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張 鷗
編輯 / 塗彥平
設計 / 師玉超
來源 / automotive news,weforum,作者:Hans Greimel,題圖:insideEVs
首先,豐田當然不反對電動汽車。
這家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公司已經投入了數百億美元,預計在 2030 年銷售 350 萬輛電動汽車,包括雷克薩斯高端品牌的 100 萬輛。雷克薩斯更是目标到 2035 年在全球範圍内隻銷售純電動汽車。
引發争論的是,豐田認為電動汽車不應該是唯一的答案。
在其他公司積極轉型的時候,豐田一直顯得有些不以為意,這也引來了種種質疑聲。過去數月,豐田一直在強調混合動力車的重要性,甚至為此與日本政府進行了溝通。如今,他們又搬出了新的數據和事實,試圖用科學進行反擊。
該公司的首席科學家吉爾 · 普拉特(Gill Pratt)1 月份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演講中提出了這樣一個主張:科學計算表明,在某些領域大行其道的純電動汽車戰略并不可取。我們應該将電動汽車、混合動力車以及其他綠色技術相結合,多管齊下。
數學題
普拉特使用一種數學計算方法說明了自己的論點。
他的模型假定了一個由 100 輛傳統内燃車組成的車隊,每公裡行駛平均排放 250 克二氧化碳。接下來,假設锂的數量有限,能夠制造 100kWh 的電池。
如果這些锂被集中用于一個 100kWh 的電池,它可以支持一輛頂級特斯拉純電動汽車。在這種情況下,100 輛車的車隊将由 1 輛電動車和 99 輛傳統汽油車組成,平均車隊二氧化碳排放量會下降到每公裡 248.5 克。
但是,如果有限的锂被分散到數量足夠多的 1.1kWh 電池中,将能夠支持 90 輛混合動力車,車隊便由 90 輛混合動力車和 10 輛傳統内燃車組成,在這種情況下,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驟降至每公裡 205 克。
100 輛燃油車;1 輛電動汽車和 99 輛燃油車;90 輛混動車和 10 輛燃油車▼
結論是,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一隻龐大的混合動力車車隊将比數量較少的純電動汽車發揮更大的作用。要最大限度地減少碳排放,應該将有限的锂供應分散到盡可能多的汽車中,使盡可能多的車輛電氣化。
" 最終,時間會證明,我們的觀點實際上是正确的。" 普拉特在圓桌會議上說道," 無論如何,在世界各地使用的動力系統都會是多樣化的。"
資源的制約
擔任首席科學家的普拉特同時也是豐田研究院院長,管理着這家汽車制造商在美國的未來技術小作坊。他是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專家,1979 年進入麻省理工學院,21 年後加入了富蘭克林 · 歐林工程學院,從事自動化和機器人項目的工作,随後轉到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直到被豐田挖走。
這個模型計算,便是這位科學家為了支持公司發展路線圖所帶來的最新腦筋急轉彎之一。
總的來說,普拉特和他的團隊所揭示的是迫在眉睫的锂供應短缺問題——這已經是衆所周知的事情了。
(圖源:toyotanews.eu)
越來越多的全球汽車制造商計劃放棄内燃機,采用 100% 純電産品陣容作為他們實現碳中和的途徑。包括讴歌在内的另一家日本車企本田公司也加入了大衆、福特和通用等汽車制造商的行列,積極投身于電氣化轉型。
相比之下,以豐田和現代集團為首的一些公司選擇了更平衡、更多樣化的方法。現代汽車在發布電動車型的同時,也一直在研發燃料電池汽車,更擁有一個龐大的氫能願景。
普拉特将今天這個行業對電動汽車的熱情比作昨天對自動駕駛的信心,認為這是過度樂觀。他引用阿馬拉定律來形容這樣的現狀:人們總是高估一項科技所帶來的短期效益,卻又低估它的長期影響。
他認為,锂的短缺和充電基礎設施的缺乏将造成一個不可避免的瓶頸,在未來十年裡,純電動汽車的大批量推廣最終不得不被扼殺。
" 會有一個臨界點到來。" 普拉特說," 時間站在我們這邊。這些短缺——不僅是電池材料的短缺,還有是充電基礎設施的短缺——将使人們充分認識到,單一尺寸并不适合所有人,最好的答案實際上是不同類型車輛的混合。"
普拉特說:" 世界上的資源發展具有制約因素,包括物質資源和充電基礎設施以及可再生能源。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如何減少未來的二氧化碳總量?這應該是一個成熟的、理智的讨論,而不是一種夢想化的追求。"
豐田公司從幾個預測中得出結論,遠在 2040 年的未來,锂的電池需求将繼續超過供應量。在這樣一個時間框架内,供應量僅能滿足全球總需求的三分之一。主要的原因是開設一個新的電池工廠隻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但挖掘一個新的礦井卻需要長達 16 年的時間。
更何況,這種壓力并不限于锂。
行業研究顯示,電池所需的一系列其他金屬也正在陷入供應短缺,包括鎳和錳。除了壓制電動汽車的供應,這些材料的短缺也可能推高電池成本。因此,普拉特認為,更高的價格反過來可能抑制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購買需求。
事實上,普拉特的妻子擁有一輛特斯拉 Model X,這也是為什麼他開始研究電池。他的妻子每天駕駛這輛車的行駛裡程不到 50 公裡,他指出,這意味着 90% 的锂離子電池是無用的。
" 這是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材料浪費。" 他說," 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制造商更加坦誠面對實際狀況,無論是對公衆還是對政策制定者。"
本文由汽車商業評論原創出品
轉載或内容合作請聯系說明
違規轉載必究
掃碼加入讀者微信群
交流汽車話題
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