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經濟觀察報 ,作者:田進
随着宏觀經濟的起伏,青年人就業正面臨越來越多挑戰。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 月,全國城鎮 16 — 24 歲(不含在校生)勞動失業率爲 18.8%,爲去年 12 月固定發布此數據以來的新高。
今年以來,爲促進就業,政策層面不斷加碼。9 月 25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提出,強化宏觀調控就業優先導向。把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爲經濟社會發展優先目标,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促進财政、貨币、産業、價格、就業等政策協同發力,提高發展的就業帶動力。健全就業影響評估機制,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項目确定、重大生産力布局要同步開展崗位創造、失業風險評估,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
9 月 2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指出,要守住兜牢民生底線,重點做好應屆高校畢業生、農民工、脫貧人口、零就業家庭等重點人群就業工作,加強對大齡、殘疾、較長時間失業等就業困難群體的幫扶。
在推動今年校招業務過程中,科銳國際校園招聘業務總監安慶的感受是,許多企業的招聘需求以及預算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縮減,高校教師對于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高度關切,也爲此傾注了大量心血和努力,采取了多種措施以緩解就業壓力。同時,這股壓力不可避免地傳導至學生群體,盡管面臨嚴峻形勢,仍有一部分學生保持着較高的求職期望,未能完全調整心态以适應當前的就業市場。
在這樣的背景下,安慶建議青年人應盡可能地爲就業做足準備以及早就業。她表示,很多行業瘋狂 " 搶人 " 的時代已經過去,個人需要盡快地調整求職心态,客觀務實地面對當前的經濟環境與現實挑戰。
" 青年時期是就業的黃金階段,一旦錯過這個階段的工作經驗積累,可能會對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産生不良影響。同時,年輕人就業狀況直接關聯其經濟水平,進而影響中國未來很多行業消費需求的起伏和走勢。" 安慶說。
在過去的十年裏,安慶專注于爲國内各行業的中大型公司提供校園招聘服務。
個人應正确看待就業形勢
經濟觀察報:8 月全國城鎮 16 — 24 歲(不含在校生)勞動失業率爲 18.8%,當前就業形勢呈現出哪些特點?
安慶:本質上,供需雙方的結構性矛盾依舊凸顯," 就業難 " 和 " 招工難 " 并存。一方面,部分勞動者知識技能不适應産業發展和市場需要,求職難度加大;另一方面,不少行業和企業用工缺口較大,尤其缺少技術技能人才。
其次,高校畢業生數量持續攀升并創曆史新高,青年失業率不僅涵蓋了當年新畢業的學生,還包含了前一兩年已經畢業但尚未就業、仍然保持應屆畢業生身份的青年群體。這一現象進一步加劇了就業市場的競争壓力。
我們在一線觀察到,由于優質崗位供小于求,高校畢業生正在不可避免地 " 向下競争 "。即使是昔日備受矚目的 " 雙一流 " 高校畢業生,如今也得與一本院校畢業生同台競技,争奪有限的就業崗位,而一本院校的畢業生同樣面臨着與二本院校畢業生在市場上激烈競争就業崗位的局面。幾年前,許多 " 雙一流 " 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手握數份,乃至十幾份 Offer(錄用意向書)的情景屢見不鮮,時至今日,Offer 的數量明顯減少,反映出就業競争的激烈程度與崗位資源的稀缺程度。
經濟觀察報:在今年接觸應屆生和招聘企業過程中,他們對于招聘現狀傳達出哪些觀點?
安慶:個人感覺可能有 " 幸存者偏差 "。首先,我們發現大部分企業的招聘需求以及預算出現了一定程度地縮減;其次,企業在校園招聘上的規劃和決策相較于往年進展緩慢。以前,企業會在當年 9 月就将次年 6 月的應屆畢業生招聘提上日程。但在今年,企業對于是否需要招聘應屆畢業生、招聘數量、招聘類型等方面規劃上出現延遲;第三,有些客戶此前提出招聘需求,但後來又作出調整,出現更多變化。
從行業層面看,不難發現招聘市場的動态呈現出顯著的分化态勢。某些特定行業招聘需求波動較大,部分傳統行業則面臨着轉型升級的壓力,招聘規模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縮減。
在學校層面,校方對于大學生的就業率問題表現出高度的關切和緊迫感,高校老師們更是傾注了大量心血和努力,以提升學生的就業競争力。爲了更緊密地貼合企業需求,部分高校老師會深入企業内部,親身體驗一段時間的職場生活,以期将實戰經驗融入教學之中。他們還積極牽線搭橋,邀請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的專業機構走進校園,舉辦各類公益性講座與就業促進活動,爲學生提供寶貴的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建議。
經濟觀察報:哪些因素主導企業減少對于應屆生的招聘需求?
安慶:招聘應屆生本質上是一個投資策略。當下市場環境瞬息萬變,企業也要不斷通過業務調整來積極應對。當企業經營面臨挑戰時,往往會尋求即刻地業績回報,以維持穩健的運營态勢。而應屆生作爲未來的潛力股,通常需要 1 年至 2 年的悉心培養與曆練才能展現出價值。長遠來看,對應屆生的投資與培養,對于企業的持續發展與創新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經濟觀察報:你認爲當下及未來幾年,應屆生應該以怎樣的心态去看待就業市場?
安慶:首先需要放平心态,以客觀冷靜的視角審視當前經濟形勢。昔日各行業争相 " 攬才 ",如大型互聯網及地産企業批量簽約應屆生的盛況,已成過往雲煙。學生們需正視并深刻理解當前求職市場的激烈競争态勢,意識到挑戰與機遇并存。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不少應屆生表面上流露出對就業壓力的感知,但内心深處,其求職姿态并未完全貼近現實。具體表現爲,許多人仍依據過時的信息(如兩三年前的薪資标準)設定薪資預期,難以接受任何低于預期的 Offer。爲此,應屆生亟需迅速調整心态,以更加務實和靈活的态度步入求職市場。
其次,應屆生需要更積極地尋求工作機會,避免陷入 " 慢就業 " 的誤區。對大多數學生而言," 慢就業 " 實爲權宜之計,甚至可能錯失良機。據我們的觀察," 慢就業 " 不僅可能無法在未來兩三年内帶來更優的就業機會,反而可能因市場變化導緻自身技能與企業需求脫節。應屆畢業生應盡可能讓自己處于就業狀态,持續積累經驗。
第三,學生和高校都應該專注于提升個人求職技能與職業匹配度。包括精準把握求職時機、确保所學技能緊密銜接企業需求。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爲例,假設某學生考慮畢業後選擇獵頭領域,需明确自身技能是否足以勝任這個職位,并通過持續學習與實踐積累,不斷提升個人職場競争力。
多舉措促應屆生就業
經濟觀察報:當下應屆生 " 被毀約 " 的現象受到廣泛關注,你有哪些具體建議?
安慶:企業需要靈活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學生同樣需要培養這種适應性與前瞻性,以在求職道路上占據主動。例如,即使在秋招季拿到了 Offer,也不能覺得自己可以 " 高枕無憂 "。學生應當意識到,市場的不确定性和競争的激烈性要求他們始終保持警覺與進取。
經濟觀察報:你認爲在企業端或政策端還可以采取哪些舉措去改善大學生的就業情況?
安慶:經濟回暖是提升大學生就業率、激發企業招聘需求的根本動力。當企業步入持續擴張的軌道,其對人才的需求自然水漲船高,尤其是具備新鮮視角和創新能力的應屆大學生,将成爲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企業端,我們呼籲企業能夠将目光投向長遠規劃和社會責任。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可能吸納基層工作人員和應屆生,這不僅有助于緩解社會就業壓力,更是爲企業自身儲備人才、保持創新活力的重要途徑。
人力資源機構端,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和企業的需求,精準對接供需雙方,幫助學生樹立正确的就業觀念,引導他們根據自身條件與興趣選擇合适的崗位。同時,我們還需要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與合作,共同探索更加靈活多樣的招聘模式與人才培養機制,以緩解當前存在的供需錯位問題。
經濟觀察報:學生在報考相關專業時,是否需要盡可能根據市場行情變動選擇專業?
安慶:如果個人考慮畢業後立即踏入職場,那麽專業選擇應當成爲一項深思熟慮的決策,其核心應緊密圍繞未來就業前景展開。這意味着,在選擇專業時,不能隻關注當前的市場流行趨勢,而是需要關注在未來四五年内具備一定就業優勢的專業。另外,學校也需要實時觀察并分析市場上的用人需求變化,了解企業更需要哪些崗位等,靈活調整各專業的招生規模。
尤其對于那些當前市場需求有限或發展前景不明朗的專業,高校應審慎評估其招生規模,避免盲目擴招導緻的教育資源浪費與學生就業難題。
經濟觀察報:近期,多所 " 雙一流 " 高校研究生招生數高于本科生現象被廣泛讨論,你認爲 " 學曆内卷 " 會是長期存在的現象嗎?
安慶:中長期來看," 學曆内卷 " 現象或将存在。衆多學生在社會的廣泛影響下決定加入考研大潮。對此,我們的建議是不要盲目跟風。特别是對于那些僅因逃避當前就業壓力而選擇考研的學生而言,更應三思而後行。三年的時光轉瞬即逝,屆時就業的壓力依舊會如期而至,甚至那時的就業市場可能因諸多不可預見因素而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充滿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