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中國】智能手機,是當今時代的标志和必需品。它連接了人與人,人與世界,人與未來。在這個領域中,國産手機曾被視爲低端、廉價、山寨的存在,而國外品牌則占據了高端、貴價、創新的優勢。
然而,近年來,随着國産手機廠商的不懈努力和不斷創新,這種局面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國産手機不僅開始逐步擺脫曾經低端廉價的标簽,在國内市場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同時憑借着不俗的綜合實力和實惠的價格,也在國際市場上展現了強大的競争力。
國産手機能夠取得質和價方面的雙重優勢,除了國産手機廠商自身的努力外,也離不開越來越成熟的國産供應鏈的支持。曾幾何時,不少國産手機廠商總喜歡将三星屏作爲手機重要的賣點進行宣傳,因爲這是行業的标杆,是無可争議的王者。不過近年來随着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國産屏幕供應商的崛起,發布會上的主角也開始變成了國産屏。這一情況同樣也出現在手機玻璃上,曾經占據大半旗艦手機市場的康甯大猩猩,也在與國産手機玻璃競争中敗下陣來,華爲的昆侖玻璃,正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如果說屏幕面闆和玻璃還不具代表性的話,那麽手機 CMOS 和芯片這種高精零件的國産化進程,能夠更好地代表國産手機零部件國産化的發展方向。即使不論重獲新生的新麒麟芯片,僅在充電、遊戲和影像芯片上,就出現了不少國産自研芯片的身影,而在手機 CMOS 領域,曾經隻能給索尼打打下手的豪威,也開始嶄露頭角,成爲越來越多國産旗艦機主攝新選擇。而手機馬達、揚聲器這種不太起眼的小部件,更可以說是國産的自留地。如今大多數國産手機的馬達和揚聲器,已經快要被瑞聲科技這家廠商包圓了。
國産手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這些國産供應鏈的幫助和扶持,而在國際科技競争日益加劇的當下,手機的零部件國産化替代更是擺在手機廠商面前的重要課題。此次,手機中國将以 " 進擊的國産手機 " 爲專題,描繪國産手機的發展現狀,而本文關注的内容,則主要聚焦在 " 國産手機屏幕 " 上。
" 國産崛起 " 是很多人經常聽到的一個詞彙,分不同領域、不同市場,有的廠商崛起得轟轟烈烈,有的廠商則崛起得默默無聞,而國産屏幕廠商就屬于後者。不知不覺間,如今幾乎所有國産旗艦機型都開始大規模使用高素質國産屏,韓系屏幕似乎已被打入失寵的 " 冷宮 "。
曾經的日韓霸主
2020 年,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小米北京總部舉行了一場主題爲《一往無前》的小米十周年演講。在演講中,雷軍談到了當年爲小米手機選購屏幕的往事。2011 年,小米想在自己的手機上使用夏普屏幕,多方打聽聯系夏普高層,最後雷軍等人還冒着核輻射的危險前往日本談判。雷軍的演講爲我們揭開了十幾年前國産手機屏幕供應鏈的一角。當時,日系廠商和韓系廠商,是市場上絕對的霸主。
如今的網友可能對于 " 夏普 " 的名字非常陌生,然而這家百年的日本企業,卻是曾經屏幕行業的霸主之一,它們曾經成功研制世界第一台利用液晶顯示的全功能一體化 ( COS ) 電子計算器,也曾獨占全球超過半數的屏幕的市場。但 2008 年金融危機和失敗的投資策略導緻夏普喪失了自己的優勢地位。同時,夏普也沒能抓住 LED 背光 LCD 屏幕和 OLED 等新顯示技術的轉型機會,成爲了行業的被淘汰者。
與夏普不同,以三星和 LG 爲代表的韓系屏幕廠商如今仍然活躍在行業舞台上。其中,重點需要提到的是三星。當前,三星是蘋果手機最大的屏幕供應商。 根據調研機構 Omdia 的數據,iPhone 14 系列四款機型的屏幕有 82% 來自三星,12% 來自 LG,隻有 6% 來自京東方。iPhone 15 系列則有 87% 的屏幕來自三星,13% 來自 LG,京東方則要到年底才會供貨。同時,國産手機如果配備 2K 屏幕的話,三星也是最優解,它們的鑽石排列屏幕在顯示素質上具有先天優勢。
iPhone 14 屏幕供應比例
但是,任何行業、任何市場都不存在永遠的霸主,曾經的夏普,如今的三星都是如此。雖然三星手機的銷量仍然是全球第一,但是三星的屏幕正在失去中國手機廠商的訂單。曾幾何時,一塊三星的 2K OLED 屏幕還是安卓旗艦手機的标配,但随着國産廠商的崛起,這些似乎都已成爲曆史。
國産屏幕披荊斬棘
過去幾十年裏,在海外廠商主導市場的時候,國産屏幕行業也在尋求着自己的發展機會。20 多年前,當時整個中國大陸都無法自主生産出一塊液晶面闆的時候,京東方誕生了。
剛剛創立的京東方(BOE)将目光投向先進的液晶顯示技術和半導體顯示産業,它們敏銳地把握住了 CRT 技術被 LCD 技術大規模替代的時代機遇,從 1998 年開始針對以半導體技術爲基礎的 TFT — LCD 技術路線進行大力投入。2002 年,京東方以 3.8 億美元收購韓國現代集團的液晶顯示業務,并于次年建成中國大陸首條依靠自主技術的 5 代 TFT — LCD 生産線。自此,中國屏幕出現在了世界的舞台上。
與京東方類似,華星光電、維信諾等很多我們比較熟悉的國産屏幕廠商,也是一步一步逐漸發展起來的。在早期,這些國産廠商主要依靠收購海外廠商的先進技術,産品主要銷往一些入門級市場。但在長時間的發展中,它們也逐漸積累了雄厚的技術資本。據韓國知識産權局(KIPO)的數據,截至 2021 年,中國的 OLED 屏幕專利數占比 26%,位居世界第二。而根據京東方自己的數據,其柔性 OLED 相關專利申請超 2.8 萬件。
在積累了雄厚技術的同時,這些國産屏幕廠商也在積極拓展與國産手機廠商的合作。例如,京東方和華爲之間進行了密切合作,幾乎每一代 Mate 系列機型的屏幕供應都有京東方的參與;小米和華星光電加深了技術合作,雙方聯合研發的華星 C7 屏幕是問世時全球發光效率最高的手機屏幕,被應用在了小米 13 Ultra 上;不将就的一加手機在一加 12 上帶來了全球最頂尖的 2K 屏幕之一,而起背後的生産廠商正是京東方……
還得是自家人
根據筆者的不完全統計,問世不久或者即将發布的國産旗艦級機型中,使用了國産屏幕的機型包括華爲 Mate60 Pro、華爲 Mate X5、榮耀 Magic V2、OPPO Find N3、小米 14 系列、一加手機 12。即将問世的 vivo X100 系列屏幕供應商雖然暫缺準确信息,但 vivo X90 全球首發了京東方 Q9 屏幕,在 X100 上國産屏幕應該也不會缺席。
其實,如今的三星屏幕在技術和産品上并沒有什麽問題,但國産手機廠商這邊明顯也有自己的考量。幾年前,美國的一紙禁令讓華爲的手機銷量從全球第二跌出了全球前十,在 " 風險控制 " 這塊,三星的屏幕明顯不如國産屏幕 " 穩定 "。同時,三星和高通這種廠商不同,其本身直接參與手機市場,和小米、OPPO 等存在直接競争關系。雖然國産手機廠商們用三星屏幕也算不上是 " 資敵 ",可一旦國産手機廠商們有了其它選擇,三星屏幕失寵也隻是時間問題。
另外一方面,國産屏幕本身 " 争氣 " 也是影響手機廠商們決策的重要原因。三星屏幕的顯示素質固然優秀,但國産屏幕們也找到了自己的獨特賽道。從 1.5K 分辨率到高頻 PWM 調光,從發光效率到使用壽命,國産屏幕們在市場的競争中憑借着差異化的優勢,爲自己赢得了更多的訂單。如今的 1.5K 國産 OLED 屏已經大大擠壓了 1080P 三星屏的市場空間,而随着小米、vivo 站隊國産,一加手機開始使用 " 東方屏 ", 2K 三星屏的市場地位似乎也 " 搖搖欲墜 "。
最後
從如今的趨勢來看,國産旗艦手機使用國産屏幕的比例隻會越來越高。尤其是在高端市場上,華爲将國産屏幕帶到了萬元以上,一加 12 的 " 東方屏 " 代表了國産屏幕終于獲得了這家 " 不将就 " 廠商的認可。國産屏成國産旗艦手機标配的未來,我們已觸目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