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潮汐商業評論
" 我跟你們說,我今天打到了曹操的新車!後排不僅寬敞,後座跟我之前試的頭等艙沙發坐起來感覺一樣!真的,你們下次打車一定要試試。"Freya 又在向同事們安利她的 " 日常好物 "。
而 Freya 說的 " 曹操新車 ",便是曹操出行的首款定制車 " 曹操 60"。今年 3 月,曹操出行發布了首個共享定制車品牌 " 曹操汽車 ",一同推出的就有這款 " 曹操 60"。截至目前,該款車型已在全國多地上線,而上市後的市場反饋也印證了 Freya 的 " 極力推薦 "。同時,憑借優異的表現,曹操 60 成功入選杭州第 19 屆亞運會公安服務保障用車。
不止曹操出行,出行行業在今年無疑迎來了整體 " 複蘇 "。今年 1 月,滴滴相關 APP 恢複上架後,整體進入恢複增長期,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滴滴收入分别同比增長 19.1% 和 52.6%,淨虧損收窄,這也意味着滴滴正駛向盈利 " 車道 ";近日,如祺出行官方也宣布,已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材料,計劃沖擊 " 自動駕駛運營科技第一股 "。
時至今日,網約車已經成爲人們出行的重要選擇。數據顯示,2022 年,全國網約車用戶規模已達 4.37 億人,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滲透率達到 50.3% 和 20.3%。
伴随着線下場景的放開,出行行業再度出發。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數據,截至 2023 年初,全國網約車行業已完成超過 25 億人次訂單,市場規模已超過 1500 億元。
事實上,2023 年,網約車行業似乎開局 " 一帆風順 ",呈現一片蒸蒸日上。但如果将目光移向市場,看到的景象卻是 " 天差地别 "。
從 4 月,濟南、三亞、長沙等全國多地交通運輸部門發布網約車 " 飽和預警 "。到 7 月,深受行業關注的被困在 " 一口價 " 裏的網約車司機。再到一口價引發的連鎖反應 " 低價沒有權利開空調 ",矛盾再升級的司乘關系再次出現在大衆視野裏。
如今,市場上的 " 水深火熱 " 是整個網約車行業都無法忽視的問題,而在經曆了數年搶占市場的 " 野蠻發展期 " 後,國内網約車行業似乎已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 " 存量時代 " 下的破局。
隻是," 存量 " 的困局似乎永遠都比想象的難走。
01 " 飽和預警 ",人到中年退路沒了?
曾幾何時," 不行就去開網約車 " 還被大家戲谑爲 " 工作退路 "。但事實上,如今網約車這條 " 退路 " 上,已是人滿爲患,容不下打工人的 " 小心思 "。
據交通運輸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六個月國内取得網約車平台經營許可的企業、各地發放的網約車駕駛員證和車輛運輸證都在增長。截至 6 月 30 日,全國共有 318 家網約車平台公司取得網約車平台經營許可,較年初淨增 18 家;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 579 萬本、車輛運輸證 243.4 萬本,較 1 月分别增長超 67 萬和 26 萬。
而與 2022 年同期相對比,僅一年時間網約車行業便湧入了 41 家平台,以及多達 126 萬名駕駛員。
事實上,供給端的 " 暴漲 " 對應的并非是需求端 " 猛增 "。
今年以來,東莞、溫州、濟南、遂甯等多地已相繼發布網約車飽和預警,提醒當地網約車單車日均接單量不足 10 單。
據東莞市交通運輸局發布的監測信息顯示,2023 年一季度,全市 77.3% 的網約出租車每天接單不足 10 單;日均訂單大于或等于 10 單的網約車中,單車日均營收約 260.83 元。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 2023 年上半年度網約車市場運行監測指标信息報告顯示,截至 6 月底,深圳網約車平台增至 30 家,全市合規網約車規模已突破 10 萬輛,其中僅四成車輛日接訂單 10 單以上。
與此同時,三亞、長沙、上海等地已采取停止受理網約車經營許可證或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等動态監管措施。
一面是飽和的運輸市場,一面是跟不上供給的市場需求,這也直接導緻了曾月收入輕松過萬元的網約車司機們,如今面臨接單難、空車率高的困境,不僅賺得沒以前多,還要靠增加出車時長來維持原有收支。據青山資本數據統計,2023 年網約車司機增長過快。爲了搶到更多訂單,約 75% 的司機每天出車時間在 10 小時以上。
在有限的市場上," 如何争奪乘客 " 成了各網約車平台的思考關鍵。在當下經濟恢複階段," 低價競争 " 策略無疑是相對更快捷的獲客途徑,但這對于競争越來越卷的司機師傅們來說不亞于是 " 雪上加霜 "。
" 低價策略 " 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即刻呈現,司乘之間的 " 空調之争 "" 服務降級 " 等情形再度上演,激化了矛盾,也嚴重影響着品牌口碑,形成 " 惡性循環 "。
可以看到的是,網約車行業從數年的野蠻生長,到如今頭部平台已逐步建立起嚴格的準入準出、安全解決方案、司機權益保障、規則和治理體系等等,正進入精細化運營的 " 正軌 "。
但眼下,供需關系平衡被打破似乎又将行業拉回了 " 野蠻期 "。
02 聚合平台們,帶着網約車重回 " 黑車時代 "?
如今,不論是使出低價 " 殺手锏 " 争奪用戶存留的網約車平台,還是 " 卷 " 了出車時長卻依舊難賺錢的網約車司機,亦或是乘車體驗備受影響的網約車乘客,所有問題的矛頭似乎都指向了行業的 " 産能過剩 "。
正是因爲此,如今的行業正陷入一片 " 混沌 "。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批 " 投機者 ",加劇行業飽和不說,卻将行業的水越攪越混。
2021 年 6 月,全國合規網約車平台共有 236 家。而到了 2023 年 6 月,這一數字變爲了 318 家。兩年的時間裏,取得資質的網約車平台增長了 80 多家。
同時,行業巨頭的暫時缺位讓很多後來者看到了機會,以曹操出行、T3 出行爲首的 " 二環 " 平台順勢補位。雖與滴滴的市場份額還有明顯差距,但憑借自身優勢及背景實力跻身網約車 " 頭部平台 "。
市場的蛋糕就那麽大,對于毫無優勢可言的小平台來說,随時都将會被淘汰。于是,在 " 暗處 " 便出現了靠着投機取巧在行業 " 寄生 " 的 " 黑運力 "。
例如,一些平台在取得經營許可後,不做平台生意,主推 " 上班模式 "" 保底模式 " 賺取司機的車輛押金以及服務費。還有一些平台在拿到相關證件後并不自己開展經營活動,而是将資質租出去,賺取租金收入。更有甚者爲了擴大自己的司機人數,會降低租車價格把沒有運營資質的車輛租給司機。
而這些 " 黑運力 " 的據點就在 " 網約車聚合平台 "。那麽,什麽是 " 網約車聚合平台 "?
近年來,高德、攜程等陸續推出網約車聚合平台,由于準入門檻相對較低,因此帶領一衆中小型網約車平台 " 入場 "。網約車聚合平台是典型的輕資産運營,以 " 一鍵全網叫車 " 整合了出行需求、匹配運力供給。
去年 7 月,交通運輸部首次公布我國網約車聚合平台的訂單數據,2022 年 7 月,網約車聚合平台訂單量約 1.53 億個,占同期網約車總訂單量的 22%;今年 4 月,網約車聚合平台訂單量達 1.96 億個,占同期網約車總訂單量的比例升至 27.8%。
網約車聚合平台正占據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但其合規問題卻不容小觑,甚至危及乘客生命的事件也有發生。據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系統數據顯示,今年 7 月,主要聚合平台訂單合規率均未超過 80%,多數爲 60% 左右,合規率最低的攜程用車合規率僅有 47.6%。
據媒體報道,網約車聚合平台常因違規經營被開罰單,江西上饒、贛州、宜春、景德鎮等多地交通運輸執法部門曾就 " 高德打車 " 涉嫌未取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變相從事網約車經營活動等問題,對 " 高德打車 " 經營主體 " 北京易行出行旅遊有限公司 " 下發違法行爲通知書、行政處罰決定書,同時要求其對違規行爲進行整改。
除存在黑運力外,在遇到安全事故、糾紛後,乘客難維權也是 " 網約車聚合平台 " 的主要問題,由于其特殊的模式,導緻其與網約車運營商存在責任邊界問題。
不可置否的是,開放了用戶流量的聚合平台,不論是分擔網約車平台的運營壓力,還是爲用戶提供更多、便捷的打車服務,都推動着網約車行業的發展。
但事實上,這是一個需要爲生命和安全負責的行業。在無法保障乘客最基本的 " 安全需求 " 下,網約車聚合平台爲行業帶來的所有利好都是無稽之談。
在商業齒輪的轉動下,合規化依然是網約車行業發展的必然,随着監管制度的加強,行業将更加規範,那些靠着寄托聚合平台爲生的 " 黑運力 " 也随時都會被篩出行業。
03 網約車平台們:走出同質化,迎來全面開花
随着網約車在人們出行中承擔的角色地位越來越重要,行業燒錢補貼的 " 上半場 " 已然結束。在網約車 " 下半場 " 的角逐中,競争方向也将從流量競争轉變爲服務力競争,如何爲乘客和網約車司機提供更好的服務和保障将是網約車平台們突出重圍的關鍵。
與聚合平台相比,網約車自營平台則可以深入到司機端與用戶端的方方面,在網約車市場境況錯綜複雜的當下,網約車平台們能夠更加精細化地運作,并精準匹配用戶需求。
例如滴滴,作爲行業頭部平台,在司機保障上,今年五一期間滴滴平台爲滴滴網約車、出租車、花小豬司機發放 2 億元司機獎勵和小桔充電、滴滴加油補貼。部分城市将繼續試行節假日司機服務費,全額給司機。6 月,滴滴啓動 " 清涼一夏 " 計劃,爲司機師傅發放總額爲 5 億元的高溫補貼。在乘客端,在做好基礎乘客服務保障的同時,滴滴還關注到了特殊群體的出行需求。前不久,滴滴與中國盲人協會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并宣布 " 盲人無障礙出行服務 " 在全國上線。
" 曹操出行不一定是叫車最快、補貼最多的,但一定是服務體驗最好的,我們要成爲服務口碑最好的出行品牌。" 曹操出行 CEO 龔昕曾表示。今年 3 月,曹操出行發布了專爲共享出行深度定制的車型 " 曹操 60",而此款車型從司機端的換電續航、座椅設計、駕駛體驗等,到乘客端的智能車控、防暈車科技,以及後排屏實時行程展示等,都全面體現了平台方對司機需求與乘客體驗的深層考量。
與此同時,享道出行也上線了 AI 撮合 3.0 系統,優化了派單算法,實現了全天接單量的最大化;通過對智能熱力圖的叠代,均衡調度司機資源,引導司機合理規劃行程,避免無效行駛,有效降低了全局司機的空駛率。還有,T3 出行針對用戶需求,升級消費場景,例如寵物專車、靜音車廂、超級 APP 等定制服務,結合用戶更多的需求,提供更加細緻的服務。
曾幾何時,大家探讨的還是網約車行業産品和服務同質化,隻能靠補貼競争。現如今各家在業務布局上均各有特色,服務差異化優勢也更加明顯,雖短時間内,網約車行業仍會以 " 一超多強 " 的局面存在,但未來的網約車行業一定是全面開花的存在。
" 着急出門我就會打滴滴,畢竟滴滴車多,附近的訂單派得也快。日常我就打曹操,乘車體驗有保證是一方面,關鍵曹操 60 乘車體驗感太好了,坐網約車坐出來頭等艙的感覺還是頭一回。但如果其他網約車有很新鮮的體驗,我也非常願意嘗試。"Freya 分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