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Unsplash
芥末堆文 日前,廣東省教育廳印發《廣東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版)》,《意見》提出義務教育課程計劃表,其中語文九年總課時占比 21.58%;數學九年總課時占比 13.88%;勞動、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九年總課時占比 14.61%;體育與健康九年總課時占比 10.6%。
圖源:廣東省教育廳道德與法治要善用 " 大思政課 " 理念
具體看,語文要重視語言運用的基礎性作用,引導學生在語言運用實踐中發展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和文化自信,整體提升核心素養。注重過程性評價,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路徑,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變革中的價值和功能。
數學要豐富教學方式,積極開展跨學科主題式和項目式教學活動;改進教學評價,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半角符号推進基于學業質量标準的 " 教—學—評 " 一緻性,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深度融合。
外語要體現英語課程育人價值,以大項目、大問題、大任務爲統攝,加強單元教學的整體性、結構化,在真實情境下完成任務;靈活使用現有教學資源,開發教材以外的學習資源,利用數字資源,推進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提升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和跨學科知識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改進作業設計與評價方式,實現 " 教—學—評 " 一體化。
道德與法治要緊扣政治性時代性,及時豐富和充實教學内容,反映黨和國家重大實踐和理論創新成果;不斷總結思政課教育教學規律,把握思想教育基本特征,實現說理教育與啓發引導有機結合;注重實踐育人,善用 " 大思政課 " 理念,探索思政課程群體系下道德與法治與各類專題教育和各學科整合、協同的路徑,探索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密切結合的有效機制和方法,充分發揮思政課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關鍵課程作用。
曆史要堅持以唯物史觀爲指導,在認真學習和領會課程标準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以正确的思想統領曆史課程教學,充分發揮曆史課程的育人功能;将所學曆史課程與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方法以及課題研究等結合起來,探索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
物理重視物理實驗和跨學科實踐
地理要引領學生認識人類的地球家園,聚焦重要課程内容,合理選擇教學情境素材,開展大單元教學設計,突出深度學習、素養目标培育的整體性。
物理要活選用教學方式,重視物理實驗和跨學科實踐,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貫穿物理教學活動的全過程。
化學要理解整個中學階段的大概念體系,基于認知結構化整合教學内容、設計教學過程;重視化學知識與生産生活環保問題的廣泛聯系,加強科學、技術、社會相互關系的教育,探索開展跨學科實踐活動;重視實驗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确保必做實驗的開展。
生物學要重視運用以探究爲特點的教學策略,加強科學、技術、社會相互關系的教育,積極組織開展跨學科實踐活動,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
科學要求學習評價應以學生發展爲本,強化素養導向,着力推進評價觀念、評價方式和評價方法的改革,應注意評價主體多元和評價方法多樣,促進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改進;應強化評價與課程标準、教學的一緻性,促進 " 教—學—評 " 有機銜接,充分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促進科學課程目标的實現。
信息科技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信息科技學習特點,倡導真實性學習,探索大單元、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注重知識的内在聯系與結構化,強化信息科技的認知基礎與實踐探究,體現 " 科 " 與 " 技 " 并重。
體育與健康要充分發揮體育與健康學科特有的育人作用。
勞動、綜合實踐活動要确保每周 1 課時
藝術要以大單元設計和任務驅動爲原則,開展以問題爲導向的情境化教學和項目式體驗;要尊重學生獨特的審美感知與審美體驗,引導學生善于運用多種媒材,通過多樣化藝術形式的表達,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把學生的藝術課程學習和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綜合納入學業質量與學業水平評價體系之中。
勞動要确保每周 1 課時,發揮家庭基礎作用、學校主導作用和社會支持作用,形成家校社區協同育人格局;圍繞日常生活勞動、生産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基于勞動任務群要求,依托學校勞動教育資源,開發勞動項目;統籌勞動必修課程、每周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中勞動時間、勞動周内容與要求,建構以勞動必修課程爲主體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融合勞動教育關鍵環節,優化勞動項目教學實施。
綜合實踐活動要彰顯跨學科實踐性特質,确保每周 1 課時;強化課程規劃,依托學校特色資源,參考推薦主題,側重跨學科研究性學習和社會實踐,推進工程與技術實踐,開發主題活動,逐步構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強化學生主動實施和親身實踐,注重教師指導,優化活動的開放性與生成性,促進學生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和創意物化等意識和能力建構,體驗并踐行價值信念。
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心理健康教育課特點,立足學生核心素養,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充分開發他們的心理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爲他們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礎。心理健康教育課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和技能爲主要内容。其重點是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适、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适應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