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溫 莎
編輯 / 張 南
設計 / 師 超
同名不同命。
美國著名發明家尼古拉 · 特斯拉(Nikola Tesla)的名字,後者被馬斯克拿走,成了世界首富;前者被米爾頓收入囊中,結果锒铛入獄。
12 月中,Nikola 創始人兼前首席執行官特雷弗 · 米爾頓(Trevor Milton)因欺詐投資者,被美國法官判處四年監禁,以及 100 萬美元罰款。
2023 年,海外新造車們集體渡劫,走的走,散的散,留下的異常缺錢。
3 月,自動駕駛卡車 Embark 宣布倒閉;6 月,純電動皮卡公司 Lordstown 申請破産;11 月," 特斯拉殺手 "Lucid 被爆每賣一輛虧 22 萬美元;12 月,準備在上海開店的 Fisker 現金流告急,産量緊急收縮;還有年初宣布裁員的 Rivian,市值已經從巅峰的 1500 億美元跌到了不足 200 億美元。
走過你走過的路,吹過你吹過的風。中國造車新勢力殺出重圍,海外新勢力們則走起了中國前輩們的老路,就連新聞都似曾相識。
Lucid 的 CEO 彼得 · 羅林森(Peter Rawlinson)年中因 3.79 億美元的年薪火了一把,威馬創始人沈晖也曾在跑路前被爆出 12 億元高薪;成立 9 年,燒光 170 億卻連一輛車都沒造出來的奇點汽車成爲 PPT 造車始祖,Nikola 則在宣傳視頻中讓汽車從斜坡上滑下來假裝行駛;中國新勢力的産品剛造出來時,不乏質疑聲音,越南新勢力 Vinfast 也因産品太過簡陋,遭遇了美國媒體的集體吐槽,被評爲 " 年度最差的汽車 " ……
《Moto Trend》雜志的汽車記者斯科特 · 埃文斯(Scott Evans)在開過 VinFast 之後就寫道:" 我駕駛過的僞裝原型車都比 VF8 更像量産車。我雖然不喜歡轉向燈的聲音,但還是希望每次需要的時候它都能用,VF8 還做不到這一點。"
2016 年 8 月,汽車商業評論推出《中國造車新勢力靠譜排行榜》,到 2023 年年中決定不再推出新榜單,原因是玩家所剩寥寥無幾。理想、蔚來、小鵬,零跑、哪吒等活了下來,開始思考如何活得更好,大洋彼岸的另一邊,海外新勢力們仍在苦苦掙紮。
事實上,海外沒有新勢力的說法,汽車和财經記者們更喜歡用 "EV startups(電動車初創公司)" 來統稱這些後起之秀們,但和中國的新造車們一樣,他們也期待自己成爲下一個特斯拉,目前看上去還差得遠。
15 年前,還沒有人知道馬斯克,現在,傳統巨頭們已經醒了過來,沒人再質疑電動化的未來,已經在汽車領域浸淫數十年,甚至一個多世紀的汽車制造商正在大舉追趕電動車潮流,從通用現代到寶馬奔馳,各種有競争力的車型層出不窮。後又追兵,而在他們前面,還有在電動化領域逐漸成熟壯大的中國車企們。
此外,由于生産和材料成本的上升,人才的缺乏,特殊零部件的短缺,高昂的投入等等各種原因,初出茅廬的新造車們面臨的局勢更加複雜。美國《金融時報》就指出,美國的電動汽車供應鏈仍處于嬰兒期。全球電動汽車及電池分析機構 CleanTechnica 甚至在報告中稱,如果沒有來自中國的原材料,美國就造不出電池。
中國互聯網上層流傳過一張頗爲血腥的畫面,40 家造車新勢力的表格中,32 家被畫上紅叉。由此可見,造車是件九死一生的事情,内外夾擊下,海外新勢力也正在經曆大逃殺。
VinFast:" 把這款車交給用戶時,我不敢看他的眼睛 "
2023 年 3 月,VF8 開始在美國交付,是 VinFast 首款進入美國市場的産品。
這款續航裏程在 288 公裏的中型 SUV 最初售價達到 5.55 萬美元,約合人民币 39.6 萬元。後來在美國市場的消極反饋下,VF8 将續航裏程 330 公裏的升級版降到了 4.69 萬美元,也就是人民币 33.5 萬元。就是這樣一款稱不上便宜的車,遭到了美國媒體的口誅筆伐。
斯科特說這款産品颠覆了他的價值觀," 很多汽車圈的人都說不會再有差勁的汽車了,就算沒有特點,起碼是輛不錯的車,試駕了 VinFast VF8 之後才知道這不是真的。這款車還遠未做好走向市場的準備,卻已經交付給了客戶。就目前情況而言,在交出這輛車的鑰匙時,我會不好意思看着顧客的眼睛。"
Road & Track 網站的記者麥克 · 霍根(Mack Hogan)對此深以爲然,也認爲 VinFast 就是個半成品,"VF8 的車身控制是我駕駛過所有現代汽車中最差的,90 分鍾的時間裏,這輛 SUV 從未停止過上下颠簸和搖擺。坐在副駕上,我這麽多年來第一次暈車。當我和旁邊的人交換座位時,他也感到惡心,他說他從來不暈車。"
這樣的報道在外文網站上還有很多,深扒 VinFast 背景之後就會發現,車子造成這樣并不意外。這家越南新勢力的後台正是該國首富潘日旺,靠房地産發家,人送綽号 " 越南許家印 "。
曾在 VinFast 越南總部做過幾個月的鄭宇(化名)告訴汽車商業評論,VinFast 在用房地産的思維造車," 他們覺得花錢像蓋樓一樣,如果 10 個人蓋不起來,就找 100 個人連夜加班,沒有認爲汽車是汽車,而是認爲汽車是房子。"
汽車顯然和房子不一樣,擁有冗長的産業鏈,需要垂直整合,就像電子産品。最早是品牌機,然後出現兼容機,自己可以拼,跟品牌機比差一點,除非十分精通,攢出來的電腦問題會少一些,如果你隻是個小白,買好的零部件拼在一起,也不一定能拼出好東西。
在鄭宇看來,VinFast 正是那個不懂的小白,他們找來了麥格納代工,拉來了寶馬通用等傳統大廠的精英骨幹,選擇了中國的甯德時代,國軒高科……就是組裝的人不對、不懂。
" 他們覺得造車和蓋房子一樣,門用好的,磁磚用好的,其它工程差不多找專家看看就可以了,這個企業變化太快了,從頂層變化就快,下面的人理解能力有時候又跟不上,時間太短,汽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他們沒有這個過程。"
确實,潘日旺曾經驕傲地說過," 造一輛汽車最短需要 27 個月,我們隻要 18 個月。" 攢一輛車肯定比造一輛車快。鄭宇告訴汽車商業評論,真正屬于 VinFast 的員工隻有幾百人,其它是外包公司,總部流動性特别大,很多歐美主機廠的高管 6 個月就走了,就是因爲不适應越南企業的辦事方式。
無論媒體吐槽有多狠,本身根基有多不穩,VinFast 還是成功在美國上市了。2023 年 8 月 15 日,VinFast 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鍾,10 天後總市值超過 1900 億美元,一躍成爲了全球第三大市值車企。潑天的富貴來得快去得也快,2023 年沒有過完,VinFast 的市值就縮水 10 倍,徘徊在 200 億美元左右。
市值大跌的同時,首富的 " 鈔能力 " 也不靈了。截止 2023 年第三季度末,VinFast 手中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僅剩下 1.31 億美元。
參照中國的新勢力們的走向,你也不能說 VinFast 就沒有未來了,這家企業目前正在北卡羅來納州建造一座耗資 40 億美元的北美生産基地,還曾獲得拜登點贊,能否走出泥潭還有待時間考驗。
創始人锒铛入獄,美國也有 PPT 造車
" 米爾頓一次又一次地在社交媒體、電視、播客和印刷品上向投資者撒謊,今天的判決應該是對各地初創企業創始人和企業高管的警告,‘在成功之前假裝成功’就是欺詐,誤導投資者将付出慘重的代價。" 紐約南區的檢察官在一份聲明中說。
12 月 18 日,米爾頓,這位 41 歲的連續創業者因三項罪名被判有罪。量刑聽證會上,他淚流滿面,懇求法官考慮到他 " 異常溫柔的心 ",以及自己并非一位 " 經驗豐富的 CEO",不要讓他坐牢。
有特殊信仰的米爾頓甚至在向法庭的上訴中引用了幾段經文,稱自己是 " 願意爲真理死在十字架上 " 的人,不可能故意傷害他人。
然而,所有這些都于事無補,美國法官宣布,米爾頓利用在社交媒體上的花言巧語,以虛假的方式宣傳 Nikola,且令他人受到真實的傷害。一個真實的例子是,一段宣傳視頻中展示氫燃料電池卡車 Nikola One 的原型車正在依靠動力行駛,實際是從坡上滾下來的。
米爾頓的判決書爲 Nikola 的急劇下跌畫上了句号。
2014 年,米爾頓抓住新能源風口,成立了新能源卡車公司 Nikola。2020 年 6 月通過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的合并,成功在納斯達克借殼上市,成爲全球 " 氫能重卡第一股 "。
雖然沒有交付過一輛汽車産品,但在最巅峰時期,Nikola 市值達到了 320 億美元,一度超過了汽車巨頭福特。通用汽車也被其忽悠住了,通過合作夥伴關系收購了 Nikola 11% 的股份,在當時價值約 20 億美元。
直到 2020 年 9 月,興登堡研究公司發現了有關虛假和誤導性陳述的信息,稱 Nikola 所謂的氫動力卡車和其配套技術完全不存在,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這家 PPT 造車才開始逐漸崩盤。
創始人深陷負面新聞當中,2023 年 Nikola 持續動蕩。首席執行官邁克爾 · 洛謝勒 ( Michael Lohscheller ) 、能源公司總裁凱裏 · 門德斯 ( Carey Mendes ) ,以及 CFO 阿納斯塔西娅 · 帕斯特裏克(Anastasiya Pasterick)在三個月的時間内先後辭職。
如今,Nikola 的股票近期交易價格低于 1 美元,市值約爲 3 億美元左右。此外,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Nikola 通過出售新股的方式,在賬面上擁有現金及等價物 3.628 億美元。在中國造車尚且需要 200 億元,這些錢能夠支撐 Nikola 到何時,可能是比産品都大的看點了。
美國蔚小理集體缺錢
退休的技術主管加裏 · 斯圖爾特 ( Gary Stuart ) 的車庫裏堆滿了電動汽車,一輛 Rivian ,一輛 Lucid Motors。2022 年,他還爲 Fisker 的 SUV 支付了 5000 美元預售金,并買了将近 10 萬美元的股票。
可到了今天,斯圖爾特的熱情已經消退。Fisker 的交付日期推了又推,已經延遲了幾個月。網絡上,一些收到車輛的顧客抱怨産品存在機械缺陷,駕駛起來很危險,要不然就是缺少承諾的功能。缺少耐心的斯圖爾特想退款了。
" 人們已經付了錢,正等着他們的汽車,其中一些人真的很生氣。" Fisker 的首席執行官亨裏克 · 菲斯克(Henrik Fisker)察覺到了問題,他表示,企業正在增加人手,尋找更多的物流夥伴,努力提高産量和交貨輛。
一邊交不上車,另一邊 Fisker 年内兩度下調了交付目标。此前,Fisker 預計 2023 年電動汽車的産量爲 1.3 萬至 1.7 萬輛,低于之前計劃的 2 至 2.3 萬輛,以确保公司不會持有過多庫存并更好地管理營運資金。12 月,Fisker 再次将産量目标下調至 " 略高于 10000 輛 "。
市場不買單,Fisker 的股價像做過山車。2020 年上市時該公司的價值已接近 30 億美元,2022 年股價從 19.28 美元的一度高點跌至 1.60 美元及以下,跌幅超過 75%。如今市值徘徊在 5 億美元左右。
Road & Track 的記者傑米 · 凱特曼(jamie Kitman)認爲,Fisker 還沒有做好準備迎接 2024 年," 菲斯克,這位丹麥前阿斯頓 · 馬丁和寶馬設計師似乎更适合設計汽車,而不是經營一家汽車公司。" 他說。
如果能好好的活下來,Fisker 将有很大概率進入中國市場。6 月,Fisker 已宣布上海開設首家銷售體驗店,并計劃于 2023 年 12 月或 2024 年 1 月開業。
另一家準備進入中國的美國新造車 Lucid 也面臨困境,不僅同樣将 2023 年的全年産量預期從之前的 10000 輛以上下調至 8000-8500 輛,第三季度的淨虧損還達到了 63.1 億美元。
分析人士說,Lucid 面臨的挑戰之一是與特斯拉競争。Lucid 在 12 月宣布計劃推出一款 5 萬美元 ( 約合人民币 35 萬元 ) 的電動汽車,與特斯拉最暢銷的 Model Y 和 Model 3 展開競争。
與上面兩個相比,Rivian 在 2023 年的日子還算過的不錯,預計産能爲 5.2 萬輛。但在 10 月,有消息稱,Rivian 計劃發行價值 15 億美元的綠色可轉換優先債券,該債券将于 2030 年 10 月到期,投資者可以選擇将債券轉換爲現金或公司股票。
可轉換債券轉換爲股票時會導緻股本的稀釋和每股收益的下降,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 Rivian 也缺錢了。
Spear Invest 的首席投資官伊萬娜 · 德萊夫斯卡 ( Ivana Delevska ) 表示,雖然此次發行對該股産生了負面影響,但對 Rivian 來說是謹慎的選擇,因爲 " 市場可能會變得非常緊張 ", " 你想要的是安全,而不是後悔。"
與中國不同,美國本就缺乏電動化的土壤。2023 年,美國電動車銷量剛剛超過 100 萬輛,滲透率并不高。造車又是件燒錢的事情,需要規模效應,三家美國車企仍處于動蕩之中,誰能夠活下來,現在還言之尚早。
點擊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