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經濟必然吸引關注目光。面對外界因下行壓力産生的過分擔憂、對一些階段性問題的放大炒作,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重磅定調—— " 經濟恢複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這一判斷,正視當前我國經濟複蘇中的困難挑戰,也體現出了在複雜嚴峻形勢下實現既定目标的戰略定力。
數據最能描繪 " 發展 " 與 " 前進 "、" 波浪 " 與 " 曲折 "。今年上半年,國内生産總值同比增長 5.5%、比一季度加快 1 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 8.2%、比一季度加快 2.4 個百分點,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 3.8%,以人民币計價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 2.1%…… 經濟運行好轉趨勢是明顯的。但是,也要看到,國内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隐患較多等問題仍然不容忽視。以消費數據爲例,7 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 2.5%,增速較上月回落 0.6 個百分點,不及市場預期。
正确研判宏觀經濟,需要觀形取勢、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後,我國經濟逐步向常态化運行軌道回歸。此時出現的波動和反複,與内外沖擊的共振、疫情的疤痕效應密切相關,經濟總量恢複和結構調整需要時間;國民經濟的生産、分配、流通、消費是一個循環系統,其恢複順暢同樣需要一個過程。更重要的是,我們正在推動的高質量發展,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經濟工作的挑戰性前所未有,周期性結構性矛盾交織疊加,使得經濟運行必然呈現出非線性演進的形态,需要對短期波動中的慣性因素與不斷積累的新動能加以區分,因勢利導予以有效應對。
解決一系列突出問題,最重要的仍是 " 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具體的應對過程,尤爲強調針對性、精準性。短短一個月時間,《關于恢複和擴大消費的措施》《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幹舉措的通知》《關于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等一攬子政策密集出台。相關部門研究落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工作,各地調整優化房地産政策,活躍資本市場數箭齊發 …… 釋放出積極信号,回應着市場關切。
政策從落地到顯效尚需時日。鑒于經濟運行持續回升的基礎仍不穩固、經營主體的發展信心亟待提振,因此更要落實、落細、落常。錨定高質量發展的方向,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條件的省份要力争多作貢獻,條件暫時不具備的地方也要避免飲鸩止渴,絕不能走低水平重複建設和單純數量擴張的老路。隻有以質取勝,不斷塑造新的競争優勢,才能支撐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我國經濟綜合優勢仍然突出。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消費市場、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服務貿易第二大國、外彙儲備第一大國的地位繼續鞏固,爲我們抵禦各種風險挑戰、躍上更高發展境界築牢了基石。面對充滿不确定性的外部環境,面對可能出現的更大下行壓力,我們還要堅定信心,用好政策空間,加強方案儲備,找準發力方向,提升政策組合性、協同性,在擴大内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上下更大功夫,真抓實幹,務求實效,讓各項政策導向各有側重,有的放矢,促成合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以新氣象新作爲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