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 " 未到退休年齡,社保已繳滿 15 年,是不是可以不再交錢坐等退休了?" 的相關話題,在網絡平台引發熱議。
對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方微信回應稱,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 15 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在職職工社保繳費滿 15 年後,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之前,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規定繼續爲職工參保繳費,達到待遇領取條件後辦理退休手續,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按理,這是一個不應當引發關注,更不應當引起議論的問題。因爲,無論已經繳納養老保險的還是沒有繳納養老保險的居民,都知道要想在退休時領取養老保險,就必須繳納養老保險基金 15 年。而尚未達到退休年齡的員工,即便已經繳納了 15 年的養老保險,不到退休年齡也是不能領取養老保險的,而必須繼續繳納。爲什麽突然冒出這樣的話題來呢?除了網絡炒作之外,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衆的某種訴求。
要知道,面對宏觀經濟環境不佳,就業難度加大,收入預期不強,部分居民和下崗員工都在迫切等待養老金領取時間的到來,如果能早一點領到一份養老金,即便發放的标準不高,收入不多,也是一份穩定的收入,可以用來彌補家庭生活的需要,也可以減輕再就業的壓力。
從現實情況來看,一部分下崗員工在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收入來源之後,爲了保證養老金能夠接續,還必須繼續由個人繳納養老金,否則,前面所繳的養老金都會作廢,在新的工作沒有找到的情況下,壓力确實不小,焦慮情緒也會越來越濃,對領取養老金的心情則越來越迫切。當網絡傳出 " 未到退休年齡,社保已繳滿 15 年,就可以不再交錢坐等退休 " 的傳言後,自然會帶着将信将疑的心理,等待官方的回應,期待這是一個真消息,并會自覺不自覺地成爲假消息的新的傳播者。當傳播的人越來越多時,也就會讓假消息變成真消息一樣。當官方正式做出回應,闡明這是假消息時,很多人還會感到非常失望,假消息也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内才能消失。
隻是,即便假消息消失,也不代表居民的焦慮之情也就随之消失。就業形勢不佳和收入來源渠道不多帶來的問題,仍然像一塊石頭深深地壓在很多居民的心上,讓他們有點喘不過氣來,繼而産生很強的焦慮之情。也就是說,養老保險問題隻是一個表象,真正的問題還是就業和收入問題,是如何面對房貸、上學、看病等方面的問題。當家庭支出高于收入、收入滿足不了支出,且沒有什麽積累的情況下,對收入的期盼就會越來越強烈。早日領取養老金,自然也會成爲部分居民緩解心理焦慮一個可期待的目标。雖然他們知道這個目标還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更長,但是,期待各種傳言能夠變成現實,讓他們能夠早一點領到養老金,也會變成一種目标。
這也意味着,有關方面在辟謠的同時,也要對問題産生的原因等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思考,不要隻滿足于辟謠,還要立足于解決居民收入來源渠道不多、就業難度很大的問題,能夠讓居民在就業和收入增長中消除心理焦慮。否則,再如何辟謠,再如何解釋,對居民來說,都不會産生多少正面影響作用。相反,會帶來更多的失望。
對一種錯誤的傳言進行解釋和說明,或者對已經出現的謠言進行辟謠,都不是難事。在互聯網已經十分發達的情況下,權威部門的回應和辟謠,很快就能通過網絡傳送到每家每戶,讓那些曾經相信謠傳或者半信半疑者消除空頭心思。但是,隐藏在廣大居民内心的焦慮和不安,則需要各級政府采取更爲有力的措施,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加大産業發展力度,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從而爲居民就業打開更多通道、拓寬更多渠道。一旦居民就業暢通了,收入來源增多了,企業也能及時足額地爲他們繳納社會保險基金,他們也就不會相信 " 社保繳滿 15 年就可以坐等退休 " 這樣的謠傳了,謠言也就能不攻自破。因此,工作的壓力還是在各級政府,工作的重任也在各級政府,那就是大力發展經濟、發展産業、發展社會服務業,有效拓寬就業渠道,讓廣大居民有崗位可去、有工作可做、有收入可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