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現行的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是 15 年。平地一聲驚雷!養老保險最低繳費要從最低 15 年上調至 25 年起步,甚至要到 30 年。
社保專家的理由很簡單:人家發達國家都要求 30 年繳費才能拿全養老金,咱們中國隻繳 15 年就能領養老金,會造成養老基金庫存嚴重不足,所以,要提高最低繳費年限,不能讓打工人占便宜了。
有些社保專家都是 " 磚家 ",不食人間煙火,有一種何不食肉糜的心态,不知道很多普通打工人是沒有錢繳社保的,不知道大多數普通退休老人都是依靠養老金生活的。普通人不像有錢的專家那樣,不靠養老金,因為他們有房租有股票有基金有睡後收入。
我們來計算一下,按照最低基數(60% 的檔次)繳最低年限(15 年),退休之後能領多少錢的養老金?看看這些人的生活壓力到底有多麼大?呼籲社保專家制定更加溫暖的政策。
養老保險,現在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一類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我們先粗略估算一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按照最低 60% 檔次繳費,繳足 15 年的最低年薪,等退休時可以領取多少養老金?
首先,我們知道,公務、事業、央企、國企等體制内單位都是按照本人的平均工資為基數,足額繳納的。有些福利比較好的單位,還會按照較高的基數來幫職工多繳社保,讓職工多占一點便宜。
但是,在民企、私企裡,有些無良老闆會按照最低标準(平均工資的 60%)給員工繳社保。另外,還有一個群體就是靈活就業人員,他們沒有單位繳社保,隻能自己全額買社保(單位繳的那一部分和個人繳的那一部分都要自己花錢買),所以,他們可能隻買最低标準的社保。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在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 60% 至 300% 之間。我們假設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為 6000 元,繳費基數就是 3600 元至 18000 元。按照最低 3600 元的基數繳社保,每個月繳 3600*20%=720 元,一年要繳費 8640 元。
60% 進入統籌賬戶,40% 進入個人賬戶。60 歲退休,個人賬戶 51840/139=373 元。統籌賬戶計發的基本養老金是 720 元。那麼,他可以拿到 1093 元的養老金。
假設當地平均工資為 5000 元,按照以上公式計算,退休後的養老金隻有 911 元,還不到 1000 元。
我們再看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
計算方式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完全不一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分為兩個部分的錢,一個是個人繳納的個人部分,一個是當地财政補貼的部分。
個人購買的最低檔次一般是 200 元(最高的有幾千元),買 15 年總共是 3000 元。财政補貼的基本養老金一般是 100 元左右,隻有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稍微高一點,所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餘額大約為 3450 元左右。
假設他在 60 歲退休,個人賬戶養老金是 3450/139=25 元。假設當地的基礎養老金為 100 元,那麼,他的養老金就是 100+25=175 元。全國平均值大約是 190 元左右。
PS:我們從以上兩個公式可以看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至少有五倍的差距。所以,誰不願意多繳養老保險呢?隻是沒有錢,如果把最低繳費年限從 15 年提高到 25 年,有利于養老基金的大池子,但不利于有些低收入的群體。
這三類人要哭死了!
第一類人,年齡比較大的人。他們由于工作不穩定或收入不高,所以,以前沒錢買社保,等有錢買社保的時候,年齡已經大了。比如,有人從 45 歲買社保,買夠最低 15 年的年限,正好到 60 歲退休,可以享受養老金,如果提高到 25 年,這類人要哭死了,難道讓他們工作到 70 歲嗎?
第二類人,收入很低的人。按照最低标準繳社保,一年也需要萬八千元。有的人一年還掙不了幾萬元,拿出萬八千元繳社保是真肉疼呀。如果延長到 25 年期限,經濟壓力可想而知。
第三類人,4050 人員。40 歲以上失業的女性、50 歲以上失業的男性,統稱 4050 人員。這個群體已經找不到工作了,可能隻能去打零工或者打掃衛生、看大門、收停車費,工資少得可憐,讓他們再繳 25 年的社保,他們真的要哭紅了眼睛。
PS:你若贊同,多多轉發給親朋好友,呼籲政策更加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