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如此特别,我又怎會失望 ♫每天上午 9:30,伊姐在這等你
文 | 伊姐(周桂伊) 杉姐
最近迷上了一檔 " 家務類 " 真人秀綜藝。
《家務優等生》
開播即火,高能爆笑名場面不斷。
獨居的李維嘉,原來是家務狂人,早上一睜眼就開始打掃,中午睡醒一覺繼續打掃。
别人是 " 吾日三省吾身 ",李維嘉是 " 吾日三洗吾家 "。
陳紫函小 9 歲老公戴向宇是家務小白,分分鍾讓人上火,但兩個人也能完美演繹他在鬧,她在笑。
(床上太亂,就随手拿被子一蓋)
陳紫函因高情商,成爲 " 全網最想要的老婆 "。
" 陳紫函戴向宇相處模式 " 也引發全網熱議,兩人的日常,糖分超标,分分鍾讓人高喊,這樣的姐弟戀也太甜了吧。
李俊濠,停掉手頭一切工作,每天 24 小時在家照顧爸媽。
體驗了一次全網流行的新職業—— " 全職兒女 "。
很多人會想,做家務真的那麽有趣嗎?
是的,真有。
節目才播出三期, " 李維嘉退房前先打掃房間 "、" 吳昕在維嘉家裏一秒也待不下去 "、" 戴向宇垃圾桶撿剩飯當午餐 " 等話題,就已經輪番轟炸熱搜。
第一次發現,看别人做家務,很解壓,很有意義。
而且,除了 " 欣賞 " 家務,還會讓人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家庭關系和生活方式。
原來,一直被大家忽視的 " 家庭内務小事 ",真的可以成爲治愈親密關系、現代人焦慮的良藥。而親密關系中,無論是一個人的獨居,還是兩個人的婚姻、一家人的代際,都需要用心去經營和維護,理清生活的優先級和需求滿足。
《家務優等生》是愛奇藝的一檔最新綜藝真人秀,邀請了 3 組标簽迥異的親密關系嘉賓,以真實記錄、生活實驗、任務挑戰等形式考驗他們的家務能力和生活态度。
李維嘉,作爲獨居人群的代表,一出場就自帶 " 獨居老人 "、" 潔癖嚴重 "BGM。
進門先拿濕紙巾擦旅行箱的車轱辘,這麽細節的事情,幾乎是一上來就暴露人格屬性了。
接着,戴口罩換床單、氈毛除塵、除螨,用濕紙巾擦了飄窗、陽台、地闆、甚至地闆縫。
吳昕忍不住感歎:你家地都快成反光闆了!
家裏隻有他一個人的時候,李維嘉一天兩次大掃除。
其餘時間,不停地在地上找水漬,在空氣中找塵土。
家裏來朋友時,李維嘉更是不敢懈怠,一睜眼就開始大掃除。
做個飯的時間,會換幾次桌布。
隔一會兒,就要求朋友擦鞋底,像吳昕這種動作慢的,會直接親自被他上手擦。
其餘時間,李維嘉都在地上瘋狂找水漬,擦 ……
朋友當然明白他的潔癖症,會在臨走前幫他做完衛生,再出門。
但,這又有什麽用?
朋友走後,李維嘉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打掃。
最緊要的戰場,才剛剛到來,好嗎。
李維嘉的獨居,其實是寂寞和熱鬧交織在一起的,他是否孤獨,取決于他今天是否想要人陪伴,如果不想,他就可以盡情享受孤獨,把自在的邊界擴張到最大。
夫妻檔陳紫函和戴向宇,是标準的姐弟戀情,女方比男方大 9 歲。
所以,能談姐弟戀的男方,肯定是少年老成了?
沒可能,完全沒可能,畢竟表現在那擺着呢。
陳紫函在回來之前給戴向宇一系列家務,結果戴向宇就坐在客廳放空,不慌不忙。
等到陳紫函電話告知馬上要到家了,他才手忙腳亂去完成老婆交代的任務。
用髒水拖地,地毯随便丢,充電線纏成一個死結,窗簾挂一半掉一半 ......
最崩潰的是,陳紫函還要吃他做的黑暗料理,一日三餐。
炒的蔬菜,全是免洗蔬菜,因爲高溫能殺菌。
煎牛排直接煎出了火災現場,結果還沒煎熟,全是血水。
戴向宇看着盤子裏,帶着黑血的牛排,直接一口咬住,陳紫函嫌棄得表情包都出來了。
榨果汁的時候,一滴水不放,榨汁機都堵塞了,最後隻能用蠻力解決。
主打一個不幹不淨,吃了沒病。
他是廚房的入侵者,美食的破壞者,也是廚房裏的哲學家:
陳紫函問,随便往裏面放姜,姜有什麽用處嗎?答,姜可能也有它的用處吧。
陳紫函說,西藍花需要先煮一遍再炒,他直接甩出一句 " 做飯,修的是人心 "。
一句話總結下來,他壓根就不應該出現在這裏。
但兩個人的相處,絕不是雞飛狗跳的從白天吵到黑夜,而是适當批評,适當贊揚。
我印象很深的一幕,節目組讓兩個人互畫老年後的畫像,戴向宇畫了好幾個版本,都是年輕的小姑娘,而陳紫函畫的 " 小老頭 ",身材勻稱,穿搭精緻,手裏還捧着花。
他明白,她不管幾歲,都有一顆少女心。她也明白,不管凡塵俗世怎麽侵擾,他都是那個擅長送花而不擅長進廚房的人。這是兩個人給親密關系找到的舒服區。或許不适用于所有的夫妻,但我們可以看到,理解是相互的,包容也是相互的,正确表達愛,才能讓愛更有安全感。
" 全職兒女 " 李俊濠,帶薪上崗在家做家務。
做飯時,自信滿滿,結果最簡單的削土豆,都削不成。
媽媽全程在場,寸步不離。如果有意外,媽媽就是最佳手替,當然幾乎全程都是意外。
朋友來家裏吃飯,李俊濠做糖醋排骨,一把一把地撒冰糖,把蒜薹當大蔥。
往油鍋裏放菜時,差點要躲到廚房外。
當李俊濠認爲自己已經幹完了所有家務,媽媽卻說,那邊的地還沒擦,爸爸說,衣服還沒洗。
尤其是,家裏來了客人之後,隻有他在那裏擦地,蛙跳模式,努力又辛酸。
但即使這樣,李俊濠還是因爲家務不合格,200 塊的工資,被爸爸扣掉了一半。
做家務艱辛,但從小習慣了家裏一塵不染、飯菜準時送達的李俊濠,也終于明白,糖醋排骨不能一次放一包冰糖,彎腰擦地,比去健身房還要累。
兒子和父母在角色互換的體諒中,也有了更多的理解,而理解是保持邊界感、互相不擠壓對方的良藥。
一直以來,李維嘉都是《快樂大本營》綠葉般的存在。
但當初,他從外景主持做起,在《快本》一待就是 20 年,李維嘉,早就成爲大家心中 " 快樂家族的元老人物 ",是電視熒屏上熠熠發光的人物之一。
但自從去年,《快樂大本營》被停掉後,李維嘉就像消失了一樣。
很多網友開始關心李維嘉,直到今年 5 月份,他才再次複工。
其實看過這檔節目,就會發現,和李維嘉在家務事中的 " 強勢 " 對比,他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神隐的那一部分。
何炅曾經在節目上,用一句話總結過李維嘉的性格:" 你的人生我不想錯過,我的人生你休想知道。"
看節目前,很難想象,李維嘉是 " 獨居老人 "。
但他一個人吃漢堡那一幕,多多少少,還是戳到了 " 獨居人 " 淚點了。
李維嘉拖着行李箱回到家中,一頓收拾之後,坐在桌角,大口吃掉了一個冷漢堡。
一個人,一天三頓,坐在同一個地方,用一個姿勢吃飯,放在任何語境裏,都會覺得有點凄涼。
獨居生活作爲大城市裏最有共鳴的社會議題之一,在網上被讨論過千千萬萬遍。
我國現在獨居人口超 1 個億,大家獨居的原因,不外乎避免被父母催婚,避免因作息不同,與父母天天較勁;甯願忍受一個人的孤獨,不願意忍受婚姻裏的孤獨 ......
" 兩個人不一定更好,但一個人一定不會更糟 ",背後的議題,其實是對親密關系的疲憊,是不想再彼此損耗、相互擠壓,是怕 ......
但《家務優等生》給我們提供了更多,親密關系相處中的哲學态度。
獨居的李維嘉,會跟朋友的小狗說話,介紹自己的每一塊冰箱貼,充分釋放自己的兒童天性。
他的獨居,不隻有一個人快樂,還有約朋友一起聚會過節,大家蹦蹦跳跳,好像小朋友的場景。
李維嘉的獨居,是一種開放式的獨居:随時可以一個人安靜,也可以随時擁有陪伴和熱鬧。
獨處又何嘗不是與親密關系的和解。這是一種與自我和解,也與社會屬性和解的親密關系。
同樣,另外兩組嘉賓在親密關系中的表現,也足夠 " 睿智 "。
陳紫函的老公戴向宇,明明是家務終結者。
但每次吐槽完老公的早餐後,陳紫函都故意反問,我會不會太挑剔了, 感謝你沒發脾氣。
她想進廚房幫忙,也明白老公趕她第幾次的時候,應該真的退出廚房,不然他會生氣。
本來要吵架的時刻,全都被她輕松拿捏了。
陳紫函有一種讓人愉悅的智慧,用她自己的話來說,這些話你怎麽都是說,不如用一種快樂的方式把它表達出來。
老公已經是他了,抱怨又不能讓他做得更好,那不如幹脆想辦法看看,他能做點什麽。
我特别想強調一下,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習得的。任何關系,都不是無解的。
李俊濠和爸媽住在一起,長輩早上吃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粉,他卻隻啃冰箱裏的面包。
媽媽堅持菜不能網購,不用洗衣機洗衣服,洗碗機和洗地機不管用,拒用一切電子産品 ...... 兩代人的差異,真的很大。
不争吵的關鍵是,他們能在一次次的讨論中,求同存異,彼此尊重對方。
最贊的是,李俊濠在全職兒女的工作中,不僅有家務陪伴,更有情緒陪伴。
他會主動跟爸媽講自己的工作,讓他們了解自己。
也會引導爸媽講年輕時的戀愛故事,與他們分享美好回憶,也會給爸爸來一次 " 多巴胺穿搭 " 教學,讓他們追上年輕人的腳步,體驗一把時尚和新奇。
《百年孤獨》中有這樣一句話:比起有人左右情緒的日子,我更喜歡無人問津的時光。好像,人活到高級狀态,一定是獨處。
但世人有千千萬,生活的模闆也應該有千千萬,在瑣碎的平淡中,探索出更多有意義,愉快且适合自己的相處方式,其實也是一種快樂,也是勇氣,也是哲學。
我很贊同嘉賓于老師的一句話,叫作成年人隻篩選,不改變。
台階是雙向的,包容是互相的。
作爲成年人,我們要把親密關系,當做一種修行,拿出所有智慧和态度,做出選擇,努力适應。
不跟生活硬剛,也要努力去尋求更多可能性。
從《做家務的男人》到《家務優等生》," 家務 " 成了愛奇藝專門開發的生活類綜藝賽道,保持着對大衆生活和情緒關注的同時,也真的爲我們提供了更多生活的範本。
前者關注男人做家務的成長和變化,後者更多的關注到家務背後的親密關系、相處之道。
在親密關系中見證彼此的成長,鍋碗瓢盆的交響曲,也能湊出一家人的歡聲笑語。
不管你選擇怎樣活,都希望大家去看看這檔節目,去體驗一下家務小事背後的相處大道,它會點燃那個你又怕又愛的活法。
給未來的你,多一點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