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純電動時代完全到來之前,增程式車型就是車企轉型電動化的最優解,也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法寶。
------------------------------- ●
撰文丨梅蘭竹菊
責編丨江
設計丨 PinZwo
進入 2023 年,增程技術已經成爲汽車市場的香饽饽,時至今日,零跑、長安深藍、賽力斯問界、吉利星越、比亞迪仰望、岚圖等多個品牌已陸續加入增程汽車的陣營,試圖用這個誕生于 20 世紀的增程式混動技術來突破特斯拉和比亞迪的圍剿。
此外,今年上市的增程車中,純電續航裏程也越來越長,零跑和哪吒的增程車純電續航超 300km,已經能比肩部分純電動車,那麽更長的純電續航,對于增程車而言是累贅,還是新需求呢?
純電續航越長越便利
增程技術一度被車企視爲落後于時代的産物,如今能備受車企追捧,主要原因之一是純電動車的補能問題遲遲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每逢小長假,基本會出現搶充電樁的情況,排隊 4 小時,充電一小時的場面并不少見。
對比之下,增程車能夠有效解決新能源車用戶的用車難題,沒有續航和補能焦慮,同時還有純電動車的行駛質感,且有着比傳統燃油車更低的油耗。而從多款增程車的市場成績來看,這類車型的市場熱度也是越來越高。
理想 L7、理想 L8、理想 L9,三款車型的月銷量均破萬輛,同時剛進入市場的深藍 S7 增程版也能獲得近萬輛的成績。而在零跑 C11 和問界 M7 等車型中,增程版也是占據銷量大頭。此外,這些較爲熱門的增程車型,基本都推出了純電續航 200km 以上的版本。
200km 純電續航還不是車企的終極追求,從最近上市的新車型來看,9 月 AITO 問界新 M7 系列正式上市五款車型在電池容量保持在 40kWh 不變的情況下,純電續航最低從 200km 提升至 210km、最高從 230km 提升至 240km。
同在 9 月上市的零跑 C01 增程版,更是推出兩個搭載 43.7kWh 電池包的款型,純電續航高達 316km,成爲目前在售的純電續航最長的增程式電動車。而哪吒 S 1160 大版、哪吒 S 1160 中版、哪吒 S 1160 小版,三款增程車型純電續航均高達 310km。由此可見,廠家希望用戶将增程車當作電車開。
對于用戶而言,如果在價格不高的情況下,增程車純電續航越長,便利性确實會更高,既可以減少補能次數,又能獲得純電動車一樣的基本用車體驗,以進一步降低用車成本。
增程車的弊端明顯
問題也來了,增程式車型能解決用戶的很多焦慮,未來會成爲車市新能源化轉型的最優解嗎?爲何當初幾乎沒有車企願意通過增程式車型進入新能源賽道?
在買車君看來,增程式車型由于有燃油機助力,所以沒有用車焦慮,但也因爲燃油機的存在,車輛構造比純電動車更複雜,零部件占用的空間也更多,可以看到,市場上的增程式車型基本爲中型車或中大型車。此外,更複雜的混合動力系統,維護和修理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其中電池組通常是增程式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電池的維護和更換成本較高。這些弊端在用車多年後便會逐漸顯現。
說白了,隻要純電動車解決了補能實施問題,增程式車型的優勢就會蕩然無存,這也是諸多車企發力純電動車的重要原因,未來增程式車型能走多遠也是一個未知數。如今,越來越多企業開始解決電池補能問題,今年 8 月份甯德時代宣布推出超充電池。這款電池充電 10 分鍾,續航 400 公裏。而中創新航也研發了自己的超充電池,可在十分鍾内充電 80%。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從今年開始,上海地區對于插電混動和增程式混動新能源車,已經不再發放新能源車專屬的綠牌。而在北京地區,雖然插電混動和增程式混動的新能源車可以上綠牌,但是和傳統燃油車一樣會被限行。那麽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所實施的政策來看,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來,一些其它的一線或者省會城市也會跟進。這樣一來,勢必會對插電混動和增程式混動車型的銷量有很大影響。
當然也不可否認,電站設施的建設無法一蹴而就,有消息稱安裝一個大型的充電樁站,協調難度不比建商品房容易。估計近 5 年,純電動車的焦慮依然會明顯存在,這種情況下,增程式車型就是比較理想的新能源車。
而對于車企來說,緊緊握住近幾年增程車市場的紅利期,便更有機會在新能源車市場站穩腳跟,甚至脫穎而出。要知道,現在新能源車市場的競争越來越激烈,今年初特斯拉就通過降價策略來開啓了洗牌模式,而比亞迪也利用車型的低成本優勢來降維打擊,那麽其它車企的日子便會越來越不好過,活着走下去是很多車企的首要任務。
因此,消費者喜歡的增程式車型便成爲諸多車企的發力點,盡管這類車型不一定能走到最後,但在純電動時代完全到來之前,起碼更有機會讓車企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
或許車企的增程車在卷續航,隻是無奈之舉。新能源車市場的競争很激烈,新興車企需要找到一個全新的突破點,盡管增程車不是新能源車市場的最終走向,長純電續航也可能隻是新能源汽車續航大業走到瓶頸的過渡性産物,但是增程更長的續航,若能換來更多的銷量成績,對于部分新興品牌來說,或許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