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強北變空了。
在各種社交軟件上,不時有人錄下華強北市場檔口的現狀,空蕩蕩的過道,緊閉的卷簾門,安靜的市場,左右環顧,能看見不少旺鋪出租的标簽。
來源:社交媒體
我把這些視頻發給老葛看的時候,他歎了一口氣。
" 華強北有這個市場以來,從來沒有這麽空過。"
華強北的蕭條
藏在市場裏
時值 2023 年 12 月下旬,臨近年末,深圳的氣溫總算降了下來,有了點冬天的樣子。不過,下周的天氣預報又顯示氣溫将回升至 25 度。
這不正常,老葛想,無論是天氣還是華強北市場。
老葛是一位房産中介,2002 年的時候他開始工作,剛開始在物業公司,08 年來了華強北轉行做起了房地産,一做就是 15 年。
老葛手上的房源主要圍繞華強北附近,在華強電子市場周邊的片區,90% 以上的客戶都是電子行業的人。
白天走在華強北步行街上,還是可以感受到很熱鬧,人來人往,不少人推着小闆車正在送貨。老葛走在熟悉的路上,仿佛一切都沒有變化,直到走進華強電子世界的大門,寒意一下子襲來。
走在一樓,周圍就已經有了多家空鋪,市場内很安靜,沒什麽人說話,走道裏沒什麽行人,大家都坐在店鋪裏,看着電腦和手機,安安靜靜做着生意。
年末本就是市場的淡季,不少店鋪會在年前轉租、退租,但電子市場還是比以往更加冷清。老葛找了幾個熟悉的電子老闆打個招呼聊了幾句,不少人對他說,生意不好做,今年估計要提前回家過年了。
老葛歎了口氣,他對此早有預料。
從今年 5、6 月開始,華強北市場以及辦公室開始慢慢變空。
華強北的辦公室在前兩個月主要是中小戶型空置出來得比較多,到了 12 月,一些稍大些的公司也開始受影響,100、200 平的大辦公室也開始放盤放出來。一個 200 平的辦公室大概可以容納 30-40 個人,對于芯片分銷商來說,規模不算很小。
更直觀的是,連等電梯的人都變少了。華強北的蕭條,就連外賣小哥都已察覺。
來源:社交媒體
市場檔口的退潮來得更加赤裸。賽格這種生意比較雜一些的,這兩年受疫情等各種影響,一直不太好做,像華強電子世界、新亞洲一期二期、都會電子城這幾個專做電子元器件的市場,今年受影響特别明顯。
新亞洲二期市場,芯世相攝于 2024 年 1 月
老葛粗略估算了一下,電子市場的空置率目前大概在 20-30%。空了這麽多,新華強一樓甚至幹脆做起了改造,原本的商戶都搬到了其他樓層或者離開了。
租金方面當然也受到了影響。
電子市場的租金目前還沒有明顯下降,老葛猜測現在幾個市場可能都在觀望,都不敢第一個主動降價,就像芯片市場一樣,他們也怕陷入價格戰。
辦公樓的租金和今年年初相比,降了 20-30%。今年年初華強北的房租價位很高,從 5、6 月之後開始下滑,但目前仍然比 2020 年的價格要高一些。
" 現在很多房子到期了,有些客戶直接就退掉了,也不租新的。" 行情這麽淡,沒什麽單子,很多人都是直接退掉再說,有實力的公司,就會選擇再撐一撐。
" 就像是回到了三年前一樣 ",老葛說,2020-2022 年芯片行業迎來的前所未有的狂熱,連帶着華強北的房地産市場也一飛沖天,租金飙升還一房難求。
2023 年即将過去,老葛現在回憶起那三年,恍如隔世。
一個月漲幾千,轉讓費幾十萬
被 IC 帶飛的租金
2020 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把一切都打亂了,各行各業茫然不知所措。
大年初一晚上,老葛還在家裏對未知的未來感到不安的時候,一條紅外測溫儀急缺芯片的信息在 IC 人的朋友圈中開始傳播,在大家的齊心努力之下,缺貨在大年初二得到解決。
這是點燃缺芯潮引線的火花,然後,一切就開始了。
2020-2022 年,華強北一房難求。
" 趕緊找找這波賺到錢的客戶!"
當一個華強廣場寫字樓的房源被放出來的時候,房地産中介們開始騷動起來,對于老葛來說,鎖定這些客戶很簡單,就連他都已經察覺,賣芯片的又開始 " 發财 " 了。
老葛在華強北呆了十幾年,總是和 IC 人打交道的他自然也摸到了一些芯片行情變化的規律。他知道這行有周期,有低谷,也會有某個器件帶來的爆發。
" 但這次實在是太誇張了。"
老葛回憶起那段時間,後知後覺地感受到了瘋狂。新人入局、小公司擴招、芯片新貴的誕生 ...... 華強北沸騰異常。與此同時,辦公室租金瘋漲,最誇張的時候一天一個價,一個月就能漲幾千。
就拿華強廣場的租金來說,平時大約 1 萬塊左右的一套房間,在最高峰的時候,可以漲到一萬三、一萬四,還租不到。
還有國利大廈,國利大廈内有一種 29 平的單房,正常情況也就租 4000-4500 元左右,後面直接漲到 6000-6500 塊,漲幅差不多有 40% 左右。
同樣的還有都會軒,之前一房一廳也就 6000-7000 塊,後面直接漲到 9000 塊左右。
最誇張的是鼎城國際,之前很多年租金都保持在每平 140-160 元,前兩年最離譜的時候漲到 280 塊一平,直接翻倍。關鍵你敢報這個價格,還真的有人租,真的有這個市場。
老葛總結那時候的辦公室租金:漲一半不多,漲三四成正常。
來源:社交媒體
而在電子市場,除了漲價的房租,轉讓費更是瘋狂。行情好的時候,轉讓費可以漲到十幾萬,幾十萬,有做 IC 的老闆和老葛吐槽,位置好一點的,上百萬也有。
做 IC 的老闆們賺了大錢,賺了幾千萬、一個億的都有不少。這些老闆出手也豪氣,買辦公室、買樓、買房的都不少,有的甚至看到合适的房子就買。
老葛那時候遇到一個客戶,一上來就說要買整層的寫字樓,而當時寫字樓的單價最高是 6 萬一平。
對于老葛這樣的華強北中介來說,這三年的生意比任何時間都好做,這波紅利是實實在在吃到了。這些老闆在華強北買房也不是爲了住,大部分都是爲了 " 用 ",隻要能讓自己做生意更方便,他們大多不在意單價比之前上漲了多少。
2022 年下半年開始,IC 市場行情開始明顯下滑,之後便是一整年的寒冬。和 IC 人 " 共生 " 的老葛,自然也進入了這漫長的季節。
行情走了之後,之前要買房或者打算買房的老闆們都開始觀望,老葛發現華強北周邊的房價也有可能回調。對于老葛這樣的房産中介來說,賣房是收入的大頭,今年,像老葛和他的同行們基本隻能通過介紹租房來維持收入。
同時,之前租金瘋漲的後果也開始暴露。之前的房租被頂到這麽高,現在很多 IC 貿易商們無法繼續負擔,很多人都開始進行調整。老葛有見過不要押金直接搬走的,也遇到過和業主主動協商降租金的。
老葛手上一個十幾年前就租下的商鋪,當年租金近 1 萬元一個月,現在隻剩 5000 塊。
有一個芯片分銷商老闆表示,零幾年的時候就在華強北賣芯片,當時在福田區的中心買了一套房,另一個朋友同樣的時間在新亞洲花大幾十萬買了一條櫃台。時至今日,那套住宅的房價漲了 10 倍,現在每個月租金有一萬多,而新亞洲的櫃台從跌到隻剩 10 萬,租金從 4000 塊跌到不到 1000。
除了租金下滑,市場的轉讓費跌得沒眼看。以前能轉六七十萬的,可能現在轉個六七萬,五六萬,直接少個零;之前能轉幾萬塊或者十幾萬的,現在可能直接就沒人要了。現在這種情況,可能隻有臨街或者位置好點的還能轉一點。
來源:社交媒體
IC 掀起的浪潮卷起了周圍的一切,中介們也順勢加入其中,吃到了紅利。除了在潮水中升起又跌落的芯片分銷商們,也有像老葛這樣被連帶着受影響的其他産業的人,他們沒有直接參與,卻也身處其中。
然後,潮水褪去,老葛們隻能被動地被留在原地,感受身上留下的鹽巴被深圳冬日的暖陽烤得隐隐作痛。
老葛想起了 2022 年年末,那時不少人感受着刀片嗓、水泥鼻,躺在床上,期待着一切過去,2023 年一切都會好起來。
大廈搖晃之後
人們都去哪了
2021 年 5 月 18 日,在整個芯片市場陷入狂熱,華強北租金飙升的時候,賽格大廈晃了。
驚恐的人們争相逃出大廈,無措地站在樓下。随後幾天,封樓、臨時安置,再到回歸,芯片分銷商們隻想快點回到辦公室,把該發的貨發出去。
來源:讀者朋友圈
事實上,2021 年中旬開始,芯片市場就發出了需求減弱的信号,一些國産 MCU 代理已經感知到了手上訂單的減少。隻是那時,别的品類的芯片仍然需求旺盛,他們也沒将這微弱的信号放在心上。
而這座成立于 " 超高樓競賽 " 時代的高樓、華強北的标志性建築在此時搖晃,現在來看,仿佛帶有一絲隐喻。
" 一切都是有規律的,它有周期。"
老葛來華強北十多年,已經經曆了很多次周期,雖然這次的行情暴漲暴跌的程度不尋常,但就像很多芯片分銷老司機一樣,老葛的心态還算平穩。雖然現在行情不好,他認爲主要還是因爲之前漲得太厲害,現在隻是向正常情況回歸。
比起電子市場,華強北東邊的那些市場更加大起大落。那邊做得比較雜,手機、電腦、手機配件、化妝品、安防監控 ...... 幾乎什麽火做什麽。所以,火的時候爆火,不火的時候整個市場的一到三樓全都沒人。而西邊的市場主營電子元器件,即便有行情周期,但也沒有那麽誇張。
老葛還記得 2008 年,那時他剛來華強北,山寨機正火,那時的華強北創業氛圍濃郁,生意也好,全國各地的人都向這裏湧來。
他見到過不少大學生跑過來做電子,先幫老闆打工幾年,然後和朋友一起創業開公司,現在成了老闆,也許還成了芯片分銷的中堅力量。
現在也有大學生過來,但想要複制這些經曆,恐怕再沒這麽簡單,也沒這麽多機會了。
當然,這一切也不全是因爲周期,整個華強北,甚至整個深圳、整個社會大環境都在不斷變化。
老葛回憶,曾經來深圳能逛的就隻有華強北、世界之窗這幾個地方,現在深圳各個區都有了綜合體,即便到了關外,也很繁華,都有能逛的地方。
之前做電子的市場都紮堆在華強北,現在周邊建了這麽多樓,又新建了這麽多市場,做電子的人便逐漸分散。再加上這幾年來電商的普及,所以很多人都在往外走。
很多芯片分銷商現在會把采購放在華強北,銷售之類的就會轉向坂田、龍華、南山科技園等地方,外面的寫字樓租金更便宜,環境也更好。現在的華強北更多的是中小規模的公司,老葛觀察到,基本 100 個人以上的芯片分銷商,隻會在華強北設一個點,主要人員都在往外搬。
老葛的客戶同樣如此,更多的人在華強北隻是搞個門市,或者搞個小倉庫發貨。
來源:社交媒體
這些人還會回來嗎?誰也不知道。
對于老葛來說,他能做的隻有等待。等待周期變化,等待整個大環境好起來,等待大家願意消費、願意買房租房,等待冬天過去。
畢竟對于春天來說,冬天難道是它的結束嗎?
老葛仍舊對未來保持希望,隻是在聊天的最後,他還是忍不住問我:" 你們 IC 行業什麽時候好起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