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 2013/2000 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 3382 天
之前,一則人大代表的提案火了,直接沖上微博首位:小康集團董事長張興海建議鼓勵年輕人少送外賣多進工廠。
全國人大代表、小康集團董事長張興海表示,近年來,外賣、電商、網絡直播等吸引大量的年輕人就業,甚至快遞外賣行業 " 内卷 " 到有研究生去競争。
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去工廠上班,導緻産業工人空心化現象愈加突出。
張興海建議,政府、社會、企業等各方面應共同努力,鼓勵支持年輕人争當産業工人,緩解制造業招工難、用工難問題。
張興海還提供了一組數據:2020 年,我國制造業人才缺口 2200 萬,近 5 年平均每年 150 萬人離開制造業,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快遞從業人數突破 1000 萬。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想進工廠呢?
近日,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秦朔在采訪中表示年輕人躺平其實是發洩。
事實上他們都在非常努力地工作、生活,要正視他們的需求。
年輕人不願進廠并不是他們讨厭中國制造,而是工業本身要轉型,不能像傳統那樣都把人弄在生産線上,要打通他們的上升通道,提供晉升階梯,讓他們在工作的過程中有成就感,就會有創造力的綻放。
這一觀點看似方正,但事實往往沒有這麼簡單。
01
你覺得你是人,他們覺得你是礦
為啥年輕人不願意進廠?
因為工廠隻追求利益,沒有考慮到人性,人就像機器,隻負責運作生産。
你覺得你是人,他們覺得你是礦,在無限麻木索取的前提下,年輕人會逐漸感到厭煩、壓抑,從而提桶跑路。
就像這位網友說的:
工廠最大的缺點是什麼?沒有社交,人格機器化。在工廠裡,基層的管理是粗放式的,隻能執行命令,不能有一點自己的想法。特别是流水線工,你會覺得自己隻是個零件,技術工種可能稍好。
自遠古時期開始,人就是群居動物,與人溝通是基本的心理需求。
對于年輕人來講,初生牛犢不怕虎,正是彰顯個性和自我的膨脹時期,這個時候你讓他們成為了一顆 " 螺絲釘 ",這肯定是要叛逆的。
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工廠不自由,工作時間長,搞不好還有夜班傷身體,工資又低,誰去?
有的認為,工廠如果給 2 萬工資,壓根兒不用你鼓勵。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快遞外賣行業,相比于在工廠挨罵被監管沒有尊嚴,年輕人更在乎自尊和自由。
就像快遞小哥,隻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沒有人說,在有些工廠就不一樣了,跟監獄沒差别。
等級非常嚴格,層層被約束被管理,被監工;
一點任務完成不了就要被罰款,經常加夜班趕工,而且還沒有多少加班費;
工作沒有話語權,基層幹部組長沒有啥文化,做不好直接一頓辱罵,他們根本不在乎你的尊嚴。
工廠沒有把工人當人,才是問題的核心,這一點和工廠科技進步無關。
要轉型不是生産模式,還有管理模式!
02
年輕人其實一點也不想躺平
年輕人真的是想躺平嗎?
我們雖然會看到很多類似 " 提桶跑路 " 的人,或者是天天念叨 " 佛系 "、" 躺平 " 的人,但是真正躺平的沒有幾個。
因為躺平也要有資本,就像沒有錢就不能解決溫飽問題,而錢又不能憑空出現,所以能躺平的都不是一般人。
普通人的躺平隻是間接性的自我擺爛,吼一嗓子,然後繼續苟且。
2019 年數據,中國快遞從業者已經突破了 1000 萬,餐飲外賣已經突破了 700 萬。
2020 年美團和餓了麼公布數據:疫情 2 個月,外賣騎手新增 58 萬,其中 40% 來自于制造業工人。
2020 年 4 月,阿裡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發布《2020 餓了麼藍騎士調研報告》。
數據顯示,餓了麼覆蓋全國超過 2000 座城市和縣區,藍騎士平均年齡為 31 歲,其中 90 後占比約為 47%,95 後新增注冊騎手同比增長 1.3 倍,八成來自農村。
其實,年輕人并不想躺平,也沒有資格躺平。
據《2020 年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9 年 16 — 19 歲、20 — 24 歲、25 — 29 歲和 30 — 34 歲 4 個年齡組城鎮就業青年周平均工作時間分别為 48.1、46.3、46.9 與 47.5 小時。
除 20 — 24 歲年齡組青年外,均高于城鎮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46.8 小時),即使最低每周 46.3 小時的工作時間,如果按一周工作 5 天來計算,日均工作時長也達到 9.26 小時。
可見,雖然 " 躺平 " 一詞火了,但絕大多數青年依然在不斷奮鬥,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表達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
" 躺平 " 背後,更多的是當代青年對現實的訴求和焦慮困惑。
年輕人其實一點兒也不想躺平,他們更想追求生活的意義或者說活着的意義。
03
賺錢,歸根結底是自己要解決的事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投稿提問:" 不是說賈樟柯是窮苦人家嗎?怎麼 ( 二十世紀 ) 90 年代上大學就能拿出兩萬元拍電影短片。"
賈樟柯回應這位網友:
" 我那時候大約是這樣的,每個月給報紙寫 4 篇評論,有點穩定收入。
每個星期去同學的電視節目組演一天小動物,又有點收入。
有時候師兄們會發我幾集電視劇寫,又是一點收入。
沒什麼錢,但我也不覺得自己窮。需要錢就去賺錢,這歸根結底是需要自己解決的事兒。"
賈樟柯這句 " 需要錢就去賺錢,這歸根結底是需要自己解決的事兒。" 就很實在,我覺得也是當下年輕人應該要明白的一個真理。
賺錢這事,還得自己去搞定。
權威報告說,新安裝一個機器人将會削減 1.6 個崗位,郭台銘布局的 8 萬台機器人,直接導緻工廠減員 84%。
最近 4 年,中國制造業就業人數有所下滑,但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卻由 2013 年 20.8%上升至 2017 年的 28.6%。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中國制造業從大規模人工生産向機械臂、真空吸力、機器視覺系統等自動化場景的轉變。
比如,杭州一工廠為應對不斷增加的人工成本,提升品控能力,把數百台機器人設備聯網,雙 11 備貨連續開機 7 天不停工。
比如,正大崇明一個 676 畝的蛋雞場,裡面有多個自動化養殖系統,使得 1 人管理 17 萬隻雞成為現實。
比如,董明珠将數字化引入了工業制造領域,實現 " 黑燈工廠 ",原來上萬人的工廠,現在隻要 1000 多人。
比如,京東的無人倉庫,自動化機器人揀貨倉庫作業,效率是傳統倉庫的 10 倍,沒有一個配貨員、分揀員、打包員。
比如,上個月的冬奧會,運動員吃飯的餐廳從點餐到炒菜再到配送,都是無人化操作的。
那為什麼工廠還會出現招工難情況?
AI 和機械化隻是導緻簡單機械化工作崗位需求減少,但另一方面對技術類需求不斷增加。
所謂招工難,其實是缺技術工人。
張興海代表提案中所提到,2020 年,我國制造業人才缺口達 2200 萬左右。
2200 萬就是技術工人,他們需要對高端設備進行運作、調試、安裝、維護。
人社部公布全國 100 個缺工的職業,其中車工、焊工、鉗工就排名前十。
也就是說,現在缺的不是流水線的螺絲釘而是技術工人。
從這一個社會實情中,也揭露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年輕人要尊嚴要自由要高工資,就要學會一門技術。
對于這樣一個行走社會的道理,其實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可是能做到有一技之長再出社會的,卻是寥寥無幾。
這也是年輕人迫切需要反思的一個問題。
從曆史發展來看,沒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也沒有哪一個人的青春是順直的。
賺錢這事,還得年輕人自己去摸索。
1939 年 5 月,毛澤東在延安慶賀模範青年大會上說:" 中國的青年運動有很好的革命傳統,這個傳統就是‘永久奮鬥’。"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我們不是被人無限索取的礦,我們要做有尊嚴有自由的自己。
習得一技之長,方得安生之地。
作者:琴晴情卿,精讀讀友會會員。琴棋詩畫都喜歡,柴米油鹽也樂意。
↓免費試讀《精讀君通識詞典》前 30 個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