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獵雲精選,文 / 盛佳瑩
小米業績的寒冬仍未 " 解凍 "。
3 月 24 日,小米公布了 2022 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業績報告。根據财報顯示,2022 年,小米營收、淨利雙雙下滑,其中,營收同比下滑 14.7% 至 2800 億元,淨利潤同比下滑 61.4% 至 85.18 億元。
2022 年以來,小米業績一路承壓,核心的手機業務遇挫,備受關注的造車業務仍在投入期且市場競争日益激烈。
去年雷軍發表了一場題爲《穿越人生低谷》的演講,雷軍穿越了他的低谷,但顯然小米還未飛躍這次低谷。
一年少賣 4000 萬部手機,小米業績承壓
根據财報顯示,第四季度小米營收 660.47 億元,同比下滑 22.8%;淨利潤爲 14.61 億元,同比下滑 67.3%。
自從 2018 年上市以來,2022 年第一季度是小米首次營收下滑,此次後,小米接連四個季度營收下滑,貫穿了一整年。
2022 年,小米營收同比下滑 14.7% 至 2800 億元,淨利潤同比下滑 61.4% 至 85.18 億元。
究其原因,支撐小米的三大業務表現都不佳。
根據财報顯示,第四季度智能手機、IoT 和互聯網服務的收入占比分别爲 55.5%、32.5% 和 10.9%。
手機業務仍然是小米的最大收入來源,但 2022 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需求下滑,小米手機業務也遇挫。
2022 年,小米手機出貨量爲 15050 萬台,而 2021 年,這個數字是 19030 萬台。這意味着,一年時間裏,小米少賣了近 4000 萬台手機。
2022 年 Q4,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 3270 萬台,處在全年季度出貨量最低位。
根據 Canalys 數據,2022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跌 11.7%,爲 9 年以來的最低值。但小米手機的出貨量下滑幅度遠高于全球水平。
這直接導緻了小米智能手機收入的大幅減少。2022 年,小米智能手機收入爲 1672 億,同比減少 19.9%。
與此同時,小米手機業務的毛利率也在下滑,從 2021 年的 11.9% 降至 2022 年的 9.0%。财報指出,主要是由于增強了清理存貨的力度,以及 2022 年美元升值和存貨減值撥備增加。
除了清庫存的壓力,小米的高端化戰略也仍未見成效。2022 年,小米智能手機平均售價 1111 元,雖然比 2021 年的 1097.5 元有所提升,但距離高端化仍有很大差距。
核心的手機業務遇挫,小米的 IoT、其他業務也出現了下滑。2022 年小米 IoT 與生活消費産品的收入爲 798 億,同比減少 6.1%;其他業務的收入 47 億,同比減少 24.61%。
隻有互聯網服務的收入 283 億,同比增長 0.4%,主要是因爲電視增值服務、廣告業務和遊戲業務收入有所增長。
大部分業務營收下降,讓小米的淨利潤也大幅縮水。
根據财報顯示,2022 年,小米淨利潤爲 85.18 億元,同比下滑 61.4%。
規模與利潤并重,小米求穩
業績全面下滑,小米也調整了新的經營策略。
在财報電話會上,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明确表示,2023 年,小米将會啓動 " 規模與利潤并重 " 的新經營戰略,強化風險管控,注重穩健經營。
對于小米而言,備受市場關注的造車業務仍在前期投入階段,小米在财報中提到,維持 2024 年上半年正式量産的目标不變。
造車業務仍需要大量輸血,小米必須重視利潤。
2022 全年小米研發支出爲人民币 160 億元,其中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爲人民币 31 億元,占比達 19.3%。
同時,截至目前,小米汽車業務研發團隊規模約爲 2300 人,而去年同期,還隻有 1000 人。
但 " 蔚小理 " 員工規模均超萬人,蔚來更是有 3 萬員工,按照這個規模,小米勢必還将投入更多資金和資源在造車業務上。
雖然盧偉冰沒有談 " 規模與利潤并重 " 策略的具體舉措,但實際上,第四季度小米已經開始了裁員行動。
根據财報顯示,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小米擁有 32543 名員工,其中 29967 名位于中國大陸。這一數字相比 2022 年三季度末出現了大幅減少。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小米員工總數爲 35314 名,其中 32609 名位于中國大陸。
這意味着,在 2022 年四季度,小米員工總數減少了 2798 名,其中中國大陸員工減少了 2642 名。
去年底曾有知情人士爆料稱,小米将在手機部、互聯網部、中國部等多部門進行裁員,力度不盡相同,個别部門裁員比例高達 75%。
除了通過裁員降本增效,盧偉冰在财報電話會上提到了門店策略的調整。盧偉冰表示,2023 年小米最主要的任務不是開門店,而是實現門店的整合和調整,提升門店盈利能力,進而實現更好的規模效應。
可見,2023 年小米将更謹慎地 " 花錢 "。
截至 2022 年底,小米手裏現金還有 276 億。但汽車是一個投入無限大的業務,尤其今年以來,汽車行業競争日益激烈,小米任重道遠。
截至 3 月 24 日,小米集團報收 12.44 港元,總市值爲 3108 億港元,較超 9000 億港元的市值高點,已跌去了約 65%。
2016 年和 2018 年,小米都曾陷入低谷,第一次,小米通過整合供應鏈和線下渠道重回頭部;第二次,雷軍開啓雙品牌戰略,剝離紅米品牌讓小米恢複了增長态勢。
稻盛和夫曾說 " 低谷期艱難痛楚,但它可以成爲企業再次飛躍的台階。" 小米的前兩次低谷都驗證了這句話,這次,小米能繼續飛躍它的低谷周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