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買菜計劃 10 月開城杭州
美團買菜正在籌謀一盤大棋。
地歌網獨家消息稱,美團買菜計劃 10 月開城杭州。目前,在第三方招聘平台上,美團買菜已開始在杭州招聘選址開發及地推員工,招聘範圍包括當地多區,招聘信息甚至還特别注明了 " 新開城空白市場、機會多 "。
(第三方招聘平台的信息。圖源:IT 老友記)
值得注意的是,更早之前,美團買菜傳出了将進駐南京、無錫等華東城市的消息,似乎有意要深耕華東市場。
今年 2 月份,美團買菜重啓去年年初擱置的蘇州開城計劃,并計劃在華東地區更多城市開展生鮮電商業務。
不久後,美團買菜舉辦了 " 聚勢即時零售,科技助力共赢 " 的供應鏈峰會,會上,美團買菜業務負責人張晶表示,美團買菜将持續在科技助力零售上發力,幫助一千個新興品牌銷售額破千萬。
9 月 12 日,美團在内部發布全員公開信,宣布 2023 年新一輪人才發展及晉升名單,晉升了五位管理者爲副總裁,其中就包括買菜事業部負責人張晶。
從這些舉措來看,美團内部相當重視美團買菜業務,并對這項業務抱有巨大的期待,後續還将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發展這項業務。
顯然可見,自今年以來,美團買菜的擴張步伐一直在持續加快,截至目前,美團買菜已在武漢、廊坊、蘇州等二線城市部分地區開拓了新業務,不斷增加着自身在生鮮電商賽道上的市場份額。
從成效來看,最近兩年,美團買菜的 SKU 和配送履約效率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和提升。
經常使用美團買菜的小夥伴不難發現,今年美團買菜在生鮮等品類之外,還添加了諸多日用百貨類、個護美妝類商品。數據顯示,美團買菜的 SKU 已超過 3000 個,目前仍在不斷擴充中。
(美團買菜頁面截圖)
其中,僅生鮮品類,美團買菜就擁有超過 450 家直采供應商,接近 400 家直通基地,超過 100 家數字化生态産地,從源頭上保證了穩定的供給。
配送履約方面,美團買菜去年也開展了一次大調整:對美團買菜進行品牌升級,将其定位爲 30 分鍾快送超市。官方數據顯示,美團買菜超過 80% 的訂單可實現 30 分鍾内送達,高峰期間準點率提升 40%。
但衆所周知,30 分鍾送達并不是一件容易實現的事情,美團買菜将自身定位成 30 分鍾快送超市,必然需要強大的配送能力作爲支撐。
而這一點恰好是美團的優勢所在。數據顯示,2021 年美團騎手的數量爲 527 萬,2022 年淨增近百萬至 624 萬人,平台一年新增騎手的人數達到 97 萬。
由此可見,無論是貨品方面,還是配送方面,美團買菜都具有較強的競争力和優勢,後續随着業務不斷擴張,美團買菜也将爲生鮮電商行業創造更大的可能性。
生鮮電商成爲巨頭的遊戲
過去兩年,生鮮電商行業經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寒冬。
但自今年年初,盒馬鮮生、叮咚買菜先後宣布全面盈利以來,行業似乎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看到了久違的曙光。
随後不久,阿裏、京東、美團等巨頭紛紛開始發力生鮮電商業務,吹響了新一輪競争的号角。
除了前文提到的美團買菜,淘寶買菜、京東買菜分别将布局重點放在了即時零售和前置倉兩個方面。
淘寶買菜方面,今年 5 月份,阿裏将 " 淘菜菜 " 與 " 淘鮮達 " 進行合并,同時升級爲 " 淘寶買菜 ",此後淘寶買菜開始在全國 200 多個城市爲用戶提供 "1 小時到家 " 和 " 次日自提 " 兩種購買生鮮商品的方式。
(淘寶買菜界面。圖源:淘寶截圖)
同月," 淘寶買菜 " 上線了 24 小時買藥服務,最快 30 分鍾送到家。當時淘寶買菜相關負責人表示,淘寶買菜已和叮當快藥、老百姓、益豐、泉源堂等超 50000 家線下藥店達成合作,以滿足廣大消費者日常用藥的需求。
也是在這個月,阿裏對天貓超市、淘菜菜、淘鮮達、食品生鮮等業務進行整合,并組成了名爲 " 超市業務發展中心 " 的本地零售闆塊。
阿裏的種種舉動,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現了其生鮮電商業務的布局正在深化。
而京東買菜方面,則押注的是向來不被看好的前置倉。今年 6 月,京東集團成立創新零售部,并整合七鮮、京喜拼拼等業務成爲獨立業務單元,深入零售線下業務布局,探索創新模式。
公開信息顯示,京東創新零售部分爲七鮮、前置倉、技術研發和供應鏈運營四大業務部。
(京東創新零售部主要組織架構。圖源:氫消費)
幾乎與此同時,京東在北京投入運營了兩個自營前置倉,形成了 " 電商流量 + 自營模式 + 電商物流配送 " 的履約方式。
從模式來看,京東買菜主打的是平台聚合方式,雖然投入建設的是重資産的前置倉,但在供應鏈上卻沒有重資産投資的壓力,可以在獲得更多的商品供應充足的同時,緩解生鮮電商平台普遍存在的生鮮損耗問題。
京東的種種行動背後包含兩個重要信息:第一,京東正在通過重啓前置倉,補齊京東買菜的自營闆塊;第二,京東正在通過輕資産方式,控制成本、提高效率。
縱觀美團、阿裏、京東三大巨頭的布局,重新回歸生鮮電商賽道已是闆上釘釘的事實。
新一輪競争中,巨頭們都不再把精力放在價格上,而更多地押注在履約配送時效、供應鏈建設等方面。
換句話說,低價已不再是唯一引擎,比拼服務和品質才是當下的發展的重點和關鍵。
預制菜不是真正的解藥
生鮮電商在經曆一輪 " 大浪淘沙 " 的白熱化競争後,行業呈現出強者愈強、弱智愈弱的 " 馬太效應 "。
阿裏、京東、美團、拼多多等幾乎把中小生鮮電商平台的市場份額瓜分得一點都不剩,賽道上的玩家越來越少,生鮮電商逐漸成爲了一場巨頭與巨頭之間的遊戲。
在這種背景下,各大巨頭開始加速模式和改革,将預制菜作爲發展的 " 第二曲線 ",希望以此爲生鮮電商帶來穩定的增長點,徹底擺脫過去的至暗時刻。
爲什麽是預制菜?其實隻有一個原因:這個賽道擁有巨大的潛力。
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 4196 億元,同比增長 21.3%,預計未來我國預制菜市場将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在 2026 年市場規模達到 10720 億元。
(2019 年 -2023 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圖源:艾媒咨詢)
巨大的經濟市場誘惑下,阿裏旗下盒馬将預制菜列爲一級部門,京東發布了全新的 " 預制菜計劃 ",美團上線了預制菜專區,預制菜就這樣成爲了巨頭們争相搶奪的新風口。
預制菜真的能撐起生鮮電商平台的未來嗎?說實話,有可能但難度并不小。
近兩年來,預制菜風波不停,争議不斷。近期關于 " 預制菜進校園 "、" 家長辭職送飯 " 等事件也是頻頻登上熱搜,談預制菜色變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更何況,預制菜從商品原料到産品生産,再到冷鏈運輸,每一個環節都相當燒錢,與傳統的生鮮電商模式一樣都難以盈利。
如此情形之下,預制菜這條路怕是難以走通,生鮮電商平台當務之急是尋找更多的盈利渠道,而不是全力押注預制菜。
目前看來,随着市場競争加速激化,生鮮電商平台在擴張與盈利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接下來,美團買菜們面臨的挑戰隻會越來越嚴峻。
作者 | 李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