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雷科技 Ieitech,作者 | 重嘉
按照慣例,國内三大運營商每個月都會公布最新的運營數據,包括移動用戶、5G 用戶、寬帶用戶等核心指标。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運營商市場的增長情況,以及通信行業内的變化和發展。而 5G 方面的數據,更是能反映出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等相關行業最新動向。
日前,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都陸續公布了 1 月份的運營數據,這也是三大運營商 2023 年交出的首份成績單。而工信部及旗下機構此前也發布了 2022 年的相關統計數據,對于通信行業,我們已經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5G 套餐用戶數創新高,人人都用 5G 手機?
截至 2023 年 1 月,中國移動公布的 5G 套餐用戶總數爲 6.22 億,中國電信爲 2.73 億,中國聯通爲 2.16 億,合計 11.11 億。其中,移動 5G 套餐用戶數淨增 846.9 萬,電信淨增 503 萬,聯通淨增 306.8 萬,合計淨增 1656.7 萬。
(圖源移動官方)
我們把時間撥回一年前,2022 年 1 月,移動聯通電信的 5G 套餐用戶總數分别爲 4.01 億、1.96 億、1.60 億,合計 6.55 億。也就是說,一年時間裏,我國的 5G 套餐用戶總數增加了近 5 億,增長幅度達到了 70%,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如果按照 14 億的人口數量計算,看起來中國距離全民 5G 也隻有一步之遙。
當然,運營商公布的 5G 套餐用戶數是否等同于 5G 用戶數,這個還值得商榷。5G 套餐,可以理解爲運營商爲了配合 5G 概念和技術推出的帶有營銷色彩的手機卡套餐。這類套餐,相比以往的 4G 套餐,通常包含較多的流量和語音資源。與之對應的,月租費用也會更高。
但是,5G 套餐面向的受衆并不局限于 5G 手機用戶,4G 手機同樣可以使用 5G 套餐,隻是受限于硬件無法接入 5G 網絡而已。與此同時,仍有大量 5G 手機用戶還在用 4G 套餐,他們同樣可以正常用 5G 網絡,隻是網速會有一定限制。
(圖源電信官方)
因此,如果要尋找出一個更加接近真實情況的數據指标,那可能是 " 成功接入 5G 網絡的終端數 "。而在各類統計報告中,最接近這個概念的則是 "5G 手機終端連接數 ",披露這一數據的通常是作爲監管部門的工信部。隻是,從公開資料來看,工信部上一次公布 5G 手機終端連接數還是 2022 年年初,當時公布的數據爲 5.18 億。此外,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今年 1 月份發布的《2022 年通信業統計公報》顯示,國内 5G 移動電話用戶數爲 5.61 億。
把這兩項數據和運營商公布的 11.11 億 5G 套餐用戶數相對照,就能看出後者的一些水分了。運營商不留餘力地宣傳營銷 5G 套餐,持續鼓勵用戶升級 5G 套餐(無論是否有 5G 終端),的确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另外,根據信通院公布的數據,2022 年國内手機出貨量爲 2.72 億,其中 5G 手機出貨 2.14 億部,占比達到 78.8%。從三年多前 5G 商用開啓以來,5G 手機的出貨量占比持續居于高位,早已成爲主流産品類型。目前來說,4G 手機在國内已經徹底邊緣化,人人都用 5G 手機隻是時間問題。
寬帶用戶數持續增長,千兆光纖突飛猛進
現在,三大運營商的 ToC 主營業務,除了移動通信領域,另外一大塊就是有線寬帶。早年間,國内寬帶行業内的市場主體異常繁雜,大家熟知的品牌就有電信、聯通、鐵通、網通等,如果還加上長城、藍波萬維等二級寬帶商,就更顯得 " 百花齊放 " 了。大概十年前,國内寬帶行業迎來了一波重大的整合調整,基本都收歸三大運營商手下,并成爲它們的重要組成業務。
中國移動的寬帶業務起步于收購過來的鐵通,早期口碑不佳,但依托着移動強勁的經濟和技術實力,發展極爲迅猛。中國移動公布的 2023 年 1 月運營數據顯示,它的寬帶用戶總數已經達到了 2.74 億,淨增 252.9 萬。而口碑一向不錯的中國電信,寬帶用戶總數爲 1.81 億,1 月淨增了 97 萬戶。
有意思的是,中國聯通2022 年 2 月開始就不再公布單獨的寬帶用戶數,取而代之的是 "「大聯接」用戶累計到達數 "。對這個指标,官方的解釋是:
「大聯接」用戶累計到達數 = 移動出賬用戶累計到達數 + 固網寬帶用戶累計到達數 + 固網本地電話用戶累計到達數 + 物聯網終端連接累計到達數 + 組網專線用戶累計到達數。
換言之,我們從這個更加籠統的數據中,難以推導出精确的聯通寬帶用戶數。而聯通此前的數據顯示,2021 年的寬帶用戶數爲 9504 萬,當時移動爲 2.18 億,電信爲 1.70 億。相比 5G 業務,寬帶市場的增長相對比較緩慢。根據《2022 年通信業統計公報》,2022 年三大運營商的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 5.9 億戶,應該很快就能突破 6 億了。
盡管目前 4G、5G 技術已經極爲普及,但相比移動通信網絡,有線寬帶仍然是質量和性價比更高的網絡服務,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015 年開啓的 " 提速降費 " 政策,同樣對寬帶行業産生了重要影響。
截至 2022 年底,100Mbps 及以上速率的寬帶用戶數已經達到了 5.54 億,占比超過九成。而 1000Mbps 及以上速率的用戶數居然已經有 9175 萬戶,淨增 5716 萬戶,增幅超 60%。我們也注意到,2000Mbps 寬帶已經逐漸向普通用戶開放,限制條件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低。以深圳電信爲例,2000Mbps 5G 融合套餐月租價格爲 299 元,比 1000Mbps 寬帶套餐不會貴太多。
(圖源深圳電信官方商城)
超千兆寬帶的普及,除了直接帶來網絡體驗提升外,也會對相關領域産生影響。例如,相關的網絡設備将會逐步完成從千兆向 2.5Gbps 乃至萬兆的過渡,比如光貓、路由器、NAS、PC 網卡、網線等,千兆将不再是上限。而且,WiFi 6、WiFi 7 相關的無線技術,也會因爲超千兆寬帶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不斷提升的無線速率和不斷增加的無線設備,有了更實際的意義。
當然,對普通用戶而言,相比超高速率,寬帶行業需要解決更加實際的問題。比如說,光纖寬帶一方面下行速率高速突進,另一方面上行速率則持續落後,甚至能看到下行 2000M+ 上行 50M 的奇葩組合。在短視頻、AR/VR 等新形态媒體信息湧現的今天,普通人對網絡上傳帶寬也有了更加巨大的需求,有線寬帶提升上行速率勢在必行。
同時,運營商在寬帶營銷方面,越來越熱衷于捆綁銷售,即把有線寬帶和手機 5G 号卡打包成融合套餐,單寬帶産品被大幅減少或變相漲價。運營商采取這種銷售策略,無非是爲了提升用戶粘性、增加用戶退出的成本,同時也能讓 5G 方面的用戶數據更加好看。但對普通用戶來說,選擇權被削弱了。
(廣州聯通隻有 5G 融合可選,點擊單獨購買寬帶選項會提升商品已下架)
此外,相比手機套餐,寬帶套餐内容和資費更加不透明。小雷訪問了三大運營商官網的寬帶業務版塊,發現均存在信息不透明的情況,用戶經常無法直接查閱不同套餐的内容、資費詳情。運營商往往采用用戶登記個人信息後電話回訪的形式來告知詳細情況,用戶如果想要主動了解具體信息,基本隻能找客服或直奔線下營業廳。
高速網絡時代來臨,理想需照進現實
最近幾年,5G、高速寬帶發展速度驚人,達到了極高的用戶滲透率。從運營商和相關部門公布的信息來看,這些數據仍然在不斷增長。普通用戶享受到的越來越快的網速背後,則是通信基礎設施的快速鋪設和持續投入。截至 2022 年底,國内移動基站數量超過了 1000 萬個,其中 5G 基站達到了 231 萬個,新增 88 萬個。寬帶方面,三大運營商新建了 477.2 萬公裏的光纜線路,光纖接入(FTTH/O)端口增加 6534 萬個,總數超 10 億。
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升級,離不開海量的資金投入。三大運營商和鐵塔公司 2022 年的固定資産投資達到了 4193 億元,其中 5G 投資爲 1803 億元。而最财大氣粗的中國移動,2022 前三季度的淨利潤也不到 1000 億。不惜成本的投入下,中國在 5G 等領域的發展,已經領先于世界。以 5G 基站數量來說,我們在全球占比超過了 60%。
作爲普通用戶,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更加流暢的上網體驗、更好的 5G 信号覆蓋。但需要承認的是,高速網絡時代嶄新的應用場景,真正落地的仍然不多。對大部分人來說,5G 網絡下,大部分使用場景仍然是短視頻、手遊等承接自 4G 時代的産物,5G 網絡相比 4G 尚未帶來脫胎換骨般的體驗升級。同時,AR、元宇宙等概念依然停留在讨論中,還沒成爲新時代的寵兒。
ToB 方面,運營商曾經勾勒出各類美好的藍圖,像智慧醫療、智慧礦山、5G 切片、萬物互聯等。然而,從現實落地情況來看,這些項目很多可以通過傳統寬帶更低成本實現,有的仍然無法打造成有利可圖的商業模式。像物聯網設備,廠商往往更願意選擇低廉的 GSM/LTE 方案。
在宣傳銷售方面,出于商業利益等因素的驅使,部分運營商在面向用戶時,有時也會出現過度營銷、騷擾式推廣、信息不透明等不當行爲,這些當然都是亟需糾正和改進的。
當然,無論哪項新技術,從出現到普及,再到催生出新的應用場景、對行業産生深刻影響和改變,都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運營商推進網絡設施建設升級、大力發展新用戶,都是新技術蛻變前的必要工作。就如同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鐵,會給經濟發展以及新形态的經濟形式奠定基礎。
從更加樂觀的心态來看,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用戶數量,國内在 5G、高速寬帶上都處于世界領先的水平,我們将能更加從容不迫地迎接下一個技術時代的挑戰。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