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戰史堂 Author 戰史堂
各位讀者大家好,我是戰史堂堂主,立志要做一個嚴謹又有趣的公衆号。盡量保證内容真實幹貨,配圖準确,還讓文章讀起來不枯燥。
最近軍圈最火的新聞想必大家都知道了,美軍在聖誕節前整了一個大活:在紅海巡弋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 " 葛底斯堡 " 号,把自家的 F/A-18F 艦載機擊落,兩名飛行員跳傘逃生撿回一條命。
據報道這架 " 超級大黃蜂 " 是在 " 杜魯門 " 号航母上起降時被擊落的,很有可能被當作了胡塞武裝的無人機或者導彈,這個烏龍着實讓廣大軍迷朋友們大跌眼鏡了。
▲今年 11 月,一架 VFA-11 中隊的 F/A-18F" 超級大黃蜂 " 正在 " 杜魯門 " 号航母上空飛行,着艦鈎已經放下。
不過話說回來,戰區敵我識别曆來是一個大難題 , 早期飛行員隻能憑借肉眼觀察可疑機是否是己方 / 敵方裝備的機型或者看機徽。
然而在緊張的空戰中,雙方的機型可能外觀相似,非常容易識别錯造成攻擊自己人的情況。
我軍也發生過誤擊事故,典型的一次誤擊事故就發生在 1950 年,駐上海的蘇聯空軍米格 -15 飛行員把我軍的圖 -2 誤認爲國民黨的 B-25,誤将其擊落。
詳細經過見:
▲我軍的圖 -2 轟炸機,與 B-25 都是雙發雙垂尾結構,在空戰中不容易識别。
1939 年英國人率先研制成功敵我識别系統,該系統主要由與雷達同步工作的詢問機和飛機上的應答機構成。
應答機在接收到自家雷達的信号後,會自動将信号放大并發送出去,與雷達回波幾乎同時到達,顯著增強雷達屏幕上斑點的亮度,從而識别敵我。
敵我識别系統的發明大大降低了誤擊的概率,但無法徹底避免。在 2003 年的伊拉克戰争中,發生了一起相似的誤擊事件,受害者也是一架 F/A-18。
▲二戰時期敵我識别系統原理圖。
▲安裝了敵我識别系統的 " 噴火 ",紅圈處就是其天線。
2003 年 3 月 20 号,以美英爲主的聯合部隊對伊拉克發動軍事行動,大批美軍飛機穿梭于伊拉克的領空,爲美軍地面部隊開辟道路。
時間來到 4 月 2 号晚上,美軍第 3 步兵師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 80 公裏的卡爾巴拉遭到了抵抗,需要空中支援。
于是兩架 VFA-195 中隊的 F/A-18C" 大黃蜂 " 戰鬥機在 E-2 預警機的指揮下前往目标地區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這兩架 " 大黃蜂 " 來自 " 小鷹 " 号航母,其中長機飛行員是内森 · 懷特上尉,時年 30 歲。他帶領僚機順利地完成了任務,準備返回位于紅海的母艦上。
▲ VFA-195 中隊的 F/A-18C" 大黃蜂 " 戰鬥機。
然而不出意外的話就要出意外了,大約在 23 點 30 分左右,懷特上尉的座艙裏傳來了被導彈鎖定的警報聲。
他立馬向指揮中心報告了這個情況,照理來說飛行的區域沒有伊軍導彈部隊,那麽導彈是從哪裏來的呢?
然而電光火石之間,導彈就精準地命中了這架 F/A-18C,懷特上尉墜機身亡,僚機則在一陣驚恐中趁亂跑路。
事後美軍很快就查明了真相,次日,設在多哈的美軍中央司令部前沿指揮部發布了簡短的聲明:懷特上尉是被自家的 " 愛國者 " 導彈擊落的!
▲ F/A-18C 和 " 愛國者 " 防空導彈。
美軍第 3 步兵師帶了一個 " 愛國者 " 防空導彈營,而懷特上尉他們正好飛過了導彈營陣地附近。
事發時,美軍 " 愛國者 " 導彈營誤以爲這是一枚來自伊軍的導彈,于是果斷發射了兩枚 " 愛國者 ",造成了這起誤擊事件。
有傳言說,當時 " 愛國者 " 導彈被設置爲自動模式,如果友軍飛機飛過,敵我識别系統會發出信号," 愛國者 " 導彈識别到後就不會發射,反之就立即攻擊。
然而肇事導彈營貌似并沒有收到海軍 F/A-18C 的敵我識别信号,而且導彈設置爲自動模式,即使操作人員識别出來了,也來不及終止發射。
▲ " 愛國者 " 反導系統,能夠攔截飛機、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
無獨有偶,在伊拉克戰争中(2003 年 3 月 23 号),還有一架英軍的 " 狂風 " 戰鬥機被 " 愛國者 " 導彈擊落。
當時這架 " 狂風 " 正準備在科威特機場降落,但是未打開敵我識别應答器,被判定爲伊軍導彈,于是美軍發射了 " 愛國者 " 導彈将其擊落。
從最近這起事件中可以看出,即使是實戰經驗最多、裝備最先進的美軍,也會犯這些看似非常低級,實則緻命的錯誤,突出了多兵種協同作戰的難度之大。
要想做好協同作戰,依賴一個完備的作戰體系,靈活高效的敵我識别,訓練有素的作戰人員,這是保證部隊能夠高效奪取勝利,減少誤擊傷亡的必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