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捅破同級别天花闆。
主持 / 撰文:饒玮浩
拍攝 / 剪輯:鍾楚文
- 視頻時長 7 分鍾,點擊下方觀看 -
點擊上方播放視頻
10 萬塊落地有沒有靠譜的代步純電小車?這個問題放在一兩年前,實話說選擇真不多,不是 A 就是 B,但從今年開始,國内幾家自主品牌都開始發力這個利潤不高,但确實需求很大,也很能走量的細分市場。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國内新能源的老大哥——比亞迪,是怎麽做的!
比亞迪海鷗,作爲海洋網海洋生物系列的第三款車型,海鷗在家族中的定位是最入門的,車身尺寸爲3780*1715*1540mm,軸距爲2500mm,指導價也是最便宜的:7.38-8.98 萬。
與老大哥海豚、海豹一樣,海鷗同樣基于比亞迪 e3.0 平台打造,起點不低。而且海鷗也繼承了海洋網設計大膽出彩的特點,眼神淩厲,車身緊湊,我第一眼看到它就想起遊戲裏面那隻 " 憤怒的小鳥 "。
除了最低配以外,海鷗的前大燈都是全 LED 的,自動大燈則爲全系标配。
側面是我認爲全車設計最出彩的地方。海鷗的車身足夠短,車長僅 3.78 米,整台車看上去更接近于單廂的一體式結構。也因爲用的是純電平台,海鷗的兩個輪子中間要盡可能騰出足夠多的空間放下動力電池,也就造就了它長達 2500mm 的軸距,典型的A00 級的車身,A0 級的軸距。
這樣的設計會帶來兩樣東西,一個是盡可能大的車内空間;另一個,四輪四角會給車子帶來非常靈活的操控感受,海鷗的最小轉彎半徑隻有 4.95 米,特别在一些路況複雜,空間狹小的城市,這種開起來 " 沒頭沒尾 " 的體驗很過瘾。
海鷗從車頭到車頂幾乎平直得就像是一條 45 度的直線,這種設計考慮的更多是減輕空氣阻力,爲了配合這條斜線,海鷗從腰線再到尾燈的輪廓,其實都會有這樣的搭配設計,讓海鷗看起來更加的一體和諧,看上去更有力量感。
中高配車型配備了16 寸的鋁合金輪圈,175的胎寬。全系标配後輪盤式刹車,良心。懸挂結構是前麥弗遜後扭力梁,這個價位很常見的搭配了。
車尾設計相對而言沒有那麽出彩,配置上全系的燈組都是 LED 材質的。打開尾廂,可以看到海鷗因爲受制于車身尺寸,它的尾廂不算大,能放下兩個 24 寸行李箱的水平,後排座椅可以整體放倒,但并不能做到純平,偶爾應個急還是沒問題的。
海鷗的内飾設計和布局整體來說與海豚的差别不大,就是空調出風口的造型收斂了不少,模具更簡單,兩邊高中間低的中控台造型也正好與海鷗的名字相呼應。
10.1 英寸的車聯網中控觸摸旋轉屏、倒車雷達、倒車影像、語音交互、皮質一體化運動座椅、主 / 副駕安全氣囊及前後貫穿式側氣簾、ESP、EPB、手機藍牙 /NFC 鑰匙、外後視鏡加熱,以上這些都是全系标配,海鷗這把堪稱是 " 掀桌 " 式的高配置。比卷,比亞迪還真的沒怕過誰。
中高配車型甚至還在中控設置了手機的無線充電,車内的儲物格也相當豐富。
更重要的是,盡管海鷗的内飾用料也沒有多高級,但出色的設計不會讓你感覺到廉價感,這也是我認爲海鷗對比同級别對手的一大優勢。
唯一能挑刺的是即便是這台頂配車型,你也隻能拿到手動座椅,也隻有頂配車型才支持主駕駛座椅的高低調節、方向盤的前後調節。
海鷗車内空間表現如何?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我的身高是 1.8 米,前排調整到我的合适駕駛坐姿後,來到後排,腿部空間比較寬裕的,能達到一拳兩指的水平,頭部空間稍顯局促,頭發已經幾乎蹭到車頂了。後排座椅的填充物明顯比前排更柔軟,座椅坐墊足夠長,靠背角度也合理,坐起來是挺舒服的,地台也是純平。但車子全系沒有天窗,且後排側窗的窗線比較高,開陽感不強,如果能選個淺色内飾,後排的體驗會更好。海鷗的後排隻有兩個頭枕兩條安全帶,沒錯,它是一台四座車。
比亞迪海鷗有兩個續航裏程版本,中低配車型 CLTC 标準305km,高配車型 CLTC 标準405km,分别對應 30.08kWh 和 38.88kWh 的比亞迪自産刀片磷酸鐵锂電池。動力規格全系相同,前軸75ps、135Nm的單電機。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過去同級别産品僅能達到 100km/h 左右的極限速度限制,比亞迪海鷗的極速能達到130km/h,應付偶爾的高速通勤也是沒有問題的。
實話說,對于像海鷗這種十萬塊内就能搞定的代步小車,我本人是十分感興趣的,上下班代步簡直是一絕,而且這台車還支持直流快充(中低配 30kW,高配 40kW),補能上也不會有啥問題,兩點一線,一周兩充就能應付。
配置推薦,如果日常通勤距離比較短,有家充條件的,就選自由版(中配);如果你對駕駛坐姿有要求,而且通勤距離較長,就選飛翔版(頂配)。
今日話題
你會考慮買一台 10 萬内的純電小車代步嗎?
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