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 2012/2000 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 3377 天
" 我渴了,剛好桌上有一杯水。
但我沒辦法去拿,隻想癱在床上。
我病了,對這個世界的一切失去興趣。
你說我懶,那也随便你吧。"
一位抑郁症的夥伴這樣描述自己的狀況。
其實,在現在的大環境下,先不說抑郁症。
隻關注抑郁情緒,就發現它已經變得非常普遍。
那,我們就認命般被其打倒嗎?
其實,無論何時,我們都有一種自由,就是選擇态度的自由。
既然如此,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當你抑郁了,如何把自己的快樂給找回來吧!
英國資深心理咨詢師羅伯特 · 戴博德,寫了一本書,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這本書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和語言,讓人們理解什麼是抑郁,以及它的根源,還有如何獲得療愈和希望。
很多人都說,看完這本書,我的世界裡被打進一束光。
深陷抑郁的蛤蟆先生,通過十次療愈,重拾自己的快樂。
他終于發現:這世界上最嚴苛的批判者,竟是我自己。
01
為人生負責的隻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蛤蟆先生病了,一動不想動,做什麼都沒興趣。
朋友們說:你必須去看心理醫生了。
蛤蟆先生也懶得反抗,就去到蒼鹭醫生的咨詢室。
他說:是朋友們讓我來的,我現在準備聽你的。隻要你覺得是最好的,我都會照辦。
蒼鹭醫生立刻告訴他,你不是我的來訪者,你的朋友們才是。
這一點看似不起眼,但實在太重要了。
是朋友們覺得蛤蟆先生需要看醫生,他為了讓朋友們高興,才來的。
本質上,蛤蟆先生,并不準備真正為自己做點什麼。
甚至咨詢的費用,都是朋友們出。
他就像一個自己人生的旁觀者。
主持人李蕾講過這樣一個事件。
有個女孩,小時候媽媽讓她選玩具,她會揣度選哪個媽媽會開心。
比如選一套文具。
但是弟弟不這樣,弟弟會哭鬧,最後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
從小到大都是這樣,她一說起來就開始哭。
這裡邊有多少的委屈。
就像一開始的蛤蟆先生,談起自己的朋友和生活,就先哭一場。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生?
就像蛤蟆先生舉的例子:
隻要把決定權交給别人,責任就從肩頭卸下了。
所以,蒼鹭醫生一針見血:為咨詢負責的隻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人。
隻有你自發自願地想改變,改變才會真正發生。
蛤蟆先生大概明白了:能不能好,原來取決于我呀。
你要不要為自己做決定,我說了不算
第二次見面。
蒼鹭醫生問:你感覺怎麼樣?
蛤蟆先生習慣性回答:挺好的,謝謝你。
從小他就學會這樣回答,哪怕這個回答不具有任何價值。
這是一個絕對不會錯的答案。
但是蛤蟆先生從來沒有真正想過這個問題:此刻,我感覺怎麼樣?
蒼鹭醫生給出一個自測題:
假如有一個感覺溫度計,1~10 分。1 是特别糟,你甚至想自殺,5 是中間值,不好也不壞,10 是特别好,你都想唱歌。
蛤蟆立馬在 1 和 2 中間做了記号。
如果是你,此刻的分值是幾?
蛤蟆先生立馬明白了,他表達自己不開心,并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他開始回憶起,和朋友們在一起各種感覺不舒服的事情。
說着說着,又哭起來。
每個人都對我不好,我太慘了,這又不是我的錯。
習慣性的,遇到不舒服,蛤蟆先生開始表達:我背疼,能不能站起來?
蒼鹭醫生說:你要不要為自己做決定,我說了不算。
關鍵是,你想要做什麼?
悲傷是因為你想起了不快樂的時光
蛤蟆先生發現自己描述感受的時候,就像個孩子一樣。
這就是兒童自我狀态。
處于這個狀态時,是我們小時候的基本情感,慢慢形成了行為模式,成為自我核心的一部分。
當遇到類似的情景,就會代入進去,像小時候一樣去行動和感受。
無論年齡多大,當你覺得自己像個孩子一樣,發脾氣或者隻是單純地開心時,都處于這個狀态。
所以,孩子成長過程中,原生家庭的影響很重要。
正如那句話所說: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來治愈。
但是,是不是我們就要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父母呢?
蛤蟆先生很想知道,因為他的父親特别嚴厲,對他造成了很大的創傷。
但是,父親已經不在人世,這就好像又成了一筆糊塗賬。
蒼鹭醫生說,父母不是故意傷害孩子,他們隻是無意識中把行為和意識傳遞給後代,就像基因傳遞那樣。
很多父母已經離世,依然還可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
比如:回到童年事件,蛤蟆先生又哭了。
他很不喜歡自己這樣的情緒。
蒼鹭醫生告訴他,悲傷是因為你想起了不快樂的時光,自然就會有不快樂的情緒産生。
蛤蟆先生說,父親不允許哭,一哭他就發火。
這個時候,蛤蟆先生就是不自覺地,把自己的選擇權交給了已故的父親。
自然而然進入兒童自我狀态。
當我們否認或者壓抑情緒,就像是做截肢,讓自己變得殘疾。
這些我們不喜歡的情緒,也是我們真實的部分。
隻要允許它,讓它自然流動。
04
你是要聽從别人的聲音,還是允許自己做主?
十次咨詢快到尾聲,蛤蟆先生日見好轉。
之後,他遇到一件事。
老獾不請自來,讓蛤蟆退出校董,自己赴任。
蛤蟆氣炸了,但第一反應是道歉和退縮。
獾的氣場太像蛤蟆的父親。
一見到他,就自動進入兒童自我狀态。
但是這一次,蛤蟆不想退縮了。
耳邊響起蒼鹭醫生的聲音:" 你是要聽從别人的聲音,還是允許自己做主?"
他拒絕了老獾,發現天也沒塌,結果一點也不可怕。
他開始漸漸看清自己的認知模式,自我的力量也漸漸回來。
蛤蟆先生,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未來。
他重新開始欣賞周圍的美景,重新真誠地與朋友聚餐。
他再次給自己打分,打了 9 分。
他說,留一分,也許未來會更好。
對未來,充滿期待。
05
做出勇敢的選擇
曾經的蛤蟆,覺得全世界都對不起我。
現在,他覺得全世界都那麼可愛。
其實,很多難過的時候,都是我們不願放過自己。
沉浸在 " 我很難 " 的劇本裡,玩受害者的角色,玩得不亦樂乎。
俗話說,識人看低處。
越是艱難和低谷期,也越是容易看清自己。
也越是在此刻,越能夠做出勇敢的選擇。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水晶新紀元 / 七月流火(1992~不詳),精讀讀友會會員。愛好讀書,旅行,聽故事。
↓免費試讀《精讀君通識詞典》前 30 個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