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楊紫瓊,拿下奧斯卡影後!
恭喜布蘭登 · 費舍,拿下奧斯卡影帝!
誰會想到《木乃伊 3》(劇情一言難盡)會是許多年後奧斯卡帝後之作呢?
桃在不久前已經硬核地寫過一篇關于楊紫瓊的文章(推薦閱讀),所以桃這次要深度聊聊影帝布蘭登 · 費舍帶來的這部沖奧作品。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鲸》這部電影,這就是一個中年老 GAY 的救贖。
第一眼看到這張海報,相信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臃腫的中年男人、秃發、潮濕、惡臭、發黴 ……
而這部電影拍攝的場景也是一間昏暗邋遢的公寓,配上體重将近 600 磅的男主查理,如同一隻與公寓連體的洞穴巨獸。
但就是這樣一部場景簡單、沒有豪華的陣容、沒有炸天特效的電影的男主角——渾身上下散發着腐敗氣息的男主角,竟然力壓衆星,奪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這部電影能夠斬獲當下國内外觀衆的好評,是因爲主演布蘭登 · 費舍和這部電影做到了完美融合,或者說,這部電影的劇本就是爲了這個曾經大鬧木乃伊亡靈之城的性感男神而專門打造的。
美國影壇裏,如果一個演員想要拿下奧斯卡帝後,演員的演技必須得到全方位的展示,而角色的情感也必須能夠刺入觀衆内心,《困在時間裏的父親》裏的安東尼、《小醜》裏的傑昆 · 菲尼克斯就完美呈現了這樣的演技。
那這部電影《鲸》就是布蘭登 · 費舍的獨角秀。
布蘭登飾演的男主角查理是一個典型的中年死肥宅,他把 " 死肥宅 " 這三個字發揮到了極緻——他足不出戶,房門口的門廊是他能去的最遠的地方。
查理碩大的身體已經無法站立,平時要麽陷在沙發裏暴飲暴食,要麽是借助助力車移動到卧室去睡覺。
每一次移動身體都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肥胖引發各種疾病,讓他的心髒無法承受情緒上的任何波動,笑大聲一點都會引發哮喘甚至死亡。
600 磅的體重讓他的生命進入了倒計時。平日裏,他的好友兼護工麗茲會來給他做日常看護,這是他唯一能夠産生交流的對象,而交流的内容隻有病情惡化和死亡倒計時。
查理的日常生活來源,就是在大學裏給一群年輕人上網課教英語寫作。但是,他的攝像頭從來都是黑屏的,因爲他不願意外人見到他的樣子。
整部電影看下來,最直接的觀感就是 " 痛苦 ",痛苦無處不在。
他的身材讓觀衆對他的痛苦一目了然,身體和房子形成了雙重牢籠,他永遠走不出去,而窗外始終陰雨綿綿,如同他的精神狀态。
桃和很多網友都有一個共同的觀影體驗,就是查理的每一個反應都是如此的真實可信。
每一句台詞、每一個動作,都會讓你覺得演員和角色已經融爲一體了。
電影中,查理對傳教士說過一句話:" 過去我沒有這麽胖,但也不算太帥。"
這句台詞,明顯就是導演和編劇的有意爲之,因爲曾經的布蘭登 · 費舍絕對是顔值與身材的混合轟炸。
從《校園風雲》到《泰山》,再到《木乃伊》系列,20 世紀 90 年代末的布蘭登 · 費舍就是行走的荷爾蒙。
而我們最熟悉不過的就是《木乃伊》。小時候,電影頻道《佳片有約》沒少重播,即便是看完都會再租個 VCD 放家裏過一段時間重溫。
那個時期,布蘭登 · 費舍的片酬高達 2000 萬美金,即使放到現在,他都可以殺進好萊塢片酬排行榜的前十名。
但這位原本和馬特達蒙等諸多當下好萊塢中年男神屬于同一咖位的明星,突然消失在大衆視野。
《校園風雲》 (School Ties)
就在最近幾年,好萊塢頻頻爆出性侵醜聞的同時,發福到變形的布蘭登 · 費舍也站了出來,道出自己 2003 年在比弗利山莊的酒會上被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HFPA)前主席菲利普 · 伯克性侵。
右爲菲利普 · 伯克
這些年來,布蘭登雖勇敢反抗,但卻遭到了整個行業的打壓。布蘭登發現自己被 HFPA 和金球獎拒之門外,甚至被列入了好萊塢的黑名單。
在現實裏,布蘭登遭受了性侵,他的家庭破裂了,身材走樣了,精神抑郁了,最後從影壇消失了。
而在電影中,查理抛棄妻子和女兒,出軌自己的男性學生,結果男性伴侶的自殺讓他徹底崩潰,開始自我封閉,暴飲暴食。
難怪導演達倫 · 阿羅諾夫斯基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這部電影籌備了 10 年,原因就是找不到合适的男主角,直到他看到布蘭登 · 費舍的曾經經曆和作品後,他就認定布蘭登就是合适人選。
導演還表示 ," 布蘭登令人興奮的是,很久沒有人見過他的這一面了,無論是在電影裏還是現實中。"
導演達倫和影帝布蘭登
布蘭登 · 費舍的确做到了全情投入這部電影。由于他飾演的角色體重過重,布蘭登 · 費舍不得不爲這個角色穿上厚重的假肢服,而且一穿就要穿上幾個小時。
假體下的布蘭登、公寓裏的查理,都是曾被壓力壓倒擊潰的普通人。
而影片中的其他角色,他們在查理的公寓裏進進出出,和查理比起來,看似外貌衣着正常,但每一個人也都有着各自的困擾。
然而查理畢竟不是隐士,總會有人敲響他的房門,陌生傳教士、多年未見的女兒、被傷透心的前妻,當然最多的還是送批薩過來的外賣小哥。
第一個敲響查理房門的人,是一個上門傳教的年輕人。他的及時出現,救了查理一命。年輕人認爲這是上帝的神迹,而拯救查理是上帝賦予他的使命。
第二個敲響房門的是查理的女兒。在女兒 8 歲那年,查理與自己的學生出軌兼出櫃,從此他再也沒有見過女兒。
最後一個敲響查理房門的是他的前妻,她被查理深深傷害過,但她依然對查理有愛。
而劇中一直陪着查理的護工麗茲不用敲門,她有查理家的鑰匙。但麗茲與查理的關系又不像是護工與病人,而更像是朋友、親人。
麗茲對查理的态度很矛盾,她一方面想拯救查理的生命,一方面又每次都帶給他高熱量的三明治。就像一個母親對待自己 600 磅重的孩子,既嚴厲又寵溺。
你會發現,在這間公寓裏,所有人的身體都是健全的,而查理是一個 600 磅的将死之人。但他們和查理比起來,并不見得就多麽完美無瑕。
傳教士幾次三番不請自來,終于惹怒了護工麗茲,她告訴年輕人,上帝拯救不了查理,查理的男朋友就是被教會害死的。
原來麗茲是教會牧師的女兒,而查理的男朋友則是麗茲的哥哥。麗茲在 12 歲就不再信仰上帝,而查理的男朋友則因爲性取向而不容于教會,最終自殺。試問,如果是你,你将如何拯救查理?
女兒對查理的感情是複雜的,表面看來是厭惡和憎恨,可查理承諾給她所有的錢并替她寫作業就把她留了下來。
但真的是因爲錢和作業的原因嗎?或許那隻是借口,成長于破碎家庭的叛逆女孩其實十分渴望父愛。她讓查理用行動證明自己的愛——獨自站起來,走過來。
查理沒有辦到,女孩摔門而去。另一個摔門而去的是麗茲,因爲查理騙她沒錢,拒絕去醫院治療,實際上攢下一大筆錢留給女兒。
查理的女兒遇到了傳教的年輕人,并且很快拆穿了他的僞裝。原來他并不是傳教士,而是一個毒瘾少年,他偷走了教會的慈善金并且逃離了教會。拯救查理成了他自贖的方式。
看到這裏,你會發現,每一個人都有不堪的過往。
而導演和編劇明顯有着更深層次的比喻,他們和查理就像是一塊拼圖上的不同部位,當他們聚集在查理的邋遢公寓裏時,一切也變得合理了。
因爲他們代表了美國社會某一類人群。
肥胖人士、LGBT 人士、無神論者、破碎家庭、宗教信徒、問題青年 …… 這些組成了一個撕裂的美國社會。
影片裏有兩處地方,電視機裏傳出總統大選的新聞,我們聽到了特朗普的名字,這既點出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又暗示了整個社會正處在撕裂的邊緣。
宗教和家庭正是美國價值觀的基石,而如今,它們卻成了電影中禁锢自由的牢籠。
LGBT 群體、肥胖人士、毒瘾群體、無神論者正不斷沖撞着這個牢籠。
這一切,都濃縮在查理這陰暗、髒亂的房子裏。而房間中的人們,其實都在選擇逃避。
面對諸多社會問題和矛盾,導演其實到最後都沒有真正給出一個完美的答案,一個完美到能夠慰及所有群體的答案。
傳教士的答案是上帝和聖經,護工的答案是醫療和醫保,前妻的答案是家庭和陪伴。
而在影片的結尾,導演讓查理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是女兒在學校裏寫過的《白鲸》小說讀後感,女兒掙脫了所有束縛去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是一種最真實的反抗,也是來自内心的解放。
所以,在與每個人對話過後,查理選擇直面自己的過往。他開啓了攝像頭,讓自己肥碩的身軀暴露在學生們驚訝的目光中,然後砸爛了電腦。
查理丢開了助力車,直立起龐大的身軀,一步步向女兒走去。
女兒就像是天使,耀眼的陽光從她身後照進來,第一次照亮了這間房子。
最後一刹那,查理雙腳離地,似乎得到了解脫,畫面閃回到他和女兒在海邊遊玩的那一幕。
查理獲得了新生。
而布蘭登 · 費舍帶着壯碩的身軀站在奧斯卡頒獎禮台上時,同樣完成了自我救贖與新生。在這一刻,費舍和查理的身影合二爲一。
設計 / 視覺:壯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