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飛吃了一個賊奇怪的官司。
善待動物組織(PETA)向法院提起訴訟,指控網飛劇組在拍戲過程中謀殺豬豬。
此案情撲朔迷離,一股諜影味兒。
據說,PETA 安插一位農民朋友潛入該劇組。
此番潛伏任務是,為劇組提供一批家養豬。
有一天,農民親眼目睹工作人員在拍攝時,開槍打死了一頭豬。
他第一時間将消息傳給 PETA。
收到爆料,PETA 開始行動,向有關部門不斷投訴。
哥本哈根動物園證實了這起二師兄被謀殺事件,丹麥警方也展開調查。
同時,PETA 還緻信給網飛聯合創始 Reed Hastings,要求劇組删掉殺豬鏡頭,以正視聽。
被 PETA 盯上,就沒有好果子吃。
究竟是哪個劇組變成大冤種呢?
答案正式揭曉。
它就是——
「哥本哈根牛仔」
Copenhagen Cowboy
2023.1.5
哥本哈根沒有牛仔
乍一看片名《哥本哈根牛仔》,還以為是一個關于哥本哈根牛仔維護正義的故事。
刷完整部劇,我直呼上當。
丹麥隻有哥本哈根紅燈區、安徒生和小美人魚,哪能裝得下啥牛仔啊。
牛仔,美國西部片的經典元素。
按照傳統設定,牛仔形象一般是手持左輪手槍或者來福槍,身披鹿皮大衣和圍巾,頭戴牛仔帽,腳踩帶馬刺的牛仔靴的槍手。
再看這部劇的女主角miu(安吉拉 · 邦達洛維奇 飾演)。
身穿一件可拆卸的深藍色羽絨服夾克,天熱穿馬甲,天冷戴帽子、補袖子。
既沒有左輪手槍、來福槍,也沒有馬兒載着她去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
唯獨靠着自己的 11 路車,卷入黑幫,穿梭于哥本哈根的地下世界。
馬甲款、長袖款
雖然 miu 的外表形象與牛仔差距甚遠,但内在有一絲絲類似。
譬如。
她,寡言少語。
遇到事兒,她不善表達,在一旁靜觀其變。
她是一個沒有過去的人。
外來移民的神秘身份,令其飄忽不定。
很多人不知道,她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她,俠肝義膽。
看到别人遭受暴力威脅,她會見義勇為,抱打不平。
懲惡揚善後,她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miu 的角色設定,靈感并非來自西部片牛仔。
她是導演尼古拉斯 · 溫丁 · 雷弗恩(NWR)一直偏愛的人物形象。
與《亡命駕駛》《唯神能恕》《霓虹惡魔》等電影一對比,就能發現主角們的相似之處。
《唯神能恕》《霓虹惡魔》《哥本哈根牛仔》
沉默有時會更吸引人,隻因很多對話都沒有意義。
miu 絕不是一個閑聊的人。
除非有人問她或需要她什麼,否則她不會與人交談,因為她在某種意義上完全與世界隔絕。
為了營造安靜如雞的氣氛,導演給角色灌啞藥。
miu 像一個孤魂野鬼,遊蕩在鏡頭,沒有一點聲響。
雷弗恩迷戀于角色身份的轉換。
" 我一直喜歡那些因環境而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角色,他們不可避免地變成本來應該成為的人,這樣,他們也實現了人生的真正意義。"
《末路狂奔 2》,男主角一生渴望父愛。
但,為了擺脫父親賜予他與生俱來的罪惡感,他隻能弑殺自己的父親。
《亡命駕駛》,男主角白天從事電影飛車特技工作,晚上協助黑幫分子搶劫。
他與愛情、友誼等一切繁雜關系絕緣,隻為實現人生終極意義,即:
成為一名英雄(不是漫威那種)。
同樣,miu 也是一個變換身份的 " 女超級英雄 "。
人畜無害時,她是人人口中帶有神秘力量的 " 女巫 "。
複仇手刃時,她化身猛獸,擒拿對方,懲惡揚善。
這些角色除了身份轉換,還有一個共同點:
以暴制暴。
暴力是他們宣洩的一部分。
隻有經曆痛苦與磨難,才能變成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
暴力美學
雷弗恩生在丹麥的一個電影世家。
父親安德斯 · 雷弗恩(Anders Refn)是丹麥著名導演、剪輯師。
曾給導演拉斯 · 馮 · 提爾 ( Lars Von Trier ) 剪輯過《破浪》《黑暗中的舞者》(前作獲戛納評審團大獎,後作獲戛納金棕榈獎)。
《黑暗中的舞者》《破浪》
雷弗恩出身正統,但他離經叛道,甘做電影圈的異類。
在美國戲劇藝術學院讀書時,因把桌子扔到牆上被開除。
回想這段經曆,他十分得意。
" 這很棒,無論如何我都讨厭權威。雖然結果并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但也挺好。如果沒扔座子,或許我就不會變成現在的自己了。"
雷弗恩
靠着這一股叛逆沖勁兒,雷弗恩拍出丹麥第一個黑幫電影,《末路狂奔》系列。
通過三個黑幫人物哀婉悲壯的不同命運,描繪出一副展現哥本哈根地下黑幫陰暗、瘋狂與暴力的風情畫。
票房的大獲成功,令雷弗恩一發不可收拾。
《布朗森》《亡命駕駛》《唯神能恕》《霓虹惡魔》…
一部比一部血腥,一部比一部極端。
《布朗森》《末路狂奔 3》《老無所懼》
縱觀全部作品,雷弗恩繼承犯罪暴力的衣缽。
" 他聚焦于男性氣概與暴力英雄的主題,用電影視聽語言去圖解暴力影像,使其達到極緻的狀态。"
在他的電影世界,有最極端的暴力,匪氣味的粗話、赤裸原始的性與愛。
因為他極緻的暴力美學風格,被世人稱為 " 丹麥的昆汀 · 塔倫提諾 "。
暴力美學大師那麼多,為何雷弗恩能獨成一派呢?
私以為,他不是在堆積暴力鏡頭,而是側重于氣氛的鋪墊與渲染。
他這樣理解暴力。
" 暴力不是簡單粗暴、感官刺激,它還有一種慢慢浸透、直至積蓄迸發的過程。
暴力不一定是身體暴力行為,也可以是情感暴力,也不一定是破壞性的,可以是暴力的情緒。
在我的電影裡,我會像對待性一樣對待暴力。高潮本身是一個機械的過程。同樣,我的工作是讓暴力情節引人入勝。"
雷弗恩、高司令在戛納激情慶祝獲獎
迷幻撩人的色彩,營造一份怪誕的氛圍。
主角緘默寡言,一步步地将觀衆代入沉默怪誕的氛圍。
萬籁俱寂,時間停滞,屏住呼吸。
突然!
一條血光噴薄而出,暴力畫面随之接連湧現。
跟着情節的一次次高潮,觀衆一次次受到沖擊。
《霓虹惡魔》《亡命駕駛》
《哥本哈根牛仔》延續了雷弗恩的暴力美學。
它,血腥味裡帶有一絲豬粑粑的味道。
一頭頭膘肥的種豬,埋頭啃食支離破碎的屍體。
它們是罪惡的見證者,也是罪惡的清道夫。
它,既超現實,又荒誕不經。
貪婪好色的肥腫男人,在皮鞭下,竟然失去語言。
一聲聲豬叫,是對男人們的諷刺與嘲諷。
它,延續對戀母情結的探讨。
反派與母親之間存在一種充滿張力的誘捕關系。
雖然尺度不敵《唯神能恕》兒子把手伸進母親肚子的鏡頭。
但,看到母親扯開衣服,坐等兒子取血的一刻,我還是被震驚到了。
網飛一日遊
情欲與暴力,華語與迷幻,深沉與壓抑 ...
尼古拉斯 · 溫丁 · 雷弗恩的暴力美學,極具作者風格化。
噪音、後朋、電子樂,什麼配樂詭魅誘人,他就用什麼。
由于他是色盲人士,看不到中間色,畫面色彩對比度十分強烈。
甚至,還逐漸沉迷于霓虹夜店風。
真叫一個花哨,真叫一個閃瞎眼。
這種極端美學,令雷弗恩備受争議。
追捧者認為,他不庸俗,有極高品味的美學追求,他是獨一無二的電影鬼才。
鄙視者認為,形式大于内容,他隻是一個愛裝逼文藝憤青。
無論世人如何褒貶,他在不讨好觀衆的路上越來越遠,拍的片子也越來越玄乎。
野心在遠方,現實在腳下。
我說一句殘酷的預言。
《哥本哈根牛仔》遲早被砍掉,網飛不會續訂它。
在這裡,我恭喜雷弗恩,網飛一日遊的打卡目标完成 ~
(哥本哈根牛仔)
2023/1/15
監制:探長
Supervisor:Tan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