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中文機械結構打字機,是不是很大膽。
76 年前,著名文學家林語堂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成熟且易用的中文打字機—— " 明快打字機 "。這台打字機本應使用它那已經具備現代輸入法雛形的 " 上下形檢字法 " 和精巧的機械結構,來撞碎中國近代化路程上的一塊巨大攔路石。但因爲造價高昂與戰火," 明快打字機 " 成了時代的眼淚。
兩個月前,張藝謀導演接受了央視的采訪,談到了他原本想在《滿江紅》中實現 " 一鏡到底 " 的效果,但是放棄了。
" 萬惡之源 "
因爲《滿江紅》跟票房一樣多的争議,這段跟所有導演接受采訪時用的 " 侃大山 " 話術沒什麽不同訪談,以 " 我放棄了 XX" 和 " 我原本想 XX" 的句式,成了 " 九轉大腸 " 後最火爆的鬼畜素材和梗。
這兩個十八竿子都打不着的故事,卻意外地在 2023 年 3 月 26 日,于争議跟《滿江紅》一樣多的 " 何同學 " 的新視頻中串聯了起來——緣,真是妙不可言。
在斷更了近半年後," 老師好我叫何同學 " 終于想起了自己的 B 站賬号密碼,更新了他創立頻道以來 " 制作時間最長 " 也是 " 最棒 " 的一期視頻——《我們做了一台中文打字機 ...》。
這個視頻中," 何同學 " 高水準制作風格有着穩定的發揮,流暢的運鏡、巧妙的特效、簡單易懂的文案,以及有趣的創意,講了個關于林語堂發明打字機的有趣故事,也講了個他們複原林語堂打字機的有趣故事,順便在視頻标題玩了下文字遊戲。
在不到十分鍾的視頻中創造出了有起有伏、趣味十足的觀看體驗。然而,自 Air Desk 以來一直纏繞着 " 何同學 " 的 " 形式大于内容 " 幽靈,在這期視頻後又找上了他,新的一輪争議再一次将 " 何同學 " 推上了風口浪尖。
要理解當中的争議,我們首先需要理解 " 明快打字機 " 是什麽。考慮到讀者老爺們未必會去看 " 何同學 " 的視頻,因此我會講得細緻一些。
在上世紀初,剛剛走上近代化進程的中華民國,在信息傳遞的現代化上,撞到了一個巨大的壁壘——中文輸入。
在表音文字中通行無阻的 26 鍵英文打字機,遇上中文這種表意更重于表音的文字,變成了一坨廢鐵。
我司 ROOT 老師拼出來的樂高積木版打字機
而彼時雖有中文的打字機,但其使用的輸入方式與檢字原理,與近一千年前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沒有本質上的區别,不僅輸入效率低,體積等同字庫大小的基本原理也讓它能夠容納的漢字十分有限——基本隻有兩三千字。
大概長這樣
第一個就這個問題給出成熟解決方案的人,是林語堂。《京華煙雲》的作者、兩度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知名作家、翻譯了《浮生六記》的著名譯者、編撰了《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的語言學家,以及——世界上第一台成熟中文打字機的設計者。
從 1916 年開始,他花了十幾年時間設計這台打字機。在設計稿完成後,爲了有足夠資金去生産,他又花了十幾年寫了不少作品來賺取稿費,《京華煙雲》《吾國與吾民》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最終,在 1947 年,這台被稱爲 " 明快打字機 " 的産品誕生了。
這台打字機在文字檢索與輸入結構兩個層面上,都讓 " 中文輸入 " 在設備層面有了突破性的飛躍。
對漢字來說,輸入法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用一套簡單易懂的方式,在一個龐大的字庫裏檢索到所需要的字。
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拼音輸入法,使用的是拼音索引,聲母爲第一級檢索,韻母爲第二級檢索,将字庫裏的字按照讀音排列,通過這兩級檢索我們能夠在字庫中定位出一個範圍,然後在這個小範圍裏找到所需要的字就可以了。
而 " 明快打字機 " 所使用的 " 上下形檢字法 " 則不同,林語堂沿循了 " 偏旁部首 " 的思路,将漢字按照字形重新排布了一遍順序,并整理歸納出了 36 個上形與 28 個下形。因此,所有漢字都能夠通過第一級的上形檢索,第二級的下形檢索來框定出其所在——也就是說,你隻要知道這個字怎麽寫,就基本能在三次選擇後找到這個字。
這是一套成熟、簡便且幾乎不需要嚴格訓練就能掌握的檢字方法,後世在電子計算機出現後發明出的 " 五筆輸入法 " 和 " 倉颉輸入法 " 中,都有對這套邏輯的沿襲。
某種程度上,你可以認爲林語堂在發明打字機的同時,順便把 " 中文輸入法 " 這個概念給發明了。
在通過 " 上下形檢字法 " 解決了漢字的檢索問題後,林語堂又用一套精巧的機械結構解決了字庫的與打字機體積的悖論問題。" 明快打字機 " 有着 1 個大滾筒,6 個中滾筒,36 個小滾筒的三級滾筒結構,每個小滾筒上有 8 面,每面 29 個字模,一共是 8352 個字模。這些字模中絕大多數是成型的漢字,按照 " 上下形檢字法 " 的方式排列,少部分是偏旁部首一樣的漢字部件,讓使用者能夠通過組合的方式打出生僻字。
在這套三級滾筒外,林語堂還設計了一個小号的滾筒,讓使用者能夠通過打字機上的放大鏡來查看與選擇想要的漢字,與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輸入法中的 " 多行候選 " 功能一緻。
如此,一台體積小,按鍵少(64 個主要按鍵,8 個數字鍵,2 個輔助鍵,相較于當時的中文打字機而言是數量級上的差距),且簡便易用的中文打字機便成功地被創造了出來。
明快打字機按鍵圖
可惜的是,這台打字機并沒有如林語堂所幻想的那般改變 " 中文輸入 " 的曆史進程,因爲造價的高昂與戰火帶來的不穩定市場,并沒有制造商願意投資生産 " 明快打字機 ",林語堂傾家蕩産制造的唯一一台原型機也在多次搬家後遺失。現今存世的,也隻有當年林語堂申請專利後留下的專利文件。
" 中文輸入 " 的窘況,直到三四十年的時間後,才随着 " 五筆輸入法 "" 倉颉輸入法 " 等當代輸入法的發明而得到解決。
對身爲中文使用者的我們而言,這是個如 " 差分機 " 一般完美的 " 時代眼淚 " 故事。
以這個故事爲底闆," 何同學 " 一貫喜歡 " 上價值 " 的 " 滿分作文 " 風格文案,有着相當大程度的發揮空間。而他在講述這個故事的同時,複刻這台打字機的做法,也無疑是對百年前林語堂先生的一次絕佳緻敬。
但是,不忠實的還原便不是完整的緻敬,反而有借題發揮的嫌疑。" 何同學 " 自述這個視頻是他們 " 制作周期最長 " 也是 " 最棒 " 的視頻,這裏的 " 最棒 " 就視頻而言可能是,但對這台 " 打字機 " 來說,則很難稱得上。
在他和他的工作室研究制作了三個月之後," 明快打字機 " 精巧機械結構帶來的超高制作難度,讓他們放棄了制作一台機械結構的 " 明快打字機 ",且這種放棄不是許多勵志故事中的 " 欲揚先抑 ",而是真的放棄,他們直接轉向了 " 用現代電控技術還原其神韻 "。
這個轉折,讓視頻開頭兩分鍾的高昂鋪墊化作烏有。" 明快打字機 " 真正偉大之處便在于其因爲時代的局限,隻能以極爲精巧的機械結構來完成工作,當中蘊含的劃時代意義與機械美感才是人們真正爲之着迷的地方," 用現代電控還原其神韻 " 這種做法,與用現代計算機來嘲諷 " 差分機 " 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屬于是緻敬緻到了人家的鼻子上。
在觀衆口中," 何同學 " 也獲得了一個 " 用電鑽演示鑽木取火 " 的美稱
而視頻中 " 先揚後抑 " 中 " 揚 " 和 " 抑 " 的巨大差距,也讓 " 何同學 " 在 " 張藝謀語錄 " 流行了兩個月後,成了這個梗的又一個絕妙诠釋。在該視頻的評論區中,你能看到濃度極高的,用張衡的 " 地動儀 " 來類比的玩梗文案。
不過,玩梗歸玩梗,如果 " 何同學 " 真的能夠用現代技術還原 " 明快打字機 " 的神韻,配合其将林語堂的故事講得深入淺出、趣味十足的文案,以及他千萬級粉絲量的影響力,也不失爲一個足夠正向的科普視頻。
但很遺憾," 何同學 " 所說的用電控技術還原 " 明快打字機 " 這點,是相當值得懷疑的。
在整個視頻中," 何同學 " 隻是大概講述了 " 明快打字機 " 的工作原理,但卻缺乏了細節上的設計與制作過程中,需要怎麽做才能達成他所說的效果,比如滾筒上字模應當如何編排,跨越多個滾筒的字符要如何檢索等問題。因爲他改用電控技術的原因,是希望以這種方式還原他難以複刻的機械結構的 " 神韻 ",所以電控技術與機械結構的對應講解是有必要的,如果他不說明他是如何利用電控來模拟機械結構的運作的,那麽 " 還原神韻 " 這個詞也就無從說起。
不僅如此,這台打字機的工作原理究竟是不是 " 明快打字機 " 所使用的 " 上下形檢字法 ",也被不少人質疑。因爲,在視頻中有一段内容是 " 何同學 " 在按下一個切換鍵後,讓整台打字機轉變爲了拼音輸入,而這個過程中,打字機的字模完全沒有進行過任何更改。如果是 " 明快打字機 ",那麽按照 " 上下形檢字法 " 排列的字,不可能可以通過拼音的方式來進行檢索,因爲他們的一二級菜單包含的字完全不同。
按照 " 何同學 " 的說法,這種轉換是通過編程來實現的,也就是說他們是改變了這台電控打字機的輸入轉換邏輯,在程序上打亂了滾筒上的字體排布,讓機器以拼音的邏輯重新定位他們的位置。
但這一點在視頻中完全沒有得到詳細的解釋,不過就算沒理解到這點也無關緊要了,因爲有很多觀衆發現他的這台打字機上的字模有許多根本不是按照 " 上下形檢字法 " 排列的,除了視頻中演示的 " 呼 " 字及它相關的 " 口 " 字旁漢字外,有很多字的排列邏輯,根本就是拼音的順序。
也就是說他們所謂的 " 通過編程轉換 " 基本是個僞命題,實現拼音打字的效果靠的仍然是在字模上做改動,這台打字機有許多部分仍然是一台 " 拼音打字機 "。
比如中間的字模,字的順序是 " 翔香向 "
類似的穿幫鏡頭并不止一處,如果看工作字杆上那些倒過來的字感到費勁,在他們做出來的 " 預覽字杆 " 上,那些正向排布的候選漢字,大多數也同樣是以拼音的方式排布的。
這種 " 預覽字杆 " 起到的作用是顯示你能打出來什麽字,框出來的字一定是按照打字機自身的工作原理來顯示的,能夠相當直觀地展示打字機所使用的漢字檢索原理。" 何同學 " 的這台打字機,在這裏基本暴露了其 " 拼音打字機 " 的本質。
顯示較爲清晰的部分,你能看到 " 蔬樞熟 "" 淑蜀贖墅 "
也就是說," 何同學 " 的這台打字機非但沒有 " 還原其神韻 ",連根本上所使用的 " 輸入法 ",也不過是 " 拼音輸入法 ",他不是在演示如何 " 用電鑽鑽木取火 ",而是在演示 " 用電鑽鑽兩下之後,拿出打火機把火點着了 "。
到這裏,你才會發現他們的視頻标題是《我們做了一台中文打字機 ...》,而不是《我們做了一台明快打字機 ...》——巧妙的文字陷阱。
更離譜的是,視頻中還有一段對字杆的特寫鏡頭,鏡頭中的所有字模都是正向顯示的,這樣的字模印出來的字隻會是反着的。如果這段不是後期特效制作出來方便觀衆理解的話,那麽何同學的這個作品,可能連 " 打字機 " 都稱不上。
順帶一提,這個鏡頭中的文字是以 " 上下形檢字法 " 排列的
在講完林語堂的故事後,這個視頻的主體,都是在展示他們花了半年時間還原的這台打字機是如何工作的,他們甚至爲此用上了 " 重見天日 "" 重現神韻 " 等形容詞。
然而無論是其沒有還原 " 明快打字機 " 的電控結構,還是按照拼音檢索的許多 " 字模 ",都表明了這台打字機跟 " 明快打字機 " 沒有太大的關系。這個視頻中的故事與展示的作品是割裂的,故事還是那個讓人感慨的 " 時代眼淚 ",而作品,則是個離開了故事後既不能正常工作,也沒有文化賦值的失敗品。
至于視頻最後以 " 炫技 " 的形式,讓這台打字機自己打出一幅用字符組成的 " 打字機 " 字符畫,更是徹底脫離了 " 打字機 " 這種事物的範疇,讓視頻結了個一言難盡的 " 尾 "。
近幾年來," 何同學 " 始終是個頗具争議的 UP 主。
他在 B 站上有超過一千萬的粉絲,單個視頻動辄千萬的播放量可能比絕大多數 UP 主所有視頻加起來都多,年僅 24 歲便上過央視,還跟世界一流科技公司蘋果的總裁庫克聊過工作生活與理想,若要讨論最成功的 B 站 UP 主他是無論如何都無法繞過的人,前幾年還有個很适合用來形容他的詞——後浪。
但他卻始終陷于 " 形式大于内容 " 的争端之中,四年前一個《有多快?5G 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實體驗》,讓他一躍成爲 B 站數碼區的頂流,自此後他便一直飽受質疑。在他的視頻裏,你總能看到用出色的剪輯技術營造出的那種幹淨、流暢、幹練的科技感,順滑的觀看體驗下,他本身優秀的文案功底,也總能讓你看見冰冷的科技産品背後那些溫暖的理念與故事——這也是他的文案總被人稱之爲 " 滿分作文 " 的原因。
但一旦進入到制作領域,他卻總是在這類視頻最爲人所關注的重點——實現功能的過程與細節——上露怯,順滑的講解中充滿了不盡不實與避重就輕,舒适的觀感後,留下的反倒是不少疑惑。
可他卻實實在在地依靠着這些走向了成功。《我做了蘋果放棄的産品 ...》這個視頻有着 2409 萬的播放量,但在這個視頻中," 何同學 " 花費了巨大的功夫,用了高昂的成本與海量的時間制作的 Air Desk,在視頻發布的十天後就被 B 站 UP 主 " 浦原商店掃地工 " 以十分之一的成本,加上 24 小時的制作時間給複刻了出來。
而在後來的《我做了一個自己打字的鍵盤 ...》中,原本是爲了解決小拇指按鍵壓力大而動手設計制作的鍵盤,一直到視頻的最後,解決得也完全不是視頻一開始提出來的問題,反而拿鍵盤弄了個莫名其妙的 " 活字陣 "。
所謂 " 與戴王冠,必承其重 ",這頂許多人眼裏比 " 何同學 " 的頭要大上好幾圈的 " 王冠 ",無疑不太适合他。在對他的質疑聲中," 講故事不如小約翰,造東西不如手工耿,科技含量不如稚晖君 ",頻頻出現。
這些問題,他的觀衆提過,社交媒體上無數人罵過,一大堆自媒體寫過——包括我們,身爲創作者的他自身,自然不可能沒有看到過。
他曾不止一次地在視頻裏提到過,他的專業與他所制作的那些東西毫無關聯。他更擅長的事情,還是視頻剪輯與文案創作,每一次創作視頻,那些産品都需要他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與試錯才能完成。而相較于創作高技術含量的東西,他更感興趣的其實是創作有趣的東西,以及發掘有趣産品背後的故事。
這或許是他視頻中形式與内容的割裂感來源。
而他顯然也意識到了這種割裂的所在,在 Air Desk 之後,無論是制作會自己開燈的抛球機,還是用 3D 打印機鼓搗一些定制的配件,他都經常在視頻中強調自己 " 不專業 " 的地方,也經常以更低的姿态請求觀衆的原諒,希望觀衆能夠将注意力放在他認爲有趣的那些創意上。
後來,他也爲此組建了工作室。在 2022 年末的一條動态中,他放棄了繼續與 " 制作 " 死磕,承認了 " 人應當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決定将那些自己不擅長的 " 制作工作 " 交給工作室中的新成員,自己則将精力放在視頻的制作上。
因此,在《我們做了一台中文打字機 ...》這個視頻結尾的制作人表上," 何同學 " 這個名字已不再出現在軟硬件相關的工作人員名單上,他負責的隻有文案、攝影、後期和音效。
這顯然是個更加良性的創作模式。顯然," 何同學 " 會希望更加專業的軟硬件制作,能夠讓他擺脫一直以來 " 形式大于内容 " 的泥潭,進入健康的創作循環。
但從 " 打字機 " 視頻中暴露出來的制作問題來看,很難說 " 何同學 " 是不是往這個泥潭裏鑽得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