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又一次碰壁 , 一次又一次重整旗鼓。43 歲那年 , 王鑽開終于在頂級期刊上發表了第一篇論文。經曆了 18 年的坎坷 , 他從一個眼高手低的學生 , 成長爲傑出的科研人員。
2003 年 , 王鑽開放棄國内的機會 , 隻拿到了波士頓大學的一個 offer。由于專業和語言的問題 , 他很快就被第一個導師 " 開除 "。轉入一個新導師後 , 他再次自作主張選擇錯誤的課題 , 終日無所事事。2004 年 5 月 , 第二個導師也 " 開除 " 了他。
好在通過積極聯絡 , 王鑽開轉入了另一所學校。但此時的他已成 extreme sensitive, 生怕再被開除。冰釋前嫌沒有出現 , 導師直言他不适合做科研 , 必須通過下學期的資格考試才有留下的可能。
這成了王鑽開的轉折點。他鼓起全身力氣應對考試 , 并在偶然機會中 , 用電壓控制液滴行爲這個發現點燃了科研激情。這項研究發表在頂級期刊上 , 王鑽開重新找回了信心。
2009 年 , 王鑽開回國 , 帶着想要改變傳統認知的想法創建實驗室。一無所有的實驗室 , 加之 " 冷門 " 的研究領域 , 困難重重。但王鑽開在這些年中打開了機械工程的新局面。他的多項工作進入頂級雜志 , 甚至創造了世界紀錄。如今 , 這個曾經的 " 冷門 ", 終于被越來越多人關注。
王鑽開的故事 , 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與堅持。他希望自己的經曆 , 能激勵更多陷入低谷的年輕科研人員。用他的話說 , 做科研需要一步一個腳印 , 切忌好高骛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