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車圈能見度
最近汽車圈的 " 紅人 " 又多了一個,那就是創維集團、創維汽車的創始人黃宏生。
在創維汽車春季技術生态大會上,他說:" 開創維汽車,壽命延長 30 年,讓每位車主享百歲人生。"" 自從開了(創維)電動車,我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毛病都好了。"
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 2023 大會上,他又說:" 汽車實際上是帶輪子的家電,也是消費電子的屬性。"" 創維的意圖是爲車主提供深度睡眠與深度養生的友善條件。"
看見如此清奇别緻的發言,不禁讓《車圈能見度》心生疑問:現在造車行業已經 " 内卷 " 到車企高管們不得不用 " 胡說八道 " 來吸引眼球了?
其實作爲創維集團的創始人,黃宏生已經很有名了,他還是造車新勢力中年齡最高的一位創業者,大可不必靠這些言論來博得關注。但他的創維汽車還處在跌跌撞撞的成長階段,其前身天美汽車雖然早在 2017 年就已經啓動項目,2019 年正式成立,多年過去卻始終默默無聞,去年平均月銷量還不足 2000 輛,品牌急需有效的出圈營銷。
隻是這種語出驚人的營銷方式,真的能讓消費者買單嗎?黃宏生又能否成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外部 " 破局者 "?
十多年造車棋局
黃宏生是有名的 " 彩電大王 ",1988 年創辦家電企業創維,并于 2000 年在港交所主闆上市。而其跨界造車的故事則要從開沃汽車說起,由客車開始 " 落子 ",一晃已經近 13 年。
2010 年底,黃宏生開啓自己的二次創業征程,在南京市成立了開沃汽車,英文名叫 Skywell,與創維集團的英文名 Skyworth 頗爲相似。
爲了快速進場,第二年黃宏生就通過重組" 南京金龍 ",拿到進入汽車行業的第一張 " 入場券 ",并把發展重心轉向新能源商用車領域,全面涉足整車和核心零部件的生産、銷售、研發、服務等。
有金龍客車這個底子在,開沃汽車一路走得很是順利。2014 年,南京溧水總部基地正式投入使用,成爲中國青奧會運動員指定用車;2015 年,南京金龍純電動交付 2022 冬奧會籌備組;2016 年,開沃純電動車首次進入香港,武漢和深圳開沃新能源汽車基地相繼開工。
根據開沃汽車官網信息,核心子公司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 2014 年純電動客車産銷量排名全國第二,2015 年 -2017 年排名全國第四,2018 年排名全國第三,2019 年排名全國第二。
這樣的成績還算可圈可點,但" 商用車的市場太小了 ",在黃宏生心裏," 乘用車才是主要戰場 "。所以他也在默默等待和籌備一個成熟的進入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時機。
終于在 2017 年,開沃汽車獲得了工信部批準的乘用車準入資質,并在同年 12 月進行了新能源準入資質的驗收,2018 年簽約了 30 萬輛産能的新能源乘用車生産基地。這意味着,開沃汽車從那會兒開始擁有了乘用車的 " 準生證 "。
拿到 " 準生證 " 後,創維汽車的前身天美汽車橫空出世。天眼查信息顯示,江蘇天美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9 年 11 月 1 日,是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出資 2 億元建立的全資子公司。
天美汽車雖然入局已經較晚,但其戰略目标卻很是激進,成立僅 1 個月就宣布首款純電動 SUV 車型 ET5 将投放市場,并公布未來 5 年内,發布 4 款新車,推出 N 項智能技術,完成 50 萬輛産銷量。
當時,度哥曾與現任創維汽車總裁、聯合創始人的吳龍八深度交流過。他認爲,董事長黃宏生很早便入局汽車制造業,母公司開沃汽車在新能源客車方面生産經驗豐富,所以天美汽車在新能源造車方面有自己的優勢,集團的目标是将汽車産業做到千億規模。
壯志雄心言猶在耳,可惜後來天美汽車并沒有做到 " 大器晚成 ",堅持了沒兩年就換名重來。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在造車行業," 商轉乘 " 或者 " 商乘并舉 " 的先例有很多。比如江鈴、福田等商用車代表,都曾通過合資、收購等方式進軍乘用車領域,試圖在乘用車領域實現翻越,但成績均不理想,開沃汽車也沒能成爲例外。
交強險數據顯示,2020 年上市當年,天美汽車的總上險數隻有 467 輛,2021 年前 3 個月隻有 206 輛。
如此糟糕的成績,讓黃宏生不得不思考如何作出改變,比如利用" 創維 " 這個品牌來打響知名度。
于是在 2021 年 3 月 26 日,開沃汽車與創維集團簽訂相關商标轉讓協議,前者以 2800 萬元代價獲得創維集團對 " 創維品牌 " 第十二類商标的轉讓。4 月 27 日,創維汽車舉行品牌見面會,宣布天美汽車更名爲創維汽車。
在那場見面會上,黃宏生給出了新的目标:" 汽車産業隻有上市才能做大做強,快速上市是我們一個近期目标。目标是今年年内申報,希望明年能夠挂牌科創闆。"
目前來看,創維汽車2022 年上市的目标顯然未能實現,而且獲得了 " 創維 " 汽車商标使用權後,也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更名 3 個月後,創維汽車正式帶來了創維 EV6,補貼後價格區間爲 15.28 萬元~24.98 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創維 EV6 尺寸爲 4698x1908x1696 毫米,軸距爲 2800 毫米,定位于純電動中型 SUV,續航裏程爲 410 公裏和 520 公裏,410 公裏版本的車型配備了 55.33kWh 的三元锂電池,520 公裏版本的車型配備了容量爲 71.98kWh 的三元锂電池。
這些數據都與天美 ET5 一模一樣。也就是說,創維EV6 相當于是 " 換标 " 的天美 ET5,隻不過稍微多了點配置,顯得誠意頗爲不足。所以在銷量上雖然有所提升,但依舊很低迷,2021 年全年上險數爲 1670 輛。
不過,黃宏生還是很有信心,在品牌見面會上他提出 "1-3-3-3" 目标,4 個數字分别表示已投入創維汽車 100 億元、未來将再投 300 億元、創維汽車市值跨上 3000 億元、再奮鬥 30 年培養傑出企業家團隊。
到了 2022 年 4 月的創維汽車 2022 全球戰略夥伴大會上,推出兩款全新産品——創維 HT-i 及 2022 款創維 EV6 後,又定下 "2022 年完成 3 萬輛 " 交付的目标,同時沖擊 45 億元銷售額。
現實情況是,官方數據顯示,2022 年全年,創維汽車總銷量達 2.19 萬輛,完成了 3 萬輛目标的 73%,今年前兩個月累計實現交付 2664 輛。而交強險數據顯示,2022 年創維汽車的上險數隻有 5183 輛,今年前兩個月累計爲 919 輛。
看來,首戰失利後更名重生并沒能扭轉局面,在一衆造車新勢力中,創維汽車始終沒什麽存在感。
另辟蹊徑走黑紅路線?
在娛樂圈有一種說法 " 黑紅也是紅 ",有讨論度總比沒有聲量好。不知道黃宏生是不是在借鑒這種營銷方式,最近頻頻靠一些 " 金句 " 把創維汽車送上熱點。
在爲新車造勢時,黃宏生竟然另辟蹊徑給自己的車子打起了 " 健康牌 ",并且語出驚人:" 創業者的壽命平均會縮短 10 歲,但用了創維汽車後,将會延長 30 歲。"
他還表示,要打造 8000 萬創業者的健康車,因爲創業者最大的挑戰往往不是金錢,而是健康。更絕的是說:" 自從開了(創維)電動車,我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毛病都好了。"
簡直醫學奇迹,這種養生車的定位也确實是" 前無古人 ",大概率也 " 後無來者 ",也難怪他的這些言論一出,立馬全網都是吐槽和調侃聲。
不過黃宏生還是十分笃定:" 現在的造車新勢力也好、傳統車企也罷,都在主打科技等元素,讓一輛主打‘健康’的汽車成爲人們高度依賴的伴侶,是創維汽車始終遵循的品牌理念。"
不僅是打 " 健康牌 ",在安全方面,吳龍八表示,将通過 "4390 品質戰略 ",在看不見的地方下功夫,帶給用戶看得見、摸得着、開着爽的安全駕乘體驗。
"4390 品質戰略 " 意思是通過 4 種認證體系、9 大質量管理工具、單一車型整車測試不少于 300 萬公裏、全方位保障産品品質,實現交車 "0" 投訴。
但尴尬的是,創維汽車的安全性也正在遭受質疑。根據不久前中汽測評公布的 C-NCAP 碰撞測試結果,在滿分爲五星的前提下,創維 EV6 520 智能版隻獲得了一星成績。
在碰撞測試詳細分數方面,創維 EV6 主動安全評價得分率爲 30.26%,行人保護評價得分率 61.46%,乘員保護爲 38.45%,側面柱碰撞單項測試中,這款車更是拿到了驚人的零分,車内測試假人胸部壓縮變形量超出了極限值,這意味着在碰撞中車内乘客受到了緻命傷害。
開着這樣一輛碰撞測試僅爲一星的車,基本的安全都難以保證,如何能實現多活30 年的願望?
不可否認,年近 70 歲還在創業拼搏的黃宏生值得我們學習,但造車不是有夢想誰都可以,頭部新勢力們都尚且未擺脫虧損,創維汽車靠 " 吹牛 " 就能走下去嗎?
黃宏生在接受采訪時曾說,縱觀全球百年汽車發展史,破局者往往來自外部。面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妨多些包容和支持,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去檢驗。
今年,創維汽車的目标是 " 全年銷售 4 萬輛,其中國内 3.2 萬輛,海外 8000 輛 ",我們等待時間的檢驗。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