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向善财經
康師傅漲價上熱搜了。
11 月 2 日,康師傅漲價的傳聞上了熱搜,一份 " 告知函 " 披露康師傅茶 / 果汁系列産品于 2023 年 11 月 1 日起,終端建議零售價進行調整:中包裝茶 / 果汁系列建議零售價不低于 3.5/ 瓶,1L 裝茶 / 果汁系列建議零售價不低于 5 元 / 瓶。
對于調價,康師傅方面回應稱:告知函内容爲廠家促銷活動,目前零售價沒有太大的變化,暫未接到公司要漲價的通知。雖說康師傅官方說沒變化,但線下零售端卻早就 " 先漲爲敬 "。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康師傅主要産品 500ml 冰紅茶等産品終端售價早已經開始。
茅台漲價康師傅也跟着漲,也有網友忍不住吐槽:" 康師傅能跟茅台比嗎?"
實際上,康師傅冰紅茶能不能比肩茅台人們并不關心,網友真正的關心的是擔心以後恐怕就喝不着 3 塊錢的飲料了。那麽,康師傅這輪 " 漲價 " 風波原因到底在哪?此次 " 告知函 " 究竟是 " 意外流出 " 還是有意試探,值得探究一番。
漲價背後的邏輯:是營銷還是成本壓力?
從多年的消費行業觀察經驗來看,康師傅這波所謂的 " 漲價 " 有兩種可能。
一是探探市場口風,爲後續實打實的漲價先做好輿論壓力測試,畢竟有茅台漲價在前,此時漲價,也似乎便有了那麽一點 " 合理性 "。
二是借這個機會,幹脆把漲價這件事兒放到台面上來說。
畢竟終端渠道價格也一直在漲,拿冰紅茶來說,有的超市賣 3 塊,有的小超市賣 3 塊 5,愛喝康師傅冰紅茶的人們也不會爲了這 5 毛錢就去轉投統一,但這 5 毛錢确實能帶來不少利潤,隻不過這個利潤一直都不能 " 光明正大 " 地被廠商拿走罷了。
消費品漲價這事兒,其實并不稀奇,此前可口可樂也漲過價,也上過熱搜,某地永輝售價漲到了 3 塊 6,某京東便利店漲到了 3 塊錢 9,而 2021 年,可口可樂官方也曾經調過價,建議零售價從 3 元漲到了 3.5 元。
可口可樂漲價,是迫于成本。
可口可樂的毛利率自 2011 年起就一直在 60% 左右,到了 2022 年罕見地下降了 2.2% 至 58.1%,毛利率變化的原因在于原材料價格上升帶來的成本壓力,所以提價是爲了保盈利。
康師傅呢,22 年中報毛利率是 28.22%,年報是 29.09%,23 年中報是 30.47%,好家夥,毛利率還在漲,康師傅的成本壓力似乎也并不大。
既然不是成本壓力,那麽,康師傅會不會是想要劍走偏鋒,跟随茅台的步伐,提振一波資本市場信心?要知道,茅台公布漲價消息後,股價大漲。甚至整個白酒股都爲之一振,泸州老窖也躍躍欲試。反觀康師傅這兩年,漲的不如跌的多,反反複複股價總在 10 元左右徘徊。
理論上,飲品漲價對康師傅營收來說确實是一件好事。
康師傅主要有兩大現金牛業務,方便面、飲品。飲品業務營收占比 65%,方便面業務占比 34%。相比方便面業務,飲品占比更高,而且飲品的毛利率表現更好,過去兩年始終在 30% 以上。也就是說,如果核心的飲品産品能夠順利漲價,那麽營收表現也可能會更好。
另外,康師傅的優點很明顯,賽道穩,市場地位穩,有強大的經營現金流能力,相對應的,成長性有所不足,行業競争也頗爲激烈。受市場競争、原材料等多種因素影響,利潤表現也有起伏。如果能通過提價的方式去提營收,那麽的确也 " 有利可圖 "。
但與茅台漲價不同的是,康師傅漲價是有風險的。
雖然都是漲價,但茅台漲價跟康師傅漲價卻是不同的底層邏輯。
從供需關系上看,茅台是供不應求的,所以再怎麽漲價,不會影響銷量,因爲原價的茅台本來就很難買到,大家買的都是 3000 一瓶的,沒什麽區别,而對于酒廠來說,提一下出廠價,漲的可是實打實的營收,
而且,茅台的忠實用戶差錢嗎?不差錢,漲個一百兩百不影響大局,畢竟大部分也都原價買不到,所以市場反映大多數是正向反饋。
康師傅不同,主打的冰紅茶飲料是大衆消費品,是廣大人民群衆喜愛的飲品,貿然漲價無疑是增加了大衆的消費成本,所以一旦市面上有漲價的聲音出現,便能迅速吸引大衆的目光。也會遭受更多的非議,當然,欲戴皇冠必受其重,這也是作爲國民飲料獨有的影響力。
康師傅也知道,提價不是小事,往小了說,關乎和統一綠茶的價格競争,甚至往大了說,也關乎民生。畢竟廣大的勞動人民喝口茅台不容易,喝瓶冰紅茶的需求還是能滿足的。所以,此次 " 漲價 " 的消息,也可能是有意爲之,先探探那市場口風,然後徐徐圖之。
無論是不是故意試探市場,漲價似乎都很難避免,畢竟除冰紅茶、綠茶等茶飲産品之外,康師傅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在飲料這個賽道中有過爆款産品了,反倒是被東方樹葉、元氣森林等後來者搶市場。
由此來看,與其眼看着業務成長性漸弱,不如做大原本優勢業務的營收利潤,這樣對二級市場也好有個交代。
康師傅的想象力和成長性,還是在飲品
從二級市場來看,康師傅未來的價值成長之路,其實還是在飲品。
自去年 " 土坑酸菜 " 被央視曝光之後,整個方便面行業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再度被關注,而且在消費習慣上,人們更傾向于點外賣而不是煮泡面。
從财務上來看,康師傅的方便面業務也遇到了增長困難的問題。
2023 年半年報顯示,康師傅方便面業務營收 139.5 億,同比增長 2.97%,營收占比從 35% 下滑到 34%。具體來看,容器面收入 64.51 億元同比增長 1.49%,高價袋面同比增長 1.56 營收爲 58.04 億元。
中價面和幹脆面分别增長 12.19% 以及 35.84%,但是營收規模隻有 14.73 億以及 2.22 億元,難以支撐業績增長的想象力。
實際上,相比賣方便面,飲品賽道的成長性顯然更好。
2023 半年報顯示,康師傅茶飲品營收 100.80 億,同比增長 9.34%。碳酸及其他飲品營收 98.16 億,同比增長 5.74%。茶飲看起來還行,但碳酸飲料看來是不太好賣了。
碳酸飲料方面,康師傅手握百事可樂中國分銷權 . 天眼查 APP 信息顯示,康師傅百飲投資有限公司其實就是此前的 " 百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
茶飲業務方面,上半年的增速爲 9.34%,即便是增長不動了業績的下限仍然很高,從過去三年的中報來看,康師傅營收始終都保持在 7% 以上,靠的其實是飲品業務。而外界普遍認爲康師傅的增長也在于飲品業務。
進一步來看,飲品業務真正的增長空間,其實在于無糖茶。
一份研究數據顯示,無糖茶飲料在國内市場占比爲 7.7%,而日韓分别爲 85.2% 以及 96%,新加坡也有 29.7%。數據表明,這個賽道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對此,康師傅并非無動于衷。
2020 年推出冷泡綠茶,随後 2021 年推出無糖冰紅茶,此後又推出純粹零糖新品。2023 年改造茉莉綠茶,都是在搶占這一市場。
不過,從目前的市場競争來看,這一領域,康師傅似乎沒能建立起來足夠的優勢。
一方面,無糖茶的消費群體更精準,一線城市的滲透率更高,但這部分用戶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冰紅茶的用戶群體。也就是說,要拿下這個市場,考驗的更是從 0 到 1 建立品牌的能力。
過去飲料行業,康師傅的成功,其實是糖茶這一品類的成功。C 端品牌認知已經固化了,提到冰紅茶,首先想到的就是康師傅冰紅茶,就像是可樂一樣,大家潛意識認爲就是可口可樂。
推出無糖冰紅茶改造茉莉綠茶,本質上走的是 " 改良路線 ",可能并沒有打開真正的新增量。
一般來說,消費領域推出新品牌,或者沖擊新的成長業務,是需要大量的營銷費用去做市場品牌的,但在消費企業中,康師傅的費用率其實并不算高。以 2022 年的财報數據來看,康師傅的營業費用率爲 24.4%,農夫山泉爲 29.05%,統一企業爲 24.54%。
也就是說,在經營策略上康師傅可能還是保守了一些。結果就是,長期的品牌投入下,農夫山泉的毛利率要遠遠高于康師傅,顯然在飲品業務上,康師傅可能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品牌上的投入。
開拓新業務,挖掘新增長,消費端需要的不是改變認知,而是重構認知。由此來看,康師傅走無糖路線,不如 " 打掃完屋子再請客 "。成功的概率就更大。
康師傅不缺品牌能力也不缺渠道資源,更不缺現金,未來能不能成功拿下這個充滿想象力的市場,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