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聽說上海的滴水湖來了一隻紅喉潛鳥。之前我從未見過潛鳥,它們常年生活在海上,國内并不易見,于是便興沖沖地和朋友一同前往尋找。
但到了目的地,我卻完全沒有 " 加新 "(在自己的觀鳥記錄中添加新的鳥種)的喜悅。那隻潛鳥很容易找到——它側身躺在岸上,身體左側脅部沾上了漆黑色的油污,與潔白的腹部形成鮮明的對比,非常紮眼。下水後,它嘗試用喙梳理被污染的羽毛,但怎麽也清洗不掉那塊油污。
左滑查看:停在岸上和下水的紅喉潛鳥(Gavia stellata),左脅的油污非常紮眼 | 鵝掌楸
兩天後,我在山東日照坐船出海,在一塊島礁附近又發現了兩隻黑喉潛鳥,它們也同樣沾上了油污。我沒想到,即使它們已經遠離海岸幾十公裏,竟也遭遇了和那隻紅喉潛鳥相同的不幸。
礁石上的黑喉潛鳥(Gavia arctica),紅圈内隐約可見其腹部黑色的油污隐約可見 | 鵝掌楸
更讓我震驚的是,就在我離開上海後,浦東新區的世紀公園又出現了一隻黑喉潛鳥,頸部到整個腹部都有黑色油污覆蓋。僅僅在發現 3 天後,這隻黑喉潛鳥就不幸身亡。
在聽聞和目睹這些悲劇之後,我才意識到,我曾經如此渴望見到的潛鳥竟然是如此脆弱。
潛鳥,脆弱的海上精靈
爲什麽這些潛鳥會沾染上油污?沾上油污會給它們帶來什麽危險?這要從潛鳥的生活習性和身體結構說起。
潛鳥是海鳥的一類,因善于潛水而得名。它們夏季在歐亞和北美大陸北部繁殖,冬季飛往南方越冬。世界上總共有 5 種潛鳥,其中有4 種會到中國的沿海地區過冬。
潛鳥是潛鳥目潛鳥科潛鳥屬下鳥類的統稱,圖爲普通潛鳥(Gavia immer)的繁殖羽(左)和非繁殖羽(右)|Wikimedia Commons
潛鳥有一套專爲海上生活打造的身體結構——尖利的喙利于捕魚;雙腳有蹼,便于遊泳和潛水;雙腿處于身體偏後的位置,能在潛水時後蹬産生強勁動力。部分實心的骨骼更是有利于潛鳥在深水中捕食,它們能潛入 60 多米深的水下,在水下停留長達數分鍾。
潛鳥善于潛入水中捕食 | Matthew Studebaker
但正是因爲常年在海上生活,而且潛水捕食頻繁,潛鳥很容易沾上在海面漂浮的油污,這會給它們帶來生命危險。
鳥類借助羽毛來保溫和防水,但油污會破壞羽毛結構,讓敏感的皮膚暴露在空氣和海水中,導緻身體失溫,嚴重情況下甚至會讓潛鳥失去飛行或水上漂浮的能力。
而且,出于本能,潛鳥還會梳理和啄食被污染的羽毛,在這個過程中食入油污中的苯、多環芳烴等多種有毒物質,進而導緻出現内髒衰竭等中毒症狀。
一隻全身沾滿油污的潛鳥 | Cape Cod Times
因此,潛鳥一旦沾上油污便兇多吉少。在 2010 年的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中,有研究者估計了普通潛鳥的緻死率:哪怕隻是微量油污,也會帶來 0%~60% 的緻死率;如果是輕度的油污污染,緻死率則超過了 80%。
除了海洋油污,潛鳥的生存還面臨多種威脅,包括栖息地減少、酸雨污染等等。鉛中毒也是潛鳥非正常死亡的誘因之一——它們會吞下水底的小型石子幫助消化,但卻可能因此誤食釣魚用的鉛墜而中毒。
X 光片顯示一隻死亡潛鳥體内的鉛墜 | 參考資料 [ 8 ]
油污,海鳥的噩夢
不僅是潛鳥,其他種類的海鳥同樣難逃海上浮油的侵害。
油污不僅會破壞海鳥的羽毛結構,還會通過成鳥傳遞給正在孵化的卵或雛鳥,降低整個種群的繁殖成功率。油污中含有多種容易揮發的有毒成分,海鳥一旦吸入體内,将可能導緻肺部疾病。
一隻渾身油污的斑頭海番鴨(Melanitta perspicillata)|Wikimedia Commons
海上的油污從哪兒來?除了少部分深海地層滲透出的原油外,絕大多數海上浮油的來源都與人類活動有關,包括污水排放、油輪行駛、石油洩漏、沿海設施建設等等。
在各種人類活動當中,大型油輪或鑽井平台的大規模石油洩漏,尤其會對當地海鳥帶來滅頂之災。
1989 年,埃克森瓦迪茲(Exxon Valdez)号油輪在阿拉斯加灣觸礁,洩漏了超過 1100 萬加侖的原油。救援人員在海邊發現了 3 萬多隻滿身油污的海鳥屍體,粗略估計共有超過 25 萬隻海鳥死亡。
阿拉斯加灣漏油事件中因油污而死亡的海鳥 | Wikimedia Commons
2010 年,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平線(Deepwater Horizon)鑽井平台發生井噴爆炸,大量原油從油井湧入海洋,超過 2500 平方公裏的海面被石油覆蓋。
科學模型估算,因漏油而死亡的海鳥數量高達 70 萬,笑鷗等多種海鳥在墨西哥灣的種群數量下降超過 30%。
2010 年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中船隻撲滅大火 | U.S.Coast Guard
墨西哥灣石油洩漏事故發生後發現的滿身油污的鹈鹕 | Science
可悲的是,在極度依賴化石燃料和石油産品的工業社會,海洋石油污染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小到公園裏沾上油污、奄奄一息的潛鳥,大到因石油洩漏而大面積死亡的海洋生物,它們無一不是經濟發展的犧牲品。
如何盡可能救助受海洋污染影響的自然生靈,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海上浮油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是當前亟需思考的生态命題。
★
讓我們回到開頭的故事。
在我出海歸來幾天後,另一批夥伴來到了那塊島礁。他們沒有看到我挂念的那兩隻沾了油污的黑喉潛鳥——畢竟潛鳥的歸宿是天空與大海,它們可能早已飛去其他海域了。
好消息是,他們沒有發現任何身上帶油污的潛鳥。他們發來的照片裏,一隻黑喉潛鳥随着海波漂浮着,身體下半部的羽毛如同雪一樣純淨潔白。
同個島礁出現的另一隻黑喉潛鳥 | 可樂
但願未來有一天,來到這片海域越冬的潛鳥都能像它一樣,自在地在大海上遨遊。
參考文獻
[ 1 ] 《上海世紀公園内油污黑喉潛鳥已死亡!無助模樣 " 令人心疼 ",類似情況爲何頻繁出現?》 新民晚報
[ 2 ] Winkler, D. W., S. M. Billerman, and I. J. Lovette ( 2020 ) . Loons ( Gaviidae ) , version 1.0. In Birds of the World ( S. M. Billerman, B. K. Keeney, P. G. Rodewald, and T. S. Schulenberg, Editors ) .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Y, USA.
[ 3 ] https://loon.org/
[ 4 ] https://response.restoration.noaa.gov/about/media/why-are-seabirds-so-vulnerable-oil-spills.html
[ 5 ] https://www.birdrescue.org/our-work/research-and-innovation/how-oil-affects-birds/
[ 6 ] https://www.nationallooncenter.org/about-loons/
[ 7 ] https://edis.ifas.ufl.edu/publication/uw330
[ 8 ] https://vtecostudies.org/blog/first-documented-lead-poisoned-loon-collected-on-lake-winnipesaukee/
[ 9 ] Biology of marine birds [ M ] . CRC press, 2001.
[ 10 ]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seabird-losses-deepwater-horizon-oil-spill-estimated-hundreds-thousands
作者:鵝掌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