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深燃,作者 | 鄒帥,編輯 | 唐亞華
" 最近一個月官宣的演出,比 2020 年一整年都多了。現在北京的場地工作日都排滿了,以前都是隻排周末,現在周末檔期根本不夠。" 資深樂迷 Aze 很開心,線下演出的井噴真的到來了。
3 月以來,周傑倫、薛之謙、毛不易、劉若英、張傑、李榮浩、華晨宇等知名歌手的演唱會陸續開票,棱鏡、霓虹花園、八三夭等樂隊也開售自己在 livehouse 的門票,此外還有各大音樂節、大大小小的話劇、音樂劇都放出演出消息。
然而,觀衆們的快樂回來了,黃牛也打起了精神,搶票收票賣高價票一氣呵成。有樂迷稱,今年在呼和浩特和太原開演的周傑倫演唱會,2000 元的内場票,已經被一些黃牛炒到 5000 元。能高價收到票還算不錯,最怕的是花招不斷叠代的騙子,樂迷錢花了,到了演出當天找不到人,或是收到假票、假手環,無法入場。
3 月 19 日,大麥網發布聲明,表示在華晨宇 2023 年巡演成都站的預售期間,發現有大量黃牛通過非法手段企圖刷票,大麥網系統自動提高了防刷票安全級别,導緻部分用戶無法正常下單。近日,浙江一位華晨宇歌迷被騙一事還登上了微博熱搜。該歌迷稱,自己給賣家連續轉賬 3 次,最後不僅沒收到票,還被騙 1140 元。
看知名演出,搶不到票,容易遇到黃牛和騙子,看不知名的音樂節,容易遇到不理想的陣容和不專業的團隊,隻有遭罪沒有享受。發愁的也不隻有消費者,從業者們也在複蘇的節點下有了新的課題,怎樣長長久久地唱下去,而不是在口舌糾紛和口碑坍塌中,再一次丢掉機會。
拼手速、鬥黃牛、識套路,看演出不易
稍微有一點知名度的演出,其門票都是上架就秒沒,演出圈也形成了一個啼笑皆非的現象——正式開票那一瞬間恰恰是最不重要的,重頭戲在于門票秒沒後,那些說不清的私下交易。
黃牛溢價,是第一道坎。據深燃在各大社交平台觀察,一張票的溢價毫無規律可言,全憑出票人、黃牛,以及自稱是 " 票務代理 " 人士的一張嘴。演出藝人的 " 咖位 "、從開票到售罄的時長、演出時間是周末還是工作日、演出城市等因素,都會影響黃牛的定價。
3 月 1 日,《周傑倫 2023 嘉年華世界巡回演唱會》呼和浩特站和太原站同時開票,總共 8 個票檔,看台 500 元、600 元、700 元、900 元四檔,内場 1000 元、1300 元、1700 元、2000 元四檔。再看黃牛的報價,900 元看台票是相對最火熱的票檔,每張加價 300 元都算 " 微溢價 ",加到 600 元以上的不在少數。内場票原價就在千元以上,溢價基本也要上千。有歌迷表示自己遇到過更離譜的溢價,兩張原價共 4000 元的票,黃牛要價一萬,甚至還有人要價兩萬元。綜合歌迷的情況來看,花了内場的價格,坐在遙遠的山頂(看台最高的位置)已經成了常态。
個人黃牛漫天要價,一些票務平台也未必可靠。多位業内人士、演出愛好者告訴深燃,某些平台并沒有票務代理的權限,隻是給出票人或黃牛提供了一個交易的渠道。有 livehouse 的從業者也對深燃表示,很多場地都會貼出告示,隻認可官方總票代如大麥、秀動上的購票憑證,其他渠道謝絕入場。
北京的阿澤向深燃講述了自己在某票務平台上被坑的經曆。他今年 2 月購買了某音樂節門票,音樂節分兩天,他買的是第一天的票。那天的原票價爲 369 元,阿澤花 859 元購買了兩張,平均每張溢價 60 塊錢左右。"結果下單完成後,平台出的電子票是一段文字,上面寫着出票人的電話号碼,并不是門票的二維碼。"
阿澤感覺自己被坑了," 沒有座位信息,沒有出票憑證。" 他表示,這就像是一個 " 賭局 ",要到演出當天才知道自己有沒有進場權利," 可能出票失敗白跑一趟 ",阿澤了解到,也有人成功拿到過票,但他不敢賭,最終經過維權,他把票退掉了。
還有一種并不持票的黃牛,賣的是 " 帶進場 " 的服務。資深樂迷路路告訴深燃,這種屬于黃牛裏面的 " 無本經營 "。" 他們一般是在微博等平台,主動聯系求票的粉絲,稱自己在演出内部有認識的人,或者有邀請函、工作證,可以帶他們進去。有人還會發自己所謂的證件,真假難辨。" 路路說,此類黃牛在各大音樂節尤爲常見,雙方見面後,黃牛趁安保不嚴,幫歌迷混進去," 之前音樂節經常有翻欄杆硬闖的,還有黃牛在一旁跟工作人員吵架分散注意力,讓買家趁亂進場。"
杭州的一位歌迷 Amy 就被這種黃牛坑過。她講述,去年 8 月,她在閑魚上聯系了一個說是有某樂隊 live 票的賣家,售價 400 元。剛咨詢的時候對方說會提前給票務平台的賬号和身份證号,進不去不要錢,結果下單之後對方堅持要現場交易。演出當天,賣家讓 Amy 去場地門口,說幫她人臉識别進場。等 Amy 到了現場,對方在閑魚上回複稱檢票 " 超級嚴 ",随後對方關閉了訂單并退款。
現在,黃牛還有另一種技術操作,專門針對采用實名制購票的演出。
今年 2 月,逃跑計劃樂隊巡演開票,要求觀演人、身份證信息以及秀動票夾綁定的身份證信息均一緻方可入場。2 月 21 日,樂隊官微表示,近期跟秀動一起人工排查了所有訂單," 發現 92 張手機号爲 121 開頭的訂單,秀動登錄方式爲手機号實名制,基本可以判定這些 121 手機号訂單爲黃牛利用腳本代碼搶票。" 官微表示,除去已經綁定了觀演人信息的 121 訂單,其他未綁定個人信息的 121 号訂單将自動退票。
業内人士指出,一般采用實名的購票規則,都會在演出前開放退票通道。黃牛通常的做法是,先用技術手段鎖一批票,然後在網上找收票人,把他們的信息收集來。退票通道開啓,黃牛把自己手裏的票退掉,再改上收票人的信息。也有黃牛是監控餘票,一旦有觀衆退票,他們就立即鎖定,再賣給其他人,總之 " 鑽空子 " 的招數讓人防不勝防。
演出井噴,從業者也苦黃牛久矣
3 月 7 日,原定在北京舉行的某樂隊十周年專場臨時取消。官方對此事并未有具體的細節透露,不過據知情人士表示,該場演出是因爲黃牛票産生了糾紛,遭到了舉報,演出才會突然在當天取消。
苦黃牛久矣的,不止是想看演出的觀衆,藝人、場地、主辦方等整個流程中的任何一方,都或多或少被黃牛坑過。演出行業從業者佳音一直負責演出的報批、現場執行等工作,從業多年,她經曆過演出已經開場,結果因爲舉報臨時被叫停的情況,也無數次跟黃牛的套路過招。
" 我們主要做的是 livehouse 的演出,驗票方式通常是樂迷到門口出具自己在官方票務平台的購票憑證,比如二維碼,我們核驗通過之後,會給樂迷系上手環,或者蓋上熒光章方可入場。" 佳音告訴深燃,這些年她見多了假手環和假熒光章,防不勝防。
" 一般來說我們都能識破。有一次我們演出的手環是對折戴的,遇到了幾個手環是環繞式佩戴的觀衆打算入場。還有,有時候我們這場演出明明是黃色手環,結果來了幾個别的顔色的。甚至有那種拿着工作證就要進場的,我們恰好那次根本沒有工作證,這些情況一詢問才知道都是跟所謂的黃牛交易的。" 佳音表示,黃牛獲得入場識别憑證的方式也很簡單,就是随便買一場最便宜的演出,拿到手環和熒光章,記下圖案自己仿做。
造假的黃牛,不僅坑了消費者,還給從業者帶來了不少麻煩。有從業者表示,演出被舉報 " 超售 " 是常事,也就是實際進場人數與售票數量不符,超出的這部分就是黃牛賣出并成功進場的假票。" 也有樂迷會質疑是不是場地和黃牛勾結超售,爲了多賺錢。其實超售我們是要被罰款的,沒必要爲了那點錢,交上大幾萬的罰金。" 佳音說。
除了黃牛,從業者經常收到的負面反饋,還關于演出質量。樂隊經紀 Liya 接觸了大大小小的音樂節主辦方,她的感知和很多樂迷一樣,音樂節、音樂現場演出水準良莠不齊的情況很普遍。" 這幾年音樂節特别火,但很多都是一次性的,不是像草莓、迷笛這些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每年多場或者品牌調性明确的音樂節演出。"
Liya 說,搖滾、民謠、Hiphop 這些年都慢慢走入主流視野,确實賺錢,所以也吸引了更多新入局者。"我們遇到的有的一次性的音樂節,幕後團隊都是晚會出身,而不是音樂節出身。這兩者的差距很大,晚會和音樂節所需要的硬件條件、對接的藝人類型都是完全不一樣的。" 音樂節的演出條件特殊,參演藝人太多,所以音樂節的設備要求會更高。Liya 說," 有的調音師,把器樂通道表給他看也不懂,有時候還是得樂隊自己的調音老師出面幫助調整接線。但對于那些新樂隊,目前沒有能力每場都配備整體團隊的,就會很無助。"
考慮到流量和收益,很多音樂節都會把流行歌手、愛豆、搖滾樂隊、嘻哈歌手、民謠歌手放在一起演出,觀衆也沒少因爲這些事抱怨。
Liya 解釋,這種混演的情況是常見的,這也是音樂節的特點,但問題在于一些不專業的音樂節常常是 " 唯咖位論 ",演出順序設計失誤,引起争議。" 一般是先定後面的嘉賓,再定前面的,演出順序要結合人氣,同時也要統一風格,怎麽過渡也要好好考慮。比如整場都是英倫風,那讓重型樂隊來開場就不合适。"
另外,多位從業人士都提到,酒吧轉 livehouse 也會讓一些觀衆的體驗感打折扣。佳音表示,livehouse 和酒吧有一些相似之處,比如都可以演出,都可以喝酒。但是,深究到業務細節,這兩個業态又是完全不同的。" 大家來酒吧就是想喝酒,順帶看演出,有卡座,有低消。來 livehouse 就是想看演出,順帶喝酒,站立觀演。主營業務不同,帶來的是專業性的差距,酒吧沒有專業承辦線下演出的經驗。心理預期上,也可能因爲演出的陣容、體驗等産生一些糾紛。"
想要享受演出,如何才能避坑?
業内人士認爲,中國的演出行業已經很成熟了,市場也形成了一定規模。受到觀衆和從業者诟病的這些坑,是市場越來越大,從業者越來越複雜,帶來的階段性問題,同時也是購票和觀演機制不太完善,信息不對等,因此常年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Leo 是北京的資深樂迷,他在小紅書上開設了一個 @北京 livehouse 演出資訊 的賬号,和網友接觸的這段時間,他發現關于購票等問題的信息差特别大,要防止黃牛和騙子鑽空子,可能還需要平台不斷地努力,以及宣傳方、主辦方對于官方購票渠道的不斷重申。
從業者和愛好者也深知,黃牛可以說是防不勝防,無論是像部分演出推出了實名制的規則,還是演出方和票務方一張一張地查,黃牛總有鑽空子的招數。平台不開放退票,票可能從開售就被黃牛搶走,再也不會回到票池;平台開放退票,黃牛也能用技術手段鎖票。從業者也苦不堪言,如果接受無理由退票,确實會影響一部分票房,但不允許退票又會引來部分觀衆不滿和黃牛的倒賣,大家都在尋找更好的解法。
不過,這些年 Leo 也發現,平台也在進步。" 以前買票是給一個二維碼,轉票的話就是截圖,發給收票人。這種很容易一票多賣、造假。現在一些平台已經有轉贈功能,購票的時候不需要嚴格綁定一個觀演人,可以在演出開始前再綁定,這也給轉票提供了保障,轉票之後直接導入收票人的信息,誰也不擔心。"
場地方也絞盡腦汁和黃牛、騙子鬥智鬥勇。佳音說,他們專門準備了七種顔色的手環,相鄰的演出顔色不一樣,這也避免了黃牛進場看演出,盜取手環樣式再去制假的情況。還有,蓋章的位置是在手腕還是手背,手環怎麽綁等等,都會起到一定防範作用。
愛好者們也是通過一次次踩坑和觀察,總結出了幾點防坑指南。
一、交易走有保障的第三方平台,進場再确認收貨。Aze 告訴深燃,很多騙子會加 QQ 交易,但買家付完錢後,賣家就人間蒸發。二、注意官方的購票機制,碰見要實名制的演出,不可能轉票,所以不要輕信。" 有的演出還是票證人三合一,進場還有要通過閘機刷臉的,這種就會比較嚴格。"Aze 表示。三、警惕說有内部關系可以帶你入場,以及個人社交帳号裏全是轉票信息的賣家,一般都是職業騙子和職業黃牛。
北京至普律師事務所李聖律師提醒,如果發現自己受騙,可以盡快報案,防止财産損失進一步擴大。消費者要準确記錄騙子的賬号、賬戶姓名等相關信息,保存好彙款或轉賬的憑證,如微信、支付寶轉賬的截圖,保留好本人及對方的完整賬号,以協助警察确定不法分子的信息。
同樣,李聖表示,如果黃牛通過不法手段,利用自制的非法軟件控制平台系統進行搶票,可能構成提供非法侵入、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罪。消費者如果在平台購買門票受騙,應當要求平台提供銷售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并及時報警,若平台拒絕提供,消費者也可以向平台索賠。
" 都有人炒票了,說明火了。" 有從業者這樣安慰自己。玩笑話背後,他們也最清楚這些亂象導緻的問題。黃牛擾亂市場,演出被影響,藝人口碑受損,這些都是連帶反應。同樣,擾亂市場的也有不專業、意圖賺快錢的玩家。在現場演出來之不易的今天,想走得更遠的人,或許更要愛惜自己的羽毛。
* 應受訪者要求,阿澤、路路、Amy、佳音、Leo 爲化名。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