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沒有退路。
作者 | 黃昱 編輯 | 張曉玲
不同于堅決不上市的華爲,榮耀從三年前獨立開始,就拿着 " 上市劇本 ",現在劇情終于發展到了第一個小高潮。
11 月 22 日晚,之前頻傳借殼上市的榮耀,首次對外明确将通過 IPO 登陸資本市場,同時官宣換帥,由原深圳水務集團董事長吳晖任榮耀新董事長,原董事長萬飚則擔任副董事長。
三年前,榮耀被收購時,便傳出與戰投股東簽下 " 上市對賭協議 ";三年後,榮耀喊出了 " 世界榮耀 " 的新目标,要挑戰蘋果、三星,這需要龐大資金支持,上市計劃也正式提上日程。
而從行業來看,國内手機市場已進入存量競争階段,手機廠商也需要講新的故事,資本化、上市成爲應有之義。
此前,國内手機品牌廠商上市的并不多,頭部廠商中隻有在港股上市的小米,以及 A 股科創闆上市但業務主戰場在海外的傳音控股。而現在,一股手機廠商上市潮正在到來。除了榮耀外,OPPO 去年也明确宣布有上市計劃。
上市的号角已經吹響,榮耀接下來重點任務之一就是要給資本市場講好故事,尋求估值最大化,這注定也是一場難打的硬仗。
1
必選項
在明确 IPO 之前,資本市場已經上演了好幾番對榮耀借殼概念股的瘋狂炒作。這次伴随新董事長的官宣,榮耀終于亮出了自己的明牌。
11 月 23 日,在新榮耀三周年暨新機發布會後,CEO 趙明表示,新董事長的加入會讓董事會更加多元,這也是榮耀在走向資本市場過程中所需要的;榮耀 IPO 沒有對标對象,但肯定會選擇在中國上市。
趙明稱,借殼上市從來不是榮耀的選擇。之所以選擇此時公告 IPO 上市,是不想再被借殼上市的炒作困擾。
與華爲、OPPO、vivo 不同,對榮耀而言,上市似乎是一個必選項。
時間回到 3 年前,彼時受到美國制裁壓力的華爲被迫剝離榮耀,将其出售給深圳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華爲不再持有榮耀的任何股份。
深圳智信是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與三十多家榮耀手機的代理商、經銷商聯合投資成立,背後的實際控制人爲深圳國資委。
如今的榮耀是混合所有制企業,在去年 11 月新引入京東方等 6 個戰略股東後,股東數增加至 15 家,目前深圳國資委的持股比例并未公開。
除了從華爲那裏帶走了 8000 名員工外,剛獨立的榮耀幾乎是要重頭開始,當時行業是一片唱衰。趙明也坦言,如果回到三年前,在中國市場上榮耀是所有手機品牌核心玩家裏最弱的,要不然 2020 年也不會有人說 " 榮耀完蛋了,不可能起來。"
在此背景下,拿出真金白銀來收購榮耀的股東,顯然也會想要簽訂相關協議來分散自身的投資風險。
因此,多次有消息傳出,榮耀與相關收購主體存在對賭協議,在獨立三年後實現公司上市。通過對賭協議,收購方可以在榮耀上市後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倘若上市失敗,收購方則可以要求承諾方承擔相應的責任。
對此,榮耀方面一直未有正面回應。
除了滿足股東回報需求外,榮耀選擇上市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推動自身業務發展。
在經過了三年的艱難重生後,榮耀雖然已經重新在市場上站穩腳跟,但随着國内手機市場存量競争越發激烈,榮耀開始更暢想廣闊的世界舞台,而這需要更多資金支持去投入到産品力的打造以及營銷上去。
有業内人士認爲,獨立僅三年的榮耀缺乏前期的積澱,對外部 " 輸血 " 的需求也更大;此外,在國際市場上,榮耀面臨的競争對手也幾乎全是上市公司,若不能靠上市籌集資金并拓寬融資渠道,榮耀也容易處于劣勢。
滿足資金需求的同時,脫胎于華爲的榮耀也必須要更加獨立、更加公開透明,才能免于被當成華爲的影子,從而獲得供應鏈方面的穩定。而上市無疑是表現榮耀獨立透明的重要方式。
此外,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對華爾街見聞表示,榮耀上市也有利于提升品牌影響力。
另據據華爾街見聞了解,榮耀内部早已啓動了員工股權激勵計劃,員工對榮耀明年在 A 股上市抱有較高期待。
以上市爲轉折點,榮耀将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2
重生者
上市提上日程,這意味着榮耀必須要做好準備,去接受資本市場嚴苛的審視。
榮耀在公告中稱,過去三年裏,公司實現了戰略和業務的高速發展,治理結構不斷完善,管理體系不斷優化,整體競争力和市場地位大幅提升。
結合趙明所說的榮耀會在國内上市,有券商人士告訴華爾街見聞,榮耀在 A 股主闆或科創闆上市的可能性均存在,主要得益于全面注冊制落地後,A 股主闆上市要求有所放寬,尤其是不再要求三年連續盈利。
此外,全面注冊制下,主闆原要求的 " 最近三年内主營業務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均沒有發生重大變化 " 變更爲了 " 重大不利變化 ",這也表明吳晖加入榮耀董事會并不會成爲榮耀主闆上市的阻礙。
而榮耀如今在市場上究竟是什麽地位?這是資本市場衡量它的重點。
在 IDC 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排行中,榮耀以 19.3% 的市場份額排名國内手機市場第一。
但在整體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榮耀三季度出貨量同比并無太大差别;疊加如今華爲回歸,榮耀想在國内手機市場上繼續提升銷量與份額,難度不小。
榮耀将目光瞄準了海外。在海外市場,榮耀目前雖然還沒能跻身前五,但增長強勁。據趙明透露,今年榮耀在海外市場增速超過 200%,并在兩年内實現了盈利性增長。
2022 年是榮耀的海外元年,2023 年是歐洲元年。趙明指出,歐洲是榮耀的高地。榮耀要把歐洲打造成 " 第二本土市場 ",而且要成爲歐洲的高端品牌,打造世界榮耀。
在世界榮耀的野心中,高端是核心戰略。事實上,從華爲獨立出來後,榮耀便鉚足了勁要做高端。
高端對于榮耀而言,是一條十分艱難的路,畢竟作爲華爲的子品牌,榮耀誕生之日起就定位于互聯網銷售渠道的手機品牌,以高性價比收割市場。
爲了改變市場的刻闆印象,折疊屏成爲榮耀沖擊高端的戰略突破口。據悉,11 月 23 日,榮耀全年第 100 萬台折疊屏手機正式下線,其中近八成爲榮耀 Magic V2。
這标志着中國折疊智能手機完全進入了産品化階段,從先鋒跨入主流,未來有望助力榮耀進一步提升在高端市場的占有率。
另有證券人士告訴華爾街見聞,光看手機市場的占有率還遠遠不夠,資本市場評估上市手機公司還很看重技術創新能力、供應鏈打造以及生态建設、增值服務收入這些方面。
相比已上市的小米、蘋果這些,榮耀尚沒有成熟的硬件及軟件 " 生态圈 ",在業務收入的多元化上存在一定短闆。
要争取到更高的估值,榮耀需要向資本市場繪制一張更有廣闊增長前景的商業藍圖。
上市,這是榮耀自證已經不再是華爲影子的一個機會,更是它能否成爲在國際市場上與蘋果、三星比肩的國産手機品牌的關鍵一躍。
投資者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