩筆融資是 YC 和馬斯克投的。而後 2019 年,可能由于資金遇到瓶頸,它變成一家半盈利公司,而後微軟注資 10 億美元。
我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國内是否具備 OpenAI 的誕生環境?
起初,OpenAI 的拿到的錢為非盈利投資,國内是否有這樣的機構?有,但力量還很薄弱。比如 2018 年,原經緯中國合夥人邵亦波成立了一支慈善基金,首期規模 1 億美元。
從融資記錄看,OpenAI 成立 2 年便融了超 10 億美元,足見其燒錢速度。
從 2016 年到 2023 年,OpenAI 的商業環境有變化,但變化不大:據《财富》雜志報道,OpenAI 去年收入不到 3000 萬美元,而在計算和數據方面的支出大約為 4.1645 億美元。
因此,國内版 OpenAI 的誕生首先會面臨嚴峻的融資挑戰。
目前來看,OpenAI 雖成立 7 年但依然是一家 "To VC" 的公司。在國内美元基金主導的時代,多數商業化成功的模式都是 "ToVC",但自 2021 年以來,這股力量已經滅絕了。
在人民币主導的投資時代,也不是完全不允許 "ToVC" 的項目存在,但方向你得對。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壤,鼓勵的是高端制造、硬科技、醫藥等。
大家路子不一樣。在美國,ChatGPT 能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馬斯克、比爾 · 蓋茨(均為 ChatGPT 利益方)願意不遺餘力地推動它;但在國内,ChatGPT 會受到資本的追捧嗎?我目前沒有看到,我看到的是二級市場虛火,但一級市場大家很謹慎。
ChatGPT 畢竟是一個 "Copy To China" 的産物。在 7 年前,它必然是一個香饽饽,效仿者必然從前村排到後寨,但在今天,這片土壤還适不适合它生存?這個問題很複雜,要充分考慮好背後的宏觀要素。
因此,融資的通道堵死後,創業者的機會就變少了。那是不是參與者就沒有了呢?不是。小公司無法參與,還有大公司。
所以目前能看到的機會裡:大公司的機會要遠遠大于小公司。從産品及技術研發的進度來看,參與者也是大公司遠遠領先小公司。
除去百度等公司外,讓人意外的是,很多 " 非相關 " 公司也有類似産品。總之,但凡有一定體驗的類 ChatGPT 産品,多半是由大企業研發。
比如騰訊推出的寫稿機器人(Dreamwriter)、百度的文心系列産品、中文在線的 AI 繪畫 / 文字 / 小說平台、萬興科技的 AI 繪畫軟件、海天瑞聲的數據标注軟件、商湯的人工智能 + 計算機視覺産品、科大訊飛的語音系列産品 ... ...
即便是 360 也有類 ChatGPT 産品,各項指标已經超過 GPT2(一種技術水平),而 ChatGPT 為 GPT3.5。
因此,ChatGPT 更多是大公司的機會,這也是國内版現實。
我是發自内心地建議,追捧 ChatGPT 賽道的火焰不要燒得那麼旺盛,客觀地看待它。每次 " 風口升起卻一地雞毛 " 之後,長期的利益受害者是誰?是那些真正想做實事的創業者,是那些真正想投些實事的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