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婉心
編輯|鄭懷舟
近一個月,甯德時代股價幾乎每天創新低。截至 10 月 20 日,甯德時代股價來到 181 元,創兩年半以來新低。
回看僅兩三年之前,市場還并非這番景象。當時正值新能源車火爆高峰期,甯德時代順勢進入快速增長通道,兩年走出了十倍股,甯德一舉變 " 甯王 "。
但漲得快,意味着拐點來得也快。進入 2022 年後,甯德時代便震蕩下跌,今年以來,甯德需要面對的壞消息更密集了。
市占率上,甯德時代連年下滑。去年,甯德時代國内市占率 48%,較前一年下滑了 4 個百分點,而在今年上半年,甯德市占率進一步下滑至 43.4%,今年 9 月,這一數據進一步跌破 40%,創 17 個月新低。
與此同時,比亞迪電池今年上半年市占率從 23.4% 提升至 30%。
面對份額下滑,以及可能帶來的中低端電池市場失利,今年年初甯德時代推出了備受争議的 " 锂礦返利 " 政策。
這類綁定客戶的策略,背後透露出兩層信息。一方面,向來強勢的甯德放下架子,給客戶讓利,無疑是甯德焦慮和市場内卷的顯現,另一方面,憑借局部壟斷的市場地位,甯德現在仍有話語權讓大客戶給自己 " 表忠心 ",防止其倒戈。
國内市場内卷,國外市場也不讓甯德時代省心。去年開始,出海歐美是甯德時代的重中之重,但歐洲雙反調查以及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推行接踵而至,對甯德股價造成又一重打擊。
9 月 26 日,甯德時代和福特合作的美國工廠傳出 " 暫停 " 消息後,當日甯德下跌 2.3%。
對于甯德時代的投資者們而言,雖然公司眼下的隐憂越來越明顯,但也并非毫無成長性。聆澤私募研究總監朱偉琪向 36 氪表示:"目前甯德的估值,是能反映出所有(投資者的)擔憂的,擔憂越多估值越低,想象越多估值越高,顯然現階段,甯德是擔憂多于想象。"
甯德時代股價走勢 來源:Wind
01 業績上行,股價下行
實際上,從基本面看,甯德時代的報表幾乎沒有硬傷。截止今年中報,甯德時代上半年營收增速 67.5%、歸母淨利潤 207.17 億元,同比增長 153.64%,二季度單季同比增速 63.22%,環比增速 10.92%。
按年看,2018 年至 2022 年,甯德時代營收年均複合增長率爲 82.52%,同期,歸母淨利潤從 33.87 億元增長至 307.29 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 73.55%,均處于高增長态勢。
但即便如此,甯德在二級市場上仍舊走勢較弱。截至 10 月 20 日,甯德最新股價已較 2022 年初腰斬,近兩個月内跌去 20%,市值蒸發超 2500 億元。
問題主要出在了市場對其的負面預期上。首當其沖就是短期的供需矛盾,以及中期的競争格局。
短期看,供需進入階段性去庫存的市場飽和期,兩年前的風口已不再,公司中報也披露産能利用率僅 60% 多。中期看,比亞迪和中創新航等競争對手市占率的大幅提升,都對甯德時代形成了壓制,疊加出海不确定性,份額維持再次成謎。
這兩方面恰恰對應了甯德時代此前在二級市場上的兩條護城河,一條是高增長,一條是高份額。
制造業避不開周期。經過兩年瘋狂的産能擴張後,國内動力電池開始進入去庫存周期。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産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今年前 8 月,動力電池産量達 419.7GWh,裝車量爲 219.2GWh。這意味着,200GWh 的電池進入庫存,動力電池的産量遠高于需求。
2020 年時,新能源車市場井噴,由于當時電池産能緊缺,電池廠加速擴産匹配需求,給幾年後的階段性産能過剩埋下伏筆。根據媒體統計的數據顯示,過去三年甯德時代動力電池産能從 2019 年 53GWh 躍升至 2022 年的 390GWh,3 年時間增長了 7.4 倍。
到了今年上半年,甯德時代總産能爲 254GWh,而産量僅爲 154GWh,産能利用率跌至 60.5%,閑置産能達 100GWh。
實際上,以甯德的壟斷态勢,如果隻是市場飽和與供需變化,并不會出現明顯的份額和毛利下降。但去年以來,比亞迪成了預料之外的因素,其在下遊車市爆賣,直接威脅到了甯德時代的市占率。
今年 1 月,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産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比亞迪在動力電池行業的市占率超過 34%,和甯德時代的差距一度縮小到僅 10 個百分點。尤其在細分的磷酸鐵锂市場,比亞迪今年 1 月市占率已經達到 51%,反超甯德時代。
比亞迪對甯德時代份額的侵蝕,來自于兩個層面。一方面,比亞迪電池自産自銷,其整車的爆賣也就自然帶動了電池産品的銷量,另一方面,比亞迪整車爆賣,虹吸效應會導緻甯德時代的整車客戶銷量增長不及預期,進而減少了上遊電池訂單。
整車銷量來看,比亞迪 9 月銷量高達 28.75 萬輛,同比高增 42.83%,今年 1 月至 9 月,比亞迪累計銷量 207.96 萬輛,已超去年全年 186.85 萬輛的銷量。繼去年爆賣之後,今年勢頭隻增不減。
02 隻是時代的甯德?
爲了遏制比亞迪勢頭,甯德時代罕見推出锂礦讓利政策,也就不難理解。雖然行業對甯德時代這一策略褒貶不一,但卻是甯德重壓之下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朱偉琪認爲,甯德時代和頭部車企深度綁定,關系到未來五至十年的出貨情況,隻要這些車企的份額拿到,甯德就可以不用擔心産銷率。
" 至于虹吸效應,我認爲最厲害的時候已經過去,即去年到今年這段時間。"朱偉琪指出,今年以來,理想等新勢力車企開始放量,打破了過往特斯拉和比亞迪兩家獨大的局面,反過來對比亞迪造成一定威脅。
今年 1 月至 9 月,新能源汽車國内銷量 545.3 萬輛,同比增長 30.5%。多家新能源車企增速遠超行業大盤,比如理想汽車同比增長 180.95%,極氪同比增長 100.2%。
橫向來看,比亞迪交付量累計 208 萬輛仍斷層式第一,但今年多個新能源車企放量之後,比亞迪同比增長幅度已從去年前三季度的 161.8%,回落至 75.5%。
不過,這并不完全意味着甯德脫離危機,畢竟 " 去甯德化 " 早已步步深入。增長 93% 的廣汽埃安,中航锂電已經替代甯德時代成爲其第一供應商,而甯德最大的客戶特斯拉,也開始在 Model Y 上搭載比亞迪的磷酸鐵锂電池。
另一影響甯德時代維持市場地位的因素,是産品結構的變化。
今年國内市場的内卷,圍繞低廉、降價的價格戰展開,電動車消費降級是大潮,并傳導至整個汽車産業鏈。
甯德作爲上遊電池廠,在高端三元锂電池和中低端磷酸鐵锂電池,市占率都曾稱王,但今時不同于兩年前,門檻較低的磷酸鐵锂電池已被比亞迪追趕上來。今年 7 月,比亞迪磷酸鐵锂電池裝機量一度超過甯德時代,後又在 8 月被甯德反超,二者陷入貼身肉搏。
一位投資者表示,甯德時代低端電池已經失去先發優勢,高端麒麟和快充技術是甯德的拳頭技術,但走不了量,決定電池企業的根本在低端電池。
對此,甯德時代的策略是,通過創新技術在中低端電池領域打出差異化,比如磷酸鐵锂 4C 超充電池、成本低于锂電池的鈉離子電池、M3P 電池等,甯德時代均有布局。
不過,在财新的采訪中,一家電池企業技術負責人認爲 " 甯德時代的技術壁壘并不是牢不可破的 "。
從電池行業屬性來看,電池化學技術的新材料研發應用過程較爲漫長,而現有材料體系相對穩定,使得主流企業之間并沒有根本性技術差異。
該技術負責人表示,其他企業即使無法獲得最新的技術和産線信息,總能想辦法找到上一代電池材料和設備。他認爲,這些企業隻要不斷追随 " 複制 ",就能赢得更重視成本的客戶,從甯德時代手中搶走部分市場。
03 出海前景模糊
國内市場已不足以保證甯德時代的市場份額優勢之時,歐美市場是其尋求增量的關鍵所在。但顯然,今年宏觀環境的背景下,出海也成了一塊難啃的骨頭。
由于前期市場對甯德時代出海的預期十分高漲,在歐美傳出一系列負面消息後,甯德時代股價明顯走弱。可以看出,現階段海外市場承擔了甯德主要的估值想象力。
甯德時代今年中報顯示,海外業務收入 656.84 億元,收入占比達 34.71%,接近四成的占比已經是甯德支柱之一。基于此,如果海外業務遭受重大沖擊,公司存在營收下降和投資損失雙重打擊。
不少投資者認爲,歐盟雙反最終隻是雷聲大雨點小,歐盟新能源車企離不開甯德時代的供應,美國市場是更爲嚴峻的那一個。
美國《通脹削減法案》不僅限制電動汽車産地,還限制電池組件和原材料産地。法案提出,2024 年之前,電池組件(包括電池正負極材料、電解液等)在北美當地化生産的比例要達到 50%,2024 年達到 60%,此後這一比例要逐年提升,2029 年要達到 100%。
瑞銀中國汽車行業研究主管鞏旻認爲,上述條文并不是直接禁止車輛使用中國電池組件和原材料,但車輛沒有補貼意味着中國電池企業的成本優勢會被部分抵消,有可能間接将甯德時代和供應鏈等企業排除在競争之外。
此前受美國汽車行業大罷工影響,福特和甯德合建工廠傳出 " 暫停 " 消息,導緻後者下跌 2.3%,随後持續震蕩下滑。
" 考慮到美國對制造業回流以及本土化發展的支持力度,現在很多機構在做模型時,都會對甯德在北美份額持有保守甚至悲觀預期,我很同意這種謹慎的态度。" 朱偉琪表示。
但他同時認爲,甯德和福特的技術授權模式,是非常好的出海方法,如果跑通後,其他北美車企應該也會效仿,那就能緩解不少壓力。眼下暫停是罷工影響,并非模式出了問題。
模式沒有問題,但歐美出海能否推進順利,本質上還要看大環境吃飯,前景依舊模糊。
朱偉琪測算,未來甯德時代要維持住穩定增速,需要靠海外新興市場驅動,國内業務貢獻會逐步下降,考慮到地緣政治因素,歐洲市場預計略降,可能維持在 15% 左右,而美國至多 5% 左右,剩下的則要靠東南亞等其他新興市場。
關注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