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菜刀、5 根黃瓜,靠着 " 快準狠 " 的刀工,一盤切了近 3000 刀的蓑衣黃瓜展示在眼前。4 月 22 日,在淮陰(丁集)黃瓜節上,圍觀市民對他連連稱贊。而這名戴着眼鏡、看着憨厚可愛的 95 後小夥張浩,卻是位擁有 10 年經驗的大師傅。
一度 " 廢寝忘食 ",十年來的每一步都算數
" 孔雀開屏剛做好,那我給你們做一個蓑衣黃瓜。" 戴着高高的廚師帽,長着一張娃娃臉,每逢有人來問他的作品,張浩總是笑眯眯地。不到 3 分鍾,一根 15cm 長的黃瓜,就成了有千絲萬縷聯系的黃瓜網。而這份熟練,背後是他這十年歲月的證明,至于練廢了多少根瓜果,他自己也統計不清了。
張浩今年 28 歲,中考時分數不高,便進入了淮安一所中專院校,當時,他考慮自己理科專業不太擅長,就盲選了烹饪專業。當時學校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輸出,主要就是看書、背書,張浩不想再渾渾噩噩下去,決心想要提升學曆,幹出一番事。
" 學習時候總是困,沒辦法,我就抱着書站在垃圾桶前,我到現在都記得夏天垃圾的味道。" 張浩告訴記者,當時自己不想浪費時間,就想多背背書,垃圾桶的味道相當提神,聞完腦子都清醒了。
就這樣,日複一日,除了背書,他還要練習刀工,每天從早上練到晚上。"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 " 這句話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印證。由于興趣所在,隻要一拿起菜刀刀和果蔬,他就停不下來,甚至還一度爲此 " 廢寝忘食 "。
看上去隻是切切弄弄,可是做起來,需要手去控制力度、角度、厚薄、擺盤,真不是個容易的事。有一次,他差點把食指的手指頭給切掉,到現在還有疤痕在上面。最難的是,隻要一刀切錯了,這整根蘿蔔或者黃瓜就廢了。起初,隻要切錯了,張浩就把瓜果吃掉,後來,每次購買幾十斤來練習,他一聞到味道就想吐,時常崩潰到想放棄。堅持、放棄、再堅持、再放棄、再來一次 …… 在這樣的反複中,他終于練成了,最後,張浩靠着單招考上了揚州大學的烹饪專業。手上無數和刀摩擦形成的老繭,就是他過往歲月的記錄。" 現在真的很慶幸自己堅持下來。" 張浩說。
每天不摸刀,心裏不踏實
如今,張浩入職了中專院校的老師,看到一個班級學生切出來的樣子各有各的搞笑,他不禁想起自己無數個挑燈練習的夜晚,在發現有學生想要放棄的時候,他總是鼓勵他們,再練練就好了,快了。
一起來黃瓜節參展的還有小王同學,這次他的主線任務是,用噴霧把作品噴得鮮亮。他表示,剛開始接觸這行真的很難,切也斷,擺盤也不好看,雕刻出來也四不像,但他想向老師們學習,通過這幾年的在校時光,能讓自己擁有一些技能。
即使現在,張浩依舊每天練習。張浩告訴記者,一天不摸刀,他就渾身不得勁。除了給學生上課的時間,他都用來練習。現在,他經常參加一些職業技能比賽,在賽前,他會一個人留在教學樓五樓,淩晨伴着星光回家。知道此次黃瓜節要來展示後,他和另一位雕刻瓜果的紀中林老師忙活了不少日子。平常是哪個瓜果便宜,他們就用哪個,這次爲了黃瓜節,特意做了黃瓜主題的作品。他們的展位,引來了不少人來圍觀,耳邊不時傳來 " 太牛了 "" 好厲害 " 的叫好聲。
去親友家吃飯得掌勺,老丈人隻愛吃他做的飯
烹饪專業的浪漫大概在于可以做出愛心早餐,可以切出一朵花,可以做出很多美味。
" 最好的愛應該就是并肩同行,一起成長了。" 張浩的妻子是他的中學同學、大學同學,也是工作同事。雖是同一個專業,妻子更擅長于教學設計,在張浩苦練技能參加職業大賽時,妻子也在爲了教師能力大賽等賽事做準備。張浩說,他們一個負責文,一個負責武。
有時,做出特别的作品,張浩會第一時間發給妻子看。不過,偶爾浪漫的小花,也會被反饋一句語帶嫌棄的 " 切,搞這套!" 雖然嘴上說着看多了這種冷拼雕刻,但是兩人心裏依舊很甜蜜。
朋友喜歡來張浩家做客,每每來吃飯,張浩都會變着花樣去擺盤,做一朵花、盤個蝴蝶、挂個燈籠 …… 大家樂于看他的 " 小把戲 ",朋友們紛紛表示,來張浩家吃飯,就像是五星級酒店的私人定制餐,而且大廚單獨爲這一桌忙活。" 就比如黃瓜吧,好看又好吃,他切得薄,調料相當入味。" 朋友說,不管什麽樣的食材,到了張浩手裏,都變成黑珍珠級别的精品菜。
如此受親友歡迎,張浩向記者 " 吐槽 ",除了在家裏,即使是去朋友家吃飯,自己也得帶着菜,被要求掌勺。不過,因爲這個技能,張浩備受老丈人喜愛。" 老爸說除了我做的菜,别人的都不想吃。" 張浩表示,他因爲抓住了老丈人的胃,成功赢得了他的心,放心把女兒交到了自己手中。
現代快報 + 記者 李子璇
(編輯 範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