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沛沛 每經編輯 趙雲
2022 年,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和疫情影響,A 股經曆了反複的震蕩局面。截至 12 月 28 日,上證綜指年内下跌了 15.18%、深證成指下跌 25.89%、創業闆指更是下跌了近 30%。
受市場震蕩影響,今年新基金發行情況也相當清淡,尤其是與 2020 年和 2021 年兩個發行大年相比顯得更加慘淡。根據 Wind 數據,今年新基金的發行數量為 1300 隻、發行規模 1.42 萬億份,而 2021 年的這兩項數據分别為 1946 隻、2.95 萬億份,發行數量和份額分别同比下滑了 33.2% 和 51.87%。
在不同類型的基金中,主動權益類基金的發行受到的影響最大。股票型基金的發行總份額同比減少了 62.53%,混合型基金則是下滑了超過 85%,幅度之大令人咋舌。
如果從單隻基金的發行規模來看,往年動辄過百億的 " 爆款基金 " 今年不見了蹤影。全年規模超過 100 億元的基金有 9 隻,除了 1 隻是今年大火的公募 REITs 以外,其餘都是純債基金和被動指數型債基。個中原因,固然與一些基金設置發行規模上限有關,但爆款基金的消失卻是不争的事實。
還值得一提的是,臨近歲末年初,各大基金公司已經在沖刺 2023 年的 " 開門紅 ",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新産品。在市場釋放積極信号的背景下,這些新基金的發行情況值得期待。
2022 年基金發行規模腰斬,主動權益類基金嚴重下滑
從近幾年的基金發行情況來看,2020 和 2021 年都是絕對的基金新發大年。
以 2020 年為例,這一年新成立基金 1318 隻,發行份額達到 3.08 萬億份,相比前一年分别激增了 33.54% 和 112.69%;到了 2021 年,新發基金數量繼續上升、達到了 1946 隻,規模也保持在 2.95 萬億份。
進入 2022 年,市場震蕩、權益類基金業績下滑,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也在下降,因此公募基金 " 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 " 的魔咒再現。所謂 " 好做不好發 ",指的是在市場偏弱的時候發行基金,雖然從長期看跟容易給投資者帶來可觀的回報,但相較于強市下募集資金的難度對基金公司而言更大,或需支付給渠道更多的發行成本,也給基金募集帶來阻力。
Wind 數據顯示,截至 12 月 28 日,今年以來新成立的公募基金為 1300 隻,數量上雖然與 2020 年持平,但發行規模卻出現了腰斬,相比 2020 和 2021 年分别下滑了 53.92%、51.87%。而從平均發行份額上來看,今年的平均發行份額僅有 10.91 億份,創下近 5 年來的新低,整體處于曆史底部水平。
再來看看不同類型的基金發行情況,發行規模下滑最厲害的是主動權益類基金,固收類的産品和往年發行規模差别不大。我們先來看一個數據:
整體而言,不論新發基金數量還是規模,下滑幅度最大的都是混合型基金。相比 2021 年的數據,今年新發的混合型基金數量出現腰斬、規模更是下降了超過 85%,幅度之大令人咋舌。而股票型基金雖然新發數量與規模下滑幅度較小,但也分别達到了 56.3%、62.53%。
相比之下,今年發行的債券型基金,無論數量和規模在近 5 年都可以排進前列,甚至今年新發基金中占比最高的就是債券型基金、達到 68.68%,這與 2019 年的情況十分相似。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在研報中指出,當權益市場受内外擾動因素的影響較大,出于風險規避的需要,債券基金受到強烈關注。再加上今年以來由于利率不斷下調,債券基金的資本利得收入較為可觀,投資者對債券基金的需求快速增長,基金公司對債券型基金的發行熱情也十分高漲,因此才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這些主動權益類基金發行規模排在前十,托管行首募規模榜首仍為招行
事實上,如果從基金發行明細的情況來看,2022 年新發基金中首募規模超過百億的一共有 9 隻。除了 1 隻是公募 REITs 産品之外,其他 8 隻都是債券型基金,規模最大的招商添安 1 年定開是一隻中長期純債型基金、首募規模 150 億元。
不得不說,與往年動辄出現上百億元的主動權益類産品相比,今年的新基發行市場着實有些清淡。雖然有的基金是因為設置了募集規模上限,但今年 " 爆款基金 " 出現的頻率确實非常低。
每經記者為大家統計了 2022 年首發規模排名前十位的主動權益類基金,讓各位可以更加一目了然:
排在第一位的是趙詣加盟泉果基金後的首隻基金——泉果旭源三年持有,該基金募集時間僅 2 天就達到了 100 億元規模上限,行業與投資者的熱情可見一斑。緊随其後的是成立于今年 7 月的易方達品質動能三年持有混合基金,發行總規模 99.11 億元、有效認購戶數 15.7 萬戶,由陳皓擔任基金經理。此外還有多隻偏股混合型基金的發行總規模也超過 50 億元,在今年的市場行情下顯得尤為難得。
從托管行的情況來看,今年新托管基金首次募集規模排在榜首的仍然是招商銀行,達到 2038.56 億元。另外,包括郵政儲蓄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等在内的多家銀行在 2022 年的新托管基金首次募集規模也都突破了千億元大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由于發行難度加大,也有不少基金出現了發行失敗的情況。根據每經記者的統計,截至 12 月 28 日今年共有 25 隻新基金發行失敗,其中有權益類基金、也有固收類基金,并且數量不相上下。而從這些産品發行失敗的基金管理人來看,中小型基金公司是主力軍,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小基金目前面臨的一些窘境。
沖刺 2023 年 " 開門紅 ",多隻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産品蓄勢待發
2022 年已經接近尾聲。雖然今年的基金新發市場相對慘淡,但已經有不少公司開始沖刺 2023 年的 " 開門紅 " 了,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管理的産品。
根據每經記者的統計,從元旦到 2023 年春節前最後一個工作日,還有 27 隻基金正在等待發行,其中包含 9 隻偏股混合型基金、5 隻混合型 FOF 基金、3 隻二級債基、3 隻被動指數型基金、2 隻偏債混合型基金,以及普通股票型基金、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增強指數型基金、QDII 基金和 REITs 各 1 隻。
在這份新發基金名單中,我們看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
例如,2023 年 1 月 9 日即将發行的中庚港股通價值 18 個月封閉基金,就拟由中庚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丘棟榮挂帥;1 月 4 日正式開賣的富國周期精選三年持有 A,則由富國基金的百億名将孫彬擔任基金經理;此外,還有招商安頤穩健 1 年封閉運作債券拟任基金經理郭敏、廣發安頤一年持有期混合拟任基金經理曾剛、交銀穩進回報六個月持有期混合拟任基金經理王藝偉等,多位管理規模超過 200 億元的資深老将也都将在新年伊始發售新産品,值得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