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國産劇的觀衆心裏,一定有那麽幾塊必看的" 金字招牌 "。
比如執導了《北京人在紐約》《金婚》等一系列經典電視劇,又以一部《甄嬛傳》 " 封神 " 的鄭曉龍;
比如從《闖關東》《父母愛情》到《北平無戰事》《山海情》,幾乎拍一部爆一部的孔笙;
《琅琊榜》更是讓胡歌坐穩一線,成爲其演藝生涯(目前)評分最高的作品。
(雖然老胡近來常常半夜 " 發瘋 ",但不耽誤這幾天在威尼斯 " 大殺四方 "。)
以及通過《士兵突擊》和《我的團長我的團》爲國産軍旅題材電視劇開辟新疆土的蘭曉龍。
正是基于這樣的信任,十點君對蘭曉龍編劇的、打着 "《士兵突擊》前傳 " 旗号的國産劇《冰雪尖刀連》産生了極大的期待。
萬萬沒想到,
編劇蘭曉龍,這次居然用這樣一部糊弄人的,
所謂的"《士兵突擊》前傳 ",創飛了所有信任他的觀衆。
《冰雪尖刀連》是編劇蘭曉龍的最新作品,改編自他的長篇小說《冬與獅》,該劇以抗美援朝戰争爲背景,講述 " 鋼七連 " 在 1950 年的長津湖戰役中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故事。
故事是不是很熟悉?
沒錯,就是中國電影票房冠軍《長津湖》及續集《水門橋》裏講述的那段曆史。
事實上,雖然《冰雪尖刀連》宣稱與《士兵突擊》和《我的團長我的團》組成蘭曉龍編劇作品 " 鋼七連 " 三部曲,并多次以 "《士兵突擊》前傳 " 作爲噱頭。
但這部劇與電影《長津湖》系列之間,也有一段不得不說的故事。
作爲最擅長寫軍旅故事的編劇,蘭曉龍創作《冬與獅》的念頭起于 2014 年,之後,他将長津湖戰役的故事細化爲 13 萬字的電視劇劇本。
也就是說,伍千裏和伍萬裏的故事,原本就計劃拍成一部像《士兵突擊》和《我的團長我的團》那樣的電視劇。
後來,這個劇本被相中投資拍攝電影,《冬與獅》也被蘭曉龍親自改成了 6 萬字的電影劇本,并拍成了《長津湖》和《水門橋》兩部爆款電影。
早在 2018 年就曾透露過的電視劇項目《冬與獅》,就這樣一直暫緩到 2022 年底才開機,并在大半年後以《冰雪尖刀連》這樣一個名字與觀衆見面。
期間,《冰雪尖刀連》還一度盛傳将由導演康洪雷和編劇蘭曉龍第三度合作,打造原班人馬回歸的、《士兵突擊》和《我的團長我的團》的正統續集。
這自然讓一大批觀衆期待不已,畢竟豆瓣 9.5 分的《士兵突擊》和 9.6 分的《我的團長我的團》已經成爲一代觀衆心目中的 " 國劇 TOP"。
當年《我的團長我的團》熱播時,導演康洪雷還在采訪中說自己和蘭曉龍 " 都要去成長,都要去開拓,再過上五年十年,如果有可能我們再在一起。"
一句話被劇迷記了 14 年,沒想到臨開機,《冰雪尖刀連》的官宣導演從康洪雷變成了高希希。
原本坊間流傳的段奕宏、張譯等原班人馬也沒能成真,劇版的伍千裏和伍萬裏分别由杜淳和王子奇出演。
也許就是從那一刻起,這部劇注定無法成爲 " 經典國産軍旅劇 " 的一員。
十點君說這劇 " 不行 ",自然不單單是因爲卡司大洗牌。
講述同樣一段曆史,前者又以爆款之姿橫空出世,《長津湖》系列自然就成了《冰雪尖刀連》的對标作品。
《長津湖》和《水門橋》兩部電影共同的特質,是戰争場面宏大慘烈,觀衆宛如身臨其境;同時在緊湊的節奏下,以伍千裏和伍萬裏兄弟爲首的一衆七連戰士還能做到個個鮮活生動。
珠玉在前,小熒屏又無法與大銀幕上壯闊又慘烈的戰争場面帶來的視覺沖擊做抗衡,因此這部劇自然需要另辟蹊徑。
回歸電視劇,又有 24 集的體量施展拳腳,蘭曉龍原本應該有更充足的篇幅去通過細節的刻畫呈現人物性格,塑造更飽滿更生動的人民志願軍形象。
可惜,《冰雪尖刀連》沒能把握這個機會。
單拿主角伍萬裏的出場來說,蘭曉龍對伍萬裏的定位,是 " 頑劣失教 " 少年。
但第一集開頭,伍萬裏在老家的形象,懶散不說,還到處遭人嫌棄。
招貓逗狗都是小事兒,平白無故搶了戲班子的戲服逃跑,還要一路掀翻漁村百姓的瓜果蔬菜,活脫脫一個 " 爲禍鄉裏 "。
一段乏味冗長的 " 戲班子追打伍萬裏 " 的戲份過後,觀衆隻覺得這少年忒煩人,完全無法生出親切之感。
這段開頭立人設的戲份,我們可以拿經典的《士兵突擊》來對比。
《士兵突擊》第一集,許三多被望子成龍的爹攆着揍,爲了入伍使盡渾身解數的他,貢獻了無數笑料。
通過上樹又下跪的一通折騰,許三多木讷、怯懦的性格躍然而出,瑟縮着肩膀的形象奠定了他在整部劇裏的起點。
同樣是雞飛狗跳的一段戲引出主角,《冰雪尖刀連》和《士兵突擊》高下立現。
緊接着,更離譜的畫面出現:
爲了教訓村霸,伍萬裏施展他出神入化的 " 扔石子 " 功力,揍得村霸在船上東躲西藏,看過《長津湖》的觀衆都知道,這是爲之後伍萬裏扔手榴彈的準頭做鋪墊。
但《冰雪尖刀連》裏,王子奇飾演的伍萬裏擡手一扔,石頭先是在湖面打出一串水漂,緊接着躍到船上,又繞着柱子拐了個彎,從側面擊中了村霸的腦袋。
短短五秒鍾的鏡頭看得十點君目瞪口呆,這一番無視地心引力的操作直接把整部劇的基調拔到了 " 抗戰神劇 " 的層面。
牛頓的棺材闆兒壓不住了喂!
這部劇另一個觀感不适的點,是大量台詞的後期修改。
從主角到配角,劇中每個人物的台詞都有大量對不上口型的情況,這不止造成了台詞生硬、情節斷裂的觀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劇作應有的叙事力量。
就拿第四集黃長喜(宿奕伯 飾)的小故事來說。
黃長喜是七連最血性的戰士,卻在開拔前夜當了逃兵。原來他遠在老家的母親生了重病,他隻是想要趕回家看母親一眼。
這段戲原本能很好地體現志願軍戰士承擔巨大的生命危險之外,還有更多心理上對家人的愧疚和虧欠,以此讓戰場之外的志願軍戰士擁有更鮮活更動人的形象。
但黃長喜短短幾句包含血淚的肺腑之言卻遭到瘋狂删改,爲了掩飾這樣的删改,整場戲被剪輯得七零八落,鏡頭不斷在遠景、空鏡、伍千裏連長的臉和黃長喜的背影之間切換。
情緒無法傳遞,觀衆無法共情,《冰雪尖刀連》對人物的塑造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第八集。
作爲絕對主角,伍萬裏的成長史是這部劇絕對的主線,但在第八集裏,新兵蛋子伍萬裏終于在危急關頭開槍打死了一個敵軍。
這是他第一次殺人,心理上一定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也理應是他轉變路上的重要一步。
但導演隻用了兩個鏡頭就輕描淡寫地帶過了伍萬裏内心的波瀾萬丈,之後衆人對他的安慰,也更像是在教育和規訓這個不服從命令的少年。
抱着槍蔫頭巴腦回來挨罵的伍萬裏,如何能成長爲一個 " 戰争英雄 "?十點君在這部劇裏實在看不到哪怕一丁點希望。
一部 24 集的戰争題材劇,卻無法讓觀衆記住任何一個戰士和他的故事," 精彩的鋼七連群像戲 ",在《士兵突擊》裏,在《我的團長我的團》裏,唯獨不在《冰雪尖刀連》裏。
對一路看着《士兵突擊》和《我的團長我的團》長大的觀衆來說,蘭曉龍這次爲七連續寫的這個 " 前傳 ",無疑是差強人意,令人失望的。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即便是年輕一代的觀衆,在經過《長津湖》系列電影的熏陶後,也會對七連的故事抱有天然的期待。
但無論是 " 不抛棄,不放棄 " 的精神,還是七連 " 第 4956 名士兵 " 的傳統,在這部新劇裏都淪爲了空洞的口号。
《冰雪尖刀連》這部劇,實在辜負了太多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