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魯豫&阿雲嘎戀情傳聞曝光。
在狗仔視頻裏,兩人被拍到同乘一輛車,進了同一小區的同一單元。
随後兩人還被扒出同款皮衣,腰帶,包包,T恤……甚至同款工作人員,可信度直線飙升。
來源 @追瓜少年阿飛
其實早在四年前這段傳聞就已經盛傳過,隻是當事人彼時選擇了否認與澄清。
這段绯聞,細說起來頗有神奇之處。
設定上看,二人19歲的年齡差以及在圈内的地位差距,完全是大衆最愛的"姐狗味"這口。
但實際上看,好像又沒那麽好嗑。
——原因在魯豫。
在大衆長久的認知裏,她并沒有那麽強的精英大女人感,反而長期攜帶着"頭圍與雙商成反比"等标簽。
一個本身被當成"傻狗"的女明星談了姐狗戀,自是大衆意料之外的。
而就是這份意外,更激起了我對魯豫的好奇。
爲什麽在大衆眼中這麽呆頭呆腦的她,偏偏活成了貴圈的斷層式大女人?
很多人其實沒意識到魯豫在娛樂圈的地位和影響力。
1992年,大學還未畢業的陳魯豫就就已經進入了央視,比倪萍晚了兩年,比董卿早了十年。按資曆看,她在主持界算得上是大前輩。
她在央視主持的第一檔節目《藝苑風景線》
而造就主持人地位的,除了事業線長短,更有履曆和人脈。
自1996年加入鳳凰衛視後,陳魯豫經手了90年代一系列世界級新聞事件,從香港回歸、美國總統大選到戴安娜王妃逝世,她都以"台柱"的身份參與了報道。
這些履曆,讓她在入行頭幾年便到達了相當的高度,也足以在電視史上留下一筆。
來源@習珂影像資料庫
至于人脈這塊,自然不得不提到千禧年開播的《魯豫有約》。
在把事業重心從社會事件擴展到娛樂圈後,陳魯豫慢慢成爲了國内最具影響力的主持人之一。
很多人對她的印象是:她得罪了好多人。
可U1S1,她能得罪到的人物,許多主持人這輩子可能還沒機會訪到,動辄都是行業Top。
哪怕娛樂圈之外,從王健林、向華強這些商界大佬,到袁隆平、許淵沖等各界巨擘,都曾被請到她節目中來。
某種程度上,有沒有被陳魯豫得罪過,反而成了這個圈子地位的标志。
而且,這些名人還不光是賣面子給一檔王牌節目、一位知名主持人這麽簡單。
董明珠對她又是擁抱又是牽手,處得好似閨蜜一般。
賭王四太梁安琪把她領進豪宅和家人包餃子,也完全沒當外人。
向華強這邊就更誇張了。
當向太把陳魯豫帶進卧室參觀時,隻見電視機前赫然是一整箱精細整理編号的光碟。
這全都是《魯豫有約》往期節目的拷貝。
陳魯豫在這個世界,近乎一個謎。
那些如今仍在坊間流傳的尬訪名場面,幾乎坐實她雙商俱低的形象。
但在最考驗人性和智慧的名利場,她不僅沒有表現出任何不适應,反倒比多數人更如魚得水。
這種現象不外乎有兩種可能成因。
一種是,陳魯豫或許真的腦子不靈光,但基于她的影響力,反而成了一條天然好利用的喉舌,于是整個圈子都拉攏她。
隻是,這解釋不了一些位高權重者對她的尊敬,因爲單純利用一個人并不需要演這麽用力。
另一種情況,就是她或許有某種不爲大衆所知的智慧在。
其實回頭看,在事業的前半段,魯豫一直走的是高素質人才路線。
她父母都是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小語種主持人,在這種家庭長大,她的起點自然也比許多人高出一大截。
93年北京申奧的短片裏,還有她用流利英文演講的畫面。
這裏還不得不提到對魯豫人生産生過巨大影響的前輩——
趙忠祥。
當年央視大佬張曉海相中還是學生的魯豫時,曾叫趙忠祥來幫忙掌眼。
彼時趙忠祥看出,她缺少掌控一個節目的氣度,但所幸沒把話說死,魯豫才得以混下來。
而等到二十多年後登上《魯豫有約》,他已經完全把魯豫視作了一個可敬的同行。
他反複表達了自己有多麽喜歡這個節目,且每次授課都會以《魯豫有約》作爲案例講解。
最讓魯豫受寵若驚的還有這樣一句話——
我覺得你真的是
爲這個節目而生的
敢情巨佬都把魯豫當作行業之光?
所以,我一直不太相信"傻人有傻福"這個說法。
所有能笨鳥先飛的人,一定是精在了某個不爲人知的地方。
如果我們也擁有趙忠祥的視角,有參與整個中國電視成長史的閱曆,或許他的贊賞就沒那麽難理解。
衆所周知,《魯豫有約》的誕生與《奧普拉秀》息息相關。
1995年,在美國留學的魯豫對這檔節目産生了巨大的崇敬,希望在國内也創辦一檔類似的綜藝。
要知道,這在當時的電視行業是一個相當開創性的設想,也是重大的革新。
從一開始,陳魯豫就有領先市場的眼光,以及一種極度明确的取向。
也即,"綜藝性"。
而這種取向也注定了她會走上和大多數同時期主持人不一樣的道路。
在與楊瀾的對談中,魯豫曾提到說訪談過程中不光受訪者會有喜怒哀樂,訪問者也會有。
而楊瀾給出了一個非常經典的新聞從業者觀點:應該盡量克制這種情感,從理性的角度出發。
因爲拒絕介入,所以楊瀾的節目看起來要專業得多,也嚴肅得多。
而《奧普拉秀》和新聞不一樣。
本質上她玩的是脫口秀,是綜藝。
她要感情充沛,更要充分參與到叙事中,讓故事變成奧普拉的版本。
而魯豫在實力上或許永遠夠不上奧普拉,可她早就明白了,綜藝的本質是故事性。
在意識到這一點時,一個陰謀論在我心中反複升起——
魯豫究竟是真的不知道自己在惹毛别人,還是她故意的?
因爲在披上了"傻狗"這個馬甲後,魯豫好像永遠能厚着臉皮比别人問到更多的東西。
就比如許多人吐槽過的,采訪梁家輝這一段。
即使對方一再表明了面對女兒早戀,自己不會阻止而是尊重,她依舊像沒聽明白一樣。
一問:男孩如果你真不喜歡你會說嗎?
再問:不一樣,我是說他的爲人。
步步緊逼之下,梁家輝的回答不再得體,但爲了向眼前這個頑固的"老古闆"解釋清楚,他不得不給出了更多前情——
因爲當初自己和老婆結婚時,嶽父也沒阻止。
且男人都會成長,面對一個女人毫無保留的交付和信任,當初人品不咋地的他,也成長爲了影帝。
最終,觀衆得以了解更多,而梁家輝的故事也更精彩了一點。
或許這裏有過度解讀的嫌疑,但能憑一己之力把一檔節目做得如此長壽,我實在很難不懷疑陳魯豫女士的心眼子。
而最暴露她真實實力的,還屬那期著名的和奧普拉對談的特别節目。
僅僅四分鍾時長,陳魯豫面對這個全球top1的主持女王的狂轟濫炸,愣是一個問題都沒吃虧。
一開始,奧普拉就單刀直入,直接審判《魯豫有約》的布置很像《奧普拉秀》,以此追問魯豫是不是在玩拷貝,半點沒給小粉絲留面子。
而魯豫不慌不忙,先是帶領全體觀衆和奧普拉問号,表達自己對她的敬意,先松懈了對方的戒心。
然後對自己創辦節目的艱辛曆程細細道來,回避了奧普拉的問題,隻給出了客觀的結果——
so here I am today.
所以我今天在你面前了。
這句話可以解讀出兩層含義。
其一,這是一個粉絲爲了和偶像頂峰相見,很不容易的奮鬥曆程,所以請高擡貴手。
其二,既然我們出現在了彼此的節目裏,那我們也沒什麽孰高孰低,所以不要咄咄逼人。
陳魯豫女士流利的英語把對面聽得一愣一愣的,顯然已經讓她對這個外國"模仿者"多了點敬意。
而接下來的回合,則完全說明了爲什麽魯豫堪稱奧普拉的"大弟子"——
奧普拉的提問和陳魯豫不就是一個路數的?
尖銳,突然,刻闆,沒禮貌。
注意看,奧普拉的每句話幾乎都帶着暗坑——
"24年"與"7年"的對比,再度強調自己的原創性,打壓魯豫的同時拔高自己。
"真正影響人們生活的話題",意指她的節目更在乎民生,而中國或許不是。
"我們在美國聽到的",拉開地理距離,爲問題的冒犯性先兜底,同時也形成了一種"文明世界看落後世界"的睥睨視角。
毫不誇張地說,這一串問題已經從兩個綜藝的對話變成了政治意味濃厚的挑釁,且換成一般人可能已經跳進陷阱裏了。
但陳魯豫女士仍是沒有任何遲疑,繼續娓娓道來。
你說的那些話題有那麽尖銳嗎?它們就是普通人的故事呀。話裏話外暗指對方把這些議題視作異常,反而是變相歧視。
而能聽到這麽多故事,也證明自己品格突出,這是魯豫姐借自謙在自誇呢。
之所以說魯豫得了一些奧普拉的真傳,在于,這兩個女人其實都深谙裝傻充愣的一套。
奧普拉本人作爲一個少數族裔,怎麽不可能知道刻闆印象的冒犯性?
而真想知道中國怎麽讨論敏感話題,直接找幾集節目看看便是,又何必用這麽一大串話設套路?
再看她的下一個問題:中國有八卦小報嗎?
魯豫白眼險些沒當場翻出來。
來源@網聞掘
從奧普拉看到魯豫表情時的得逞大笑,也看得出她不是不知情,是故意裝樣子激對方給效果。
可她估計沒想到,前半段如此恭敬平順的小粉絲下句話這麽辛辣——
幸運的是
中國的小報
不及美國的那麽糟糕
來源@網聞掘
我不敢一句話說死。
但至少陳魯豫在這場激戰中,雙商一點沒掉鏈子。
算一下,從沒畢業就進央視,到擁有自己的節目。
别人花費一輩子未必能做到的事,陳魯豫這兒,不過8年。
再後來,她不光創辦了自己的公司,還把《魯豫有約》的制作權轉到了手中,當了自己的老闆。
可以看到至今制作公司仍爲"北京能量"
我常常覺得她有着讓人捉摸不透的城府,在玩内娛最高級的扮豬吃老虎。
仔細一想,她的新聞觀念或許有一點點像Man姐——
曝光真相有很多種方法,但她習慣于選效果最搶眼的那種,哪怕自己因此丢人也OK。
于是,魯豫不斷使用各種侵略的、冒犯的問題,隻求讓這個故事更豐滿。
比如那個争議最大的采訪。
她問留守兒童:"爲什麽不吃肉呢?是肉很容易壞嗎?"
若多加揣摩,其實不難理解她本意是讓兒童自己說出"不吃肉"背後的困境,因爲這些話一定是主人公自己來講才最有沖擊力。
隻是她沒意識到,故事終究是手段,其服務對象的根本,還是人。
當她還在企圖用上位者視角寫一個故事時,互聯網讓我們早就站在了被訪者立場。
感同身受,讓她的提問顯得多餘,也是這四個字,促成了她被罵"何不食肉糜"的主要原因。
當在人文關懷和綜藝效果間她偏向了後者,那麽被批判聲讨也就成了必然。
當然,這已經是後話。
我并非一定要證明魯豫是個算計着全世界的聰明人。
但我覺得,自幼就是績優生的魯豫,必然也有聰明人的普遍毛病——
太把自己視爲上位者。
這種姿态,其實很難簡單地判定爲好或者壞。
不過,卻可以回答一開始的問題:魯豫的精神力,堪當一個殺伐果決的大女人。
在《超級演說家》中,魯豫曾以《這見鬼的愛情》爲題罕見地談起了愛情話題。
在一開始,她先打了預防針:演講中的"我"不一定是她自己。
但後面的整個故事,卻總讓人想到她曾經的兩段婚姻。
在故事一中,"我"是一個極其強悍果斷的女人。
和丈夫的第一次約會,她開場便是:
我沒時間戀愛
我要結婚
随後二人在兩個禮拜内見了家長、訂了婚期,飛速閃婚。
1995年魯豫在美留學時曾與一位美國人閃婚。次年她攜夫回國加盟鳳凰衛視,開啓了自己的事業高峰。
如今大女主的所謂"搞事業"劇本,其實她早就玩過。
而故事二中,她有提到"我"有一位相識多年的故人,卻一直遇不到對的時刻。
直到他們彼此都真正成熟、成就,他們才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這又暗合了她和第二任丈夫朱雷的故事。
對方是魯豫13歲就認識的朋友,之後經曆多年才重新走到一起,頗有種宿命論的味道。
這兩段關系的共同點是,魯豫其實非常清楚自己要什麽。
她在玩一種很新的"戀愛腦"。
在《魯豫有約》的尬怼合集中,我印象很深的一個,是她曾和女性作家黃佟佟當衆杠了起來。
黃佟佟一直在說的都是在愛情中自我審視、保持心智成熟這些理論。
但陳魯豫還是那套近乎胡攪蠻纏的追問——
人家要是就樂意呢?
又一次,她成了那個腦子不清醒、見事不明白,全場唯一的傻子。
但其實在下一個問題裏,魯豫透露了自己的一點狡黠——
你們專家總是能理智地解答别人的問題,但你們自己呢?
或許就和她的主持風格一樣,魯豫不覺得在愛情裏自诩清醒理智就更高尚。
她甯願這樣裝傻充愣,保持體驗和沉浸感。
其實魯豫從來不掩飾,她自己是一個渴望愛情、相信愛情的人。
但爲什麽說她是"大女人"呢。
因爲她相信愛情,卻不迷信愛情。
更确切地說,她不會相信某個具體的男人,某段具體的婚姻。
這個觀點她曾向林心如、霍建華夫婦分别兜售過(笑死,好會搞事)。
也曾用來問懵因"演唱會求婚事件"出糗的張靓穎。
在這個話題上,魯豫并沒有平時那麽蠢鈍,反而頗有點在愛河邊靈活出入的智者姿态。
實際上,大女人從不在表象,而在價值取向的清晰與否。
一個人表現得再理智鎮定,再會說大道理,但對自己的生活沒有判斷力,不知道如何取舍,終究是紙老虎一隻。
而陳魯豫或許看起來缺心眼,卻不缺心性。
在事業上、愛情裏自己想要的東西,她都很明确,且願意爲此做出讓步和犧牲。
這選擇未必正确或高級,卻絕對算得上果決鮮明。
一個大女人,必然是被全社會認可的精英?
我想說:真的嗎?你不信。
真正的獨立女性,要做到的首先是自己認可自己。
像陳魯豫一樣,一邊被全世界當傻子,一邊把人生過得有聲有色,何嘗不是一種境界。
她深知自己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坑,于是也完全不把外界的罵聲當回事。
這女人不簡單。
你可以看不上她,但千萬别小看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