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現場拍攝
車市競争已經白熱化,價格戰越打越激烈,對于車企而言,爲了能夠拿出加量不加價的産品,降本那就是必須的。
車企要降本,壓力肯定直接會傳遞到供應商這邊。而在尤其卷智駕的當下,原來價格昂貴的激光雷達要不要降本?要如何降本?也是擺在眼前必須要解決的課題。
畢竟,關于自動駕駛路線之争,關于激光雷達的去留問題行業裏面已經吵了好幾年了,激光雷達到底有多大用處?必須用還是可以不用?
未來,純視覺和融合路線誰将最終戰勝誰,尚且沒有定論,但能确定的是,作爲汽車上最貴的智能駕駛核心部件,在當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放緩、車企降價促銷的背景下,激光雷達必須 " 更便宜 " 才行。
這也是爲什麽速騰聚創要将激光雷達的價格打到 1000 元左右。
價格探到千元
随着智能駕駛功能逐漸下沉到價格更低層次的車型上,車企對于激光雷達的取舍就愈發激烈。
" 一台 15 萬的車,如果說給它 4% 的成本去做智駕的方案,那就隻有 6000 塊錢,這個情況下,隻能做低階的駕駛,因此也就不得不把激光雷達抛棄掉。" 速騰聚創 CEO 邱純潮坦言道。
但是現在市場的情況到底是什麽樣?不光是中高端的車型在卷智駕,15 萬級左右的車型也開始瘋狂卷智駕,用戶想要的不僅是價格更便宜,還要智能化的東西一樣都不少。
而車企的智能駕駛功能想要覆蓋到更多價格區間的車型,激光雷達廠商也想搶占更多客戶,那就必須要有更便宜的激光雷達。
邱純潮認爲,現在面臨最大的競争有三個:如何把激光雷達做成 20 萬以上車型的标配?如何讓 15-20 萬的車有選配的權利?以及接下來能不能把 15-20 萬的車做标配?
最近,速騰聚創就在深圳發布了 M 平台新一代中長距激光雷達—— MX,最遠測距可達 200 米,126 線。
相較于 M1/M1 Plus/M2,MX 體積下降 40%,厚度降低 44%、僅爲 25mm,且其外露窗口片面積降低 80%,這也就意味着 MX 可靈活嵌入汽車的擋風玻璃後、車頂、前照燈和進氣格栅等位置。
更爲重要的是,速騰聚創 CEO 邱純潮還宣布預計 MX 的成本低于 200 美金,已實現第一個項目的量産。接下來 1-2 年,在生産良率的優化下、上遊供應鏈的支持推動下,最終 MX 價格會鎖定在千元級别。這也就意味着激光雷達行業将迎來 " 千元機 " 時代。
激光雷達降本,靠的是什麽?
對比之前國聯證券的預測,即 2023-2027 年單顆激光雷達價格分别爲 4500、3800、3300、3000、2800 元,速騰聚創的 MX 不僅降價的速度拉快了不少,而且降價幅度高達 50% 左右。
根據汽車之心數據,激光雷達總成本中分立收發模塊占比約 60%,人工調試成本占比約 25%,控制模塊、機械裝置等合計占比約 15%。
MX 通過搭載速騰聚創全自研專用 SoC 芯片 M-Core,将整個後端電路集成至單芯片中,使 MX 主闆面積減少 50%,功耗降低 40%,且成本大幅降低。
據介紹,M-Core 集成 4 核 64bit APU+2 核 MCU、主頻 1GHz,8MByte 片内存儲單元,同時,還集成多阈值 TDC(時間數字轉化器),使弱回波檢測能力提升 4 倍,相當于将距離分辨能力提升 32 倍。
圖片來源;現場拍攝
除此之外,M-Core 還沿用 M 平台同款二維 MEMS 掃描芯片,同時實現收發系統的芯片叠代升級,在保證性能的同時降低成本。
同時,還通過對收發模組進行模塊化平台化設計,基于上遊供應鏈通用芯片器件的叠代,僅 pin-to-pin 升級收發模組中激光收發芯片器件,即可完成探測性能提升,減少設計變更成本。
按照速騰聚創提供的信息,MX 已經獲得 3 個量産項目定點,預計首個項目将于 2025 年上半年開始大規模量産。
而 MX 的制造基地 "MARS 智造總部基地 ",占地總面積達 10 萬平方米,目前第一期已順利開展建設,預計 2024 年第三季度可投入使用。至 2025 年第一季度,首批 MX 産品将從 MARS 智造總部基地出廠,并實現量産上車應用。
可以預見,随着智能駕駛需求的不斷爆發,車載激光雷達的滲透率也将會出現快速增長。而與此同時,激光雷達的價格戰也會打得愈發激烈,隻有把價格打下來,才能真正實現市場上的大規模上量。
不管是對于速騰聚創還是其他激光雷達廠商來說,通過價格戰去搶奪地盤固然重要,但能否具備盈利預期也将是這個行業未來各家都要面臨的挑戰。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韓敬娴,編輯|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