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了解汽車産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 News
作者:Dazzle
20 年、500 萬輛,先來陳列下文的兩個關鍵詞。
今日,比亞迪第 500 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成爲全球首家達成這一裏程碑的車企。曆時 20 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産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這個過程正如整個行業發展的曆史縮影。
早在去年 11 月份,在比亞迪第 300 萬輛新能源車下線時,輿論場高呼比亞迪汽車迎來高光時刻。
但不到一年的時間,比亞迪實現跨越 300 萬,成爲全球首家達到 500 萬裏程碑的新能源車企。
在發布會現場,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分享了比亞迪二十年來的造車故事,過程中一度哽咽。
那麽,在過去二十年,比亞迪做出了那些變革與突破?500 萬輛新能源車下線對比亞迪意味着什麽?對于中國新能源市場份量又有多重?
下面開始。
第一個 500 萬
我們先回溯一組數字。
從第 1 輛到第 100 萬輛新能源車下線,比亞迪曆時 13 年、100 萬輛到 200 萬輛用時 1 年,從 200 萬到 300 萬輛僅用了半年時間。從 300 萬跨越到第一個 500 萬,比亞迪隻用了不到一年。
500 萬這個數字放在新能源市場意味着什麽?
參考乘聯會數據,2022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 705.8 萬輛和 688.7 萬輛。同期,比亞迪以全年 186 萬輛的累計銷量占據了市場近 3 成的份額。
再補充一個參考數據,在 2022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 1310 萬輛,同比增長 67.13%。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 1045 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 79.78%。
從 2005 年到 2015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用了 10 年突破了 1%。從 2016 年到 2019 年三年多的時間,提到了 5%。從 2020 年起,中國新能源的滲透率連續兩年實現了翻倍增長。
到今年的上半年,新能源的滲透率已經達到 32.4%,預期在 2025 年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生産能力将增長到 60% 以上。
不到一年的時間,比亞迪已經達成了 300 萬輛到第 500 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跨越,與整個市場的産銷量和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長相比較,也是相當迅速的增長。
來看看比亞迪上半年的表現,比亞迪上半年銷量近 125 萬輛,達到 2021 年全年銷量的 2/3,同比增長 94.25%。同時,比亞迪 6 月份實現 25.3 萬輛的月銷量,這是品牌首次單月銷量突破 25 萬大關 。
七月份交付 26.2 萬輛,同比增加 61.3%,穩坐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比亞迪今年銷量目标 300 萬輛起,截止目前,比亞迪今年累計銷量已突破 150 萬輛,已經完成全年目标的一半。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3 年 1-6 月份,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分别是 378.8 萬輛和 374.7 萬輛,而上半年比亞迪銷量已經突破 125 萬,也就是說,中國每賣 3 輛新能源汽車就會有 1 輛是比亞迪。
比亞迪在去年 11 月中旬就已經實現了第 300 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9 個月後的今天,這個數字就從 300 萬擴大到了 500 萬。
年内比亞迪還會有海豹 DM-i,仰望 U8,宋 L 和方程豹豹 5 等新車上市。而比亞迪計劃 2023 年内銷量目标爲 300 萬輛,已經突破 150 萬銷量的比亞迪,比亞迪的下一個裏程碑并不遙遠。
押寶新能源
2022 年 4 月,比亞迪宣告停産燃油車,成爲全球首家宣布停産燃油車的品牌,向世界宣告立足新能源市場的堅定決心。
「一刀切」的決策意味着更多的變革。
切割燃油車業務後的比亞迪急需完成體系調整,包括産品規劃、營銷渠道等等版塊。反而,在研發投入上的孤注一擲成爲比亞迪新決策後的最大堅持。
官方财報數據顯示,2022 年,比亞迪在技術研發方面累計投入 186.54 億元,相同比增長 133.44%。而在今年第一季度,比亞迪單季度投入研發費用 62.38 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幅度爲 164.24%。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發布會上分享,在最近的 12 年,比亞迪有 11 年的研發投入超過了當年的淨利潤,甚至很多時候還是淨利潤的 3-4 倍。
在 2017 年到 2019 年,比亞迪連續三年利潤大幅下滑,尤其是到 2019 年淨利潤隻有 16 個億,在這種财政壓力下,比亞迪仍然在研發項目上投了 84 個億。
比亞迪的研發團隊從成立之初的二三十個人,擴大到今天 9 萬多人的研發團隊,增長了 2000 多倍,擁有 11 大技術研究院,現在平均每個工作日比亞迪可以遞交 19 項專利申請或 4-5 項專利授權。
在技術上的「咬牙投入」,将比亞迪在市場的聲量一步步墊高。
四代 DM 技術的 13 年
2003 年,比亞迪正式踏足新能源汽車行業,同年入主了一家汽車制造廠,從此開始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從技術到生産,一步步落實自己的生産線。
當時比亞迪的電動汽車産業并不成熟,新能源汽車仍于處于發展初期,品牌主要依靠燃油車發展。
通過 2005 -2008 年間比亞迪推出 F3 等多種車型,憑借價格優勢在市場上站穩跟腳。在中國汽車數量迅速增長的階段,比亞迪産業規模迅速增長。
到了 08 年,政府開始推行鼓勵新能源汽車,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比亞迪在這時推出首款新能源車型比亞迪 F3 DM,該車型搭載了第一代 DM 技術。采用雙電機結構,屬于混聯結構是比亞迪第一代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解決了比亞迪沒有混動車型的問題,但受制于硬件,市場反響一般。
2010 年開始,比亞迪迎來了第一個轉折點,彼時比亞迪的汽車産銷規模達到 50 萬台,同時期的國内汽車銷量增速放緩,逐步進入存量博弈階段,合資車企大量湧入,價格逐漸下探,自主品牌的發展空間被進一步擠壓。
面對困境,與比亞迪同期的民營車企選擇了不同的應對戰略,如長城汽車迅速把業務重心放在了 SUV 市場,專注 SUV 的市場份額。
此時的比亞迪認爲,節能減排是未來汽車行業的主旋律,逐步加強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同時在 12 年和戴姆勒組建合資公司,推出電動汽車品牌「騰勢」。
很快在 2013 年,比亞迪發布了 DM2.0 技術,這一年比亞迪秦 DM 登場,宣告開啓比亞迪的「王朝時代」。比亞迪秦首次搭載了第二代 DM 技術,二代在一代基礎上去掉了 P1 電機,采用 P3 單電機方案,動力性和成本都更據優勢,成功拿下不少的份額,在國際上獲得了良好的的口碑和認可。
2015 年開始,品牌燃油車業務比重逐漸減少,部分新能源車型開始占據燃油車的原有份額,企業戰略朝新能源方向轉變,相繼推出唐、宋、元等王朝系列車型,進一步完善産品陣容。
2018 年,比亞迪第三代雙模技術 DM3.0 發行,首發搭載比亞迪唐,三代可實現三架構混合動力驅動,性能突破的同時,還解決了 DM 二代電池維持能力不足的問題,得到了更多的電驅時間。同時,比亞迪唐開始搭載 DiLink 智能網聯系統,在智能網聯方面實現技術領先。
2019 年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自此電動車市場由 2B 市場開始轉向 2C 市場,比亞迪抓住了這一市場變革,開始密集推出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産品。
截止到 2019 年底,比亞迪累計推出了 20 個車型,176 款不同型号的新能源車型,遺憾的是,從 2010 年到 2019 年的 10 年間,比亞迪并沒能在市場上取得大的突破,2019 年是比亞迪最艱難的一年。
2020 年 3 月,比亞迪發布刀片電池,齊聚高安全、長壽命、長續航等優勢于一身的刀片電池迅速得到市場的認可,搭載刀片電池的比亞迪漢,上市後持續熱銷,成爲首個銷量破 3 萬的國産高端轎車,标志國産電車銷量進入爆發期。
2021 年 1 月 11 日,宋 PLUS DM i 正式開啓預售,搭載第四代混動系統 DM i。DM i 第四代混合動力系統、以電力驅動爲主,以燃油爲輔。在電力充足的情況下,幾乎于純電車無異,有效降低了對發動機的依賴,實現高效率、低油耗。
2021 年 9 月份正式推出全新産品序列海洋系列車型,以及全新的純電車平台 e 平台 3.0。随後,基于此平台的海豚、驅逐艦 05、海豹等車型陸續投入市場,比亞迪純電市場進一步擴大。
截至 2022 年 12 月,唐家族累銷超過 44 萬輛,漢家族累銷超 43 萬輛。從 2015 年 6 月,初代唐插混車型上市到 2023 年 6 月,曆時八年,比亞迪漢唐兩大家族的銷量突破一百萬輛。比亞迪再次引領新能源混合動力汽車熱潮。
2022 年 6 月,2022 款唐 EV 上市,實現混動進階,在純電領域進一步升級,同年 12 月份目标高端汽車市場的仰望品牌 logo 推出。從 2021 年開始,比亞迪徹底迎來了大爆發,銷量首次突破 72 萬輛,2022 年突破 180 萬輛,2023 年至今已突破完成 150 萬輛。
自王朝系列車型上市以來,定位是面向年輕群體的中高端車型,多年來的口碑積累,收獲了大批忠實用戶。而海洋系列的推出依舊對标王朝系列,但更加年輕、靈動的設計無疑面向的是更加活潑的年輕用戶。
在王朝和海洋兩大品牌系列成功後,比亞迪打穩基礎,坐擁王朝和海洋兩大基本盤,騰勢品牌指明了向上的方向,包括其他高端 SUV、MPV 車型的推出都是在爲擴寬品牌市場、拉升品牌定位做準備。
拉升品牌定位也就意味着沖擊高端市場,在企業的品牌矩陣中出現百萬級的豪華汽車,其他子品牌也會被加上光環。仰望就是比亞迪沖擊高端汽車市場的關鍵一步,幫助比亞迪在高端汽車市場中站穩跟腳,在品牌矩陣中加大品牌效應影響力。
目前比亞迪是唯一一家掌握着全産業鏈技術的品牌,相繼推出刀片電池、e 平台 3.0、DM-i 超級混動、CTB 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易四方」,「雲辇」等技術,打造出自己的「技術魚池」,可依靠産業以自身提供一整套技術支持。
技術領先是比亞迪 20 年來積累的優勢,多年來的技術積累、品牌口碑、産品陣容,多方因素的聚合讓比亞迪能夠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逐步做大做強,進軍高端汽車市場,才能成爲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龍頭大哥。
比亞迪的下一步
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在海外市場有許多動作,與北歐最大公交運營商 Nobina 簽訂 64 台大巴訂單、與摩洛哥領先的經銷商集團 Hakam Family Group 旗下的 Auto Nejma SA 達成合作、以及在東南亞多國上市新款車型等。
種種動作都表明,比亞迪決心發展海外市場的綜合業務,開拓中國以外的東西方市場。
除此之外,比亞迪正在加速智能化進程,比亞迪投資芯片公司地平線;激光雷達方面,比亞迪與激光雷達廠商速騰聚創(RoboSense)宣布達成戰略投資協議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自動駕駛算法方面,比亞迪與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Momenta 合資成立「深圳市迪派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面向未來的高等級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另外比亞迪與百度達成合作,百度成爲比亞迪的智能駕駛技術供應商,爲比亞迪提供量産的行泊一體的 ANP 智駕産品和人機共駕地圖等。
比亞迪第 500 萬輛新能源汽車騰勢 N7 已下線完成交付,質疑比亞迪的聲音一直存在,但市場的認可是最好的回應。其他中國品牌能否一樣在質疑中尋求突破?
2022 年比亞迪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可 23 年剛剛過半,比亞迪的勢頭卻絲毫不比去年弱,除了第 500 萬輛新能源車下線的裏程碑外,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累計銷量已經來到了 480 萬。
在上半年銷量突破 125 萬輛、七月份單月銷量突破 26 萬輛的情況下,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突破 500 萬指日可待,而全年達 300 萬銷量的目标似乎也有了輪廓,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比亞迪在下半年還能帶來哪些驚喜?
最後問一句,比亞迪有可能成爲你的下一台車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