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爲現代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捷,通過一個個小小的手機軟件,足不出戶就可以解決衣食住行,連看病就醫也不例外。時至今日," 互聯網 + 醫療 " 早已不是一個新概念," 雲看病 " 正在成爲年輕人就醫的新方式。
線下就醫的補充和延伸
1996 年出生的李曉洛(化名)向記者分享了她第一次使用手機軟件線上問診的經曆。那天晚上 10 點,李曉洛忽然止不住地咳嗽,沒辦法睡覺。她覺得必須看醫生,但又覺得夜裏去醫院很麻煩,也不知道該挂什麽号,于是打開某線上醫療小程序。在描述了自己的症狀後,系統給她推薦了幾位醫生,她選擇了回應速度比較快,評價也比較高的一位醫生,十幾分鍾後就得到了醫生的回複,經過圖文問診,醫生診斷她是上呼吸道感染,建議她服用某種處方藥。她按照醫生的建議,在買藥平台下了單,又經過醫生在線問診,拿到了電子處方,不到一小時,藥便送到了家。
第二次 " 雲看病 " 是在疫情封控期間,由于牙疼得厲害,她又一次在線向醫生求助。在使用了醫生給她開具的消炎藥和漱口水後,牙痛症狀很快消失了。對症的診斷和治療,讓李曉洛對線上問診的方式有了認可,每次看病買藥隻需幾十元,雖然不能使用醫保,但卻省去了很多線下看病的麻煩。
疫情 3 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線上問診的就醫方式,1989 年出生的馮瑤璐(化名)也是其中一員。因爲皮膚出現濕疹,她在線上問診平台挂了号,按照醫生的推薦買了藥膏,避免了去醫院的麻煩。" 疫情期間去醫院總擔心自己被感染,再加上也不是大病,覺得沒必要去醫院折騰。" 馮瑤璐對記者說。
異地就醫的 " 剛需 "
如果說對于李曉洛和馮瑤璐這樣患有普通 " 小病 " 的年輕人而言,線上問診是線下就醫的一種補充和延伸,那麽對于牛曉紅來說,互聯網醫療則是 " 剛需 "。
牛曉虹是甘肅張掖人,她 9 歲的兒子盧梓軒今年年初剛被診斷出先心病房間隔缺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牛曉虹想要帶兒子來北京做手術。她在網上到處搜索關于兒童先心病的資料,無意中在抖音上看到了小兒心髒外科著名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兒中心主任劉迎龍發布的一系列科普視頻。她覺得這位醫生很有權威性,便通過劉迎龍醫生抖音主頁的 " 醫生服務 " 約了線上圖文問診,把孩子的檢查結果發了過去。一天内便收到了回複。經過反複溝通,劉迎龍爲孩子制定了治療方案,并向她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和說明。由于前期溝通充分,牛曉虹帶着兒子飛到北京的當天便做了必需的檢查,第二天就進了手術室。現在孩子已經做完手術順利出院,前前後後隻用了 8 天時間。" 互聯網真的很方便,尤其是對我們異地就醫的人來說。" 牛曉虹對記者說。
科普 + 線上問診,造福更多患者
" 讓病人治好病、省錢、省事,是我們的七字方針。" 劉迎龍告訴記者。他同時也向記者坦言,做到這七個字并不容易。
劉迎龍算了一筆 " 賬 ",通過互聯網醫療,異地患者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從而也節省了一大筆開支。以牛曉虹爲例,來北京前,她先在線上挂了号,省去了在北京排隊挂号和等待住院的時間;其次,由于溝通充分,患兒在手術前作好了各種準備,縮短了在監護室觀察的時間;此外,劉迎龍還根據當地醫保報銷政策,爲他們制定了更爲省錢的治療方案,減輕了他們的經濟負擔。
20 年前,劉迎龍還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擔任小兒心髒中心主任,當時他就注意到,許多家長帶着患兒到北京治療先心病,常常排隊挂号一等就是好多天;有時排到農曆小年,醫院病房不接收病人,這些家長就帶着孩子住在北京,等到正月初八醫院一上班就去 " 搶床位 "。從那時起,他就在琢磨,如何讓孩子們減少患小兒先心病的概率,如何幫助患兒和家長更加快速便捷地得到治療。
爲了更好地幫助患兒和家長,劉迎龍曾經嘗試自己創建網站,在上面發布科普文章,普及醫學知識。後來,他注冊了某在線問診平台,在線上爲患者看病。兩年前,他入駐了抖音,除了在線上爲患者看病,還發布關于小兒先心病的科普視頻,同時也發布自己的出診信息,以便患兒家長能夠更加便捷地找到自己。無論是外出做手術、講課,還是去其他醫院進行心髒外科會診,他都會提前發布通知。" 通過線上問診、解答患者問題、發布科普視頻,确實能夠給患者很多幫助。" 劉迎龍說。
迄今爲止,劉迎龍在抖音上發布了 600 多條科普視頻。這些視頻的主要内容包括小兒先心病的緻病因素、如何通過胎兒超聲(檢查)及早發現、新生兒先心病如何治療等。受衆不僅是患兒家長,還包括專業領域的年輕醫生。" 這些視頻不僅能夠解答患兒家長的疑問,對下級醫院醫生的專業知識普及也有一定指導意義。" 劉迎龍說。
劉迎龍告訴記者,借助互聯網的傳播力,對廣大病人進行科學指導,能夠造福更多患者。他希望有更多的醫生發布專業、有用的科普視頻,讓更多病人受益。同時,他也建議相關網站要對醫生的資質審核嚴格把關,對線上就診行爲進行嚴格管理,避免違規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