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溫 莎
編輯 / 張 南
設計 / 師 超
新技術的出現總是伴随新問題。
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乘用車 OTA 裝配量達到 765 萬輛,較 2021 年增長 285 萬輛。随着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國乘用車裝配量将不斷提升,預計到 2023 年中國 OTA 裝配車輛将達到 1400 萬輛。
軟件定義汽車的趨勢越來越明朗," 硬件預埋 + 軟件 OTA 持續升級 " 已經逐漸成爲當下車企的主流策略,OTA 的本質是通道,車輛被售出之後,汽車仍然可以通過 OTA 在線升級繼續爲客戶提供産品更新 / 升級服務。
随着汽車 OTA 能力持續增強,汽車行業的商業模式正在從 " 賣新車 " 轉爲 " 持續性的升級服務 " 模式,在爲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汽車 OTA 也偶爾出現突發事故。例如,在 OTA 過程中,汽車 " 趴窩 " 的狀況就市場見諸報端。
6 月 15 日,艾拉比副總裁賀思聰在第十五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以《OTA 賦能軟件定義汽車》爲主題發表了演講,他表示,軟件定義汽車要比整個 PC、IT 行業去做軟件定義複雜得多。
" 從下往上,每一個關鍵技術點全部都是問号。比如相比于 IT 行業,汽車行業的電子電氣架構更不标準,即便是整車集團裏,依然沒有辦法做到高、中、低各個配置以及各個子品牌電子電氣架構的标準化和通用化,更談不上跨整車集團之間的電子電氣架構的平台化和通用化。"
汽車 OTA 要幫車企解決軟件問題,但 OTA 本身就存在問題,這就需要專業企業來完善和升級。
以下是賀思聰的演講實錄。
我是來自于上海艾拉比智能的賀思聰,負責産品和解決方案。之前十多年都是在主機廠,目前聚焦在軟件定義汽車,特别是 OTA 這一關鍵技術點上面。
先來做一個廣告,艾拉比專注 OTA 技術解決方案。就在前兩天,某整車廠品牌半夜 OTA 升級導緻部分時間車輛不可用。所以說,OTA 一旦被新聞露出的時候,要麽就是好事,比如特斯拉升級 FSD 賺了多少錢,要麽就是類似剛才這種案例的生産質量事故。
所以軟件定義汽車當中,OTA 作爲必要的技術通道,甚至是唯一的技術通道,它需要由專業的服務商來做,艾拉比就是專注于做 OTA 技術服務的。
除此以外,有了 OTA 之後,車企所關注的是功能可售、軟件可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SOTA、Software OTA。
有了靈活多變的應用不同場景的軟件變更之後,帶來的最大的問題是:診斷。我們談了很多的技術方案,所有的應用場景,全都是堆在功能研發口上,一旦這樣一台車拉進 4S 店,修車師傅很多時候是一臉蒙的狀态,這是未來可以預見的智能網聯汽車的一個大的分水嶺。
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門口擺了 8 台展車,4 台車是由艾拉比提供的專業的 OTA 技術解決方案。比如說其中那一台黃色的,就不報品牌了,它目前的 OTA 技術解決方案:16.4G 整包整車升級,21 分 34 秒完成。在目前的無線通訊技術、電子電氣架構技術以及域控的各種 EE 架構的各種設計技術下,是目前 OTA 專業技術解決方案可以達到的一個比較好的技術範式。
回到今天的重點:軟件定義汽車。實際上軟件定義(Software Defined)這件事情二十多年前已經做完了,特别是針對于 IT 行業、PC 行業。
對 IT 行業來說非常之熟悉,要去做軟件定義整件事情,先做軟件定義架構。軟件定義架構從下往上,數據面、操控面、應用層,然後再做到最上層的用戶。
大家可以看到爲了要實現軟件定義,或者軟件定義實現完成之後,在各個垂直行業标準化落地。比如 IT 領域裏邊有兩個,一個是軟件定義 infrastructure,IDI、SDI,還有一個是軟件定義網絡,這些事情 20 年前已經做完。現在汽車專項應用領域,汽車行業開始要同樣去做軟件定義汽車這麽一件事情。
軟件定義汽車要比整個 PC、IT 行業去做軟件定義複雜得多,複雜在哪裏?從下往上,每一個關鍵技術點全部都是問号。比如相比于 IT 行業,汽車行業的電子電氣架構更不标準,即便是整車集團裏,依然沒有辦法做到高、中、低各個配置以及各個子品牌電子電氣架構的标準化和通用化,更談不上跨整車集團之間的電子電氣架構的平台化和通用化。
IT 行業所有的硬件設備,同台化、通用化 90 年代早做完了,2000 年之後沒人再聊這樣的事情,但汽車行業裏車企還沒做到。
第二個,爲了要去做更好的功能定義和功能抽象,目前高端整車子品牌還在追求 SOA,SOA 這件事情到底 Autosar AP 怎麽用,要不要用,在整車集團裏面全部是問号,花了很大的錢,甚至建立了很多的部門,嘗試着去試錯,試錯的結果還要通過最終的銷量去看。所以這個也是一個問号。
我們對等過來,比如說從 IT 行業裏面,VMware 一家就把虛拟化這件事情搞得七七八八了,但是國内并沒有這樣一個汽車行業的虛拟化的企業出來,所以正在進行之中。
第三,應用。整個應用過程之中,現在的主機廠,特别是領導們更願意對标移動互聯網和消費電子日新月異的應用來看汽車自己這個産品。當他對标客戶服務體驗的時候,更願意從一個手機用戶消費體驗的角度去看,然後嘗試着在應用上面去做一些融合,在這個過程之中也是一個問号。
最後,用戶。對于用戶來說,日新月異的應用場景和更多用戶要做到千車千面。
這四件事情就目前看起來,軟件定義汽車全都是問号的,所以這是一個非常複雜或者是一個非常漫長的發展過程。
再看一下 OTA 的技術範式。無論是 PC 行業、IT 行業或者是工業制造行業,汽車行業也是一樣。技術範式這一塊,OTA 就目前看起來是做到這四個層級上下相互關聯的一個必要技術通道,可能在短時間内依然是唯一的技術通道。
針對這項技術通道,我們要解決的一件事情,以艾拉比公司爲例,每一個車型去落地 OTA 的時候,解決的問題是類似于 IT 行業的 BGP 技術。
回想一下在過去若幹年,整個 OTA 行業大部分的主節點 OTA 的升級都是由 T-BOX 完成的。但随着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的逐步融合,性能逐步增強,硬件設備向高算力,強功能性發展。當這些硬件設備趨同之後,整個 OTA 設計技術就逐步向設備上面去靠攏。
今天博世以及其他幾個企業專家都提到電子電氣架構發展的一個通道,車輛端電子電氣架構發展的最終趨勢是 go to the Cloud。而我們的 Cloud 端最終發展趨勢是功能、邊緣計算的算力下沉,最終會在雲端兩者碰到一塊,這個是 OTA 技術範式。
就這個範式我們來看一下下層的兩個部分,一個是車輛的電子電氣架構,一個是拿來做功能抽象化或者是虛拟化的應用服務。
針對于 OTA 這項專精技術來說,我們在不同的車企根據不同車型的電子電氣架構做了 OTA 應用服務的抽象化,在沒有特别好的基礎軟件和中間件的整體把控下,隻能由 OTA 專業應用自身完成了一個抽象,這是不得已而爲之。
我們知道類似于像 VMware,Windows,Windows+ 英特爾的這套方案,本身在硬件上已經做好了即插即用。但對汽車而言,可能在未來的幾十年時間裏,是做不到硬件的即插即用的。
在這個基礎之上,爲了要使軟件持續地升級叠代,OTA 隻能自己去做服務化設計,并且把這一個服務化嵌入式編程給到車輛的主控節點上面去。
當然一個非常好的現象是,目前大量的整車集團正嘗試着針對于 OTA 技術去做一點的收斂,這種收斂一種表現方式就是讓旗下各個 Tier1 的零部件企業遵循唯一的一套 OTA 技術範式,而不是一個車型一個品牌做的不一樣。這是從底層角度上來說做的标準化和通用化。
OTA 的技術在汽車行業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說要求的是更安全、穩定、可靠,針對于它的功能穩定性,安全性這一塊要求要比其他的工業行業更高一些。因此,這一部分我們追求的是比如像回滾機制、差分升級技術、斷電續升技術、AB 分區防變磚這一類技術,目前這些 OTA 技術已經在其專業領域廣泛被應用到。
另外,針對于汽車 OTA 行業的應用監管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兩個監管部委,一個是工信部汽标委,一個是市場監督總局,兩個部委都已經齊頭并進地針對于汽車應用領域的 OTA 技術設計範式以及最終的 OTA 的運營範式形成了各種規範、要求,甚至是未來推行的強标。
技術範式再往上看是應用層。當 OTA 技術搭建好之後,應用層可以大緻分爲這四類,可以通過價值的高低和功能差異化的大和小進行分類。
第一,幾乎所有的主機廠不止一次或者 N 次完成的基于座艙裏應用服務的應用升級。在這類升級場景下,整個軟件可售實際上效能是非常低的,但目前來看,做得最多的恰恰是這些。這些應用服務對于主機廠來說甚至還要車廠貼錢去買第三方的應用和内容,而且這些應用和内容最終數據和用戶也不在主機廠手上。
現在高通的 8295 放出來了,已經對 8155 有一定的替代,我們可以想象,2000tops 的芯片算力拿來做這些應用和服務去做軟件可售實際上是殺雞用了牛刀。
第二,既然已經用了高算力的高通芯片,8155 一顆不夠,我來兩顆。既然不是做一些簡單的第三方應用,那我做的就是整個座艙裏面的場景服務體驗,在這一部分目前可以看到大部分主機廠在它的高端子品牌上面已經有相應的服務和落地。
這些應用服務的一個特點是什麽呢?用戶的差異化很大,每個車主每個人體驗是不一樣的,但是這些應用服務的價值不高,我們自己去買的這些小憩模式,燈光秀可能就幾十來塊錢,但是好歹我買的皮膚和其他人是不一樣的。
第三,車輛功能和性能的軟件應用服務,是當前各個主機廠使用 OTA 用得最廣泛的。這一些應用服務的特點就是,價值是比較高的,賣出來幾千塊錢,小幾千塊錢是有的,比如說某車廠是做到 99 塊錢方向盤包月式的加熱功能。我們将來可能預期的是 99 塊錢不太友好,可能将來變成 9 塊 9,可能用戶會用得很多。
同樣我們看到後輪轉向,百公裏加速,當然電池解鎖這個大家不太敢做。這一類功能服務它的一個特點,差異化比較低,所有量産車輛隻要用戶有授權、有費用的支付,就可以把相應的功能以功能配置的方式通過 OTA 進行打開。
我們仔細地回想一下,兩年來所有的整車廠在發布新車型的時候講得最多的一件事情是消費者權益,消費者權益的表達方式往往是今天你下大定,我就能承諾你在未來的三個月、六個月裏邊有兩次、三次的 OTA 的升級服務。比如說有些車廠上線的時候,它連 L1 級的功能都不開,六個月之後才開。這一類應用服務是目前各個整車品牌用 OTA 去做軟件定義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情。
第四,基于自動駕駛和自動駕駛場景使用軟件定義,這是真正的用 OTA 用到位的一個地方。這一類的功能服務的特性是價值很高,因爲從本質上突破了這一台車 SOP 時候的一些功能以及性能。其次,差異化也是很大的,真正可以做到千車千面。
所以就應用服務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到,通過 OTA 技術渠道可以把這四類應用服務進行刷寫和升級,目前各個主機廠針對于不同的中高低配和子品牌有不同的選擇。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整個技術範式到了用戶層,整個 OTA 的應用服務不是一次性的,我們強調的是主機廠需要有一個可持續的 OTA 運營體系,這個運營體系事實上從源頭的綠色功能開發一直到上面藍色的軟件發布。
這件事情對于目前各個主機廠來說,高端子品牌或者是新勢力造車相對做得比較好,但是對于整車集團的中腰部車型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痛點。這個痛點表現在兩者脫節,工程研究院的軟件開發的流程和它軟件的發布流程,以及發布後的持續運維流程是脫節的,工程院是做工程院的事情,銷售公司做銷售公司的事情。
大家可以看到,當一個市場問題或者新功能需求被展現在主機廠的面前的時候,它就可以有工程部門按照标準化 V 字形開發進行一個軟件的開發、設計、驗證以及測試。測試完成之後,會有内部的一些用戶,然後試制試裝車輛,或者是一些工程車輛進行充分的驗證和測試。這些測試完成了之後會遞交到正式的發布過程。
發布過程由兩部分組成:首先是小規模的用戶發布,通過這個小規模用戶發布找一些大 V,找一些媒體、自媒體去寫一些 OTA 的功能,它的一些攻略,以及一些體驗,可以更好地指導将來大規模用戶發布時候的一個整體的把握。當小規模用戶發布沒問題之後,當然如果有問題的話,可能就直接停在這一環節上面推倒重來了。
然後再到大規模用戶發布。整個 OTA 大規模用戶發布的時候必須融入到了國家相應的監管、備案以及一個梯度發布,最終由市場和售後部門進行一個系統性的監管,以及一個回溯,将所有的問題回到綠色功能研發這一個流程之上。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對于用戶側來說,OTA 它不僅僅是一個功能的發布動作,實際上它是一系列的功能發布流程,因此要建立一個必要的體系。我相信目前各個主機廠裏面各位老闆每周、每雙周開的質量會,質量會上 Top10 問題至少有 5 個是軟件的問題。而且軟件問題是持續發生的,而且是根據你的硬件變更和軟件變更會有不同的表現。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介紹,謝謝大家!
加入軒轅之學 成就新汽車人
巨浪班——頂級産業鏈創新課程
鈴軒班——頂級供應鏈創新課程
金軒班——頂級營銷創新課程
軒轅之學與裏昂商學院共創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