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钛資本研究院
近日,钛資本舉辦投研社兔年春節特别活動暨《2022 科技創新投資人原創文章精編》作者英雄會,線上邀請 10 位投資人作者進行分享,探讨 2023 年創投圈大勢、各賽道投資機會,交流對于信息、認知、解讀的觀點,涉及硬科技、數字化轉型、儲能、氫能、醫療、元宇宙等方向。
常壘資本創始合夥人石矛:中國的軟件賽道和 VC 的未來
我們關注數字信息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結合。即使走到今天,我們也在反思,軟件賽道是不是因為是人民币而比美元少很多利潤。中概股的 ToB 企業在美國上市表現很差,港股也沒有什麼交易量。所以不得不回到根本——軟件技術在中國是不是能夠真正出頭。
過去 20 年,互聯網在中國快速發展,與美國的互聯網企業亞馬遜相比,阿裡、騰訊至少還在一個量級上。但在 ToB 領域就不是一個量級。在 ToB 領域,很多時候大家隻看到 TMT 是唯一的發展賽道。
VC 這個賽道,美國發展接近 40 年,中國發展 20 年,以色列也有 20 多年。除了美國,中國、以色列及其他國家的投資創新是由 CVC 帶動的。中國 VC 行業走到了 2023 年,過去一兩年 CVC 主要在硬科技領域,科技賽道最主要包括新能源。産業在萌芽狀态時,誰也看不清有什麼機會;一旦爆發,大家又來不及反應。我相信隻有這兩種狀态疊加的時候,才會有 VC。
2025 年,VC 人會不會失業,要不要轉型?2030 年 VC 在中國是個什麼樣?大家隻有想清楚這些問題,才能真正思考出 2023 年會不會過得好。也隻有從本質上去思考 VC 在中國的發展曆程,才有可能把 2023 年 VC 的模樣想清楚。
微智數科董事總經理趙培恩:太陽終将升起,驅散一切陰霾
2022 年配得上 " 魔幻 " 這一詞。但是過去的事沒有辦法改變,我們可以做的隻有停止抱怨,思考未來。
展望 2023 年,關鍵詞是激進。我認為 2023 年應該是整個十四五期間,大家可以最激進的一年。
從宏觀經濟增速視角來看,2022 年的 GDP 增速估計在 2-3 之間,2023 年我們對經濟的重視程度,已經可以從高層的各類會議中看到釋放出的信号。對應的刺激消費和投資的政策,可能會來得比我們預期的更強烈。
相較于居民部門和非金融企業部門,政府部門和金融企業部門響應政策的效率可能更高。整個十四五期間的預算,對那些有錢的大甲方來說,在過去的 2 年裡的實際使用率應該是不達進度的。2023 年作為十四五的第三年,作為 " 盛會 " 後各級領導班子确定後的第一年,我覺得我們對這一年經濟建設的決心和力度不用有任何懷疑。
最近和 CEO 夥伴們交流的時候,我的建議是,激進、再激進一點。作為 To 金融企業 &To G 部門的乙方,2023 年誰能夠幫助甲方用最 zz 正确的方式,把預算造出來,然後把預算花完,同時在 " 商務上 " 做好滿足甲方的需求,誰就會是赢家,同時也能赢得 2024 年的先手。從這個角度來說,2023 年可能是整個未來三年的勝負手。
而壓制了創業企業一整年的融資環境,也有望迎來拐點。
從二級市場角度看,2023 年的貨币寬松預期應該會繼續保持,疊加積極财政政策,以及經濟回升的預期,二級市場有望迎來資金面和基本面的雙擊。從外資的流向來看,按目前美聯儲議息會議和美元指數的走勢,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加息的拐點有望在 2023 年年中出現,人民币彙率的回升,對應着二級市場上美元資本的回流,無論是 A 股市場的北向資金還是港股市場,外資的回流是大概率事件,這對一二級資本市場無疑都是正面助推。
對一級市場來說,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挂問題,有機會開始緩解,一級市場投融資的回暖對創業企業又将帶來新的推動力。
我想給我的朋友們打打氣,太陽終将升起,驅散一切陰霾。
信峘科技投資總經理王雲美:關于近期投資項目估值兩極分化的現狀
我們基金主要關注先進信息技術賽道,比如光刻機、雲計算軟件、大芯片等,大芯片裡面主要看 CPU、GPU、WIFI、DSP 等。這些賽道去年投資項目估值整體上是大幅度下降的,但兩極分化非常嚴重。一方面,大量的項目降估值也融不到錢,尤其是缺乏商業實質的泡沫項目。另一方面,少數大的賽道、好的項目的估值仍然在往上走,而且非常搶手。我們所追逐的幾個賽道,如果不是特别大的資源方、資金方、領投方等,還拿不到投資份額。在這種情況下,投資方都比較謹慎,主流投資機構都在放慢投資速度。前期一二級市場估值嚴重倒挂的情況正在得到修正。無論是在之前還是現在,投資應該在風險和收益相對匹配的狀态下出手才是合适的。
來看看今年及今後一段時間内的趨勢和策略。
從宏觀環境看,全球經濟持續下行,疫情帶來的影響,中美競争帶來的産業供應鍊的斷裂和重塑,俄烏沖突引起了地緣政治的動蕩,這些主要因素都沒有明顯的好轉。在這樣的環境下,從投資策略角度,我們還是要抓住中國産業發展的動能趨勢,在一些關鍵的産業,尤其是核心産業的國産替代和新興産業的國産創造,都是勢在必行,産業發展動能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更加增強,無論是政府還是身處産業的人,都會采取相對比較激進的措施。
從募資的角度,在新基金募集過程中,我們觀察到,社會出資能力沒有根本性的好轉,尤其是家族财富的私人資本,其出資能力和意願都有待觀察。國有資本的出資,國有企業因為受到聚焦主業的剛性約束,所以純粹為 VC 提供的資金相對有限制。而政府招商引資的引導基金,受限于地方政府财政壓力,能夠真正落實的資金不多,據了解,很多地方政府引導基金往往都希望管理公司一起想辦法把母基金募集起來,再投到管理公司。
我始終認為,從宏觀的大趨勢來看,中國的發展動能并沒有停下來,受國際競争和國内産業升級的驅動,核心産業發展的動能更足,所以我們可以抱着積極樂觀的心态往前走。
渤海證券做市業務負責人張可亮:對整體估值下降做好準備,降低資本市場門檻
一二級市場倒挂的問題,最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二級市場的估值過高導緻的,這也使得一級市場的估值偏高。這幾年因為有了科創闆、創業闆,注冊制改革,每年 IPO 發行數提升了,但是提升的頻率不夠,所以導緻一級市場投資的市盈率過高,但如果投資項目沒有過會,投資人(LP)是很難賺到錢的。
現在整體估值下降,這是一個好事情,可以讓一級市場的投資人冷靜下來,讓市場正常化。我認為滬深兩市的二級市場的平均估值還是偏高。今年可能會迎來牛市,大家看好這個市場,那它的估值可能又會恢複,但我不希望滬深的估值漲得太高,還是希望能夠保持相對平穩。對于投資人來說,即使注冊制改革了,投資項目順利上市的難度依然很大。所以二級市場可能會迎來一個牛市,但是一級市場在科創闆與創業闆上可能不會有什麼太大的變化,因為這兩個市場每年能夠承載的新股發行數量是有限的。更多的投資可能還是需要在新三闆與北交所實現退出。但新三版與北交所的估值确實是非常低,我們的投資人要面對這個現實。
資本市場發展 30 多年了,IPO 市場就是千軍萬馬擠一個獨木橋,這種狀态一定要改變,改變就是要實現普及化,讓資本市場成為金融基礎設施,降低資本市場上市門檻,然後交給市場來決斷。每家企業可能上市融資的規模、融資的金額也沒有那麼多,但是能讓更多的企業上市,以實現優勝劣汰。
紅華資本大安全基金合夥人白日:數字化轉型的四個階段及 " 三層六化 "
軟件未來的發展,一定是圍繞着整個經濟的數字化轉型來鋪墊的。數字化轉型事實上已經成為從國家到産業乃至企業的重要戰略方向,數字化轉型已經開始從宏觀概念向落地實踐邁進了。
完整的數字化轉型包括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 15 到 20 年前已經開始經曆的信息化階段,這個階段是借助新型的計算、存儲以及網絡技術将線下的業務線上化。第二階段出現兩個分叉,即數字孿生和數智化,一是前端業務的進化,另一個是後端業務的進化。最後業務的前端和後端充分融合起來,進入第四個階段,元宇宙,最終實現全過程智能的交互。
企業數字化轉型,從信息化到數智化這個階段,主要做哪些工作呢?
包括 " 三層 " 和 " 六化 " 這幾個内容,首先把企業的數智化劃分成三個層面的問題:一是資源層面,具體包括資源平台化和資源資産化,将應用、服務、數據等資源從傳統煙囪型業務中解構剝離出來,作為數字中台的原子資源,為業務編排化提供資源支撐,另一方面,從企業管理視角來看,數字化業務、應用、服務、數據等資源都屬于企業的數字資産,都需要先完成資産化梳理,再以數字資産為基礎完成相關業務。比如:數據治理、數據合規、數據安全,都需要以數據資産化為前提。資源資産化主要完成資産畫像、血緣關系、質量标準、資産确權等工作,核心是理清 " 人、業務、資源 " 三者的關系。
二是業務層面,具體包括業務編排化和業務數字化,分為對應業務的構建階段和業務的運行階段,未來的業務是千變萬化的,企業需要快速去構建、快速适配業務需求變化的這種能力,同時,數據要素不僅是業務的輸入,同時也是業務的産出,業務運行時産生的大量數據為業務的數字化呈現和分析提供了支撐。
三是決策層面,具體包括決策智能化和決策自動化,數據可視及分析的結果可以作為業務決策的重要支撐,不斷叠代可構建出 " 數據 +AI" 的業務決策模式,決策智能化是決策自動化的前提,隻有實現智能化,才能進一步實現業務決策的自動化,最終實現 " 數據 +AI+ 自動化 " 的業務驅動方式。
此外,我想再分享幾點:1、中美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認知、理念、環境、技術差距越來越小;2、中國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遇到的場景更豐富、帶動的産業更大、未來的商機更多;3、中國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逐漸摸索、總結并形成了自己的道路;4、多深入行業和企業了解數字化轉型的實踐,這些是國外各類行研報告中無法看到的;5、支撐數字化轉型會誕生一大批真正的科技型企業,這些企業是未來 20 年高速成長的明星;6、理解數字化轉型的人集中在 15~20 年前做信息化這一代人,他們仍然會成為數字化轉型的主力;7、未來做數字化轉型比較成功的企業一定是非常理解數據、AI 和場景的,這三點缺一不可;8、傳統經濟和數字經濟的分水嶺就在當下,找到未來數字經濟的驅動者,提前投資未來。
小苗朗程管理合夥人方正浩:信息技術市場的平衡及投資布局
目前信息技術市場如何平衡?我認為主要還是平衡估值和投資。
過去幾年軟件類和硬科技的項目我們都投了不少,也經曆了兩個完整周期,我覺得兩者所面對的産業周期和資本周期其實呈現兩種非常不同的格局。軟件行業在過去三到五年裡隻有資本周期,沒有明确的産業周期,而在硬科技領域裡,比如半導體和新能源,過去兩三年裡的産業周期是非常劇烈的,各個細分品類企業都增速很快。
為什麼會呈現出這樣的差異呢?因為在軟件行業裡,一些企業雖然估值提升非常迅速,但其實他們所面對的這個細分領域的增長速度是非常平緩的。一旦資本的潮水退去,結果就是估值下滑。長期來看,軟件是相當不錯的行業,因為本質上來講,軟件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數據與數據之間的連接,二是人類無差别勞動的自動化,是一個十年以上維持中高速持續增長的賽道。
那我們怎麼來看現在的投資和布局?在軟件行業,得益于我們經曆的完整的資本周期,我們能夠發現這些企業暴露出來的問題。比如,一些公司過去幾年估值提升非常快,拿到了非常多的錢,但因産業周期很緩慢,所以資金轉化成業務和增長的效率是極其低下的。
我們會找什麼樣的被投标的呢?分兩個維度來說,一是通用類,二是垂直類,很多通用類裡的所謂 " 頭部企業 ",自身根基是不牢靠的,增長的效率和估值是不匹配的,其中一些看似非龍頭企業其實過去可能被低估,我們會尋找增長效率更優的公司。在垂直品類裡,我們會更多關注細分品類裡面有比較明确的産業周期的,需求更為剛性的,比如說下遊需求增長帶動剛性需求的企業。
仲黎若:儲能和碳化矽值得關注
半導體賽道在 2022 年發展不易,但也可圈可點,包括汽車、光伏、儲能所驅動的功率半導體,還有很大的增量機會。
智能制造大周期下,市場也孕育了很多頭部的機器人自動化公司,他們在自己的細分賽道跑出了清晰的行業位置。下半場,新能源賽道還是處于非常大的貝塔賽道,光伏、儲能的增速無疑是最高的。在俄烏戰争和各個國家碳中和的驅動下,儲能接下來會有更大的增量機會。儲能海外市場是利潤的源泉,所以具有出海渠道能力、産品力、品牌力這類儲能解決方案公司,我們是非常看好的。
往上遊看,儲能賽道産業鍊條是比較短的,生态位比較好的部位是 PCS 逆變器,EMS 是比較有價值的應用端,尤其是未來發展虛拟電廠方向的延展。再往上遊,比較核心的就是功率器件,也是近年來碳化矽市場也關注度很高,能做高端應用的芯片、模組廠商也值得關注。
我們國家的光伏産業鍊條在各個部位都是 CR-5,基本上我國占了七成以上。光伏本身就是一個大型制造業,在大規模降本的背景下,體量大的上市公司會 " 強者恒強 "。而一級市場創業公司的機會,會出現在新技術變革,例如 topcon、HJT、鈣钛礦等新技術驅動下的新市場機會。
鄭玉芬:創新藥有複蘇迹象,國産替代帶來大需求
我在醫療投資領域做了 15 年,從 2020 年開始的三年疫情,把醫療的投資推到了風口浪尖上。曾經以投 TMT 為主的機構,目前也配置了不少的醫療闆塊資金,導緻 2021 年一、二級市場估值,可以用 " 暴漲 " 這個詞來形容。同時也導緻 2022 年的企業家非常難受,因為高估值下,沒有人願意當 " 接盤俠 ",特别在醫療這塊,如果大家沒有專業背景,不适合做早期的硬科技投資。
與二級市場做投資相比,在一級市場中大家需要從多維度分析,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選準企業的狀态,我更建議有多年投資經驗以及産業背景的人再往前投。在醫療領域,我傾向于投資 A、B 輪的公司。
2023 年,我認為創新藥會有複蘇的迹象,對于新藥研制企業,2023 年将會迎來比較好的融資及上市機會。國産替代帶來很多需求,這是一個确定的趨勢,另外還有很多剛性的臨床需求沒有被滿足,這些方面都有很大的投資機會值得發掘。
韓德祁:氫能産業處于早期階段,但前景良好
氫能在未來的能源結構裡所占比重有較确定的數值,比如 2030 年氫能在終端能源消費占 5%,到 2050 年要超過 10%。從大的能源結構調整的角度考慮的話,氫能的很多細分賽道現在雖然早期,但都有确定性的機會,有些領域甚至中期都看不到行業天花闆。這兩年因為碳中和的原因,其實氫能行業發展得也挺快的。
以前燃料電池氫能這個行業,大家關注得比較多的是燃料電池汽車。但是從 2022 年開始整個大環境變了,在氫能的上遊領域 " 制儲運加 " 這方面就發展得比以前更快一點。尤其是現在,氫能要跟一些可再生能源的項目要結合到一起。
氫能終端的應用成本是比較高的,這也是制約商業化推廣的很大瓶頸,因此,從發展趨勢來看,新型的氫能儲運方式是很多創業公司的重點。2022 年,很多新創業公司都在把一些新氫能儲運的技術路線應用到商業化的示範試驗項目當中。這些新的技術路線解決了能源運輸的成本問題。我覺得投資機構可以關注這些方向。如果放在更長的時間線來看,我覺得氫能是一個确定性的賽道,即便現在仍然是行業的早期。
方昕:投資的三點布局及元宇宙的展望
2022 年的硬科技投資,總結為 " 硬投 ",分兩類,一種是硬着頭皮投,大多數财務投資機構、國有平台,包括一些 CVC,無論項目的階段和估值,都參與進去,不論回報。另一種叫硬着骨氣投,很多投資人是國家一直引導的少數派,有一些在半導體産業鍊深耕多年,他們為了保障産業鍊,去進行布局式的投資,這一類機構是值得尊敬的。
我從宏觀投資邏輯來講講,我們如何布局産業鍊?第一,在新材料方面,我們布局了汽車新能源、智能汽車能源化,智能化帶動車載電子到半導體的産業鍊發展。第二,布局了新能源革命,帶動賽道當中降本增效的材料,比如光伏裡面面向未來的鈣钛礦。第三塊賽道稍微更遠期一點,我們認為是計算革命帶動無人駕駛和元宇宙的科技矩陣革命,現在開始着眼布局,開花結果可能在五到十年之後。
從技術維度來講,我認為大芯片一定是最難的,而且最精端的芯片需要最高的技術支撐。需要我們警醒的點,一是前幾年美國制裁華為,二是現在 PC 的架構基于計算架構,但一方面摩爾定律受到了階段性的挑戰,另一方面整個馮諾伊曼的架構受到了挑戰。
在元宇宙方面,我們認為其最近又進入 GMC 曲線的第二個波谷,元宇宙涵蓋了汽車,未來汽車是元宇宙的一個大的應用場景。2020 年到 2025 年,整個元宇宙的感知端、傳感器可進行布局,因為元宇宙技術的成熟除了感知端,還有通信端。
我們認為需要十年進行技術的叠代,在這十年當中,又蘊藏着計算革命布局,未來的計算一定是在雲端進行大的處理,但處理的數據量如此之大,如果要達到遠期的目标,現在的算力還差 1000 倍。未來的光通性、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光子計算才能支撐起未來真正的自動駕駛和元宇宙的到來。隻有當這些條件俱備了,元宇宙未來才會真正的到來。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