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初車市一片蕭瑟,消費總體需求下滑,汽車市場進入存量競争階段,電動車和燃油車共同卷入了價格戰。一向高速增長的純電動車市場也在激烈競争中放慢了腳步,據乘聯會數據,今年 1-4 月,純電動車的同比增速隻有 19.9%。但俗話說,風浪越大魚越貴,越是逆境才越能看出一個産品是不是大浪淘沙的選擇。
最新乘聯會數據中令人矚目的是,在電動車(含純電、插混)最保值的中大型純電動 SUV 銷量榜單中,今年 1-4 月的累計銷量冠軍是一匹黑馬——去年底才開始交車的阿維塔 11。
在這份榜單中可以看到,之前有着先發優勢的 " 蔚小理 ",除了沒有涉足高端純電車型的理想外,蔚來和小鵬都呈現出了頹勢。而有着背後強大技術實力支持的 " 新新勢力 ",如阿維塔則憑借在智能賽道上的技術領先與産品創新開始了反超。這背後體現得正是中國消費者更爲成熟與識貨,也将持續推高中國汽車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的全球領先水平。
CHN 技術平台
眼下,智能賽道湧入各類玩家,造一輛車的門檻在變低,但造好一輛車的門檻其實是在變高。以往靠單打獨鬥闖出一片天地的傳奇已經罕有出現,想要做到産品叫好又叫座,除了精準的定位之外,更需要行業領先技術的鼎力支持。而阿維塔 11 正是背靠 "CHN" 平台強大科技實力,通過長安的整車設計、華爲的智能駕駛與甯德時代的動力電池這三個行業領先的技術能力,一舉重新定義了智能時代的 " 好車 " 标準,堪稱 " 六邊形戰士 "。
當然,口說無憑,下面我們就通過與同樣主打 " 智能化 " 的同級對手小鵬 G9 來對比下,在設計、智能駕駛、充電與電池等方面阿維塔 11 是如何一一拉高 " 好車 " 門檻的。
未來美學與傳統平直的碰撞
阿維塔 11
相信大家第一眼看到阿維塔 11 的時候就會承認它的造型設計非常有特色,這給電動車越來越趨于造型雷同的市場帶來一股清流。阿維塔 11 在外觀設計上汲取了衆多傳奇超跑 SUV 車型的靈感,有着優雅之姿的經典傳襲,更重要的是阿維塔 11 在嚴格遵循黃金比例原則的同時,又根據前沿理念進行優化設計——阿維塔 11 的寬高比爲 1.23,營造出了低趴動感的視覺體驗;0.61 的軸長比和四輪四角的設計則帶來更優的操控性與乘員空間最大化;而 0.481 的輪高比,則讓阿維塔 11 一眼看去就具備相當水準的運動實力。
小鵬 G9
總而言之,阿維塔 11 将輕奢動感的超跑 SUV 氣質完美表達了出來。這與小鵬 G9 相對傳統平直,四平八穩的實用氣質明顯不同,也更加引人注目。
著名設計師保羅 · 蘭德說過:設計就是形式與内容的關系。每種物品、元素都有其對應的存在關系,而設計就是要爲不同的内容與形式建立一個最直接、最能讓用戶明白、最能體現品牌價值的關系。
小鵬 G9
例如現在很多電動車流行在車頭設計一個貫穿式的燈帶,就像小鵬 G9 的家族式 X Robot Face 設計語言,雖然很容易撞臉,但是也清晰的表達了自己電動化的身份。
阿維塔 11
而阿維塔 11 的前臉造型則堅持高原創标準,碟翼式前臉設計具有獨具鋒芒的 F 形狀标志性大燈,帶有很強的時尚質感,将奢華與與未來科幻感結合,展現出未來電動科技座駕的風采。
總體來說,在外觀設計上,阿維塔 11 不同于小鵬 G9 的傳統,以高原創标準純粹而堅定地雕琢轎跑 SUV 新美學,将超跑的運動氣場與 SUV 的曲線包容相融合,創造出了一輛 " 真 · 轎跑 SUV"。設計界還有一句話叫做:設計就是與衆不同。誰都想買一輛與衆不同的車不是嗎?
智能駕駛阿維塔 11 略勝一籌
對于高端純電動 SUV 而言,智能駕駛已經是核心戰場了。小鵬汽車一直以來希望成爲中國智能駕駛的普及者和引領者,并且多年來持續深耕智能駕駛領域,G9 則是小鵬在智駕上的集大成者。不過随着采用華爲 Hi 模式的阿維塔 11 異軍突起,其所搭載的 AVATRANS 智能領航系統,已經強勢展現出業界天花闆的高階智駕實力。
通過對比兩款車型的智能硬件,可以看到阿維塔 11 優勢突出,全系标配 34 顆智駕傳感器,其中包括 3 顆激光雷達、6 顆毫米波雷達、12 顆超聲波雷達、13 顆高清攝像頭,高速看得遠,路口看得寬,城區看得準;且全系标配華爲高性能智能駕駛計算平台和全融合感知算法,複雜場景算得快,能夠智能适應用戶的駕駛習慣,實現高速、城區等不同場景的智能輔助駕駛。相較之下,小鵬 G9 的智駕硬件就略顯遜色了,不僅激光雷達隻有高配的 Max 以上車型才有,智駕傳感器的數量也不及阿維塔 11,低配車型與高配車型的智駕平台算力也采用了梯度配置。整體而言,在同樣的價位上,阿維塔 11 似乎更值。
當然,智駕并不完全是硬件的比拼,高性能的計算平台與融合感知算法更爲重要,誰更接近真人駕駛的準确判斷與敏捷反應,就能更适應中國複雜的道路交通場景。
阿維塔 11 搭載華爲全棧智駕方案
阿維塔 11 的華爲全棧智駕方案就是将感知、決策、雲端訓練、中樞操作系統(AOS ) 、車控操作系統(VOS)所有智駕鏈路完全打通,高效配合,無内阻,這是華爲智駕短短幾年橫空出世,功能釋放速度能超越小鵬、特斯拉等智駕強手的秘訣之一。
正是因爲行業領先的智駕技術的加持,阿維塔 11 的高階智駕功能實現了高速、城區、泊車的全場景覆蓋,并得到了越來越多用戶的高頻使用。截至目前,智能駕駛功能累計行駛裏程已超 147 萬公裏,APA 智能泊車輔助累計調用超 37 萬次,以 " 情感智能 " 陪伴用戶達成真正的 " 悅己而行 "。
小鵬 G9 搭載 XNGP 全場景輔助駕駛系統
目前阿維塔 11 的 AVATRANS 智能領航系統與小鵬 G9 的 XNGP 全場景輔助駕駛系統,在有高精地圖覆蓋的高速公路及廣深滬三座城市,都具備了接近 L3 級别的高速 NCA/NGP、城市 NCA/NGP 的能力,可以說功能都處于國内一線水準。但阿維塔 11 得益于車身左右兩側激光雷達的補盲能力,在變道超車、實況感知避障上都更爲果斷和靈敏,整體的體驗也更爲絲滑。
在無高精地圖的方案上,阿維塔 11 也先行一步,随着華爲高階智能駕駛系統 ADS 2.0 的正式發布,阿維塔 11 将在下半年通過 OTA 的方式全系叠代,無高精地圖也能實現城區智駕領航輔助(City NCA),年内将實現 45 個無圖城市的落地。同時,在 ADS 2.0 系統的幫助下,阿維塔 11 将支持機械車位的智能泊車。同樣,小鵬也計劃于今年下半年在一些無圖城市開放變道、超車、左右轉能力,不過,官方未曾公布具體開放的城市數量。
結合硬件(全系标配)與軟件(華爲高階智駕),可以說,阿維塔 11 在智能駕駛賽道上已經開始領跑,甚至有着與競品逐漸拉開距離的趨勢。
高壓充電與動力電池展現實力
在純電動車市場,想要擁有很強的競争力,高效率的充電方案與先進的電池始終是繞不開的對比項,這一方面阿維塔 11 和小鵬 G9 都走在了行業最前端。
阿維塔 11 采用 750V 高壓平台
在充電方案上,阿維塔 11 全系采用了 750V 高壓平台,充電功率最高可達 240kW,充電 10 分鍾可将續航增加 200km,15 分鍾可将電量從 30% 充至 80%。
小鵬 S4 超快充樁與 4C 超快充電池包
而小鵬 G9 則全系采用了 800V 高壓平台,充電功率最高可達 480kW,如果選裝 4C 超快充電池包,在自建的 S4 超快充樁上 5 分鍾充電可增加續航 200km 以上,15 分鍾可将電量從 10% 提升至 80%。
車主上傳的小鵬 G9 超快充曲線
看起來小鵬 G9 似乎在充電技術上更爲領先,但實際使用起來卻局限很多,例如現在公衆充電樁限制單槍充電最高功率爲 250kW,即便是小鵬自建的 S4 超快充樁也隻能在較短的時間維持超過 250kW 的充電功率,大部分時間還是在 250kW 以下。這還是小鵬 G9 高配的性能版加 10000 元選配 4C 超快充電池包才有的效率,普通的 3C 電池充電功率最高隻有 180kW 左右。
阿維塔 11 與 bp 合作的高壓充電站
而阿維塔 11 則與 bp 合作,共同建設高壓快充網絡,在高壓充電站中,單場站功率達到了 480kW,單槍最大功率可達 240kW,并且阿維塔 11 全系車型都可以達到這個功率,不需要任何選裝。阿維塔計劃在 2023 年底,在全國 19 個城市部署 100 個以上的高壓充電站,成爲全國首個規模化布局高壓充電網絡的 SEV(智能電動汽車)品牌。
阿維塔标配甯德時代 CTP 2.0 三元锂電池
之所以阿維塔 11 能夠達到這種穩定與高效的充電效果,與其全系标配甯德時代 CTP 2.0 三元锂電池密不可分。要知道,甯德時代在阿維塔中是僅次于長安的第二大股東,這給阿維塔在動力電池這個維度帶來非常大的優勢。目前阿維塔 11 搭載容量爲 90.38kWh 和 116.79kWh 的兩種電池包,擁有 180wh/kg 與 190wh/kg 超高能量密度。
小鵬 G9 采用的中航锂電 / 億緯锂能三元锂電池
而小鵬 G9 采用了中航锂電 / 億緯锂能的磷酸鐵锂(570 車型)和三元锂電池(702/650 車型),電池容量爲 78.2kWh 與 98kWh,電池能量密度隻有 130wh/kg 和 160wh/kg,在電池技術上還是存在明顯差距的。
并且甯德時代的 CTP 2.0 電池組還有構造上的優勢,内部管線的數量相比傳統布局減少了 40%;超高安全中鎳三元锂電池,曆經 100 多項專項安全試驗,獨創 CTP 熱蔓延抑制等技術,可以做到大數據預警、24 小時熱失控監測等。讓阿維塔 11 在核心電池的技術、性能和安全上,都保持在了行業前沿,讓用戶更踏實、放心。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盡管阿維塔 11 初出茅廬,但是在設計、智能化、電池與補能等電動車核心競争力上卻展現出強大的産品優勢,甚至超越了小鵬 G9 等呼聲很高的存在,将 " 好車 " 的門檻進一步拉高。
在新能源車市極度内卷的情形下,主機廠想要全靠自研構築核心競争力,需要投入龐大的資本與人力,可能還需要漫長的研發時間,最終的産品力還不一定做到領先,極有可能是事倍功半的結果。但像阿維塔 11 這樣,背靠 "CHN" 的大樹,走得是強強聯手集中優勢開發的路線,不但少走了許多彎路,而且各方面市場領先,在細分市場奪冠也就一點都不令人奇怪了。
( 本文僅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DearAuto 立場。 )
———— END ————
法
律
顧
問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李國勇律師