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奧斯卡最大赢家是誰?如果隻知道楊紫瓊,那就淺了。
" 所有見證今晚的男孩和女孩們,這是希望的燈塔和無限的可能,勇敢做夢,夢想真的會成真。" 而這晚是屬于楊紫瓊的圓夢之夜。
收下這顆來自影後的小心心。/ variety
在這晚和楊紫瓊一樣改寫電影曆史的 " 燈塔 ",還有另一位幕後大赢家——位于美國紐約的電影公司 A24。
因爲《瞬息全宇宙》和《鲸》的大放異彩,其背後的制作公司 A24 成爲奧斯卡曆史上首個單年拿下六座最高表演獎項的電影制作公司,一口氣橫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
A24 官方推特賬号發來賀電。
1954 年,意大利導演費裏尼創作出新現實主義電影的裏程碑作品《大路》,從此 " 道路 " 這個意象成爲了意大利電影的重要内核,一部部電影堆疊着鋪成通向 " 萬神殿 " 的朝天大道。
多年後,一位夢想創辦電影公司的年輕人正在意大利南部自駕遊,在進入羅馬前必經的 A24 高速公路上,他突然清醒過來:現在是時候去實現夢想了。
2012 年 8 月 20 日,A24 電影公司成立。11 年後,這條 " 電影公路 " 變成了願望成真的高塔。
但無論是成爲道路還是燈塔,A24 的成功都不過是一個最簡單的道理:
好電影總是值得大獲全勝。
拿獎拿到手軟這回事,對于風頭正盛的 A24 來說還真不算什麽。
這屆奧斯卡提名最多的三家電影公司成績如下:A24 共獲得 17 項提名、赢得 9 項;Netflix 獲得 16 項提名,赢得 5 項;華納兄弟獲得 12 項提名,僅獲 1 項。獲獎是意料之中,包攬也算是情理以内。這個獲獎概率,起碼比普通人中彩票來得符合邏輯。/OTT
而且早在 2 月末,A24 就憑着拿獎創造過一次曆史——它赢得了第 29 屆美國演員工會獎 ( SAG ) 所有電影獎項。
《瞬息全宇宙》裏 " 公公 " 的扮演者吳漢章今年 94 歲,拿下這屆 SAG 的最佳男配角,他花了 64 年時間,才終于在台上說出那句刷屏華語圈的 " 各位兄弟,今日真的好歡喜 "!
A24 無疑要幸運得多,從公司成立到拿下第一座奧斯小金人,僅僅花了 4 年時間。
2016 年,尚未變身 " 驚奇隊長 " 的布麗 · 拉爾森憑 A24 發行的《房間》成爲第 88 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一年後,A24 首部原創作品《月光男孩》打敗了大熱門《愛樂之城》,是最具戲劇性的奧斯卡最佳影片之一。
一些樂子人的 DNA 動了。/Vox
事實上,A24 制作和發行的電影,每逢頒獎季,不是在拿獎,就是在拿獎的路上。
" 我們種下種子,并不是爲了獲得什麽,像是赢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或是十項提名。"
如公司創始人之一大衛 · 芬克爾所言,A24 的發展策略并不會根據這種目的性而制定,他們隻是運用了好萊塢現在少見的運作思維——放大電影本身。
不去摘下低垂的成熟果實,先讓我們來談談理想。要想擁有 A24 同款毒辣選片眼光,首先要成爲一個熱情擁抱電影的理想主義傻瓜。
我們的目标是:名利雙收的理想主義者!/ GQ
A24 的三位創始人丹尼爾 · 卡茨、大衛 · 芬克爾和約翰 · 霍奇斯,都是混迹獨立電影界多年的資深人士。據丹尼爾所說,A24 在考慮制作電影時第一個問題是:
這部電影,它夠酷嗎?(Is that cool?)
和所有初出茅廬的電影制作公司一樣,A24 在起步階段也不具備獨立制作原創作品的條件,往往需要在各大電影節尋找可以購買版權的好苗子。
2012 年 9 月,他們第一次來到多倫多電影節,一眼就相中了兩部精品——格蕾塔 · 葛韋格主演的《弗蘭西絲 · 哈》和瑞恩 · 高斯林主演的《松林外》,然後就被制片方狠狠拒絕了。
論 " 狠狠心碎 " 的 A24 有多傷心?甚至已經爲《弗蘭西絲 · 哈》拟定好發行計劃的發行人員艾森伯格最有發言權," 我真的好想從橋上跳下去 "。
A24 都爲之神魂颠倒的電影,不看就走寶了。/ 《弗蘭西絲 · 哈》
退而求其次的 A24 最終買下了《教父》導演科波拉之子、羅曼 · 科波拉的《查爾斯 · 斯旺三世心靈一瞥》。作爲公司的開山之作,雖然電影質量不怎麽好,但主演是美國 " 醜聞王 " 查理 · 西恩,話題度直接拉滿。
" 酷 " 容量不足,那就流量來湊。
集合了 " 迪士尼公主 " 賽琳娜 · 戈麥斯和好萊塢八卦報紙常客詹姆斯 · 弗蘭克的《春假》,是 A24 的第一部真正實現商業成功的電影。
對于這部最終斬獲 3200 萬美元票房的電影,A24 僅花了 200 萬美元就獲得發行權,而這隻不過是 A24 推出的第三部作品。
A24 已發行電影 80 多部,從名不經傳的小作坊,成爲好萊塢争相想要合作的對象。/ 《春假》
但要論 A24 最有成就的大事件,應該是失而複返的格蕾塔 · 葛韋格。
2017 年,轉型導演的格蕾塔 · 葛韋格和 A24 合作,執導首部處女作《伯德小姐》,一上映便打破 A24 的最高票房紀錄,直到目前還是風評最好的 A24 電影。
沒有比這更酷的事了。
A24 爲之神魂颠倒還拍了出來的電影,不看真的走寶了。/ 《伯德小姐》
經曆了 2008 年經濟危機後,好萊塢電影在過度追求投資回報率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好萊塢五巨頭 " 迪士尼、環球、派拉蒙、華納、索尼哥倫比亞,很大程度上影響着觀衆究竟能看到什麽樣的電影成品。/ Wiki
成本接近或超過 2 億美元的特效大片,和成本低于 1000 萬美元的低成本藝術片及恐怖片,幾乎成爲了當今好萊塢僅存的兩種制作形态。
至于成本在 5000 萬美元上下浮動、以真人爲主角、以成年觀衆爲目标群體的中型成本電影,則幾乎完全喪失了生存空間,而這則是 A24 大展拳腳的最佳擂台,更不用談" 做低成本電影可以做得非常好 "。
和商業巨制相比,A24 的電影票房甚至不足巨頭的一個零頭,但正是因爲制作成本極低,回報率驚人。/ 《女巫》
信奉 "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 的 A24,其三位創始人很少在公衆露面,也不接受采訪。保持電影人的神秘感,也是保持電影的神聖感。
但在僅有的隻言片語訪談中,每每談到 A24 的策略方向,目标總是很明确:挑出充滿作者電影氣質的低成本獨立片,用推廣商業大片的勁頭将其推向目标市場。
A24 青睐作者電影的做法爲他們赢得了電影人的一緻好評,亦讓他們能更順利拿下那些不被生意人看好的冷門佳作,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把這些作品 " 炒熱 "。
" 小子,這可是 A24 的營銷學!" / 《仲夏夜驚魂》
比起傳統的電影制作發行公司,A24 更像是一家能深谙社交宣傳之道的互聯網大廠,玩轉社交媒體一向是 A24 的拿手好戲。
極其重視數據分析的 A24,和數據調研公司 Operam 保持長期深度的緊密合作,成立了專門的數據分析部門,及時根據市場反饋做出策略調整,還能把互聯網的作用發揮到極緻。
每部電影的宣發期,A24 會投入高達 95% 的預算用作院線電影的線上營銷。比如這種官方帶頭嗑 CP 的常規操作,灑灑水啦。/ Twitter
科幻電影《機械姬》就是 A24 的首個營銷爆款作品,寫進教科書級别的重磅案例。
在《機械姬》宣傳期,A24 在交友 App"Tinder" 上爲片中主角智能機器人艾娃設立了一個賬号,和普通網友 " 暧昧傳情 ",等到時機成熟,艾娃會向對方發出 " 面基邀請 " ——讓我們在線下影院相見。
假亦真時真亦假。/ Tinder
宣傳恐怖片《女巫》時,A24 則選擇了在不同平台上都建立了電影相關的社交賬号。結果 " 咩咩 " 比電影本身更能打,電影中山羊 Black Phillip 的 Twitter 賬戶,粉絲數甚至比電影官方賬号的粉絲還要多。
甚至偶爾還會串聯導演一起當标題黨。比如恐怖片《仲夏夜驚魂》,導演阿裏 · 艾斯特就把它戲稱爲 " 分手電影 ",A24 則負責添柴加火,找來心理咨詢平台 Talkspace 合作,爲在電影廣告下評論的情侶夫妻提供三個月的免費咨詢服務。
《遺傳厄運》風格強烈的預告片,直到現在仍是各大恐怖片搶着模仿複制的經典片花。
媽有多重宇宙,A24 就有多重周邊,從順應粉絲要求的露天電影場、線下快閃活動,到包攬生活必需小玩意的各類電影周邊。
A24 每發行一部電影,都會聯手導演推出一期主題雜志《Zine》,探讨導演的成長、電影創作的經曆,等等。
《瞬息全宇宙》相關的那期雜志,主題是導演教你如何在美國 " 合理避稅 "。/ A24
看 A24 電影,從來不是走進影院再出來那麽簡單。從觀衆知道這個名字那刻起,關于 A24 的千層套路已然正式開始。
唯一需要擔心的是,超過 50 歲還能看懂 A24 電影嗎?畢竟坊間傳言,A24 的制作團隊全員不超過 45 歲。
大部分 A24 愛好者對于它較爲深入的認知,除了電影作品本身,很大一部分信息源自 2017 年美國《GQ》雜志的一篇訪談報道《A24 如何颠覆好萊塢》。
那一年,A24 的《月光男孩》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鬧出了在威爾 · 史密斯拳擊主持人前話題度最高的烏龍鬧劇:《愛樂之城》全員上台領獎,結果發現花落别家。
左上角是 A24 的三位創始人。/ GQ
A24 從此被各路媒體大幅沿用這篇報道标題,稱爲好萊塢的 " 攪局者 "。
但隻要稍微留意下《GQ》報道的最後一句,就能知道 A24 向來不是野心家,它隻是緻力于" 成爲 21 世紀最有趣、最具創意和最可靠的電影公司 "。
2019 年全球疫情暴發後,電影人的日子并不好過,A24 也曾傳出過尋求出售的新聞,和 HBO、Apple TV 等流媒體巨頭的合作也日漸緊密。
和 HBO 合作的現象級爆劇《亢奮》,就是 A24 向來歡迎和巨頭們合作的最佳證明。
《亢奮》亦讓贊達亞一舉成爲好萊塢目前最紅的新生代演員之一。
幾乎所有合作對象都曾表達過相似的感慨—— A24 能夠罕見地理解他們拍攝電影的動機,不試圖做出任何幹涉,喜歡電影的理由也和電影人期許觀衆看到的一樣。
索菲亞 · 科波拉評價 A24 的人 " 沒有電影制片人的屬性 ",丹尼斯 · 維倫紐瓦則稱自己 " 從未将他們當成生意人 "。
改編自中世紀詩歌的《綠衣騎士》,連導演本人都說 " 我還以爲一百萬年都不會有人會投資這部電影呢,因爲它太奇怪了 "。
今年首次提名奧斯卡影帝的科林 · 法瑞爾,在拍攝《龍蝦》時也說過," 如果不是因爲 A24,這些獨特的故事很可能不會出現在大銀幕上 "。
那些很冒險的夢,A24 全都能幫我們實現。/ 《瞬息全宇宙》
畢竟它的核心精神一直是 " 幫助那些有才華的人展現才華 "," 讓好萊塢再次偉大(酷起來)" 隻是順手而已。
在成爲 " 商人 " 發行商、" 投機者 " 投資方之前,A24 隻是一個更适合電影人的現實夢工廠。
當我們談論一部電影 " 這很 A24" 時,不隻是看它題材小衆、風格瑰奇,像個炫目多彩的年輕人專屬寶藏,而是在說 A24 永遠站在迷戀電影的觀衆這邊,在擁抱電影的創作者身旁。
A24 官網上,最新一期播客内容是楊紫瓊和布蘭登 · 費舍的一小時對談,那時候他們尚未成爲影帝、影後,隻是兩個通過 A24 重新獲得和年輕人交流技巧的 " 爸爸 "" 媽媽 "。
A24 播客,一款新型摸魚神器。/ A24
" 我們的代表作品,你不能指望現在這些年輕人看過《木乃伊》《卧虎藏龍》等等,他們大部分人甚至還沒出生呢。"
" 但是現在他們走了過來,主動來到我們面前,十幾歲、二十來歲的,會和我說:‘你好酷,我可以和你來張自拍嗎?’這對我來說真的很震撼。"
這是他們希望電影能做到的事情,也是 A24 一直在做的事情。
而作爲觀衆最想做的事情大概是:在全宇宙瞬息爆炸前,再看一部 A24。
參考資料
[ 1 ] How A24 is Disrupting Hollywood | GQ Style
[ 2 ] Film Review of A24: Is This Cool? | The Catalyst
[ 3 ] 在宇宙的瞬息間創造 '' 新 '' 電影 | 偶然誤差 FM
[ 4 ] 沖擊好萊塢發行規則的獨立片商 | Hypesphere
[ 5 ] 如今好萊塢最大的攪局者,竟然是它 | 環球銀幕
[ 6 ] 30+ 奧斯卡提名和獲獎,《瞬息全宇宙》的發行方有點東西 | 界面
[ 7 ] 當矽谷文化撞向電影公司,A24 如何颠覆好萊塢 | 界面
[ 8 ] 成立四年四個奧斯卡,全球最酷電影廠牌正在生成中…… | 深焦 DeepFocus
撰稿 王中中
編輯 西西
校對 賴曉妮
排版 張穎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